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91.61KB ,
资源ID:2012624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1262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1、学年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2017-2018学年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1. 神农无制令而民从”这句话出自淮南子,该书系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作,目的是反对汉武帝推行的政治变革。从治国思想看,与这句话的主旨最为接近的是A. 法家B. 儒家C. 道家D. 墨家【答案】C【解析】“神农无制令而民从”主张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2. 东汉章帝初年,“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肃宗贳(赦免)其死”,这种做法此后便作为司法断案可以比附的典型案例决事比

2、,直到汉和帝时被整理成“轻侮法”,对类似复仇规定了从轻处罚的条款。在以后的复仇判决时,地方官吏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减免其死刑。汉代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A. 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B. 儒家伦理已渗透到法律C. 司法程序已日渐完备D. 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活【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杀死侮辱父亲的人可以从轻处理,这表明法律中带有一定的伦理道德的意味,这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与本题无关;C选项错误,本题与司法程序无关;D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真实含义。3. 有学者曾对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学派的主张进行了总结概括。下表所列主张,按学派(儒、道、墨、法)先后排列正确的是关注社

3、会构造社会理想:平等、互利、兼爱关注国家创造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关注人生树立人生追求:真实、自由、宽容关注文化建立文化基础:仁爱、正义、自强A. B. C. D. 【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在孔子看来,仁就是爱人,仁的思想推行于政治上,就是行德治、礼治。人们应该修身、齐家,然后才可以治国、平天下。道家主张人要顺应自然,无争于世,返璞归真,追求不受任何约束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提出了一整套治国理论和方法,为建立中央集权的秦王朝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也为以后历朝历代君主实行专制提供了方法。墨家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提出尚贤、尚同和非攻的政

4、治理念。所以选D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4. 西汉前、中期两个判然对立的社会集团儒生和“文法吏”在后期渐趋合流,形成了一个全新而有长久生命力的社会阶层士大夫。西汉后期“士大夫”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 “独尊儒术”的提出B. 诸侯势力的削弱C. “统制经济”的实施D. 察举制度的实行【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此时的儒家思想是被董仲舒吸收了法家、道家等思想改造过的,具有外儒内法的特点,所以会出现儒生和“文法吏”在后斯渐趋合形成士大夫的现象,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与西汉史实不符;B项与士大夫形成无关

5、;D项地方根据品德和才能的标准向中央举荐官员的制度,与题干无关。【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突破口是“儒生和“文法吏”在后斯渐趋合流”,结合所学可知考查的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知识点,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具有外儒内法的特点。5.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六尺巷的故事被编译成歌曲搬上了2016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备受好评。“让他三尺又何妨”主要体现了A. 孔子的“仁爱”思想B. 老子的“无为”思想C. 墨子的“尚贤”思想D.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

6、能力。据材料“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让他三尺又何妨”主要体现了孔子的“仁爱”思想,故A项正确。礼让思想不能体现老子的“无为”思想,故B项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墨子的“尚贤”思想,故C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故D项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6. 王阳明先生提出“四民异业同道”论时指出,舜帝在位时封的九个官职中,“首樱(农业)而次契(商业)。垂工益、虞(工业),先于夔、龙(教育)”。这一观点A. 顺应了明朝社会经济发展潮流B. 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C. 促进明朝革新官僚机构D

7、. 充分肯定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答案】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7. 宋代学者研究儒家经典,往往撇开旧注,自抒新意,有很大胆的见解,虽经典本身,也有人怀疑。这一现象表明A. 商品经济勃兴带动文化繁荣B. 私学教育发展培养思辨精神C. 民族矛盾尖锐影响学术风气D. 程朱理学推动儒学实现复兴【答案】B【解析】商品经济发展,更多体现的是市民文化的繁荣,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撇开旧注,自抒新意”、“经典本身,也有人怀疑”可知,宋代重文轻武,理学兴起,格物致知、发明本心,致良知等一系列探究“理”的方法,培养了文人的思辨精神,故B项正确;民族矛盾,与材料无明显关联,故C项错误;材

8、料体现了宋代学者怀疑精神与自抒新意,而不是儒学复兴,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内容及影响8. 两宋时期,乡村伦理建设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张载弟子所创制的乡约,强调邻里互助与道德互勉;一种是朱熹所改进的乡村族约,主要是宗族内部的改过迁善教育。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两宋时期A. 理学的理论化B. 教育的平民化C. 社会的宗族化D. 儒学的社会化【答案】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内容及影响9. 公元1175年,朱熹、陆九渊、陆九龄讲学论辩于鹅湖书院,史称“鹅湖之会”,也称“千古一辩”。在千古一辩归途中,朱熹写了一首五言绝句过分水岭有感:“地

9、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朱熹以水流分合的情景,表达“求同存异”的哲理。这里的“同”是A. 万物的本原B. 探究天理的途径C. 儒家的纲常伦纪D. 发明本心【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依据材料内容可知,本题考查的是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共同点。依据所学知识,二者都认同天理的存在,认同天理的实质是儒家的纲常伦纪。故选C。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主张通过格物致知以探究天理。陆王心学认为本心是万物的本原,主张通过加强内心的修养以体验天理。10. 顾炎武认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

10、而疑之,事事而制之。”下列对这一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A. 反对君主制度B. 倡议郡国并行C. 主张“经世致用”D. 主张削弱君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的主要意思是:分封制造成国家衰亡的原因在于地方权力太大;郡县制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又压抑了地方的积极性,应该给地方一定的权力,限制君权。故D正确。作者反对君主过于集权,但不反对君主制;作者并不倡导分封制,认为那样会造成亡国;从材料可以看出,作者有民主思想,但不是民权思想,因此ABC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顾炎武11. 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列关于

11、汉字的发展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A. 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B. 甲骨文隶书楷书小篆C. 甲骨文楷书小篆隶书D. 甲骨文隶书小篆楷书【答案】A【解析】甲骨文出现于商代,小篆开始于秦代,隶书开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期,草书出现于汉初,楷书形成于汉末,行书盛行于晋代。故排除BCD,选A。12.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以下与其观点对应的艺术形式分别是A. 风俗画和文入画B. 话本和小说C. 汉赋和唐诗D. 元曲和傩戏【答案】A【解析】风俗画是随着宋代商业发展兴盛起来的描绘社会风俗习

12、气的画作,反映了文化世俗化的倾向;文人画则为文人高雅艺术,反映了高雅文化倾向,故A项正确。话本和小说都是市民文学的代表,反映的是文化世俗化倾向,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汉赋和唐诗都出现在宋元之前,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元曲是元代市民文学的代表,傩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歌舞、戏剧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二者都反映的是文化世俗化倾向,故D项错误。点睛:题干提到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出现文化世俗化和高雅文化两种倾向,因此可以判断对应的艺术形式都应出现在宋元以后,并且前为世俗化艺术,后为高雅艺术。13. 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塑、诗词、书法等都讲究“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是外在

13、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以下对“意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宋代书法迫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B. 宋代风俗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迫求神韵意趣C. 中国绘画强调表现精神风貌,力求传统,以形写神D. 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韵味绵长【答案】B【解析】材料“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宋代风俗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应该是文人画,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ACD项都正确,排除。点睛:本题是个逆向思维的题目。首先确定材料中反映的是什么艺术特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找出那个选项不符合题中的特点即可。14

14、. 请阅读下面精美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所学中国古代文学相关史实,解读题干选项,可知:是楚辞,战国出国屈原的作品;是唐诗代表作;是元曲,马致远的代

15、表作;是宋词,是李清照的声声慢。故,以时间为序排列,即。综上,故正确答案选A。其余BCD三项均不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楚辞诗歌与元曲15. 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举考试复习“指南”等,这表明A. 宋朝以后统治者对文化控制减弱B. 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C. 封建文人有了自由挥洒之地D. 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控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16、大街小巷”盛行、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术、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足以从侧面证明材料所要表明的是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和表现16. 某校布置中国传统文化展览,在盛唐气象部分做出下列解说,其中明显与史不符的是A. 书法艺术出现创作高峰B. 形成雍容华贵的画风C. 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D. 古代戏剧达到成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唐朝时期社会发达,国力强大,书法、绘画、书法、诗歌都出现了非凡的成就,故ABC项表述正确。戏剧达到成熟时期在元朝,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要求。故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

17、艺术古代的戏曲元杂剧17. 文艺复兴“后三杰”的作品大部分是有关天主教的内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宣传基督耶稣至高无上B. 忠实地为罗马教廷服务C. 利用宗教外衣宣传人文主义D. 没有摆脱宗教束缚思想落后【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莎士比亚等人的主要作品及思想的相关知识。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资产阶级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而教会的势力则非常强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文主义者讲究斗争策略,利用宗教的外衣来宣传其人文主义思想。所以选C。18. 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 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 都体

18、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 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李贽代表的是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利益,文艺复兴代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C符合题意。李贽思想是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人文主义思想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B表达准确。李贽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文艺复兴将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都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C说法正确。李贽主张个性自由,男女平等,人文主义批判当时宗教宣传的“禁欲”主张注重人性,D说法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故答案为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思想家李贽的离经叛道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文主义19.

19、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在论述法国大革命曾指出:“人们应当预见,大革命不是由某些集体事件引导,而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所引导。”“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主要是指A. 君权神授B. 基督教思想C. 启蒙思想D. 马克思主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大革命不是由某些集体事件引导”可以看出这是说的大革命的指导思想,故选C。A项是君主专制的指导思想;B项错误,大革命已经上升到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高度,而不再是宗教领域里的斗争;D项错误,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马克思主义并非其指导思想。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影响。20. 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把自己用才华和智慧创造

20、的一切几乎都视为上帝的恩典”。下列各项中,最先对这种认识带来冲击的是A. 新航路的开辟B. 文艺复兴C. 宗教改革D. 启蒙运动【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在中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最早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反对神学世界观。ABCD从时间上看,B也最早,且是其他选项的条件。故应选B。21. 孟德斯鸠说:“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如此。”这说明了他批判欧洲天主教会A. 支持专制王权B. 迫害宗教异端C. 扼杀自然人性D. 阻挠宗教改革【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作者反对天主教会宣传的“禁欲主义”,天主教会宣传的“禁欲主义”压抑人的自然欲求

21、,扼杀自然人性,故选C。结合所学,作为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批判专制王权,排除A;BC材料没有体现,排除。22. 一位西方思想家曾说:“中国的儒教是令人钦佩的。毫无迷信,毫无荒诞不经的传说,更没有那种蔑视理性和自然的教条。”他可能属于A. 古希腊思想家B. 文艺复兴倡导者C. 宗教改革家D. 启蒙思想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西方的某位思想家推崇儒家思想的“不迷信”“无荒诞不经的传说”“没有理性和自然的教条”,即主张科学、理性等,可推断出这位思想家应属于启蒙思想家,故答案为D。A项从时间上看不符合史实,当时东西方没有交流;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与材料主题不符,排除B;C项宗教改革与材

22、料反映的主题无关。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于发展启蒙运动思想主张23.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引起了宗教势力的强烈反对,他们叫嚣“打倒进化论”“粉碎达尔文”。而支持者称达尔文是“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这说明达尔文的进化论实际上否定了“上帝造人说”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成为了宗教改革的指导思想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引起了宗教势力的强烈反对”,因此可以得出,达尔文提出进化论是在19世纪中期,这时资产阶级已经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发展,不能说是新生资产阶级,说法不妥,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A正确。考点:近

23、代科学技术成就生物学进化论24. 科技创新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 蒸汽机车、蒸汽轮船的出现,使交通运输业发生了革命性改变B. 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的使用,大大减轻了繁重的家务劳动C. “南优2号”杂交水稻的培育,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D. 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答案】D【解析】在互联网的出现前人类社会就已经是一个信息时代,互联网只是大众传媒的一种手段,故选D。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交通革命使交通运输业发生了革命性改变,排除A;第二次革命的电气化和自动化大大减轻了繁重的家务劳动,排除C;结合所学,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有

24、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排除C。25. 19世纪儒林外史和人间喜剧分別在中国和法国刊印并开始流传,这两部名著都A. 迎合了当时政治发展的趋势B. 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不满C. 折射了当时中法的社会百态D. 反映了工业文明影响下的诉求【答案】C【解析】儒林外史真切描绘了知识分子、官僚及乡绅的生活和心理,人间喜剧痛斥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无情,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罪恶,被称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故C正确;人间喜剧批判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黑暗,A错;BD不符合儒林外史。26. 1960年,美国电视台首次直播总统候选人辩论场景。有趣的是,同一场辩论,在家里没有电视机、只能收听电台转播的

25、选民看来,两个人基本上打了个平手;而观看电视转播的选民,却一边倒的支持肯尼迪。这反映了A. 尼克松的观点更符合美国社会底层的利益B. 美国社会中产阶级青睐出生良好的候选人C. 政治候选人的上镜表现对选举有直接影响D. 电视台比电台更加善于抓住选民潜在心理【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影视艺术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故选C;尼克松的观点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A;材料没有说明美国社会资产阶级的诉求,排除B;D没有揭示材料的主旨,排除。 27.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

26、我”。与该文学流派创作风格相同的是A. 巴黎圣母院B. 母亲C. 人间喜剧D. 老人与海【答案】A【解析】从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这应该是属于浪漫主义流派产生的时代,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品,故选A; 母亲是俄国高尔基的革命文学作品.,排除B;人间喜剧是法国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排除C;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排除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要求学生能从浪漫主义产生的背景和时代特征来分析材料,并能比较浪漫主义风格与其他文学流派的区别。28. 1836年,果戈理发表了钦差大臣,该书描写道,纨绔子弟赫列斯达可夫从彼得堡途经外省某市,被误认

27、为“钦差大臣”,在当地官僚中引起恐慌,闹出许多笑话。果戈理用喜剧这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达官显贵们的丑恶原形。这反映出作者A. 擅长创作荒诞主义文学作品B. 抨击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C. 关注社会并深入剖析现实D. 强调反封建专制的理想【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果戈理用喜剧这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达官显贵们的丑恶原形”这一信息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再联系所学知识可以选出本题的答案B。【点睛】: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现实主义文学兴起,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它的特征是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刻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果戈理是俄国现实

28、主义文学家,1836年,他的讽刺喜剧钦差大臣上演,在这部作品中,他用幽默的笔调和有力的讽刺手法,使俄国喜剧艺术发生了重大转折。他的文学特点是运用了夸张与讽刺的表现方式,来揭示没有人性的社会制度对人性的迫害,从而也是对针建官僚人压人观象的反映。果戈理的含泪的笑”是他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中,讽刺艺术的主要特点。29. 十九世纪以来西方文学领域中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了重要变化,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是其中重要的文学流派。两者的共同之处是A. 揭露社会黑暗面B. 鼓吹暴力革命C. 真实地再现历史D. 塑造英雄形象【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

29、代,反映了社会各阶层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而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它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复杂化和尖锐化发展,两者都揭露社会黑暗,A项正确。无产阶级革命文学鼓吹暴力革命,排除B。真实地再现历史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排除C。塑造英雄形象是浪漫主义文学特点,排除D。所以选A30. “除了心灵情感的神圣性和想象力外,一切都不可靠。啊!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是为了感情而非思想。”与材料相同流派的作品是A. 鲁迅狂人日记B. 罗贯中三国演义C. 海明威老人与海D. 雪莱西风颂【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来到这个世上首先是为了感情而非思想”可以看出作者的理念是浪漫

30、主义。雪莱西风颂属于浪漫主义,故选D。鲁迅狂人日记和罗贯中三国演义属于现实主义,排除AB。海明威老人与海属于现代主义,排除C。31.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这一思想体系不断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材料一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家的新特点。材料二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地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家所制定为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摘编自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2)材料二中两派思想的观点有何不同?依据材料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