1、关键字:萧红;孤独意识;独特性 Abstract Lonely,is becoming a common spiritual phenomenon,especial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people are increasingly unable to get rid of the lonely heart.At present,the critics have extensive research on the sense of loneliness,but research is mainly involved in loneliness,Y
2、u Hua Lu Xun,in Haruki Murakamis works.So far,very little research on the sense of loneliness in Xiao Hongs works,and we read Xiao Hongs works can feel her work filled with a kind of difficult to get rid of loneliness,and in her works show a large number of images,so the research on the sense of lon
3、eliness in Xiao Hongs works,it is necessary to.This thesis,mainly in the sense of loneliness in Xiao Hong s novels as the research object,a nalysis based on the text,the use of research methods of sociology,psychology and other fields,lonely on the tragedy of women and from the feminist point of vie
4、w to the fate of.Using these methods,from the regional culture,personal life experience,the influence of foreign writers and age factors on several aspects of the causes of the formation of Xiao Hongs sense of loneliness;text index meaning and sense of loneliness lonely,the uniqueness and the sense
5、of loneliness of the modern significance.This sense of loneliness for the modern people how to face the lonely,face reality,provides a new angle of view.Keywords:Xiao Hong;loneliness;Unique 1 引言 读萧红的作品,不论是小说还是散文,我们都可以感到,她的作品中与生俱来的一种孤独,可她对于描写的对象总是保持着一种自然亲切的感情,题材的来源大都源于自己,自传色彩强,文笔亲切。她在描写日常的生活场面和事件有着卓越
6、的才能。虽然她的一生是那么得短暂,可她却用有限的时间创造了伟大的文学财富。在她创作的 10年中,创作了三部长篇小说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三部短篇小说跋涉、桥和牛车上;另有大量的散文,鲁迅先生读了她的散文后认为她在散文创作方面“比谁都更有前途”比如萧红散文、回忆鲁迅先生等。她有着她自己独特的创造性,她能够打破现代文学中小说中传统的叙述模式,打造属于自己的叙述方式,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的小说文体。近些年,对萧红的研究很多,涉及各个方面。纵观前人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对萧红的研究表现在各个方面,一、对萧红身世的考查;二、对萧红那坎坷的感情的研究;三、从女性角度对萧红作品的解读。四。对萧红悲剧意识
7、的分析,比如李存的面对生命的沉思从萧红的人生悲剧看其小说的悲剧意识中研究了萧红的悲剧人生成就其悲壮风格。对萧红研究做多的是萧红的“萧红体”。本文主要是从萧红的孤独方面来研究萧红作品中的孤独意识。本文所论述的孤独,它不同于人们在荒漠中所感受到的那种孤零。所谓孤独,它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与人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时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通过这篇对孤独意识的探讨,旨在让现代人们能够学会正视孤独 一、孤独意识的生成 孤独感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心理体验。在萧红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孤独无处不在,无所不有。它不仅是人物成长与生活的一种生存感受,同时也是作者书写人生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我们知道任何一位作家的作
8、品都与自身的经历和生活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样在萧红的作品中,那种孤独的氛围,无奈的基调,都与萧红所在地的地域文化、个人生活经历、中外作家的影响和时代因素有着必然的联系,本章就从这几个方面对萧红的孤独意识进行探讨。(一)地域文化的影响 不同的地域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而地域文化大致可分为乡土文化和神性文化。萧红的作品属于乡土文化。美国的鲁思 本尼迪克特说过“每一个人,从他诞生的那时刻起,他所面临的那些风俗便塑造了他的经验和行为,到了孩子能说话的时候,他已成了他所从属的那种文化的小小造物了。等孩子长大成人,能参与各种活动时,该社会的习惯就成了他的习惯,该社
9、会的信仰就成了他的信仰,该社会的禁忌就成了他的禁忌。”可见地域文化对一个人的影响。同样,从胡兰河传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地域文化对萧红的影响。她出生在呼兰城,这里的各种活动、习惯、信仰都在无形之中影响着作者。萧红所有的记忆都是从这个小县开始的。胡兰河不仅给了她生命而且给了她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也许我们读沈从文的小说会让我们想起他眼中的湘西,读汪曾祺的小说会让我们看到他的故乡高邮,而读萧红的小说,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地域文化对作者的影响,她作品的表现出来的这种孤独意识深深的受这种地域文化的影响。萧红,出生于东北的呼兰河县,我们大家一听东北都会自然而然的联想到辽阔,地广人稀,等等。东北,不仅自然环境恶劣
10、而且地理位置闭塞,偏远。这样的环境使得人们很少选择到那个地方去居住,再加上那里一年中几乎每个月都飘着雪花,即使到了夏天也没有温暖适宜的气候。这种地域文化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这种荒凉感一直存在作者的作品之中。比如呼兰河传作为一篇带有自叙传的小说,作者在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呼兰河严酷的环境。在作品的开始就向我们说明了这种环境,比如只要严冬一到来,大地裂着口,那么长;卖豆腐的一不小心把豆腐掉地下,就拿不起来了;卖馒头的老头,冰雪沾满了他的脚底,时不时地滑到,而他会以为是着严寒的天气吃了他的馒头等等。所有的这些描写都给我们呈现出一种胡兰河的地域文化。这里被潮湿,寒冷、孤独、荒凉所笼罩着,表明作者长期生
11、活在这种荒凉之中,这样的地域文化造就了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作者的孤独。(二)个人生活经历 1、孤独的童年生活 心理学家表明“童年时期的经验,特别是那些影响深刻的经验往往给艺术家的一生涂上一种特殊的基调的底色,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艺术家对创作题材的选择和作品基调情感或情绪的基调。”这里所说的童年经验指的是“一个人在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中所获得的心理体验的总和,包括童年时的各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印象、记忆、知识、意志等多种因素。”同样萧红的创作也受她童年经验的影响,在她的一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童年生活的记忆。萧红,她有着孤独的童年生活,从小出生于地主家庭的萧红,虽然在物质方面会得到满足,可她却很少得
12、到家人精神的关怀,父亲,被很强的封建观念所影响,并把自己的这种封建观念强加到萧红的身上,比如私自给她定婚约,而萧红同样没有得到母亲的喜欢,没有体会给母爱,母亲从小不照顾她,并且常常对她施以恶言。后来父母离婚,这样父母带给孩子的爱离萧红越来越远,继母对萧红更加的无情,百般虐待。而萧红祖母同样不喜欢萧红,一般来说,当人到年老后会特别喜欢孩子,会给她们无尽的宠溺和温暖,可这一切对于萧红都不一样,在她记事开始,便不喜欢自己的祖母,常常记得自己的祖母拿针刺自己,记得自己孩子般得吓吓祖母,也会被祖母骂。没人陪自己玩,自己到储藏室翻东西出来也会挨祖母的批评,甚至有时候骂自己的祖父也会捎带上骂自己。在祖母这里
13、,萧红感受不到隔代祖辈会带来的那种温暖。所以童年时期的萧红对祖母最深的印象就是祖母用针刺她,祖母没有让她感到一点的温暖。幸好,爷爷是疼她的,给她灰暗的童年带来了一点温暖,对萧红来说每天最开心的日子就是和爷爷在一起的日子,跟着爷爷去后花园去玩,跟着爷爷学诗。然而,幸福是短暂的,人都有老的一天,同样爷爷也没法逃脱岁月的无情,在萧红还没有二十绥德时候就离开了萧红,使得萧红一下觉得自己能够在家庭中感受到的最后一点温暖也消失了,最后花园的主人不见了,花园荒废了,小主人逃荒去了。童年时期这些的记忆,对萧红作品创作中那种孤独的基调有着很深的影响。2、遭遇创伤的青年时期 童年时期的萧红没有得到家庭带给自己的温
14、暖,同样青年时期的萧红,在感情的路上始终是孤独的,最终依旧一个人。在青年时期她经历过三次爱情,两次怀孕。在萧红上小学期间,由于不满父亲的包办婚姻,她选择了离家出走,可她还是最后走投无路的时候,与王恩甲一同到旅馆同居。可每天住在旅馆,没有一份固定的工作,很快她们没有钱来支撑这庞大的花销。我们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在半年后,汪恩甲在得知萧红怀孕,临近产期的时候,他选择了现实,弃萧红而去,萧红就这样被他给抛弃,而这时的她也无脸面对自己的家人,与家人决裂,所以她只好自己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和汪恩甲的婚姻失败给了萧红沉重的一击,使得她很长时间处于孤独,消沉的时期,可生活还得继续,而此时的萧红没
15、有多余的钱,所以走投无路的她向哈尔滨报社副刊编辑求助,就这样她认识了前来解救她的萧军,与他开始了一段新的恋情。此刻的萧红在萧军的眼里是美丽的,是无助的,是需要人照顾的。可现实是残酷的,她们的爱情最终没有抵挡过现实。她们没能抵挡住每天从一个旅馆搬到另一个旅馆,每天挨饿的现实。造成他们二人分开的除了现实,还有两人完全不同的性格,他们都是个性鲜明的人,彼此之间缺少包容和体谅,又怎会长久。再者,当时的社会是父权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女性始终处于弱势的地位,萧红,那种对爱情平等的观念,最终换来的只能是感情的破灭。在经历了两次的失败后,当萧红遇见端木时,义无反顾的选择了他,也许别人会觉得萧红不专情,其实那是
16、因为他们不懂萧红,萧红,她是纤细的,敏感的,脆弱的,她渴望被照顾,渴望得到关怀,只要别人给她一点温暖,她就会感动,所以只要是对她好的,她就会毫无犹豫的答应,她不会考虑适不适合,这也是导致她的感情几经波折的原因,不是她不专一,而是她实在是太孤独了。在她选择与端木结合的时候,她说“我和端木没有什么罗曼蒂克的恋爱史,是我决定在同三郎永远分开的时候才发现了端木。我对她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我只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我深深感到像我眼前这种状态的人,还要什么名分,可是端木却做了牺牲,就这一点我就感到十分满足了。”4从这段话中我们可
17、以体会到萧红深深的无奈。(三)中外作家的熏陶 我们知道任何一位作者都是一位写作者,可同时他也是一位读者。只有成为一位优秀的读者才能更好地成为一位写作者,所以写作者必须重视自己读者的身份。萧红是一位优秀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读者。正是在阅读了中外名著的基础上,才有了萧红今后的成就。对萧红影响最大的是国内的鲁迅先生。鲁迅在批判国名性的恶劣时透露出深深的孤独感。正如李泽厚所说的“他(鲁迅)背负因袭重担,肩住黑暗闸门所具有的极其深刻而沉重的社会历史的孤独悲凉。”5鲁迅的这种孤独,悲凉一直影响着萧红的创作。比如在萧红的呼兰河传萧红用极其凄凉的笔调写出了胡兰河的人们那种愚昧,孤独,写出了呼兰河城的国名
18、的愚昧,落后,不幸,悲哀。萧红的这些写作,或多或少的和鲁迅有着深刻地关系。在萧红的散文中,回忆鲁迅先生鲁迅先生记等等都可看出萧红和鲁迅的友好关系。而鲁迅也在无形中影响着萧红的创作。除了阅读鲁迅,矛盾等人的作品外,萧红还阅读国外的作品。其中对她影响最深刻地是美国的辛克莱作品的影响。(四)时代因素 普遍的孤独与苦闷之感,几乎是标识了“五四”时期知识者共性的“家族徽章”。伴随着五四而来的是思想的解放。这时候的女性接受新的思想,她们已经能够认识到旧的封建恶习对她们的影响,男权社会下她们悲惨的命运,这种认识使得她们常常会产生一种孤独和苦闷的心理,成为流溢于她们笔端的怅悯情怀。萧红,同样深受五四新文化的影
19、响,她一开始梦想着成为一位画家,可是由于家庭的包办婚姻使得她被迫退学,最终萧红选择了离家出走,在新思想下产生了她的反抗精神,而这种反抗使得她远离家乡,远离自己的家人。从此,家和故乡成为萧红一生的梦,也成为她永久的牵挂和痛楚。萧红,一生都在漂泊,离自己的故乡越来越远,可从她的作品中,频繁出现的“家”和“故乡”使我们知道家和故乡永远是牵着萧红的那根线,无论走到那,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故乡。故乡成了萧红一生的牵绊。二、孤独意识的文本折射 (一)无处不在的孤独 1、亲情的淡漠 在萧红的作品中,最能体现亲情的淡漠就是呼兰河传,在这部带有自叙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从小受到父母的排斥,祖母的针刺,这些给
20、“我”幼小的心理留下了深厚的阴影,从小没有体验到父母的疼爱,有的只是祖父和后花园。这种亲情的淡漠带给作者的是经常呆在后花园中,在小说后花园中我们看到后花园的热闹,正是这种热闹吸引着作者逃离孤独的外部世界,每天来后花园,在这里可以看到蝴蝶飞,蜻蜓飞,可以看到高低不齐的黄瓜等等这些都会给作者带来一丝丝生活的趣味。然而在后花园里我们同样可以看到磨倌的孤独,他没有朋友,没有亲人,他什么都忘,什么都不记得。人间在他是全呆板的。他的这种孤独也正是因为没有体验过家人过带给他的温暖,他不知道亲情为何物,他不知道温暖是什么。只知道拉磨。这种亲情的淡漠也带给了作者一生的漂泊和流浪。在生死场里我们可以看到母亲对孩子
21、永远像对敌人一般,当平儿把爹爹的棉帽偷偷带出去的时候,被王婆在后面跟着,一路追着,使得平儿从滑坡上滚下来,丢掉了鞋子,最后只能光着脚回家,而在王婆的眼里,她看不到孩子的可怜,她只想着一双靴子要穿过三冬,踏破了,没有钱再买。金枝,在守寡而为生活所苦恼时,不仅别人对这件事冷淡,甚至连自己的母亲都不闻不问。当金枝从城里回到农村,带着羞恨和疲累,手里拿着自己挣回来的一元钱,面对自己的母亲。而在此时母亲的眼里,只有金钱,她看不到金枝的痛苦,看不到这钱的背后。她只是说,赶紧把衣服收拾一下,明天赶紧回城里去。她对自己的女儿没有了一点热情。这是多么冷淡的母爱呀,金枝没有享受过母亲的温暖,始终生活在孤独中。同样
22、,小金枝没有得到父母的疼爱,在还很小的时候,还没来得及体验着生活就被自己的父亲摔死了 2、爱情的迷途 萧红,一生的爱情始终处于坎坷,也许是因为自己爱情的原因,她写下了唯一的一部爱情小说小城三月她向往美好的爱情,她认为美好的爱情应该发生在三月这样美好的季节。从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读出作者爱情坎坷、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小城三月里的翠姨,她的爱情如同萧红的爱情一样,有着孤独,有着寂寞。出生于封建家庭的她,而又接受新思想的她,使得她不甘于家人安排的婚姻,而同时又不敢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最终造成她悲惨的命运,孤独的爱情。从萧红坎坷的爱情和当时的社会中,我们可以找出造成翠姨爱情悲剧的原因,首先造成翠姨爱情悲剧
23、的一个原因是她接受了五四以来的新思想。她渴望自己的爱情,而正好我的堂哥,那新的思想,高的见识,好的学历,吸引着翠姨,使得翠姨的心蠢蠢欲动。其次,造成翠姨爱情悲剧的是翠姨自身的原因,她腼腆,柔弱。她渴望爱情,却不敢主动追求。她和我的堂哥虽然血缘上没有关系,可从名分上看还是会遭到世人的讽刺。她怕遭到世人的攻击,她怕封建制度的压迫。面对家人的包办婚姻,她没有选择直接抵抗,只是对外祖母说她要念书。可念的越多,翠姨越加地消瘦,没有一个人知道原因,只要她自己知道,在“我”堂哥去看了她以后,她就去世了,她到死都是孤独的,没有人知道她心底的秘密。而根深蒂固的封建婚姻制度是造成翠姨爱情悲剧的最主要原因。翠姨说“
24、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却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这是她对人生的觉悟,因为她是一个女人,她不敢去反抗这中封建婚姻制度,她只能把自己的爱情埋没。她的爱情就如同胡兰河的春天一样短暂。3、一生的漂泊 萧红的一生都是漂泊的,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萧红所经历的疼痛和孤独。“搬家!什么叫搬家?移了一个巢就是搬家”“把手放在铁炉板上也不能暖了,炉中连一颗火星也灭掉。肚子痛,要上床去躺一躺,哪里是床!冰一样的铁条,怎么敢去接近!”6搬家在这我们看到了萧红的无助、痛苦、孤独。她的一生都是在这种孤独中度过。逃不掉的贫苦,孤独,一直伴随着她。对她而言,生活并不是费尽心思利用种种的方式去驱使它走向繁荣,而是苦苦思考,怎样
25、才能度过这寂寞而荒凉的日子。“这不是孩子的时候了,是在过日子,开始过日子。”7度日是啊,犯了错,没有人再会把我们当做小孩子了,没有人会理会我们的幼稚,我们必须慢慢地长大,学会生活。萧红,也在一步步地长大,一步步地走向孤独。最后孤独的死亡,这最让人感到遗憾和悲哀,在她生命的最后,她依旧一个人,当时的她已身患重病,可身边没有一个家人,最后在九龙孤独的死去。(二)孤独与女性生命存在 萧红终其一生都生活在孤独与寂寞之中,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一种生死场里的孤独体验。她从自己女性立场出发,感同身受地唱出挣扎在生与死之间的女性悲歌,对女性生命存在进行深刻地思考。在萧红的笔下,给我们展示了许
26、多女性的孤独无望,比如生死场里的女性,她们都深受男性的压迫,对于这些男人而言,女人只是他们的工具和奴隶。比如,二里半误以为羊丢了,大声地骂自己的老婆。他们不把自己的老婆看成和他们一样平等的人。成业对金枝没有爱情,想到的却是情欲的发泄,对金枝不知道关心,当金枝发现自己怀孕了,他来了句“管他妈的,活该愿意不愿意,反正是干了。”他倚仗着男性专制的背景,残酷地对待自己的女人。五月节前的日子,仅仅因为“米价落了!没法过节,成业就向自己的妻子孩子抱怨,“我还有好的日子吗?你们累的我,使我做强盗都没有机会。”8最后残忍地摔死了自己的女儿,一个小的生命就这样从他手里截止了。在王婆服毒后,丈夫首先想到的是给她寻
27、找坟地,这是怎样的悲哀。月英,打鱼村最美丽的女人,在她瘫痪后,起初她的丈夫还为她请神,烧香,也跑到土地庙前索药。后来连城里的庙也去烧香,但是看着月英的病不曾好,他觉得自己做丈夫的责任到了,便不再管她,嘴里还一天天地骂“娶了你这样的老婆,就算不走运气!好像娶个小祖宗来家,供奉着你吧!”9甚至还用砖头依着她,使她白眼珠完全变绿,整齐的一排前齿也完全变绿,头发烧焦了似的。最终她像一头患病的猫儿,孤独而无望地死去。在萧红的笔下女人不是“人”,只是男人泄欲的工具。造成这种女性孤独的命运的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是受传统文化的笼罩。在萧红的眼里,女性“蚊子似的生活着,糊糊涂涂的生殖,乱七八糟的死亡。”而这一切
28、都源于封建传统的文化,深受封建文化的影响,女性没有话语权,她们的生命没有意义,甚至没有自己的名字,比如生死场里的金枝,月英,小团圆媳妇,等等。她们都没有自己的姓。其次是男尊女卑观念的束缚。萧红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由于重男轻女的思想,使得她的父母从小就不喜欢她。这种观念在萧红的萧红中也得到了体现。生死场里的女性人物,最后大都孤独的死去。这是因为在父权社会里,女性无论美丑,无不承受着来自男性的压迫和摧残,然后无望而又孤单得走向“坟场”。最后是女性自身的卑尊观念。女性自己被这种奴役的状态历史内在化,她们不知道反抗,她们把这一切看得那么理所当然。生死场的女性,她们木然地看着自己的同性在痛苦中死去,可她
29、们自己从来不思考这种死亡的原因和价值,甚至哀痛和悲伤都没有。三、孤独意识的独特性和现代意义(一)独特性 1、不自觉的孤独者 萧红笔下的人物,如同自己一样是孤独的。她笔下的“孤独者”存在着一种真实。这种真实是可以在每个时代都能找到自己的缩影。与鲁迅笔下的“孤独者”不同,也与余华笔下的“孤独者”不同,萧红笔下的“孤独者”大多不是挣扎的,不是反抗的。她们是不自觉的孤独者。他们在过着一种潭死水般将要腐蚀的生活,可他们自己却毫然不知,他们只是碌碌无为地活着,他们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只是习惯地活着,毫无目的,毫无理想。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马伯乐,出生于一个绅士家庭的少爷。胆小如鼠、一无所能、钱迷、满口的“
30、真他妈的中国人”,满脑子的逃难思想。他虽然接触了一些新的东西,可那只是皮毛而已,在他的骨子里仍然是传统思想占主导地位,仍然是一个腐朽的公子哥。这样在两个时代碰撞中的人,最终只能是孤独的。而小团圆媳妇,冯歪嘴子,王大姐,她们也是不自觉的孤独者,她们本来也是和其他人一样庸庸无为地活着,她们不懂地挣扎,只是每天和别人一样的活着,而她们又是孤独,因为她们是这群人中的异类,使得她们显得那么地突兀。小团圆媳妇,因为“坐得笔直,走起路来,走得飞快。”,“见了人一点也不知道羞”等等使得她成为传统媳妇中的异类,“孤独者”。冯歪嘴子和王大姐他们因为私自定终身,未婚生子。使得他们成为看客眼中的孤独者。翠姨,是孤独的。鲁迅曾说过“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就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