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V2与V4联线的中点;V4导联: 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V5导联: 腋前线第5肋间;V6导联: 腋中线第5肋间。标准双极肢体导联:I、II、III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胸导联V164、心电图的附加导联:V7、 V8、 V9和V3R9R。三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命名:在心电图上心脏跳动的一个心动周期是由一组波形组成的。命名为P波,P-R间期,QRS 波群,ST段,T波,QT间期,U波。(图示3)(一) P波(图示)1、P波正常心动周期的第1个波,标志着心动周期的开始。2、P波是由左右心房除极所产生的,由于窦房结位于右心房的上方,故除极是先右房,后左房。3、P波的前半部代表右心房,
2、后半部代表左心房。正常P波(即窦性P波)心电图特点1、形态:呈低小圆钝或半弧形,可有轻度切迹,个别情况下可呈双峰,但双峰之间的距离应小于0.04s;2、方向: I 、II、aVF、V4-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其余双向、倒置或低平均可;3、时限:P波宽度0.11s;4、振幅: 肢体导联0.25mV,胸前导联0.20mV。异常P波1、电压:(1)振幅超过正常值:提示有右心房肥大。(2)时间超过正常值:提示有左心房肥大或房内传导阳滞。2、逆行P波:心脏起博位于房室交界区。P波方向与正常相反(、III、aVF倒置,P-R0.11s),见于交界性心律。(二) P-R间期:指P波开始到QRS群开始
3、的一段时间。代表激动从心房到心室的传导时间(包括:房内传导、房室结传导、希氏束内传导、希氏束内传导及左右束支传导的全部时间)。1、正常值:(1)成人:0.12-0.20s。(2)老年人或心动过缓者:可达0.22s。(3)P-R间期与心率快慢有关,小儿及心动过速时相应缩短。2、P-R间期异常:(1)P-R间期延长:见于I度房室传导阻滞;(2)窦性心律时P-R间期短于0.11 s:见于预激综合征或房室结加速传导。(3)逆行P波P-R间期短于0.11 s:见于交界性心律。(三) QPS波群:(1)QPS波群由左右心室除极产生。(2)位于P波之后,由1-3个波组成。1、QPS波群的命名方法(1)QRS
4、波群中第一个向下的波为Q波,第一个向上的波为R波,R波后向下的波为S波,R波后向上的波为R波,R波后向下的波为S波,如果振幅小则为q r s 波。(图示)(2)QRS波群可呈多种形态,常以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主波,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较小的波。(3)单纯向下的波称为QS波。2、【时限】 0.06-0.10s, 0.11s。室壁激动时间 (VAT) 指QRS起点至最后一个R波峰顶端垂直线的间距(R峰时间)。代表两心室复极时的电位变化。3、【波形与振幅】(1)胸前导联V1-V6 : 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小; R波:V11.0mV,V5- V62.5mV; R/S: V11、 V3=1。(2)肢体导
5、联R波: aVR0.5mV, aVL1.2 mV, aVF2.0mV, I1.5mV。(3)Q波: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 Q波振幅1/4R波, t0.04s; V1导联不应有Q波,可有QS波。4、电压:a、肢体导联:每个QRS波群电压绝对值不应小于0.5mV;b、胸前导联:不应小于0.8mV。否则为低电压(见于心包积液,甲状腺功能减退症)。(4)QRS波群异常: 异常Q波(Q波深度超过正常、或不应出现Q波的导联出现了Q波):见于心肌梗死(也可见于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预激综合征、肺梗死)。 R波、S波电压过高(或R/S比例倒置):左右心室肥大。 QRS波群电压过低:肺气肿、心包积液、肥胖、心肌
6、病、心肌梗死、甲状腺机能低下(也可见于某些正常人)。 QPS波群时限增宽:室内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四) ST段:ST段指是QRS波群结束至T波开始的时间,代表心室缓慢复极期。1、正常ST段:(1)ST段上升幅度:在V1-V2 0.3 mV,(V3 0.5 mV);肢体导联 0.1mV;ST段上升的形态应为向下型;(2)ST段下移幅度在任何导联均应 1/10R波,胸前导联可达1.2-1.5mV;2、异常T波以R波为主的导联出现T波低平、双向、倒置,见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病、慢性心包炎、心室肥大、药物作用等。T波高耸一般无重要意义,但要警惕早期心肌梗死及高血钾。(六)Q-T间期:指心室除极
7、与复极的总时间。从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了。1、正常Q-T间期:Q-T间期随心率不同而不同。(1)心率在60-100次/min,Q-T间期在0.32-0.44s;(2)判断Q-T间期是否正常应对照心率进行校正。Q-Tc=Q-TR-R,Q-Tc间期应0.44s。心率校正的QT间期:0.390.04s2、异常Q-T间期:(1)Q-T间期延长:见于心动过缓、心肌损伤、心肌梗死、低血钾、低血钙、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及药物引起的继发性Q-T间期延长。(2)Q-T间期缩短:见于高血钙、洋地黄作用、应用肾上腺素类药物。(七)U波:指T波后0.02-0.04s出现的低振幅小波。1、在胸前导联尤其V3导
8、联易见,可能与后继电位有关。2、U波方向应与T波一致。3、U波明显增高见于低血钾。四 (平均)心电轴:1、指的是前额面上心电轴。2、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平均QRS向量)。3、说明心室在除极过程这一总时间内的平均电势(方向和强度)。4、它是空间性的。【心电轴计算】1、作图法:根据 I、III导联QRS波群的实测结果(正向与负向波的代数和)来计算;2、查表法。【临床意义】 正常:30o90o;左偏:30o 90o;右偏:90180o;不确定电轴: 90o 180o。五 心电图图形循长轴转位:自心尖方向进行观察,可设想心脏循其长轴作顺钟向转位或逆钟向转位。 1、顺钟向转位:可使正常应
9、于V3、V4导联 见到的左右心室过渡区波形,转向左心室方向,推移至在V5、V6导联出现RS或rS 图形。 2、逆钟向转位:可使正常应于V3、V4导联 见到的左右心室过渡区波形,转向右心室方向推移,即出现于V1、V2导联,而在V3、V4导联上则可出现原应在V5、V6导联才能见到的图形。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量(一) 心电图图形的描绘和检测:心电图的波形曲线是应用描记笔将其在印有方格坐标而横向运行的记录纸上描绘出来。走纸速度25mm/s。(图示11)(二) 各波段振幅的测量:1. 正向波振幅:基线上缘至波形顶点之间的垂直距离;2. 负向波振幅:基线下缘至波形底端之间的垂直距离;3. 各波的宽度(时间)
10、:应自波形起点的内缘测至波形终点的内缘。(三) 心率的测量:1. 按公式计算:HR=60/R-R间隔(秒)2. 查表法:测量 P-P或R-R间隔后,查心率表。3. 使用心率计算尺。4. 目测法;5. 在心律不规则时:(1)测量510个 P-P或R-R间隔,求平均值后再计算,(2)6s内的R-R数10心率第三节 正常窦性心律1. P波形态:窦性P波: aVR倒置; I、 II( avF及PV 5-6 直立)。2. P-R间期0.12s; 3. P波规律出现,成人频率为60-100次/分; 4. P-P间隔之差0.12s;QRS波群与窦性时相同,有时可伴差异性传导;不完全性代偿间歇;部分P波后无Q
11、PS波,为房早未下传。(2)交界性早搏【诊断标准】:逆行P波(II、III、aVF导联P波倒置、aVF导联P波直立);QRS波群、ST段、T波基本正常,也可伴有室内差异传导;多为完全性代偿间歇。(3)室性早搏【诊断标准】:提前的QRS波群前无相关的P波;QRS波群宽大畸形ST段异位,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完全性代偿间歇。2、阵发性心动过速: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早搏。(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标准】:QRS波群与窦性时相同,有时可伴差异性传导;R-R间期匀齐,频率多在150-240次/min;P波与QRS波群关系固定,但有时P波不易辨认。(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程【诊断标准】:QRS波群
12、为室性(常与室早形态相同):QRS波群时限0.12s ,宽大畸形伴发ST-T改变。R-R间期不匀齐,频率120-140次/min。P波与QRS波群关系不固定,P波多为窦性,P波频率小于QRS波群频率。3、扑动和颤动:(1)心房扑动【诊断标准】:P波消失,代之以连续的、大小一致的大锯齿状的F波。F波间无等电位线,间隔规律。频率250-350次/min 。注意如F波以2:14:1比例规则地下传心室,则RR规律。如F波不是固定比例下传,则RR不规律。如F波大小及间距有差异,且频率300次/min,称为不纯扑动。(2)心房颤动【诊断标准】: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间距不等的f波。频率350
13、-600次/min。心室律不规则。QRS波群形态为室上性(偶有差异性传导)。如房颤时心室律规则而缓慢(60次/min),应为III度房室传导阻滞。(3)心室扑动【诊断标准】:心室频率200-250次/min。正常的QRS波与T波消失,呈正弦波状。(4)心室颤动【诊断标准】:为不规则小波。二 激动传导异常:(一)房室传导阻滞:1、I度房室传导阻滞:即房室传导延迟。心电图特征:P-R间期延长0.21s。2、II度房室传导阻滞(不完全性传导阻滞):【心电图特征】:为P波后有QRS波群脱落(分为两种类型):(1)莫氏I型(又称文氏型):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脱落1个QRS波群,此后又恢复正常P-R间期
14、,常按一定比例规律下传:如每3个P波脱落1个QRS波群,称为3:2传导;如每4个P波脱落1个QRS波群,称为4:3传导。注意典型文氏型传导特点:P-P间期规律,R-R间期逐渐缩短,最后一个长R-R间期2倍的短R-R间期。(2)莫氏II型:P-R间期固定,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注意:如连续2个P波后无QRS波群则称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3、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传导阻滞):P波与QRS波群无关,房率高于室率。(1)偶尔有P波下传心室者,称为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心房颤动时,如出现心室缓慢而匀齐的现象,称为房颤伴发III度房室传导阻滞。(二)束支传导阻滞:1、右束支传导阻滞:(1)完
15、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QRS波群时限0.12s。V1呈rsR,R波粗钝,有切迹,V5导S波宽大。V1、V2导联ST段下降,T波倒置。电轴右偏。(2)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相似,仅QRS波群时限0.12 s。【临床意义】右束支细而长易受损伤,受单侧血液供应,不应期比左束支长,故易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健康人偶尔有右束支传导阻滞,尤其不完全性右支传导阻滞,这是由于左、右束支传导速度差异所致,无病理意义。2、左束支传导阻滞:(1)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V5、V6导联R波增宽、粗钝、有切迹,Q波减小或消失,无S波。V5、V6导联ST段下移,T波倒置。电轴左偏。(2)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相似,仅QRS波群时限0.12s 。左束支短而粗,受双侧血液供应,不宜发重型传导阻滞,如出现传导阻滞多为器质性病变所致。(3)双侧束支传导阻滞:3、预激综合征:(1)P-R间期短,QRS波群宽。(2)有&波。【两种类型】:A型:V1-V6导联QRS波群均向上。B型:V1以S波为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