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9 ,大小:62.71KB ,
资源ID:2009595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0959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级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级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新意境”,“新语句”,“要以古人之风格入之”。所谓“新意境”:就是“理想 之深邃闳远”;所谓“新语句”:指来自欧美,表现新思想的名词术语。所谓“古人风格”,就是要“渊含古声”。梁启超的“诗界革命”主张,有其革命的一面,但也有其保守的一面。那就是革其精神而不革其形式。显示出革命终不彻底的一面。“新文体”是梁启超流亡日本时,发表政论时创造的一种新文体。这些政论具有空前开拓的创造精神,思想新颖,文字介于文白之间。条理明晰,笔锋含情,有很强的鼓动性。“新文体”是梁启超借鉴了日本和“欧西”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而创造的过渡期文体形式。“新文体”突破了桐城派古文的藩篱,便于表达新的思想。小说界革命小说在中

2、国文学中向来没有正统地位,只能附于“四部”子、史部中。严复、夏曾佑鉴于“欧、美、东瀛,其开化之时,往往得小说之助”,于是从小说营构人心的角度出发,提出“小说为正史之根”。第一次将小说凌驾于经史之上。在小说观念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梁启超在严、夏之后,从小说具有的“启蒙”、“新民”社会功能角度,把自古视为卑贱文体的小说提高到史无前例之高度。他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1902)中说:“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四)近代文学的特征和四大谴责小说中国近代四大

3、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 李嘉宝(字伯元,江苏武进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沃尧(字研人,号我佛山人,广东南海佛山人) 孽海花曾朴(字孟林,号东亚病夫,江苏常熟人) 老残游记刘鹗(字铁云,号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图人)清末四大小说杂志: 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近代文学特征及其在小说中的表现:()深重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 ()犀利的社会批判、道德鞭挞;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五四新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辛亥革命不彻底,未从根本上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社会思想领域为配合袁世凯称帝掀起复古逆流;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

4、倡新思想、新道德; 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两大口号:民主(Democratic)与科学(Science)()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其酝酿过程中,派生了五四文学革命,它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开端。()五四文学革命发起与开展情况:主要发起者:陈独秀(1879-1942)、胡适(1891-1962)、李大钊(1889-1927)、钱玄同、 刘半农、周作人等1918,12月,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文学之本,试图将19世纪欧洲文学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人道主义直接移用于中国新文学,使文学革命内容更加具体化。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

5、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主要阵地:新青年(初名青年杂志)新青年编委会成员: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高一涵、胡适等新青年:新青年: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阵地,1915年在上海创刊,由陈独秀主编,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新青年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和社会进化论。从而掀起了五四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新青年集中代

6、表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特色。其主编陈独秀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就鲜明地提出“人权、平等、自由”的思想,确认“人权平等之说兴”与“科学之兴”“若舟车之有轮”,是推进现代社会进化的基本条件。发表于新青年文学革命重要文献:()1916年10月新青年二卷二期(通信栏)胡适率 先提出“文学革命需从八事入手”;()1917年1月新青年二卷5期,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将“八事”概括为“八不主义”,提出“文言统一”的主张,打出白话文和施、曹、吴现实主义作品是中国文学之正宗,正式揭开文学革命序幕;()1917年2 月新青年二卷六期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正式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阿谀的、雕琢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

7、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五卷六期,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提倡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文学,对胡、陈的文学革命理论具体化和深刻化;()1919年1月每周评论第五号,周作人发表平民文学,提出人的文学应该以广大平民为主要描写对象;()1919年新青年六卷五号为“马克思主义专号”,由李大钊主编,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二、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理论及文学译著:严复译赫胥黎天演论;严复译史妥夫人黑奴吁天录、一磅肉(莎剧); 林纾译小仲马

8、茶花女遗事;鲁迅、周作人译域外小说集外国文艺思潮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引起文学观念的重大变化;()对创作方法的明确意识和自觉运用;()文学题材和主体方面的新突破;()促进了文学题材的创新和创立;()极大地丰富了和提高了艺术描写手段。三、新文学社团与流派、主要社团:()文学研究会1921.1在北京成立,由周作人、朱希祖、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等十二人发起。文研会主张:“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人生一般的问题”。会员的创作多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尤其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矛盾与冲突。创作方法上强调写实主义,故

9、习称“为人生”派。较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文研会会刊: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创造社1921.7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穆木天等。文学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认为作者必须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追求文学的美感,同时也强调文学的时代使命,因而文学主张本身存在矛盾。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侧重自我表现,有浓重的抒情色彩。文学史习称“为艺术”派。创作社会刊: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创造社以1925年“五卅”惨案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后期因增加了李初梨、冯乃超、

10、李一氓、阳翰笙等人,他们提出了“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使创造社出现“左”倾倾向。1929年终被当局查封。()新月社 1929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胡适、余上沅等。多为英美留学生。最初开展戏剧活动 ,1925年以徐志摩为核心逐渐形成新月诗派。1926年月之后,由于徐、闻等人陆续离京南下,新月社无形中解散。1927年,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出版新月月刊,诗刊季刊,成员增加了陈梦家、方玮德、林徽因、方令孺等,形成后期新月派。新月社至1932年停止活动。新月派是一个自由主义作家团体,受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影响较深,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却比较重

11、视。创作上倡导新格律诗,对中国新诗发展有较大贡献。()语丝社 由语丝杂志主要撰稿人形成的同人团体。语丝杂志1924年11月创刊,主要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因倡导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而获“语丝派”的称号。语丝社的文学主张是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因而积极开展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主要成员有: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等。鲁迅是语丝派的主将。 ()其他社团 未名社、南国社、浅草-沉钟社、湖畔诗社等。四、五四文学创作实绩及其特点 、实绩:小说方面鲁迅狂人日记(1918/5新青年)孔乙己(1918/12)药(1919/5) 黄庐隐海滨故人(1917)新诗方面郭沫若女神(1921/8)胡

12、适尝试集(1920/3) 沈尹默人力车夫三弦、刘大白 卖布谣田主来、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1920)相隔一层纸滑稽歌学徒苦、汪静之蕙的风、周作人小河,以及朱自清、鲁迅(唐俟)、冯雪峰、康白情等人的诗作 散文方面最早五四散文由于文学论战需要,多为议论文,1920年周作人的美文是白话散文由议论文向抒情文演进的转折点。抒情文(美文)代表作家朱自清、俞平伯、冰心、周作人等;议论文(随感录)代表作家鲁迅、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剧本方面胡适独幕剧终身大事(1919/3)、汪仲贤好儿子(1921)第二章 鲁 迅一、生平与思想发展道路、寻求救国真理的爱国志士()家庭与童年(1881-1898)1881.9

13、.25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周福清(字介孚),父亲周凤仪(字伯宜),外祖父鲁晴轩,母亲鲁瑞。周树人,原名周樟寿(字豫才,笔名鲁迅),二弟周作人(魁寿),三弟周建人(松寿),四弟周椿寿(早夭)()南京求学和接受进化论思想(1898-1902) 1898年鲁迅来到古都南京,进入南京水师学堂管轮班(机关科)学习;次年初,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属矿物铁路学堂,学习矿业科,1901年底以优异成绩从矿路学堂毕业;1902年春,考取官费留学资格,赴日本留学。 南京的学习生活不仅使鲁迅走出故乡,开阔了视野,更重要的使他开始接触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哲学等社会科学著作及其文学作品,接触了后来对其思想

14、产生重大影响的“进化论”(赫胥黎著、严复翻译天演论)从此进化论的思想成为他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武器。关于“进化论”:天演论又名进化论与伦理学,是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宣传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学说的重要著作。比赫胥黎早几十年的达尔文著有物种起源和生物进化论,其学术的核心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败,自然淘汰”(物种强盛和生态平衡的规律),阐明了生存竞争是生物进化的基本法则,这一学说给教会的“神创论”以及物种不变的唯心主义自然观以致命的打击,被列宁称为“第一次把生物学置于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研究自然界的发展变化。 赫胥黎借用达尔文的自然进化观点来观察人类社会,则必然导致唯心主义,因为赫胥黎只生物

15、的人,而非“社会的人”。进化论与伦理学前半部分阐述自然进化的理论是科学的,后半部分用进化论解释人类社会现象,是唯心的、不科学的。天演论宣传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认为世界万物处在不断的、激烈的发展变化之中,新形态的出现和旧形态的消亡是自然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赫胥黎学说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鲁迅所接受的部分。 鲁迅从憎恶和反对旧的封建制度的要求出发接受了进化论思想,这种反封建的愿望和要求促使他吸取了进化论中的积极因素。从进化论中,他得出了“将来必胜过去,青年必胜老年”的观点。其论文我们怎样做父亲、我之节烈观都是从生物学的观点看问题的。因此,鲁迅进化论的特点: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尚不能认识到

16、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实质。()日本留学与弃医从文(1902-1912)1902年春1909年夏,鲁迅在日本留学。其间经历了弘文学院学习日语、仙台学医、东京从文三个阶段。 弘文期间:鲁迅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跑书店,听演讲,往集会,追求新知识和真理。赴日不久和同学许寿裳一起剪掉了辫子。1903年写下著名的自题小像,体现了强烈的爱国反封建思想。撰写文言小说斯巴达克之魂,宣扬战斗到底的斗争精神。 仙台学医:1904年鲁迅耻于与清国留学生为伍,来到偏僻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希望通过医学救国。1905年下半年因课间观看日俄战争幻灯片,认识到“第一要著是救治国人的灵魂”,遂于1905年底决定弃医从文。

17、1906年回到东京。东京从文:回东京后,鲁迅主要从事文艺活动,评介外国优秀文艺作品,编译了域外小说集,积极推介外国被压迫民族文学。并开始撰写政治论文,对近代以来的旧思想旧文化进行抨击。1907年撰写了长篇论文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站在民主革命立场,批判复古派和洋务派,提出改造中国道路启发民智,改造革命,所谓“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1909年下半年,鲁迅离日回国。()在辛亥革命的风暴中(1912-1916)1909年月鲁迅回国,先在浙江杭州两级师范学堂担任生理学、化学科教员。次年月应蔡元培邀请回到绍兴府中学堂任教,教授生理卫生课并担任监学。同年十月辛亥革命爆发

18、。王金发成立绍兴府军政分府,并自任都督。鲁迅被革命政府任命为师范学校校长。1912年月,应蔡元培邀请到南京担任教育部任职。月,教育部迁到北京,鲁迅随部去京,任教育司第二科科长,月被任命为检事,主管文化教育,至1926年离任。残酷的现实,使鲁迅对革命从希望变为失望、颓唐,此间占思想主导地位的仍然是进化论和个性主义。2、从革命呐喊到文学革命的旗手()遵命文学(1917-1923)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以新青年为阵地发起文学革命,连续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胡适提出了“八不主义”,陈独秀提出了“三大主张”,文学理论上的探讨得到初步的展开,但是理论的探讨需要向纵深发展,新文化、文学的革命不

19、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面,迫切需要以创作的实绩来促使革命运动向纵深发展。鲁迅本着“遵从文学革命”、与革命先驱取“统一步调”的原则,做出积极呼应。经钱玄同的“劝驾”,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此后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写下孔乙己药故乡等小说、新诗梦爱之神桃花人与时和社会论文我之节烈观我们怎样做父亲。鲁迅将自己的小说集命名为呐喊,意为“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些在寂寞中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殚于前趋。”又因为新青年不喜欢太黑暗、阴冷,所以鲁迅在小说药里设置了光明的尾巴,目的在于“删削些黑暗,装点些欢容。五四时期的鲁迅,思想有了重要发展,马克思主义阶级论因素,已经开始了量

20、的积累。()彷徨与探索(1923-1926)此间,鲁迅一边自由撰稿,同时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职讲师,同学生一起积极参加民主革命运动,亲历了“三、一八”惨案。1926年8月,鲁迅接受林语堂邀请,赴厦门大学任教,很快因不满于厦大庸俗污浊的空气愤而离职,年底接受广州中山大学邀请,前往赴职。1927年,鲁迅在广州经历了“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大革命以来,鲁迅目睹中国革命的高潮与低谷(从王金发刘和珍毕磊),特别是目睹蒋介石发动的反革命大屠杀,使他开始认识到进化论的思想武器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尖锐复杂的斗争的需要,开始了“从怀疑到扬弃”这一极为艰苦而复杂的思想转变过程。1927年鲁迅写下答有恒先生借题发挥

21、,公开宣布了自己进化论思想体系的破灭。()从厦门到广州(1927)1926.8,鲁迅应林语堂邀请,离京赴闽,到厦门大学任教,至12月底辞职。1927.1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文学系主任,教授。“4.12”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之后,广州发生了“4.15”政变,许多进步学生被抓,鲁迅多方奔走营救无效,三次提出辞呈表示抗议。革命的多次失败、历史的惨痛教训和残酷的现实,使鲁迅思想上又一次陷入苦闷,4.26他写下野草题辞,反映了希望烧毁旧世界、新的革命到来的愿望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鲁迅的最后十年(1927-1936)1927年10月,鲁迅携许广平抵达上海。到上海不久,鲁迅和太阳社、创造社发

22、生了关于“革命文学”问题的论争,斗争中开始系统地接触马克思主义,纠正了只信“进化论”的偏颇,思想上从进化论者转变为阶级论者,完成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瞿秋白概括鲁迅思想转变的三个原因:A、严酷的、长期的阶级斗争的锻炼;B、自觉接触和学习马克思主义;C、共产党人的影响;在生命的最后十年中,鲁迅积极参与革命运动,成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文化围剿”的主将、左翼文艺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和革命文艺创作的实践者。培养了柔石、殷夫、萧军、萧红、沙汀、艾芜、冯雪峰等大批文学青年,写下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大量杂文。1936年10月19日凌晨时25分,鲁迅在上海寓所逝世,终年56

23、岁。鲁迅著作一览小说集:呐喊彷徨;新编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35万字)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篇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共700多篇,约135万字)辑录、校勘的学术著作:稽录集中国小说史略小说旧闻钞唐宋传奇集(约80万字)翻译著作和作品:中长篇小说、童话本,短篇小说78篇,戏剧2本,文艺论著8本,短篇论文50篇(共约310万字)书信:两地书(1350封)鲁迅书信集二册(1200封)(共约200万字)日记:二本(1916.5.51936.10.17)(约82万字)另有70万

24、字佚文、佚诗。鲁迅创作总字数约1000万字。二、鲁迅的小说呐喊出版于1923年8月,共收录1918.4-1922.10创作的小说14篇: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彷徨出版于1926年8月,共收录1924.2-1925.11创作的小说11篇: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鲁迅小说创作目的:“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己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

25、了呐喊的来由。”(呐喊自序)“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要提倡文艺运动了。” (呐喊“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殚于前驱。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凭空添上一个花环”(呐喊呐喊与彷徨的主要内容()揭露现实社会的黑暗以及封建礼教害人的罪恶;()展示社会底层劳动者悲惨的生存境

26、遇并刻画出人物卑微的灵魂;()对知识分子境遇命运的关注和探索;重点作品分析:、狂人日记(1918年4月)()写作背景与目的:对封建礼教“吃人”的深切感受;1918年月钱玄同的上门劝驾;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狂人形象:披着狂人外衣的艺术形象,是鲁迅借以表现反封建主题的艺术载体;()主题:揭示中国几千年封建历史是“吃人”的历史,呼吁“救救孩子”;()与果戈理狂人日记的比较;借鉴其日记体形式,但立意更高,果戈理的终点恰是鲁迅的起点。()对西方小说手法(如意识流)的借鉴;日记体、第一人称的运用;、现代小说经典之作阿Q正传(1921年)阿正传成因:晨报“开心话”栏目的设立与孙伏园上门索稿

27、;族中人物行为提供了某些原始素材;“阿影像”的由来已久对国民性的思考;阿形象: 首先是一个不觉悟的农民典型; 其次是一个当时中国国民性劣根性的缩影,浓缩了各个层次国民共有的弱点; 再次,阿形象是超越国界、超越民族的,具有世界性的意义,是被奴役、被压迫民族的共同典型。阿形象的性格特点:愚昧、麻木、无知、无赖、浅薄、欺软怕硬、妄自尊大又自轻自贱。“阿精神”的具体表现:()自轻自贱、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精神的麻木和惊人的健忘;()受辱后向更弱者泄愤;阿Q精神的产生:既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产物,又有着久远的社会、历史、思想根源。阿Q正传的艺术特色()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披着喜剧外衣的真正悲剧;()轻讽意味;、伤逝(1925年10月)()伤逝的写作背景()子君、涓生形象及其意义;()艺术特色:采用独特的“手记”形式,以涓生的第一人称和独语式抒情语言方式,强化了小说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