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8.10KB ,
资源ID:20151079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1510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一历史下册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I.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一历史下册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I.docx

1、高一历史下册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I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册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I)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面临严峻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在国内,国民党残敌负隅顽抗,大批土匪特务疯狂破坏,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状态。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企图扼杀新政权,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这一切决定了建国后我国革命的首要任务就是巩固政权,并要彻底地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任务。板书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美国出兵朝鲜、威胁中国安全教师讲述正当中国人民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时候,1950年6月,朝鲜

2、战争爆发。美帝国主义公开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派兵侵略朝鲜,同时派兵入侵我国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威胁中国安全。板书2.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教学建议讲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悬挂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示意图。根据图讲清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的目的、入朝参战的进军路线以及在朝鲜战场上发生的重大军事战役等问题。投影显示A.中国出兵朝鲜的必要性是什么?B.朝鲜战争结果怎样?C.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志愿军英雄人物有哪些? 学生回答A.美帝国主义出兵朝鲜并入侵我国台湾海峡,对我国领土主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相关的。要保证中国的安全与国内的经济建设,必须出兵朝鲜,保家卫国。B.在中朝

3、人民的坚决反击下,美军伤亡重大,被迫撤回三八线以南,并于1953年同中朝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中朝人民取得了伟大胜利。C.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无数英雄人物,他们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教师讲述中共中央于1950年10月派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率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鸭绿江,赴朝作战。中朝人民并肩作战,经过五次大的战役,把敌人从中朝边境赶回到三八线附近,迫使美帝国主义于1953年7月同中朝签订朝鲜停战协定。在朝鲜战争中涌现出像黄继光、邱少云等无数英雄,他们的英雄事迹将永载史册,万古流芳。板书3.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教学讲述可根据教材把这一问题归结为以下四点:a.沉重

4、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b.维护了朝鲜的独立和中国的安全,捍卫了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和平。c.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和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d.保障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正常进行。板书五、土地改革运动投影显示1.建国后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2.建国后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3.建国后土地改革的特点是什么?4.建国后土地改革的意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农村实行的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状态,衣食不饱。封建土地所有制已经成为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成为新中国进行经济建设的巨大障碍,不彻底铲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国家就

5、不能富强,民族就不能自立。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就必须进行土地改革。2.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目的就是要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3.这次土地改革运动的特点:采取经济上保护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这样有利于减少土地改革运动的阻力,有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更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4.意义:A.彻底废除了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B.广大农民分到了土地,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投影显

6、示四川省金堂县一农民分田三亩七分,这一史料应属于( )A.土地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 D.建国后土地改革时期教师分析做此题关键在于搞清四川省是新解放区这个概念,在解放前,四川省属国统区,农民根本得不到土地,在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在新解放区进行土改,满足了农民群众的土地要求。所以正确选项为D项。教师提问联系史实,概述中国共产党在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进行土地改革的有关情况,并分析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制定土地政策的依据,谈一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先回答第一问。学生回答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31年毛泽东根据当时中国革命特点制定了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

7、雇农、团结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b.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c.解放战争时期,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按农村人口平分土地。d.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教师分析1.不同时期制定土地政策的不同依据: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以武装斗争来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工农武装割据,必须要深入地发动农民群众。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8、为了联合地主抗日,中共采取了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解放战争时期,国内阶级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减租减息政策已无法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中共也需要发动农民支援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得到土地,为满足农民土地要求,为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道路,解放生产力,必须进行土改。2.认识:土地问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之一,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也是发动农民参加革命的主要手段。中共根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在维护农民基本利益的前提下,调整土地政策,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很好地完成了各个时期的革命任务。板书六、镇压反革命运动投影显示1.建国后,新中国镇压

9、反革命运动的必要性是什么?2.镇压反革命运动的进程怎样?3.镇压反革命运动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看投影显示的三个问题,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镇压反革命的必要性:建国之初,遗留在中国大陆的反革命势力很强大。这些反革命分子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从事各种破坏革命的、威胁新生人民民主政权的活动,坚持反革命立场。要维护国内的安定团结,要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就必须镇压反革命。2.过程:1950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要求严厉镇压反革命,全面贯彻“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根据这一指示,全国开始了大张旗鼓地镇压反革命运动。到1952年底,基本上肃

10、清了大陆上的国民党反革命残余势力,镇压反革命运动取得了胜利。3.意义:镇压反革命运动基本上肃清了大陆上的反动势力,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从而保证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投影显示镇压反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安定社会秩序 B.保障人民安全C.扭转社会风气 D.巩固人民政权教师分析本题是最佳选择题。解答该题的关键在于正确把握镇压反革命的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反革命分子气焰嚣张,新生的人民政权受到威胁,为巩固人民政权,必须镇压反革命。所以答案为D。板书七、“三反”“五反”运动投影显示1.建国后中共中央开展“三反、五反”运动的原因是什么?2.建国后中共中央开展“三反、五

11、反”运动的内容和开展的范围是什么?3.简述“三反、五反”运动的简单经过。4.“三反、五反”运动的历史意义如何?教学建议第1个问题由教师展开分析。第2、3、4问题让学生在看教材的基础上回答相关问题。教师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了保护私营工商业合法经营和发展的政策,使私营工商业得到迅速的发展。1951年下半年,在工农业战线开展的增产节约运动中,大量贪污、浪费现象首先被揭发出来。这些贪污、浪费现象又和各级领导机关的官僚主义作风分不开。1951年12月,党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规定,在全国范围开展“三反”运动。在运动中,又发现国家机关中贪污分子的违法行

12、为,大多数是和社会上的资产阶级不法分子互相勾结起来进行的。一些不法资本家用“拉出来,打进去”的手法,进行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和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等五毒活动,向党和工人阶级进行疯狂进攻,因此,党中央于1952年1月又发出关于在城市中限期展开大规模的坚决彻底的“五反”斗争的指示,要求在全国一切城市,首先是大中城市,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守法的资产阶级及其他市民,向违法的资产阶级开展一次大规模的坚决的彻底的反对“五毒”的斗争。总之,要维护国家的政权稳定,巩固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就必须打退资产阶级的进攻。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势在必行。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三反”运动开展的范围

13、是国家机关和企业,内容是“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运动开展的范围是私营企业,内容是“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骗国家财产”和“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2.在“三反”“五反”运动开展过程中,党放手发动群众,进行检举揭发,运用“利用矛盾,实行分化,团结多数,孤立少数”的策略,集中打击少数罪恶严重又拒不坦白的违法者。同时,又采取严肃和宽大相结合,改造和惩治相结合的方针,对违法分子进行正确处理。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如刘青山、张子善案。这次运动到1952年10月胜利结束。3.意义:A.“三反”“五反”运动打退了资产阶级的进攻,巩固了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创造了对私

14、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有利条件。B.这次运动教育了干部,纯洁了干部队伍,起了清除旧社会流毒和移风易俗的作用,对广大人民群众是一次深刻的反腐蚀的教育。投影显示材料 1951年1月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了关于首先在大中城市开展“五反”斗争的指示,在全国一切城市,首先在大城市和中等城市中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守法的资产阶级和其他市民,向违法的资产阶级开展一次大规模的坚决地彻底地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资财、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斗争,以配合党政军民内部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现在是极为必要和极为及时的到1952年6月底,全国范围内的“五反”运动胜利结束。建国以来重要文献

15、选编教师提问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归纳“五反”运动中的斗争策略、斗争实质及斗争结局,并分析出现这种结局的原因。学生回答a.背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阶级关系也发生深刻的变化。不法资本家破坏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五毒”横行,为了巩固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必须开展“五反”运动。b.策略:团结大多数,孤立和打击极少数;发动群众,谨慎处理。c.实质:体现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D.原因:由于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和经济命脉,再加上正确的策略,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因而最终取得了胜利。(教师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简单总结即可

16、。)教师提问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策略?有何重大意义?学生回答1.人民解放军追歼残敌,和平解放西藏,实现了祖国大陆的和平统一。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为祖国和平建设创造了一个相对安定的国际环境。3.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4.镇压反革命。保证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使社会风尚为之一新。5.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巩固了政权,教育了广大干部和群众。课堂总结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此,中国进入从新民主主义向

17、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建国初期,我国基本上肃清了祖国大陆上的国民党残余军队和土匪,和平解放了西藏,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各级地方人民政权。同一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全国开展了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运动。为打退资产阶级的进攻,又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总之,通过这一系列斗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布置作业一、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朝鲜是中国的北方邻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形成南北分裂的局面,南北双方以北纬38度线作为分界线。1950年6月25日,朝鲜爆发内战,9月15日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

18、军”越过三八线,发动大规模的侵朝战争,并入侵我国东北领空。在这个关键时刻,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为保卫我国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正义,毅然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共同抗击美国侵略军,在不到8个月的时间内,把美国侵略者赶到三八线以南。到1953年7月27日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朝鲜战争以朝中人民的胜利而宣告结束。材料2 xx年10月25日,首都各界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江泽民同志出席了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伟大胜利,是维护正义、反对

19、强权的英勇壮举,是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壮丽史诗,是中国人民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建立的巍峨丰碑。材料3 xx年6月13日到15日,朝鲜和韩国最高领导人冲破南北方55年的隔绝与对峙,聚首朝鲜首都平壤,实现了历史性会晤,双方签署南北共同宣言,从而揭开了朝鲜半岛走向民族和解与统一的新篇章。我们党和政府支持朝韩和解合作。材料4 见下图。(1)朝鲜半岛的地势特征是_。朝鲜半岛南北气候的差异_。(2)简要分析城市、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半岛西部的原因。(3)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简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参考答案:(1)东高西低 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2)原因:西

20、部地形以平原为主。西部水源充足,交通运输便利。西部海岸线曲折,港口较东部多,对外交通便利。(3)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国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制止了美帝国主义对朝鲜的侵略,保卫了伟大祖国的安全,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同时中国人民志愿军经受了战火的考验和战争的洗礼,不愧为“最可爱的人”。此外,抗美援朝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亚洲以至于世界爱好和平、反对侵略的国家和人民。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原因: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以国内人民的热烈拥护支持为坚强后盾。在国内,党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抗美援朝运动,全国人民踊跃参加志愿

21、军,踊跃捐献,在各条战线上用努力生产、厉行节约的实际行动来支援战争。此外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与朝鲜人民军并肩英勇作战,朝鲜人民的大力支持等也是胜利的保证。二、开放性课题设计课堂形式:撰写历史小作文要求: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抗美援朝的背景、目的及结果。表述应成文,限200字左右。题目自拟。资料:朝鲜战争爆发后第三天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出兵台湾海峡的材料:共产党部队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及在该地区执行合法而必要职务的美国部队。因此,我已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的任何攻击。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缔造,或联合国的考虑。我并已指示加强

22、美国在菲律宾的部队及迅速对菲政府的军事援助,同时援助在印度支那的法国及成员国的部队。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27日)按:朝鲜战争是美帝国主义一手挑起的。由于新中国刚刚成立,朝鲜又处于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美国一手扶持的蒋介石集团在大陆彻底失败,所以,美国发动朝鲜战争的目的是不言而喻的。1950年6月27日,距离朝鲜战争的爆发只隔一天,杜鲁门发表了上面的声明。这则声明的要害之处有:认为共产党部队会直接威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这不仅污蔑共产党部队带有侵略性,还公然把太平洋地区划进了它的利益范围。美国部队在该地区的“职务”是合法而必要的。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由太平洋安全、对日和约或联合国考虑

23、来决定。把中国人民的自决权力剥夺得一干二净。事实上,二战后期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早已把台湾的归属说得清清楚楚,杜鲁门是不应忘记的。板书设计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美国出兵朝鲜,威胁中国安全2.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3.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五、土地改革运动六、镇压反革命运动七、“三反”“五反”运动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册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知识与能力基础知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共同纲领;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开国大典;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和全国的基本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三反”、“五反”运动。能力培养:通过

24、对新中国成立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概括问题的能力;通过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运动和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列表比较重庆政协与新政协的异同;归纳比较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采取的土地政策,理解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反对封建土地制度的发展过程。方法可用归纳法、比较法、阅读分析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新中国成立前后巨大变化的对比,认识到新中国的诞生不仅是中国新纪元的开始,而且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通过对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运动和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情感。重点难点重点知识:新中国的诞生及意义;巩固新政权

25、的斗争。难点知识:志愿军赴朝作战的和性质;土地改革中保存富农经济政策的理解课时安排2课时导入新课分析引言:1949年10月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中国进入现代史时期。现代史可分为四个阶段:1949年10月1日1956年底为过渡时期(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956年底1966年5月为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66年5月1976年为“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十年;1978年至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讲授新课一、新中国的成立1、历史条件:(1)共产党:军事上;理论、路线、方针上;群众基础;(2)国民党:军事失利、失去民心、政府被推翻。 2、过程:

26、(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间、地点、代表(广泛性)中心议题: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主要内容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共同纲领:它规定了国家的性质等,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主席、副主席。确定首都、国旗、国歌。从会议中心议题,强调指出新政协具有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完成了建国的准备工作。注意比较1946年政协会议和1949年政协会议的异同。(2)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时间、内容、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3)开国大典:(播放开国大典的部分影像资料) 毛泽东宣告;阅兵和群众游行3、伟大意义:(1)国内:两个三:一是推翻了三座大山,二是中国开始了“

27、三个一”,一个新纪元,一个新道路,一个新时期。(2)国际:对三部分力量的影响:帝国主义东方战线冲破;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壮大;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受到鼓舞。二、巩固新政权的斗争1、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的严峻形势(1)国内:政治:新政权刚建立,各种反动势力仍存在。经济:国民经济全面崩溃。军事:全国还没有完全解放,国民党还有几百万军队和土匪。(2)国际:帝国主义的敌视(政治孤立、军事威胁、经济封锁)2、为巩固新政权而进行的斗争:(1)追歼国民党残敌和剿匪作战进军华南、西南追歼国民党残敌时间:1949年10月1950年夏消灭的国民党集团:白崇禧、胡宗南主要战役:渡海作战,解放

28、海南岛和平解放:云南、西康战绩:歼敌130万新解放区剿匪作战结果:到1950年夏,基本肃清。(2)西藏的和平解放和中国大陆的全部解放。时间:1951年。(3)抗美援朝:必要性: 唇亡齿寒、户破堂危;美帝国主义威胁中国安全(美国空军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目的:保家卫国。性质: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正义的、反侵略的战争。概况: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夏)、司令员、交战双方、结果意义:国际、国内沉重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的鼓舞了全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保卫了朝鲜的独立

29、和中国的安全,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我国建立了一支较为现代化的海陆空军和其它各各兵种的国防军。并取得了对美作战的经验。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振奋了革命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国际主义精神,全国人民由于空前团结,推动了我国各项工作的发展。 (4)土地改革运动:回顾: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原因?意义?并分析这次土地改革运动的必要性?必要性:为巩固中国的胜利,为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目的),必须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这是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之一。概况:时间:1950年夏1952年底文件:中华人

30、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政策特点:富农:经济上保护、政治上孤立(原因)结果: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意义: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5)镇压反革命运动:必要性:是民主革命的继续概况:时间、对象、结果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集团的复辟阴谋,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和人民民主专政;纯洁和巩固了全国各级人民政权,保证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阶级觉悟和革命积极性,安定了社会秩序,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

31、件。(6)“三反”、“五反”运动:原因:不法资本家采取非法的手段谋取暴利,“五毒”横行;有些国家机关和企业的工作人员犯了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的错误或罪行。目的:打退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的猖狂进攻,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现实意义:只有坚持反腐败斗争,才能保证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三反”运动范围:国家机关和国营企业主要内容:“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结果:惩处了刘青山、张子善等大贪污犯,教育了干部,挽救了一批犯错误的同志,纯洁了干部队伍,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 “五反”运动范围;私营企业主要内容:“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骗国家财产”和“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意义:打退了不法资本家向社会主义的猖狂进攻,打击了他们“五毒”行为,在工商业进行了一次普遍的守法经营教育,开始建立了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监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