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9 ,大小:43.55KB ,
资源ID:2009285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0928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文化常识表解汇总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文化常识表解汇总Word格式.docx

1、除拜官授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封帝王授予功臣或子孙以土地、爵位或名号,授给官职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授任命,委任故授洹水尉。(新唐书朱敬则传)辟征召乃辟援及同县原涉为掾。(后汉书马援列传)罢官罢罢免官职罢建安郡丞还家。(宋书郭原平传)黜罢官或降职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书博鸡者事)夺剥夺、削去官职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免免职遂免丞相勃,遣就国。(汉书文帝纪)废废黜殷中军被废,徙东阳。(世说新语文学)升官升升官,晋级而符独耿介不同于俗,以此遂不得升进。王符列传)迁一般为晋升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拔提拔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与韩荆州书)擢提

2、拔,提升过蒙拔擢(陈情表)陟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贬官贬降职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左迁贬官降职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游岳阳楼记)调动改调换官职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记王忠肃公翱事)平级转调而翁长铨,迁我京职。转迁调官职成祖即位,转左侍郎。(明史夏原吉传)徙调动官职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出京官外调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兼职行大官兼管小官的事于是拜俊太山太守,行大将军事。陈俊传)摄兼任他职俄检校郎中,摄吏部尚书。杜如晦传)带兼任官职谢为太傅长史,被弹;王即取作长史,带晋陵郡。言语)领地位

3、较高的官员兼理较低的职务王子唏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段太尉逸事状)代理权暂时代理官职绍定三年秋,权通判镇江府。董槐传)假临时代理官职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苏武传)署代理或暂任官职望之以射策甲科为郎,署小苑东门侯。萧望之传)辞官告老官吏年老辞官退休冬十月,晋韩献子告老。(左传襄公七年)致仕辞去官职孝宽每以年迫悬车,屡请致仕。(北史韦孝宽传)归田辞官还乡宫中无人,不如归田。(晋书李密传)乞身古代以做官为委身事君,故称请求退职为乞身时年八十,不任兵马,上疏乞身。(东观汉记张况传)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晏子春

4、秋外篇上二十)三、古代称谓姓名字号名、字古人有名有字,旧说上古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结发加冠)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结发加笄)时取字。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如诸葛亮,字孔明;韩愈,字退之;苏轼,字子瞻。古代尊卑等级森严,尊对卑称名,卑自称也称名;对平辈或尊辈则不能称名,只能称字,甚至连字也不能称。别号往往是自取的,表明个人的情趣志向与爱好,如苏轼自号“东坡居士”,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李白自号“青莲居士”。此外,有时也以书斋名来作为号,如梁启超自称“饮冰室主人”。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按照一定的标准,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个称号以褒

5、贬善恶,称为谥号。有时也有私谥,是有名望的学者死后其亲友门人所加的,如陶渊明死后,颜延之为他作诔,谥为“靖节贞士”。尊称古人还常以官职爵名、籍贯郡望来尊称别人。如杜甫被称为杜工部(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王安石被称为王临川(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韩愈被称为韩昌黎(只因昌黎韩氏是望族,实际上韩愈不是昌黎人)。此外,唐代诗人常以排行相称,如元稹被称为元九。谦称敬称谦称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如愚、鄙、敝、卑、窃、仆等;帝王的自谦辞有孤(小国之君)、寡人(少德之人)、不穀(不善);官吏的自谦辞有下官、末官、小吏等;读书人的自谦辞有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佞、不肖等;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

6、常用“家”“舍”等谦辞。敬称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对将帅的敬称是麾下;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故,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对尊长者或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特殊称谓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年龄的称谓垂髫,(tio)指幼年;总角,借指幼年;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束发,指男子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知天命,指五十岁;花甲,指六十岁;古稀,指七十岁;耄耋(mo di)

7、,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四、古代科举察举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如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征辟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8、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他们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科举考试至明清时形成的一套完备而严密的制度。先有院试,各地童生参试,三年两次,考取者为秀才,又称生员。乡试、会试、殿试是正式的科举考试。乡试三年一次,在八月举行,故称“秋闱”,合格者称“举人”,已具备做官的资格,第一名为解元。会试在乡试后的次年三月举行,取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进士及第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

9、“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通俗地讲,考中一、二、三甲都可以叫进士及第。及第后称考官为座主、恩门,对座主自称门生。同科及第的人互称同年。例如: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训俭示康)连中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称“连中三元”。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有时也指进入国子监学习的监生。今诸生学于太学。(送东阳马生序)学校与教师古代学校有“庠(xin)”“序

10、”“太学”。“庠”和“序”是地方学校。又嘱学使俾入邑庠。(促织)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太学”是全国最高学府。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明清时最高学府称国子监,入监读书的人称监(jin)生。国子监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教学人员为教授、博士、直进、助教等。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五、地理常识古代地理知识,包括地区名、政区名、山川关隘名、城市村镇名等。(一)地区名1.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赤壁之战)2.江东亮兄瑾也,避乱江东。3.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群英会蒋干中计)4.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

11、地区。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5.三秦指陕西一带地区,古代为秦地。项羽灭秦之后,把秦地分为雍、塞、翟三部分,故称三秦。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6.山东指崤(xio)山以东的地区。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有时“山东”也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货殖列传)7.河北河南分别指黄河以北和黄河以南的地区。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8.中国指中原地区。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9.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滕王阁序)10.岭南“大庾”“骑田”“都庞”“萌渚”“越城”五岭以南地区,约今广东、广

12、西及海南全境。相对中原地区来说,该地在五岭以外,故又称“岭表”。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枝) (二)政区名1.九州古代天下分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一般地说,“九州”泛指中国。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己亥杂诗)八州、八荒:泛指中国。序八州而朝同列。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并吞八荒之心。2.六合上、下、东、西、南、北,泛指天下或宇宙。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3.四海古以中国四周有海环绕。四海,等于说“天下”,泛指全国各地。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4.中州古地区名。即中土、中原。狭义的中州指今河南省一带,因其地在古九州之中得名。中州盛日,闺门多暇

13、,记得偏重三五。(永遇乐落日熔金)5.郡行政区域。秦分天下为36郡。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6.国汉代诸侯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区。国的区域略大于郡,所以“郡国”连称。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7.道唐代的道是监察区,相当于汉代的州。唐代先分天下为10道,后又分为15道。陈明选下骑搏战,至兵备道前被杀。(阎典史传)8.路宋代的路最初是征收赋税、转运漕粮的,后来带有行政区和军区的性质。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京口北固亭怀古)9.省本是官署名称。元代始设行省。后来行省成为正式的行政名称,简称省。以此省此府此县而憎彼省彼府彼县。(原道醒世训)10.县地方

14、基层行政区域。欲开道置县,以靖乡土。(海瑞传)(三)山川关隘名1.江指长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2.河指黄河。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3.殽指崤山。殽有二陵焉。(崤之战)4.函指函谷关。秦孝公据崤函之固。5.岱指泰山。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望岳)6.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7.四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8.四渎指长江、黄河、淮河、济水。9.大泽指云梦(在今湖北省长江南北,本为两泽,江北为云,江南为梦。后来淤为陆地,今洪湖等是其遗迹),洞庭、彭蠡(今鄱阳湖)、具

15、区(又名震泽,今太湖)。10.五湖一般指具区、洮滆(即太湖附近的洮湖和涌湖)、彭蠡、青草(在洞庭湖东南)、洞庭湖。11.玉门关又称玉门,在甘肃省敦煌市西北。汉代置关,是古代出塞的必经之路。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从军行之四)12.阳关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南,因在玉门关的南边,故称阳关。汉代置关,也是出塞的必由之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四)城市村镇名1.有古称、别称的地名(1)南京,又称建康、建业、金陵、江宁、白下、石头城等。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桂枝香金陵怀古)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石头城)(2)杭州,又称临安、钱塘、武林等。矮纸斜行闲作草,

16、晴窗细乳戏分茶。(临安春雨初霁)(3)福州,又称三山。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4)镇江,又称京口。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5)开封,又称东京。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柳敬亭传)(6)扬州,又称广陵、淮上、江都、维扬。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扬州慢淮左名都)(7)苏州,又称姑苏、吴郡。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8)武汉,又称夏口、江夏。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赤壁赋)2.三都、两都、三辅(1)三都:东汉的三都指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宛。唐代的三都指东都洛阳、北都晋阳和京都长安。(2)两都:汉代指长安、洛阳。又叫“两京”。(3)三辅:汉太初元年,置京兆

17、尹、左冯翊(pn y)和右扶风三个相当于郡的政区,因为是管辖京都及其附近地区,故合称“三辅”。3.畿古代王都所在的千里地面。后多指京城管辖的地区。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左忠毅公逸事)其他阴阳:阴,指山岭的北面,河流的南面;阳,指山岭的南面,河流的北面。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登泰山记)一般来说,在由两个字构成的地名中,如果第一个字是山、水名,第二个字是“阴”或“阳”,“阴”或“阳”就表明该地的方位。如“华阴”在华山的北面,“江阴”在长江的南面,“衡阳”在衡山的南面。六、宗法和礼俗(一)宗法1.宗法旧时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它包括封建社会规定的嫡庶、系统的法则

18、和家族中祭祀、婚嫁、家塾、庆吊、送终等事情的家法。这种制度是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巩固贵族世袭统治服务的,因此得以在封建社会中长期保存。2.嫡子封建宗法社会中指正妻所生的儿子。有时也指正妻所生的长子,即“嫡长子”。从周代起,王位一般都由嫡长子世袭,直至清末。3.宗子指嫡长子。依宗法,嫡长子要继承大宗,为兄弟族人所共尊。他有祭祀始祖的特权,要继承特别多的遗产,应受小宗的尊敬。宗子也是一宗之祖,地位特别高贵,故又叫“宗主”。4.庶子封建宗法社会中指妾(小妻)生的儿子。周代以后王位由嫡子世袭,诸侯的君位也如此。宗法社会以“杀嫡立庶”为非法。5.众子指嫡长子以外的诸子。包括长子以外正妻所生的嫡子和妾(小

19、妻)所生的庶子。6.亲戚在古代,“亲”表示的亲属关系比较广泛,儿女对父母可以称“亲”,父母对儿女也可以称“亲”。前者如送东阳马生序:“其将归见其亲也。”后者如左传隐公四年记载卫国大夫石碏(qu)杀掉谋杀国君的儿子石厚时,说石碏是“大义灭亲”。“戚”表示亲属关系时比“亲”疏远些,使用频率极低。汉代以后,“亲”主要表内亲。“戚”表外亲。“亲”与“戚”连用时,有时指父母兄弟等本宗同姓亲属,有时指内外亲属,包括本宗与外姻,即同姓本族与异姓外族姻亲。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7.六亲泛指亲属。但具体说法不一:按左传说,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娅;按周易说,指父子

20、、兄弟、夫妇;按汉书说,指父母、兄弟、妻子;等等。8.三党指父党、母党、妻党,亦即父族、母族、妻族。9.考妣旧时父亲死后称“考”,母亲死后称“妣”。礼记曲礼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如项脊轩志:“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10.丧服旧时居丧时穿戴的服饰。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称作“五服”,包括“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s)麻”。丧服制度反映了男尊女卑的观念,也反映了血统亲疏的等级。习惯上以五服之内为亲,五服以外为疏。11.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指大功和小功,分别为九个月和五个月。如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12.七庙历代帝王为维护宗

21、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庙居中,左三昭,右三穆。后以“七庙”为王朝的代称。如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13.太庙天子的祖庙。如伶官传序:“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14.伯仲叔季古代兄弟或姊妹间依长幼排行时,习惯上以伯、仲、叔、季为序。一般来说,“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如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次序依伯、仲、叔、季并循环使用。兄弟姊妹中年纪最大的称“伯”,有时也称“孟”,但二者有区别:嫡长子称“陵”,庶出长子称“孟”。另外,因“伯”指老大,“仲”指老二,所以后代常用“伯仲”指兄弟或表

22、示不相上下。如陆游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二)尊卑1.室内座位尊卑古时座次、坐向规定严格,一般坐北朝南为尊位。如鸿门宴:“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2.车座的尊卑古时车座分左中右。一般车座以左为尊,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3.官位的尊卑秦汉以前,朝堂及官位多以右为尊,以左为卑。4.住地称谓古时把贵族称为“右族”或“豪右”,贫贱者居住之地称“闾左”,贬官称“左迁”。(三)忌讳1.古人讳言“钱”字“古人以钱之名不雅驯,缙绅先生难道之,故易其名曰赋,曰禄,曰饷,天子千里外曰采。”常见的说法是“孔方兄”。再如,把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钱物称为“润笔”;

23、两汉时,将钱买官谓之“铜臭”等。2.古人讳言大小便常见的说法有“更衣”“出恭”“解手”等。如赤壁之战:“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3.古人讳言“死”字曲礼下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宗教教义中也讳言死,如:西归、仙游、升天、坐化、圆寂、涅槃、就木、入土、谢世、作古等,现代汉语中如逝世、长眠、遇难、捐躯、殉国、夭折等。(四)避讳避讳实际上是一种反映封建礼法的忌讳,即遇到与君主、尊长的名相同的文字就采用某种方法回避。主要分两大类:一是国讳,一是家讳。1.国讳国讳指诗文中不直书在位甚至前朝某些君主及其亲属的名。例如,吕氏春秋中称“楚”为“荆”,是因为“庄襄王名子楚

24、,讳之故言荆也”。治平篇中“自此而元焉”,因避康熙玄烨讳,改“玄”为“元”。2.家讳亦称为私讳,即说话行文中,避免提到自己的父名、祖名。例如,司马迁祖父名僖,所以史记中“僖”字皆作“釐”。“昭王薨,安釐王即位。”(信陵君窃符救赵)3.避讳的方法(1)改字法,就是把帝王及所尊者之名改用其他字来代替。(2)空字法,即将应避讳的字空而不书,或作“某”,或作“”。(3)缺笔法,即对所避之字少写一两笔。(4)改音法,就是读书时遇到讳字,就改变声调或读别的字音。七、服饰和器物(一)服饰1.头衣(1)冕,从曰免声,即古帽字,是大礼帽,天子、诸侯、卿大夫在祭祀时所戴。冕上有长方板叫延,前后有数串小圆玉叫旒(l

25、i)。天子有十二旒。(2)冠,从“冖”从“元”从“寸”,会意字,从“冖”,用布帛蒙覆。从“元”,人头。从“寸”,手。意思是以手执布帛之类的制品戴人头上为冠。冠,与后世的帽子在形制上明显不同。冠并不能像帽子那样把头顶全部罩住,而是用一个冠圈套在发髻上,上面有冠梁,自前至后,覆在头顶上。从冠的作用看,主要是捆住头发,同时也起装饰的作用。(3)古时只有王公贵人才能冠(戴帽),奴仆只能用巾(黑纱)包头。释名说:“士,冠;庶人,巾。”巾,又称帩头、幅巾、帻(z王公贵人在巾上再加冠。2.体衣(1)先秦时衣长而裳短,裳的上半截藏在衣内。后来变成衣短裳长,裳就加衣上。如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