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190.12KB ,
资源ID:20124590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1245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市级联考湖北省咸宁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市级联考湖北省咸宁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1、市级联考湖北省咸宁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绝密启用前【市级联考】湖北省咸宁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西周所立地方封国的人口由周宗室贵族、周贵族率领移民以及土著群构成:地方封国不仅拥有作为国家的权力,而且负有作为更大的西周国家积极参与者应履行的义务。这说明在西周A以分封为纽带形成政治架构 B中央集权体制面临挑战C政治统治依赖于周王的权威 D异姓诸侯政治地位

2、较低2秦代泰山石刻有云:“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出土的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有29种,涉及经济的有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传食律牛羊课等十余种。这表明秦朝A法律制度十分完备B注重以立法调节经济关系C苛捐杂税十分沉重D积极鼓励私营工商业发展3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时,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取代西汉的结局。这表明A中外朝制度制约了君主专制制度B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C君权与相权斗争导致了政局动荡D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4唐代官员的官舍一般不再居于官署之内,官员一旦卸任或调离岗位,则须搬出官署;官员的住房形式也日渐多

3、元化,以租赁或借住为主,官舍和官署逐渐分离。这一变化表明唐代A城市生活丰富多彩B等级制度日渐淡化C官僚制度逐渐完善D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5魏晋时期的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的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周易中有关的观念去注释论语。这种变化反映出A宋代儒学回归和孔孟学说复兴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C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融合D儒家思想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6明代,许多商贾注意赶制时令性商品,如北京中秋节时,“纸肆市月光纸,绩满月像”。重阳节时,“市上卖糕人头带吉祥字”,“糕肆揉彩旗,日花糕旗”(明代刘侗帝京景物略)。这反映当时A商业经营具有品牌意识B商品营销借助于民俗文化C北京是全国的商业中心D城

4、市商业脱离官府的监管7美国学者白彬菊认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使军机大臣能够协助皇帝对庞大帝国的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得以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最根本和主要的地方。由此可知,该观点认为军机处的设立A增强了政府政务执行力B体现了权力运作规范化C提高了中枢决策的效率D促进了内廷机构外延化8中国近代通行原则源于英法联军在中国制定并实行的租界规程中载明的条文:车辆超过时必须靠路左。1945年左右蒋介石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把靠左通行改为靠右通行,并特地发布了近代中国第一部交通规则城市交通规则。这说明A近代中国人主动学习西方文明B中国近代交通发展带有殖民色彩C交通规则最早出现于甲午战争后D中国近代交通规则发生根

5、本变化9“百姓怕官”是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常态。鸦片战争时,广东传出“百姓怕官,官怕洋鬼”的民谣。战后,广州民众成功地阻止英人入城,又有“官怕洋鬼,洋鬼怕百姓”的民谣。民谣的发展:A客观上有利于推动反清斗争B表明官民关系被彻底颠覆C说明清政府利用民众反侵略D说明民众成为反侵略主力10汉阳铁厂“不仅是中国近代第一家大型钢厂,也是远东第一家规模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在其建成投产的第一年(1890年),生产钢铁制品即达8,860吨,其中该厂自身用去3,870吨,湖北枪炮厂用去300余吨,外售1,000余吨。这反映了A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B近代企业掌握国家经济命脉C洋务企业成功抵制了外资D中国出现了现

6、代工业的曙光1119世纪末,清王朝的钳口禁忌(限制言论自由)进一步被突破,知识分子在许多地区创办学会、报馆、学堂。学会多达百余个,报纸也由19种增至70种。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社会启蒙的不断深入B中学西学间矛盾的解决C中体西用观念的流行D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普及121904年清廷颁布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向全国商人发出建立商会的号召。在随后的几年里,全国商会和分会发展到800个,全国商会联合会也随之成立。近代商会的发展A促成与外国商战思想的出现B有利于推动民主革命进程C标志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得益于列强放松对华侵略13有学者研究发现,新文化运动期间,当时的人讲“科学”很少往“技术”方向走,而更注意其

7、“精神”和“方法”,讲到西方的物质一面时也往往提高到“文明”层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B共和政体并未挽救危机C封建君主专制已被推翻D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141925年,李大钊在农民与土地一文中指出:社会的变革,若不动员工人、农民这些社会实践的主体力量,是无法完成的。中国庞大的农民群体一旦组织起来,为革命奋斗,那革命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这表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理论探索已经趋于成熟B认识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是革命胜利的保证C试图在认识国情的基础上探寻社会变革道路D对中国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有了明确的认识15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通过接管、整顿、改造等措施掌

8、握了绝大多数新闻媒体的资产、设备、人员等控制权以后,充分利用这些“喉舌”、“工具”或“武器”,对重大政治事件,统一由中央引导,从而形成全国范围的社会舆论。由此可知,新中国A重视对思想意识形态的管理B开展了文化普及教育工作C建立了广泛的人民民主政权D实行新闻自由的方针政策161987年,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交关于科技人员业余兼职若干问题的意见获批准,允许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和不侵犯本单位的技术权益、经济利益的前提下,业余从事科学技术兼职工作。此举A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兴起B阻碍了乡镇企业技术革新C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需求D体现了行政命令作用明显17罗马法分为公法与私法,私法调整的是个人之间的关系,公

9、法是限制、规定公权力,国家的公权力不能进入私权利或私人的法律关系空间,国家公权力在私法领域仅仅发挥保障私权的功能即可。这说明A罗马法内容十分完备B罗马法私法比公法更重要C罗马法维护平民利益D罗马法注重调整民事关系1818世纪初,荷兰每年还有大约200艘船开往圣彼得堡,50年后则减少到原来的23,到1795年只剩下1艘,而同年英国有500艘商船开往圣彼得堡。此状况可折射出A俄国进口商品结构变化B荷兰造船业日益衰落C英荷对外贸易争夺激烈D欧洲商业霸权的转移1918世纪的欧洲,法国人在反对教会和国家、争取言论自由和人道的斗争中获取快乐;英国的文人则对本国的社会政治体制比较满意;德国的启蒙学者则几乎完

10、全回避政治。这表明A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的传播B政治环境影响启蒙思想发展C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差异D制度构想与政治实践相背离201832年改革将选举权赋予新兴的中等阶级,1867年改革让工人阶级的主体享有选举权,1884年改革则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到1928年所有成年人均获得了平等的选举权。这表明英国A议会主导民主改革进程B政治体制改革渐进完成C民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D议会改革深受国际影响21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总统拥有提名高官、否决国会的立法与统帅军队等大权,但同时美国总统又受到国会与联邦法院的制约,这说明了美国总统A像英国君主一样,没有实权B不能代表美国政府行使外交权C所拥有的权力

11、具有相对性D对国会与联邦法院负责22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斯大林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这反映了当时的苏联A注意调动农民的奉献热情B大力效仿西方工业化道路C努力完善工业化建设理论D急于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23下图为马歇尔计划实施期间,对西欧经济援助资金(共88亿美元)的具体使用情况,据图可知,马歇尔计划A利于美国扩大出口和繁荣经济B有力地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C存在着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D催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24下面是一幅关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漫画。其主要寓意

12、可能是A扩大经济合作范围融入全球化B提升整体实力应对外部挑战C打破地域障碍加强制度化建设D减少贸易壁垒以便优势互补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史学界公认,美洲大陆与世界的交流是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始的,原产于美洲大陆的许多作物,应该是通过哥伦布及其以后的商船向外传播的。明清时期,有二十几种美洲作物先后通过不同方式、不同路线传入我国,对原已形成几千年的“五谷、棉麻农耕结构”带来了冲击。经过几个世纪的变迁,又形成了一种新的“粮、棉、油型农耕结构”,这是人口的增加和美洲作物传入、普及的互动结果。人口数量增加需要

13、大量的粮食,导致高产、耐早、耐薄的美洲作物的广泛传播。花生、烟草和棉花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对我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形成强大的冲击;甘薯、玉米和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使得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大幅度提高,引起饮食结构的巨大变化。在农业生产工具进步不大,农药、化肥没有出现的明清时期,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是当时最为重要的科学技术手段,也是明清时期农业发展,人口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是明清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摘编自王宝卿明清以来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材料二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资

14、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的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一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一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世界共产党宣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后对明清时期社会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卷进文明中来”的主要原因和影响。26(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949一1979年,是我国住房发展相对缓慢的时期。根据相关资料,国家在这

15、30年内投入374亿元巨资建设住房引旦仍不能满足城镇职工居民的需求。同时,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低租金的福利分房制度,国家和企业为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背上了沉重的包祇,延缓了我国住房建设的进程。从1978年开始,国家和企业一方面增加住房投资,加快住房建设步伐,另一方面开始探索改革住房制度。1980年4月,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住房改革要走商品化的路子,从而揭开了住房制度改革的大幕。1982年,国家有关部门设计了“三三制”的补贴出售新建住房方案,即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各承担1/3,并在郑州、常州、四平、沙市试点。1985年,住房制度改革从“三三制”售房转向租金制度改革的研究和设计。摘编自谢然浩中国住房商品化

16、20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住房制度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影响。27(历史选修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当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朝野好战分子都认为这次大战是变中国为日本附属国的绝好时机。1914年12月,日本政府正式确立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15年5月,袁世凯签订了这一丧权辱国的条约。英、法、俄、意等帝国主义国家由于本身已陷入欧战。为了保存自己侵华的既得利益,竟相与日本妥协和勾结。1917年春,英、法、俄、意等国纷纷与日本订立密约,迎合讨好日本,出卖中国。在大战期间

17、,唯有美国是日本独霸中国的一大心头之患。美国在与日本的抗衡中,与日本在政治上有争夺也有勾结,经济上则乘虚而入,渗透扩张。1917年11月美国在华盛顿与日本签订的蓝辛石井协定就是美国政治上与日本妥协,经济上抗衡和威胁日本的文证。摘编自陈国清简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若干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侵华格局的变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28(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自从被先秦儒家奉为“克己复礼”的先驱,周公的形象在古代思想史上一直享有极高地位,备受古代君子的推崇。西汉虽然已经逐步确立大一

18、统政治,但对周公“辅幼归政”的故事仍然保持着宽容和好感,汉武帝授意霍光秉政便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正因为对“周公辅成王”这一历史形象怀有充分信任,西汉末年,王N依托周公、居摄行权的举动在当时不但没有遭到强烈的反对,反而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然而,历史并没有机械地重演。东汉建立以后,王莽作为汉室中的罪魁祸首自然成为东汉朝廷着力批判的对象。为了恢复汉朝的正统地位、巩固君臣之间的尊卑伦理,东汉政权重新塑造世人对“周公辅成王”这一历史形象的认知。于是乎,周公便完全退居到臣子的位置上,他那些“践祚当国”“摄行天子事”的壮举也不再被人们轻易提起,在东眼里,他完全成了一位忠臣的代表、温柔敦厚的化身。而这样一个全新

19、的周公形象,也成为东汉政教文化的历史缩影。摘编自宋艳萍汉代画像与汉代社会(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公备受古代君子推崇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汉时期周公形象的变化,并分析原因。评卷人得分三、非选择题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据黄兴涛所撰民国时期人的观念中,谁才是“民族英雄”?记载:1937年6月,在国民政府中央文化事业计划委员会的主持下,请到该会下属的史地、语文两研究会的部分成员前来开会讨论,专门就“表彰民族英雄的议案”发表看法。经过长时间的反复研讨,最后决定先将秦始皇等四十人,推为“民族英雄”,特通告全国并征求传记。附此次表彰民族英雄的名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20、学中国史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参考答案1A【解析】【详解】由材料“西周的封国的人口由周宗室贵族、周贵族率领移民以及土著群构成:地方封国负有作为更大的西周国家积极参与者应履行的义务”可知,西周通过分封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故A正确;西周未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故B错误;西周的统治依靠分封制所形成的等级秩序,而不是周王的权威,故C错误;材料未体现异姓诸侯的地位问题,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西周通过分封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诸侯有为

21、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2B【解析】【详解】根据“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有29种,涉及经济的有十余种”,表明秦朝注重以立法调节经济关系,故B正确;A表述过于绝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秦朝的法律,无法体现苛捐杂税十分沉重,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秦朝的法律,无法体现鼓励私营工商业发展,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有29种,涉及经济的有十余种”,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3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时,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可知,汉元帝、哀帝、平帝时期,宦官、外戚把持国政,以丞相为首的官僚

22、机构权势下降,D项正确。中外朝制度是西汉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与材料不符,排除A。封建制度的腐朽是封建王朝灭亡的根源,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宦官、外戚把持国政,无法体现君权与相权的斗争,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时,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结合汉代君主专制的史实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4C【解析】【详解】材料核心信息:官舍与官署分离,官署日趋独立,官舍日趋多元化。这反映了官僚制度中的官员后勤保障和办公地点日趋完善和便利化,故答案为C项;材料仅仅涉及唐代官员的办公地点和后勤保障,无法全面体现城市的衣食住行和娱乐等领域,A项排除;材

23、料信息无法体现等级差异及其变化趋势,B项排除;材料信息无法反映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项排除。【点睛】本题属于解读类选择题。精准简约提炼材料核心信息是前提,基于此推导逻辑因果是关键。此外,耐心地逐个验证材料核心信息与选项的关联也很重要。例如,官僚制度一般指官员的选拔、分工、管理、考核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制度设计与实践。其中官舍官署制度特点与城市生活、等级制度和中央集权的关联度,需要严谨判断。5B【解析】根据材料“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到“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宋代儒学逐渐回归先秦儒学,故A项正确;A项是汉代,排除;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6B【解析

24、】【详解】材料没有体现品牌意识,即没有招牌的字样出现,排除A;不同的节日所卖的商品不一样,反映出商品借助民俗营销的特点,排除B;材料只是以北京为例,没有进行比较,不能提出比较性的结论,排除C;明代城市商业没有脱离官府的监管,排除D。7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清军机处的特点。【详解】根据材料军机处“使军机大臣能够协助皇帝对庞大帝国的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得以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最根本和主要的地方”得出军机处提高了办事效率。选C。材料主旨不是政府的执行力和规范化,故排除A和B。D选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点睛】清朝军机处的职权: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每日接受召见,跪受笔录,按皇帝的旨意拟写诏令,经

25、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一人裁决。影响: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提高了行政效率。全国的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君权合并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到了顶峰。8B【解析】【详解】材料中国民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把靠左通行改为靠右通行”,体现出美国交通意志强加于中国的特点,说明中国近代交通变革带有殖民主义色彩,故B项正确。材料中交通规则改变是美国强制行为,不是国人主动学习,故A项错误。“英法联军在中国制定”说明应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中城市交通规则制定不能说明近代交通规则发生根本变化,故D项错误。9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几句

26、民谣深刻地揭示了鸦片战争前后官、民、夷三者关系格局的演变,尤其是官民关系的微妙变化,百姓不再惧怕官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客观上推动了反清斗争的发展,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错在“彻底颠覆”;材料没有体现出清政府利用民众反侵略,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民众在反侵略中的地位,故D项排除。10D【解析】【详解】汉阳铁厂规模大、产品用途多元和部分服务市场。这与现代企业在规模、技术、管理和市场等方面的特点局部相似,故答案为D项。A项史实性错误,汉阳铁厂是洋务企业,不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排除;B项逻辑性错误,汉阳铁厂是个案,是近代企业中的一类,无法得出近代企业掌控国家经济命脉的结论,排除;

27、汉阳铁厂作为一家洋务企业,曾经起到过分洋利的作用,但无法得出“成功抵制外资”的结论,C项排除。11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伴随着先进的中国人对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教授新知识、传播新思想的学堂和学会不断增多,作为大众信息传播媒介的报纸的种类也不断增多,清政府对思想和言论的控制力逐渐削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社会启蒙的不断深入,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当时中学与西学间的矛盾并未解决;C选项错误,中体西用是指以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制度为根基,引进并应用西方先进的科学和技术的想法,与材料中思想的启蒙革新逐渐深入相反;D选项错误,民众共和思想逐渐普及是1911年辛亥革命

28、的历史功绩,与材料中时间“19世纪末”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2B【解析】“全国商会和分会发展到800 个,全国商会联合会也随之成立”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促进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有利于民主革命的发展,B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和外国商战信息,A错误;C是戊戌变法运动;材料中原因属于清政府措施,D错误。13B【解析】【详解】从材料“更注意其精神和方法”“西方的物质一面时也往往提高到文明层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政体名存实亡,学习制度失败,此时更应该学习西方的精神、文明这些更内核的东西才能拯救中国,技术也不能救中国,之前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就是例子,故B项正确;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是19

29、世纪末,故A项排除;君主专制虽被推翻,但换来了军阀专制,故C项排除;西方思想文化早就传入中国,故D项排除。14C【解析】【详解】从材料“1925年”“社会的变革不动员工人、农民主体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农民群体一旦为革命奋斗,那革命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中可以看出,材料强调了工人、农民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这表明中共在认识国情的基础上探寻社会变革道路,故C项正确;土地革命时期“工农武装割据”理论逐渐形成与发展,故A项排除;材料中强调工人、农民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没有体现出土地问题,故B项排除;中共二大对中国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有了明确的认识,故D项排除。【点睛】“1925年”是关键时间信息。15A【

30、解析】【详解】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掌握了绝大多数新闻媒体对重大政治事件,统一由中央引导,从而形成全国范围的社会舆论”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对社会思想形态方面的管理,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文化普及,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民主政治方面的内容,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新闻自由的方针政策,故D项排除。16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科技人员可以从事科学技术兼职,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技术潜力,推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需求,C项正确。材料强调科技人员从事科学技术兼职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需求,而不是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兴起,排除A。科技人员从事科学技术兼职有利于推动乡镇企业技术革新,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行政命令的信息,而是强调科技人员从事科学技术兼职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需求,排除D。17D【解析】【详解】根据“私法调整的是个人之间的关系,公法是限制、规定公权力”“国家公权力在私法领域仅仅发挥保障私权的功能即可”可知,罗马法注重调整民事关系,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