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5.20KB ,
资源ID:2017244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1724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两种不同研究路径国际与国内的论文国际经济论文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两种不同研究路径国际与国内的论文国际经济论文Word下载.docx

1、基欧汉的后霸权合作论引入了国际机制的研究视角,为国际政治经济 学分析方法的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Www. cOm依附论研究市场经济在国际范围内发生的影 响,则在政治学和经济学之间搭建了桥梁。不过,依附论建立在一个相对比较静态的理论模型 上,对世界经济体系中各国经济地位的变更无法给出合理的答案;同样,这一理论也无法让人 信服地理解财富和权力转换的途径和因果关系。通过以上简要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早期国际政治经济学者的理论,主要目的是从政治和经 济互动的角度,研究国际关系中仅靠政治学无法解释的现象。但是,由于传统国际政治的研究 对象是国家,早期的国际政治经济学不可避免地带有政治学的痕迹,落入以国家为

2、中心、由内 而外的研究思路中。因此,这一时期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把国家视为统一、抽象的变量。政治学研究对象中的国家,是国际政治中处于单元层次的 变量6。无论是现实主义者或者自由主义者,都以国家利益为分析对象。他们假定,国家中 不同阶层和社会团体的成员,对国家利益的认同是一致的。因此,在传统政治学的分析方法 中,国家是统一的整体。即使是肯尼斯华尔兹本人,也无法要求研究者区分体系层次和单元层 次的不同变量,更不可能继续对国家内部的不同政治层次进行区分,(2)国家是国内政治经济变革的唯一决定者。传统政治学认为,由于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 国家间的关系几乎完全由国家自行决定。受

3、到这一思路的影响,学者们更多地把注意力依旧 集中在国内政策、条件变化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可能出现的影响上。(3)世界经济体系结构基本稳固,一个国家在这个体系中的国际分工决定了它在体系中的位 置。各国政府通过刺激需求的政策和福利计划,可以满足本国选民的需求,并促进国内充分就 业,同时无须放弃对稳定国际经济所承担的义务。国内经济自主和自由国际经济秩序的准则 之间协调一致,是国际政治和经济体系稳定的一个主要因素。至少到20世纪60年代末,各国 基本上可以部分互不相干地执行国内需求管理政策7。但是国际关系发展的现实,极大地挑战了这一时期的ipe理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各 国互不相干地执行国内需求管

4、理政策的情况受到了挑战。商品、货币和资本频繁的流动,使 得国内和国际越来越难以截然分开,社会对政府要求提高,各国政府政策的自主程度开始下 降,各国经济的类似性不断增加。“几乎在每一个国家,公众和私人的需求远远比国家满足这 些需求的经济能力增长得快” 8。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到来,本属于各国内部的经济管理事 务,越来越被暴露到外部世界面前。传统的“以国家为中心”研究范式,越来越受到国际范畴 内新出现的各种政治经济力量的挑战。而越来越多的学者也逐渐发现,即使是一个国家内部, 由于受到外部力量影响的速度不同,在政策立场上也存在着不同的层次。在此基础上,国际政 治经济学的研究思路,开始出现了由外而内的逆转

5、。二、由外而内的研究路径:国际力量影响国内政策选择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不能忽视国际经济环境对国内政治经济的影响。彼得卡 赞斯坦(peter katzenstein)在国际关系和国内结构:工业发达国家的对外经济政策9 中认为,国际关系的内部化和国内结构的外部化在对外经济政策决策过程中有同等重要性。 而最突出的研究成果当数彼得古勒维奇(peter gourevitch)。他提出的“颠倒的第二种意 向”,突破了传统国际政治领域视国家为单一行为体的研究模式,指出了国际力量影响国内政 策选择的中介环节,从而奠定了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思路由外而内转型的基础。不过,卡赞斯坦、古勒维奇等的探索直到

6、80年代后期才逐渐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最终在90年 代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的主流,并进而影响到国际关系其他领域的研究。如今的国际经 济学者认为:“如果不抓住国家经济和世界经济之间联系的性质以及这些联系的变化,我们不 能理解国家内部的政治” 10。国际政治经济学逆向的探索未能立即受到广泛的关注,是基于两方面的因素:首先,尽管ipe 的兴起是为了把现实主义抽象掉的经济变量和非国家行为体重新纳入到国际关系领域的研究 中,但是在上世纪7080年代,国际关系的研究依然以现实主义为主导,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 也不能例外,无论是吉尔平或是斯特兰奇,都是现实主义学者。因此,国际政治经济学者的注 意力,依旧集中在

7、解释财富与权力的转化关系上。霸权稳定论、相互依存理论和依附理论,都 以全球市场与民族国家处于紧张状态为前提假设条件。i rp?q|ld=lr?I? !dp?zsp5*?6?spvc:2j?66wen k?i?vcf?6ff?b j?2?h3&g0gh其次,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环境出现两个重大的变化:一是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二是全球化的逐渐深入。全球运输成本的降低,包括通信、贸易金融制度等全球一体化公共 产品的建立,使得国际贸易的流动性大大增加,国际资本市场大幅度扩张,生产要素全球流动 的可能性增强。这些变化,几乎影响了每一个国家的政策选择。有些影响比较明显,比如出现 关税同盟,建

8、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有些影响虽然不那么明显,但在国内政治领域意义更为重 大,如跨国行为体对国内政策的影响,利益群体同盟的瓦解与再结盟等。海伦米尔纳和基欧汉 认为,国际化通过三种途径影响了国内政治:塑造新的政策偏好和政治同盟;引发国内经济和 政治危机消IJ弱政府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控制11o论文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两种不同研究路径:国际与国内来自免费论文网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思考如何从理论上突破早期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国家范式, 转而从市场与国家互动的角度来理解当下的国际关系。从大的研究路径而言,由外而内的 ipe理论分为两类:一类以国内结构作为变量,分析不同模式的国内结构对国际力量作出什么 样

9、的不同反应;一类以国内行为体的经济立场为变量,分析利益群体的政策偏好,采纳和推行 不同的贸易政策应对国际力量。总的来说,由外而内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包括以下代表理 论:1.“颠倒的第二种设想” 12 在华尔兹关于战争根源的三种设想中,第二种强调的是国内政治体制差异对国际冲突或合作 的“外溢”效果。古勒维奇认为,将这种设想“颠倒”过来,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一国际 体系不是国内政治和结构的结果,而是后者的原因。这种分析方法的特点是:首先,把国家内 部的属性视为一个随时间而变化的变量;其次,把国际力量作为国家制订政策的环境因素。古勒维奇是在分析经济危机对国家内部的政治结构、经济政策的影响时提出这一

10、假设的。20 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及之后的二战期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本质性的 变化。在大萧条之前,各国都从经典经济学理论出发,通过供给和需求的曲线变动来制订政 策。因此,当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时,各国普遍的做法是降低物价,削减成本,减少投资,其结 果是工人工资降低,抑制了购买力,并进而引起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在此情况下,各国开始 探索不同的经济政策。一直提倡自由贸易的英国开始贬低英镑的价值,对进口设置关税壁垒, 提高政府补贴,并对工业提供一定的补助。瑞典、德国和美国也采取了相似的措施,并且他们 还开始应用经济学理论探索新的政策,这就是现在为我们所熟悉的拉动内需和宏观经济

11、调控。古勒维奇认为,国际经济环境通过中介环节,影响国内政策选择。“国际体系不仅是国内政治 和结构的结果,更是后者的原因。经济联系和军事压力限制了包括政治决策、政治形式在内 的一系列国内行为。因此,国际关系和国内政治之间的联系是如此紧密,使得二者必须被视作 一个整体而同时研究” 13。尽管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古勒维奇的探索并没有形成严密的理论,但是他的假设对后来的政 治经济学者提供了这样几点启示:(1)不同政治体制的国家,在面对同样的国际经济环境时, 有可能作出相同的反应;(2)国际力量影响国内政治,具有特定的规律;(3)国内利益群体与国 际力量的结合,有可能产生新的政策,突破原有的政治结构。正

12、是在“颠倒的第二种意向”的 基础上,奠定了 20世纪90年代国际政治经济学转型的方向。2.国内政治联盟与分裂的假说H4罗戈斯基(ronald rogowski)借助斯托尔普珀-萨缪尔森模型,把国内政治抽象出来,提出了 国际贸易变化影响国内政治联盟与分裂的假说。罗戈斯基认为,扩大贸易开放会增加国内丰 富要素持有者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当国际贸易收缩时,获利者和政治地位的消长正好相 反。国际化降低了消费者对进口商品支付的价格,提高了出口商品生产者的价格,降低了进口 竞争商品生产者的价格。前两个群体因国际化而受益,最后一个群体因国际化而受害。因此, 这些群体必然结成联盟,支持或抵制国家进一步扩大国际

13、化的政策。具体而言,国际贸易与国 内政治联盟的关系是:一个国家的某种(或某几种)资源如果多于其他国家,它就具有竞争优 势,扩大的国际贸易能使得资源的拥有者获利较多,因此,他们会在政治上组织起来支持自由 贸易;反之,掌握该资源的政治力量会倾向于贸易保护。罗戈斯基提出了一个非常简约的分析模型,令人信服地探讨了国际体系层面的因素(国际贸 易)与国内政治结构变化的关系。这一研究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转型提出了理论依据。3.双 层博弈理论15罗伯特普特曼是一位比较政治学者,他认为,单从国内利益集团的政治运作, 或国际体系的结构性压力来理解国家政策选择,都是不够的。他以国际谈判的情况来说明,在 一个国家对外进

14、行谈判的同时,国内层面也在进行利益的博弈,因此谈判是国家的政策制定者 同时与国际层次和国内层次两股力量进行博弈的结果。普特曼建立了一个以国家谈判者为核心,以获胜集合为主要概念的理论框架。“在国家层次 上,国内集团为了促使政府采纳有利自身的政策而对政府施压以寻求自身利益,政治家则通 过在这些集团中建立联盟以保证权力。在国际层次上,一国政府会最大化自身满足国内压力 的能力,同时最小化对外国发展的不利影响。只要国家是相互依赖并且是主权的,中央政策 决策者就不能忽视这两个层次博弈中的任何一个。”因此,国际经济是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同 时与国际层次和国内层次两股力量进行博弈的结果。普特曼把国际协议的达成过程

15、分为谈判过程和批准过程,后者是国际协议进入国内政治的重 要因素。他认为,三方面的因素决定了国内支持程度一一国内层次上支持者的权力分配、偏 好以及可能形成的联盟;国内政治制度;国际层次谈判者的战略。总的来说,普特曼的双层博弈理论初步确立了国内与国际交互联系的框架,并引入了国际合作 的国内政治经济基础思想。不过,这一理论所提供的只是简单的分析,与贸易、经济联盟等 ipe理论之间也缺乏直接可转换的桥梁。4.有关行为体作用的理论这一时期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还包括对国际力量影响国内政治的中介渠道一一行为体的 分析。国内行为体(agent),又被学者们称为沟通行为体(linkage a2gent),是国

16、际力量 得以在国内进行传递的作用主体。按照罗斯瑙(James rosenau)的定义16,沟通行为体是指 那些为特定政治目标而沟通国际与国内的政治环境的群体,使得商品、服务、政策、价值规 范等能在国际和国内之间流动。在全球化背景下,这些群体包括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政府 内部涉及管理跨国关系的部门、具有影响力的国内政治联盟等。有关行为体的理论,到目前为止没有建立起统一的模式和框架,而是散见在不同学者的不同研 究著作中。如安德鲁考太尔(andrew p. cortel I)和詹姆斯戴维斯(jamesw. davis j r.) 利用行为体对国际制度的信仰、利益和国内政治结构来分析美国如何抵制日本半

17、导体产业进 入国内1刀。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的半导体产业逐渐侵蚀美国国内市场。尽管与 gatt所倡导的自由贸易精神相违背,美国的半导体产业协会(sia)还是成功地发起了 301 法案调查,最终于1986年签署了美日半导体贸易协议,达成了 sia预期的经济目标。考太尔 和戴维斯认为,国内行为体有可能反对国际规则,其中的关键是既定的国内政治结构和法律程 序。而杰弗里弗里登(Jeffrey friden)研究18发现,美国对外经济政策完全取决于美国国 内两股政治力量的博弈:一股是以国务院和美联储为代表的国际主义势力及其背后的华尔街 大金融集团和出口产业;另一股是以商务部和国会为代表的民族主义

18、势力及其背后遭到国际 竞争威胁的制造业。前者要求扩大国际参与,承担国际责任;后者要求国内利益有限,坚持孤 立主义。弗里登认为,国内利益集团的冲突和合作,恰恰能解释民族国家与国际经济的对抗与 合作。总的来说,由外而内研究路径的理论建立在三个假设上:(1)国际经济环境(市场和机制)不仅 是一国生存、发展的国际背景,而且能影响国家的政策选择;(2)国际经济力量影响国内政策 选择,需要通过一定的中介环节。无论是罗戈斯基的贸易联盟、普特曼的获胜集合或者是安 德鲁考太尔和詹姆斯戴维斯的国内行为体,都充当了国际与国内之间的中介环节;(3)对不 同的国家来说,国际力量影响国内政治的方式和程度因国内结构、行为体

19、力量分布的不同而 产生差异。不过,值得指出的是,尽管由外而内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提出了全新的研究思路,但是并没 有出现系统理论。和早期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相比,这一研究路径的理论无论从流派分类 或是理论严密程度,都不如前者。其中的原因,部分在于这些理论彼此交叉,引用的成分太多, 既没有出现有严密逻辑、论证过程的完整理论,也没有出现一个集大成者,各个理论之间有许 多似是而非的共同点,变得难以区分。另一部分原因在于,不少学者基于经济学的背景,运用 数理分析的模型,使得理论解释过于艰涩而不容易推广。此外,由外而内的研究路径还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也就是在分析了国内行为体受到国际力量 影响作出政策选择后

20、,没能进一步探讨国内政策选择的变动对国际体系的影响。也就是说,无 论早期的由内而外研究路径,或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由外而内研究路径,其研究视角始终 是单项的。其中仅有的双向视角是普特曼的双层博弈理论,但是这一理论局限于国际谈判领 域,无法对国内政治进程作出合理的解释。尽管近年来国内有研究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ipe研究经历了从国家政治经济学、国 际体系政治经济学到国际-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转型H8,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目前 国内-国际这一环节的研究依旧相当薄弱,几乎没有出现专门的论著分析国内政策发生转变 后对国际体系的影响,大部分学者的注意力依旧集中在探讨国内政治结构对国际经济力

21、量的 “过滤”作用,以及国内行为体结盟与政策偏好的形成。三、结语:呼唤内外结合的ipe研究方法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跟随着国际关系现实发展的步伐,从现实主义由内而外的研究路 径,逐渐过渡到20世纪90年代偏向于自由制度主义的由外而内的研究路径。由内而外的研 究路径,建立在“国际经济体系存在着稳固的结构”、“国家是国内政治经济变革唯一决定 者”、“国家是统一利益主体”这三个假设之下。而由外而内的研究路径,则一一打破了前 者的假设。首先,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国际经济体系出现巨大变动。其次,随着全球化资本、 技术和人员的流动,国际化削弱了国家宏观政策的管理能力,并在国内引起政治辩论,改变对 外经济

22、政策。第三,借助比较政治学的研究,不同学者打破了国家这个“黑匣子”,通过对国 内行为体的分析,分析国内政策选择得以改变的制度和社会因素。理论总是因现实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如果说早期ipe以国家为中心的研究路径反映了民族国 家和国际市场的紧张关系的话,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外而内的研究路径则体现了民族国家 与国际市场互动增强的现实。随着21世纪全球化的继续深入,国际市场的力量不断与民族国 家国内力量产生互动与互相作用。面对这一现实,学者们有必要对国际与国内双向互动的 ipe理论进行探索,建立国际-国内-国际的双向互动理论模型。双向互动理论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1)双向互动的途径和变量,在由外而内的

23、研究中,学者 们已经作出一定的探索,那么在“第二次逆向”从国内到国际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相同的变 量,还是两套不同变量;(2)国际经济力量与国内政治经济力量的关系,也就是说,面对世界市 场与民族国家的互动,国际政治的体系结构有必要重新作出界定;(3)面对着不同政治结构 的国家,是否有可能探索一套普遍适用的国际国内双向互动的理论。值得指出的是,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界长期以来偏重于由内而外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路径,霸 权稳定论、相互依存论和依附论都作为经典理论被介绍进入中国。而20世纪90年代起发生 在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介绍得还相对比较少。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有着强烈的现实 主义研究环境,学者们

24、更倾向于接受以国家为研究范式的早期ipe理论;另一方面也在于,尽 管国际力量对国内政治的影响存在一个合法化的过程,但是在中国学者看来,“外来力量及其 作用” 一直是一个比较尴尬的话题,这也就使得由外而内的ipe理论进入中国面临着一定的 困难。而事实上,随着中国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中国逐渐受到全球化的巨大影响,其中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事实。有不少专家认为,中国国内规范体系在 加入Wto谈判过程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入wto将推动中国内外政策和制度与国际机制发 生一定程度的趋同。此外,作为国内行为体的政治经济精英的观念变化,直接起到了对中国改 革和加入毗。决策的关键影响

25、19 o如何用ipe理论解释中国的实际情况,成为国内学者不 可忽视的课题。因此,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学迅速发展的现状,中国的ipe学者有必要加入到理论构建的行列 中,探索同时具有“本土特色”和全球普遍适用性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注释:1相关观点参见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年。2相关观点参见苏珊斯特兰奇:国家与市场(第二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3吉尔平的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和樊勇明的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在对国际政治经 济学理论的归纳上,采用了基本接近的思想方法。4前者用自由主义(经济合作促进发展)、民族主义(经济合作带来竞争)、马克思主义的 分类,后者用新自由主

26、义、新现实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来介绍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 点。因此,本文沿用这两种基本思路,以相互依存论、覇权稳定论和依附论作为早期国际政治 经济学的代表理论。相关观点参见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2年。5参见 char les p. kindleberger: power and money: the economics of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politic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new york: basic books, 1970o6参见肯尼思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上海人民出

27、版社,2003年。7罗伯特吉尔平(1989),第394页。8罗伯特吉尔平(1989),第395页。9peter katzenstein. international re I ations and domestic struetures: foreign economic policies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tatesn .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30, 1976, pp: 1一4510罗伯特基欧汉,海伦米尔纳:国际化和国内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 页。11罗伯特基欧汉,海伦米尔纳(2003),第255页。12p

28、eter gourevitch, the second image reversed: the international sources of domestic politicsn 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32. no. 4. autumn 1978, p. 881-912.13peter gourevitch, (1978) t p. 881-91214ronaId rogowski: commerce and coaIitions: how trade effects domesticpolitical a Ii gnments. prince

29、ton: princeton press, 198915robert d putnamf ud i pIomacy and domestic politics: the logic of two-1 eve I games 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42, no. 3, summer 1988, pp: 427一460.16james rosenau, to ward the study of natio na2i nt erna tio nal linkage t i n james rosenau, ed.linkage politicsr new

30、 york: the free press, 1969f p4517andrew p. cortell, jamesw dav i s j r. t how do international i nstitut ions matter? the domestic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ruIes and norms” t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 ly, vol. 40, no. 4, dec. f 1996. pp: 451-47818jeffrey fr iden, sectoralconfIict and u. s. foreign economic poIicy, 191421940乃 t internationaI organizationt vol. 42, no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