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0.64KB ,
资源ID:20173863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1738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哲学》读书笔记精选多篇doc.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哲学》读书笔记精选多篇doc.docx

1、教育哲学读书笔记精选多篇doc教育哲学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第一篇:教育哲学读书笔记 为了让我们能够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发现自己的可发展性,发展自己的可发展性。教于有声,育于无声,教育有声无声之间完成使命。所有这些命题应然:教育应当成为教育。教育首先是自己看到人的可发展性,然而,具体到个人,并不一定都能看到自己的可发展性,因而,教育要引导人去看,去发展自己的可发展性;并且,可发展性本身也还是个流动性概念,它本身亦能发展,故而,教育要辅佐人去发展自己的可发展性。 教育的根本是人的发展,而发展的前提是人具有可发展性。人有可发展性的原因:人有可授性、可暗示性,正是因为有心灵及五官的配合而具有了这些

2、特性,这些特性使信息像阳光、雨露一样被吸纳。人的语言也因为人可以吸纳各种不同类型的明示或暗示而变得丰富起来,丰富起来的语言本身又大大增强人的吸纳能力。然而,这也正是人的可发展性强化了自己的生命力,语言丰富起来的人就是生命力更强旺的自己,向下延伸、向上生长了的自己。 人有无限的潜能。为了激发这无限的潜能,我们必须要进行教育。 在教育哲学这本书中,要求我们要进行人的全面发展:即换个角度说,全面发展是人的内在要求,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是一种外在要求;人的要求与社会的要求,这两个不同的要求,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只有建立在前者基础上才是合理的,并且,只有当后者自觉的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时,社会的要求才

3、变成社会本身的内在要求,社会才不再是撕裂的,不再只是站在外面、站在旁边呼喊的。 人的全面发展,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中时常提到。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等的口号的提出等,但当我们真正上课,在学校学习时可并非如此。所谓的主课可以随时抢占副课的时间,每当做作业也可以忽略美术等课程的作业。在这些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眼中,成绩被排在了首位。所谓教书育人,在这本书中,我们能够看到人是什么,这是为了我们更好的了解教育是什么,我们该如何正确的学习。 果然,作为未来的教育者,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要充分了解自己所要做的事。加油吧! 第二篇:教育哲学读书笔记 教育哲学通论第一编读书笔记 书名:教育哲学通论 作者:黄

4、济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第一版 总体来说,黄济教授的教育哲学通论可以说是比较通俗易懂的,全书总共有三编,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看到第一编,而且在第一编中,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一部分,作者列举了不少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家的观点,在百家争鸣的时代里,各家的思想都或多或少包含中传统的教育哲学思想,韩非子显学、孟子、孔子、中庸、荀子、墨子、老子、杨明全书、周易、尚书等,书中出现的一些词句比较难懂,所以花了不少时间仔细阅读。书中关于玄学、理学、天命观等比较晦涩难懂,难以理解。 虽然,没有看完这本书,但是从第一编的内容中让我明白,教育和哲学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科学的教育需要

5、哲学来指导,哲学也需要教学方面的内容使之更加完善。在早期的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时代正是各种学术思想突起的时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教育思想成为早期教育哲学的典范,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历程及其主要特点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同中国古代哲学与教育的发展历程是分不开的。就其大的阶段而言,大致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的儒家独尊,魏晋的玄学,唐代的儒、道、释三教并举,宋明的理学,明清之际的实学和近代的西学东渐。有三个大的变化时期,即魏晋玄学的兴起,援道入儒;宋明理学的形成,援释入儒;近代西学东渐,资产阶级以至无产阶级的哲学和文化教育思想对儒学的最后的也是最大的一次冲击。 汉书艺文志成

6、为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也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学术和哲学史纲。 老子在道德经二十五章更为明确的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名家和墨经中的形式逻辑思想,其中有的有的已经触及到逻辑学中的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在教学方面,文与道,学与思,知与行,博与约、温故而知新有论述,并且还提出了博学,慎思,审问,明辨,笃行或闻、见、知、行等较为完整的教学过程理论。 儒家教育思想的三次大的变化包括,魏晋玄学对儒学的冲击,最后出现了儒道互补,隋唐佛学对儒学的冲击,促成了宋明理学的形成,近代西学东渐,西学和中学斗争的结果促成了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 唯心主义的相对进步 唯心主义虽然是一朵不结果的花朵,但它在

7、启发人们思维发展方面,较之机械唯物主义却向前跨了一大步。 这就是唯心主义的相对进步性了,虽然,唯心主义和心学适合辩证唯物主义是相对的概念,但是他们两者的内部都是具有正确的成分,因此,对他们的看法不应该是才去一刀切的思想,而应该是有所损益的接收,正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西学东渐的三个阶段 梁启超把西学东渐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国人在外强面前,从器物上感觉不足,学习有关军事方面的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第二阶段,从制度上感觉不足,搞政治制度上的维新运动(维新变法);第三阶段,从文化上根本上感觉不足,于是有了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中国新文化的真正开始,科学和民主精神得到有力的弘扬) 天道观与

8、天人之变 3、天道观:由主宰之人向义理之天、自然之天转变 人性论:由天命之谓性向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无恶论、行有善有恶论、性属自然转变认识论与逻辑:名家及墨家墨经的形式逻辑思想,已经触及到逻辑学同一律、矛盾论、排中律等 教育原则与方法:原则涉及到文与道、学与思、知与行、方法有博学、慎思、审问、笃行等。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第一、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教育的政治功能,是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教育的政治功能不是教育的唯一功能,除政治功能外,就教育的社会功能而言,还有经济功能(包括生产功能)、文化功能、人口控制功能、环境保护功能等等。第二、在现代社会中,现代政治与现代教育应当具有现代化的特点,

9、科学化与民主化,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弘扬受教育的主体性等 人性论不同主张(归纳) 1、性善论:孟子认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此四者就是仁义礼智等美德的开端。这些都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 我觉得,孟子所列举的这个例子是非常有说服里。他曾举例说明,如果见到一个小孩匍匐讲入井,见到的人都会啦他一下,这就是要“求其放心”,恢复人的先天本性,以达到“尽心、知性、知天”的境界。因而他在教育方法上,特别重视内省和主观修养的工夫。 2、性恶论:荀子认为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逸,是自然需求,人性恶的生理基础。荀子的教育思想中特别重视改造和外练 3、性无善无恶论

10、,告子为主要代表。告子认为“性无善无不善也”,“人性无分为善和不善,人性像流水一样,”它过分强调人的自然属性。 4、性有善有恶论:世硕和扬雄为代表。 5、性三品说: 董仲舒的性三品说,把人分为三等即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韩愈提出了性三品的思想,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他认为上下两种人的性都不能叫做性,只有中等人的性才可以叫做性。 我的人性论主张:我认为,我还是比较赞同性有善有恶论。所以我还是赞同世硕和扬雄所代表的性有善有恶说,孟子和荀子主张性善与性恶,是指在不同的个体上,世硕与扬雄所主张的观点是指在一个人的身上。我想,性善观点和性恶观点在不同人或者同一个人都具有这种特点。在我们所生

11、活的现实世界中,我们看到和类似雷锋一样的人很多,他们是性善的代表,我们也能看到一些犯罪作恶的人,他们是性恶的代表。我们也同时能在一个人中看到他的两面性,善恶共存。 我想,在教育上,特别是在德育上,教育的对象就包括这些人,而教育的作用也就是要惩恶扬善,教导品行德行不好的人为善,鼓励性本善者继续发扬为善的思想和行动。 学科分类 六艺的划分,出现得比较早,不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而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见闻知行和中庸学问思辨的关系评论 关于教学过程,讲的最为完整的是中庸中提出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笃行之”在这里,学问思辩行做了全面的论述,并比较科学地安排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几个环

12、节,到今天仍不失其对教学与学习的指导意义。 关于博与约的关系 孟子所说:“博学而详说之,讲以反说约也。”意思是说,在广博学习和详细说的基础上,讲进一步达到简约地论说大意的地步,这是我们经常所理解的由博到约的含义。 我们对于学生的要求是:既要博览,又要专精。没有博览,专精就缺乏基础;没有专精的工夫,博览就成为书库和字纸堆,讲无所从事。 儒道互补和美学与美育的新境界 儒家典雅(杜甫),道的超脱(李白),禅的空灵(陶渊明、王维) 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应持的科学态度p173 我们现在阅读、研究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应该以儒学为主并博采众长,可以说儒家的教育思想史极其丰富的,也可以说是比其他各家在教育上的

13、思想要丰富的多,所以一儒家的教育思想为主线,在串联起墨家、名家、道家的思想观念是完全正确的研究方法。 虽然那是一些传统的东西,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在阅读和研究中和现实的教育实际联系起来,找到一个契合点,传统的的哲学思想对我们现在的教育必然会有很大的帮助。当然,我们对传统教育哲学的吸收应该是有所损益的,正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科学的研究态度上,按照书中所说,坚持历史的观点,传统式历史的产物,必然有其历史的特点极其历史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对哲学观点的处理应该是具体问题具体的分析,做到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分析态度,古为今用。在现代化上下功夫,批判继承和发展教育哲学,以现代化的教育为方向,不断的丰

14、富和发展教育哲学,使哲学更好的为教育服务! 第三篇:哲学读书笔记 文艺与群众文艺从群众中来,必须到群众中去。通俗地说,文化艺术由普通人创造,亦必须回到普通人中去充当积极的角色。这是一个我过去二十年不曾思考过的观点,但它确实是一个真理。文艺为什么是从群众中来的呢?马克思主义者回答:人类的一切文化,包括艺术与文学,都是群众的劳动所创造的。确实,人类劳动创造了艺术。手本是劳动的器官,恩格斯却证明了手同样是劳动后进化的产物。正是有了劳动,我们的手才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绘画、雕塑、诗歌、散文、戏剧、音乐这一切的艺术形式无一例外来自群众的辛勤劳动。正是由于劳动,由于日益复杂的新的工作,人的手才达

15、到了这种熟练的程度,以致它仿佛凭着魔力似的产生了毕加索的绘画,罗丹的思考者以及贝多芬的音乐。鲁迅如是说: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都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应当是作家,也就是文学家,就是“杭育杭育派”。先生用最简单朴素的语言向大家解释了文学为什么来源于群众,来源于群众的劳动。猿猴为了生存学会了使用木器、石器,学会了劳动,然后学会了直立行走,从而逐步进化为人类。有了劳动才造就了人类,因为有

16、了各种各样的劳动才造就了人类的思维,才学会思考,学会了发明创造,才有了美的感受。难道这一切都不足以说明文艺产生于人类的劳动吗?那艺术与人类的发展之史又是怎样的呢?人类一开始的原始社会,尽管当时的人类并不知道什么是艺术,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创作了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结绳记事、仓颉造字、甲骨文、希腊神话原始社会的后来出现了社会分工,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然而艺术就此与劳动人民脱节了。社会分工出现的利弊,孰大孰小,我难以定论。马克思说:由于分工,艺术天才完全集中在个别人身上,因而广大群众的艺术天才受到压抑。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同时却把一部分劳动者抛回野蛮的劳动,而使另一部分劳动者

17、变为机器。劳动生产了智慧,却注定了劳动者的愚钝痴呆。有了社会分工后出现了专门的画家、雕塑家、音乐家、作家,就此,文学音乐画画离开了普通的劳动人民。众多的文艺形式成了常人难以企及的东西,即使他们企及了也无法感受到那种的感觉。文艺需要得到解放,得到解救。文艺本是从群众中来的,必须到群众中去。现在,艺术不再被专家学者束之高阁,民工作家、平民歌手频频 出现,苏珊大妈、旭日阳刚就是其中代表。如今的文艺已经初步走进群众,尽管也许是快餐艺术,或是民间艺术,但毕竟和群众的距离更近了。文艺永远属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鲁迅全集,一九九三年版,第七十五页 马恩列斯论文艺,人民出版社,一九八零年版,第二十六页 一八八

18、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第四十六页 第四篇:物理哲学读书笔记 一般来说,当把某种具有整体对称性的物理定律推广到定域对称时,就必须引入规范场。p11从流形来看,场还不能完整地反映空间的拓扑结构,它仅反映了底流形的拓扑情况,而势可以反映流形的纤维丛的拓扑结构。p11一般来说,场满足规范不变性,而势不满足规范不变性。p12一般而言,场满足定域作用,即场相互作用以光速为限,而势有可能满足非定域作用,即势的作用可能是超光速的,势的作用可能是一种信息作用而不是一种物理作用。p12(?)单独的场具有不变的物理意义,而单独的势不具有不变的物理意义。势的客观性是通过其整体性来体现的(表现为

19、只有相对值)。p13势确实看上去比场本质,但玻姆的隐函数论还需进一步思考磁场b相当于曲率,磁矢势a相当于联络。在参数空间沿封闭曲线绕一周并回到出发点,系统的状态与原来的状态要差一个不可积因子(?)。p34(曲率不为零时矢量绕一圈回改变)在ab效应中,螺线管是否通电直接影响了电子所经过的时空(或参数空间)的性质,这就是说量子体系的性质与其环境的时空几何结构有关,即量子体系是一个开放系统。p35准粒子与真实粒子的区别在于它们存在的“场所”,真实粒子可以存在于真空中,而准粒子只能存在于一个由真实粒子构成的宏观体系内部。p37物理学或宇宙学的定义:时间是描述物质运动持续性的一个物理概念,空间是描述物质

20、运动广延性的一个物理概念。宇宙或物理宇宙是标志物质运动持续性与广延性整体存在的一个物理概念,是物质的整体,具有整体性的特征,可以为数学把握。哲学定义:时间是描述物质运动持续性的一个哲学范畴,空间是描述物质运动广延性的一个哲学范畴,宇宙是标志物质运动世界整体存在的一个哲学范畴。p60 算符不满足交换律,因而体现出因果律。p142(这话什么意思?)波函数的符号是有意义的,可以借助中子的转动而实现。(as效应)p144 研究表明,对于两个相同的自由粒子,均处于动量本征态,在空间波函数对称、无对称、反对称三种情况下,两个全同粒子的相对位置分布是很不同的。p144见曾谨言卷1p284-286对于开放系统

21、的量子力学具有3个新特点:(1) 量子态可能是混态(2) 量子系统的演化可能是非幺正、不可逆的(3) 量子测量造成的投影分解可能是非正交的分解povm(positive operatorvalued measurement)p157 “观察渗透理论”(1) 观察过程是一个物理过程和心理过程相统一的过程(2) 观察这对感觉材料的反应,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去用一种概念模式去套感觉材料,因而不同的观察者对同一现象的反应有不同程度的差异。p170 自然科学是一个理论体系,它的客观性通常是通过如下原则来保证的:(1) 在逻辑上,科学理论满足逻辑自洽性,或无逻辑矛盾;(2) 在观测或测量上,科学理论满足实证

22、原则,在科学事实的观察中,对观察事实有严格的要求,要求观察事实能够被其他观察者所重复,凡不能被重复的观察就不能作为科学的观察事实。(3) 就理论本身来说,科学理论不仅要理解已知的科学事实,而且要能够预见新的未被观测到的事实。(4) 除此之外,科学理论还有更严格的要求:如逻辑的简单性,科学理论的证伪性等p178 主体间性(团体内部的约定,本人注)既成为客观性的一个必要前提,又成为客观性的必然基础。其理由如下:数学推理或逻辑推理就是一种主体间性。数学推理是在公理和逻辑规则下进行的推理。公理是数学推理的前提之一,公理被普遍接受的程度,就是主体间性达到的程度,或主体间化的程度。 科学测量要以主体间性为

23、基础。科学测量需要有相应的科学知识和科学训练,即是说,没有经过科学学习的主体所进行的测量是不能算作科学测量,其结果也要受到科学家的怀疑。(这一条感觉好不公平啊,不过事实好像还真是这样。)科学测量中,还包含着语义的主体间化,这是一种澄清词义、明确概念的主体的构建活动。我们必须用词语来表达各种客观对象。这时科学观察者所具有的共同知识(如科学知识)是科学测量的条件或前提。p179p180 中国科技大学张永德教授认为,子系统之间有量子纠缠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子系统a和b的状态均处于依赖于对方而各自都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这样一来,对一个进行测量必须使另一个产生关联的坍缩。纠缠态的关联是一种纯量子的非定域

24、关联,是一种超空间的关联。(量子纠缠的定义不一定就如此,还得进一步调研)p192对量子纠缠程度的度量就是纠缠度。它是描述微观事物相关程度的一种度量,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什么意思),它由微观事物的整体关联性质决定,而不受局域的幺正变换、locc操作等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两个子系统构成的符合系统的纯态,符合系统的纠缠度等于任意子系统的约化密度矩阵的冯诺依曼熵。p193 量子纠缠的意义量子纠缠并不是一个完全依赖于表达方式的纯形式的东西,它是两体及多体量子力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是一种物理的存在。(1) 量子信息的传递速度是非定域的、超光速的。量子隐形传态没有带来超光速通信。没有经典信道,隐形传态根本不传

25、送任何信息。即使没有对量子系统进行测量,量子系统中仍然包括信息,只是这些信息是隐藏着的,我们可以称之为本体论量子信息。当测量系统被测量之后,就产生了一系列数据,这是一种确定的信息,我们称之为认识论量子信息,实际上,这是经典信息。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本体论量子信息传递速度超过光速,而任何认识论量子信息即经典信息则不超过光速。(本人加:量子系统和经典系统有个本质的区别,即由不确定到确定的转变并不是我们对它认识程度不够,而是量子效应本身就是不确定的,本想法具体可以参见贾抑扬师兄在人人上回复的文章。所以,这里“本体论”“认识论”等名词的合理性,还有待进一步考虑) (2) 量子纠缠意味着内部时空具有

26、不同于外部时空的性质。我们把不是普通三维空间的坐标或变量,叫做粒子的内禀变量或内部变量。所谓内禀或者内部,是指微观粒子本身具有且与普通三维空间运动没什么关系。粒子的自旋,光子的偏振等。内部时空决定了量子纠缠。能发生量子信息的隐形传递,是由希尔伯特空间的性质决定的。(3) 经典物理能隐形传递吗?可能不行。经典物体也无法与量子态产生量子纠缠。(4) 大体而言,量子纠缠隐含了微观世界客体之间具有一定的整体性,但是,并不能说纠缠就一定意味着世界是不可分离的,相关的微观事物之间必然形成关联。也不能说纠缠是先于个体的。我们认为,纠缠是关系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纠缠理论并没有证明,事物之间都一定是纠缠的且要承认

27、个体性为前提。(5) 尽管任何测量都会破坏系统原有的纠缠态,但是,我们仍然可以获得完整的事物的信息(本人认为这些来源我们的知识体系) 只有某些基本量是不可能观察到的量(称为“不可观测量”),对称性原理才能成立,否则对称性就会发生破缺,不可观测量转化为可观测量。p261 杨振宁认为:“今天大家叫规范场,这个名称有错误,应该叫相位因子场。”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只是把局域规范不变性看成是电磁理论的独有特征,只认为它在检验计算过程等方面有用,但却并无基本意义。p267 这就是局域规范场,这个场可以做两种变换,因而相应的就有两种规范不变性。p267 当一组满足整体对称性的物理定律要使它们满足定域对

28、称性时,就必须引进新的力场,这种新的力场就是规范场。p268 任何一个局域对称性都可以确定一个规范物理理论,其原因有三条:第一,由诺特定理可知,每一个守恒定律都存在一个与它相对应的特有的对称性,反之亦然;第二,任何一个特有的局域对称性,都要求一个特定的规范场相对应,反之亦然;第三,任何规范场都对应于决定那个守恒量的相互作用,反之亦然。 它告诉我们:对于每一个守恒定律,一定有一个与之对应的规范理论存在(给定的守恒量,就是该规范场的源)。其唯一的条件是该守恒量应与一个连续对称性相关。这样得到的理论,只有一个自由参数,即相互作用的强度。p269 总之,在每个对应情况下,对称性的数学结构决定了规范场的

29、结构及相互作用的形式。p270 抓住不变量与变换式之间的内在矛盾,并通过不断扩大变换不变性来解决两者的矛盾。今天我们所了解的最好的定律,实际上是两者的结合,换言之,我们用最小作用量原理加上局域性。今天,我们相信物理定律必须是局域的,也必须服从最小作用量原理。费曼 第五篇:哲学问题读书笔记 哲学问题读书报告书目:哲学问题简介:1、作者:伯特兰罗素2、译者:何兆武3、出版社:商务印书馆4、出版年月:2020年4月 一、整体感受这学期开始时,由于一个讲座,我对哲学产生了不小的兴趣,于是就一直想读读哲学方面的书,做一点初步的了解,可又不知道从何读起。这次的读书报告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从郁老师推荐的书

30、单中,我一眼就看到了仰慕已久的罗素先生的名字,于是当即决定就读他的著作哲学问题。等网上买来的书真正到了手中我才发现它是一本很薄的书,当时我想,虽然书薄,但我可以反复阅读,加深理解,充分领会哲学的思考方式。读书的过程不可谓不艰辛。真正开始读了才发现,这本薄薄的书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读,哲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习惯与我们有着较大的区别,一时间难以理解,甚至会不知所云,我便放慢速度,一个字一个字地细读,划出重点词句,在一旁的空白处时时写下疑惑和心得,就这样一点一点的向哲学之门迈进。可以说这本书真是我读的最辛苦最认真的一本书了,时至今日终于磕磕绊绊地读完了一遍,虽然有很多摸不着头脑的地方,但更多地是全新

31、的体会和宝贵的收获。本书对于哲学来说,算是一种通俗性的导论,适合初学者阅读,用罗素自己的话来说是一本“廉价本的惊险小说”,但虽然如此,罗素还是在书中提出了明确的观点并引入了各种崭新的观念。书中并没有探讨所有的哲学问题,而是仅限于那些他认为自己可以肯定而且能有所建设的那些问题。为了进行论证,罗素构建了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对我来说,哲学问题更像是一本教材而非普通的课外读物。二、细节体会1、关于哲学的价值和思考方式(p3、130) 在第一章“现象与实在”中,罗素提出了一个非常具体而有趣的问题,在我面前的桌子到底具有怎样的性质?例如桌子的颜色,罗素提到,看上去它是清一色的棕色,然而反光的部分却不一样,看上去会比其余部分明亮,甚至某些部分会变为白色;如果移动桌子,反光的部分便会不同,颜色的分布又会有所改变;假设有多个人同时在看这张桌子,那么可以肯定不会有两个人能够看到相同的颜色分布;对于一个画家来说这种区别更加明显,因为他们必须养成按物体表现出来的样子来观看世界的习惯。罗素对以上发现做了一个讨论:“显然并没有一种颜色是突出地表现为桌子的颜色,或桌子上任何一个特殊部分的颜色,从不同的观点看上去,它便现出不同的颜色,而且也没有理由认为其中的某几种颜色比起别样颜色来就更加实在是桌子的颜色”,“颜色便不是某种本来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