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2 ,大小:138.61KB ,
资源ID:2008507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0850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汝城总规文本付0608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汝城总规文本付0608Word格式.docx

1、第二节 商业商务发展规划 13第三节 教育科技事业发展规划 13第四节 文化体育发展规划 14第五节 医疗卫生发展规划 14第六节 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规划 14第七节 市场服务体系规划 15第八节 社会服务设施配置规划 15第九节 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 15第七章 县域基础设施体系规划 16第一节 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16第二节 给水工程设施规划 17第三节 排水工程设施规划 18第四节 供电工程设施规划 18第五节 邮电通讯工程设施规划 19第六节 燃气工程设施规划 20第七节 新能源工程设施规划 20第八节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20第八章 县域旅游发展规划 21第九章 县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2

2、3第十章 县域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 27第一节 县域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27第二节 县域水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规划 29第三节 县域矿产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规划 31第四节 县域耕地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规划 31第十一章 县域综合防灾规划 32第一节 防洪排涝规划 32第二节 抗旱规划 32第三节 抗震规划 32第四节 消防规划 33第五节 人防规划 33第六节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33第七节 雷电灾害防治规划 34第八节 危险品生产和仓储规划 34第十二章 区域协调规划 34第十三章 汝城中心城镇群规划 35第十四章 县域近期建设规划 35第三篇 县城区规划 42第一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 42第

3、二章 城市发展方向与规划结构 42第三章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44第一节 城市居住用地规划 44第二节 公共管理与服务及商业服务业设施规划 44第三节 工业与仓储物流用地规划 47第四节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 47第五节 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分区 47第四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48第一节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48第二节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48第五章 绿地系统与水系规划 50第六章 景观系统规划 52第七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52第八章 公用设施规划 54第一节 给水工程规划 54第二节 排水工程规划 55第三节 供电工程规划 55第四节 通信工程规划 55第五节 燃气工程规划 56第六节 环卫工程

4、规划 56第九章 综合防灾规划 57第十章 环境保护规划 58第十一章 空间管制规划 59第十二章 城市空间发展时序 61第十三章 规划实施措施 61第四篇 附 则 62第一篇 总则第一条 为适应汝城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城乡发展与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科学指导县域村镇体系发展和县城区建设,确保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郴州市人民政府同意,对上版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修改,编制汝城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2015修改)(以下称“本规划”)。第二条 适用范围本规划是指导汝城县城镇化和城镇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将指导县域内各相关下位规划的编制。在汝城县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规划

5、建设及土地利用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第三条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城乡统筹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抢抓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罗霄山片区”发展与扶贫建设的历史机遇,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跨越发展为要求,以先行先试为动力,以“美丽汝城”、“幸福汝城”为取向,以五个统筹为手段,全力推进交通大建设、产业大转型、城镇大提质,科学构建规模等级有序、职能分工明确、空间布局合理、公共服务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县域村镇体系,打造现代田园温泉城市。第四条 基本原则1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2科学定位、适度超前的原则;3优化布局、集约高效的原则;4生态文

6、明、绿色低碳的原则;5突出特色、提升品质的原则。第五条 规划依据1、法律、行政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5)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6)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7)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工作规则;(8)湖南省村镇规划管理暂行办法;(9)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10)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1)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2、技术标准、规范(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4)城市工程管线综

7、合规划规范;(5)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6)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7)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8)城市电力规划规范;(9)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10)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规则的通知(湘政办发201046号)(11)住建部关于规范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上报成果的规定(暂行)的通知(建规2013127号)3、相关规划、文献(1)国家发改委关于设立湖南省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批复;(2)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3)湖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4)湖南省新型城镇化纲要(20122020);(5)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8、二个五年规划纲要;(6)湖南省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2020);(7)湖南省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湘政办发201242号);(8)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湘南地区开发开放的决定;(9)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郴州市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的若干政策措施;(10)湖南省发改委加快省际边界县(市、区)发展总体方案;(11)郴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2)郴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13)郴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14)关于支持郴州市11个原中央苏区联动县市区加快发展的意见(郴政201470号)(15)汝城县国民经济和

9、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6)汝城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092030)(17)汝城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年)(18)汝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19)汝城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4、国家、省、市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第六条 规划期限 规划基年:2013年;规划期限:20142030年。近期:20142020年;远期:2021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展望到2050年。第七条 规划范围1、县域:汝城县现行政辖区范围,含10镇9乡3个国有林场,总面积为2424.96平方公里。2、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卢阳镇、土桥镇的佳富、土桥、水口、西林、横迳

10、、刘家岭、黄家、金山、黎明、足田、迳口、永安、周家村、泉水镇的白泉、星村、付水、三星、城郭村和大坪镇的隆兴、官路、下祝村,总面积约173.4平方公里。3、县城区:汝城县城区的范围为东至茶炎桂汝韶铁路,西抵岳汝高速,南达炎汝连接线,北接厦蓉高速公路,规划范围122.8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城市建设用地23.0平方公里。第八条 本规划文本中黑体字条文为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第二篇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第一章 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目标与战略第九条 总体目标1、目标一:湘东南门户城市提高汝城

11、发展的外向程度和区域知名度,构建湘、粤、赣三省边际交通节点城市和公路枢纽,发展成为湖南省的东南门户城市。2、目标二:湘粤赣边际现代服务中心全力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打造湘、粤、赣三省边际地区现代服务中心,湖南东南部新兴产业基地、商贸服务中心、旅游服务中心、文化休闲中心。3、目标三:创新产业高地发挥汝城交通、资源、人才等比较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大力培育和发展职业教育,打造三省边际地区的职教培训中心、产业创新中心,郴州市东南部的职业教育基地、产业创新服务基地。4、目标四:华南文化旅游胜

12、地发挥地热温泉、风能资源、红色文化、民族特色等优势,形成以温泉养生度假为龙头,自然山水旅游资源和文化古迹旅游资源相融合发展的现代文化旅游名城。突出生态环境特色,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和交通设施,提供高品位的旅游环境。5、目标五:粤港澳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发挥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走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培育高山无公害蔬菜、水果、茶叶、油茶以及动物养殖等特色产业,建设成粤港澳高山无公害农产品供应基地。6、目标六:三江源头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区维护优良绿色植被资源的完整性,发挥亚热带森林系统核心区和国家生物多样性宝库作用,持续保

13、育湘江、赣江、珠江三江源头生态环境与流域安全。7、目标七:理学文化名城、山水生态宜居城市以理学文化为核心,融合多元文化,打造理学文化名城。充分发挥汝城山水生态文化资源,发挥历史文化、生态文化以及城市文化,形成融山水环境、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城市风格和城市魅力,成为湘、粤、赣边际山水环境独特的宜居城市。8、目标八: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突出“以人为本,绿色家园”的主题,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以致力建设汝城“城在林中、景在城中、城中有林、林中有城”,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的,围绕建设现代化人居城市和生态旅游为目的生态示范县,不断提升生态示范县品牌

14、的优势,有效地促进汝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一十条 分项目标1、经济社会发展目标(1)近期(到2020年),经济以高于全市平均速度增长,GDP年均增长率为12%,总量达到93.2亿元左右,人均GDP达到22000元左右。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3.0:48.0:49.0。恩格尔系数降到40%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0以内;居民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2岁;科技研发经费占GDP2.0%以上,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90%,适龄青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下;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健全,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率达95%以上。(2)远期(到2030年),对接

1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GDP年均增长率10%以上,经济总量达到241.7亿元以上,人均GDP超过52000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0.0:43.0:47.0。恩格尔系数降到32%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0以内;居民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5岁;科技研发经费占GDP2.5%以上,完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95%,适龄青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以下;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健全,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率达100%。2、城镇化发展目标(1)近期(到2020年),汝城县城常住人口15.0万人,城镇辐射能力明显增强,全县城镇化率达50.0%。县城扩容提质步

16、伐加快,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5.0平方公里,县城绿地率达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0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社会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公交、供电、广播电视、通讯网络覆盖率达85%以上。(2)远期(到2030年),汝城县城常住人口22.0万人,形成网络化的城镇辐射体系,全县城镇化率达67.4%。进一步加快县城扩容提质步伐,县城建成区面积达23.0平方公里,县城绿地率达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0平方米,打造国家园林生态县城。社会公共服务完善,公交、供电、广播电视、通讯网络覆盖率达95%以上。3、生态环境发展目标(1)近期(到2020年),提高全县资源利用率,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在1.2

17、吨标煤以下,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4%。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加强主要污染物处理能力,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空气质量达标率均达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0%,城市垃圾处理率达90%,城镇绿地率42%,森林覆盖率达78%,活林木蓄积量420.0万立方米。(2)远期(到2030年),全县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在1.0吨标煤以下,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严格控制重金属污染防治,主要污染物处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空气质量达标率均达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100%,城市污

18、水处理率达100%,城市垃圾处理率达100%,城镇绿地率48%,森林覆盖率达80%,活林木蓄积量500.0万立方米。第一十一条 发展战略1、城乡一体化战略以汝城县城为发展核心,文明镇、大坪镇、暖水镇和热水镇为发展极点,积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带动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加速发展,确立汝城绿色生态的新型城乡发展格局。2、产业新型化战略通过强化地区协作,促进汝城产业转移承接和大型企业对接,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在汝城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并重点打造金

19、属冶金、旅游文化、商贸物流、风能发电、现代农业五大产业集群,提升开放型经济的层次和水平。3、旅游规模化战略立足汝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高水平的发展旅游产业,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质量,提高旅游城市品牌度和美誉度。实现旅游强县富民的目标,推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4、交通网络化战略以增加大通道为重点,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对外大联通、对内大循环、快速、便捷、高效、安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从而优化国土开发、城镇体系和产业布局的格局,提升汝城综合竞争力。5、新型城镇化战略汝城作为农业大县,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必须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乡

20、村城镇化、城镇现代化,通过“做强县城、做特乡镇、做美农村”, 把城市带动农村和农村融入城市有机结合起来,扩大城市和农村功能的融合、空间的融合、文化的融合、产业的融合和生态的融合。6、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培育和发展新型替代产业为核心推进经济转型,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推进社会转型,以宜居宜业宜游为目标推进生态转型,保护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全面协调经济发展、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构建生态低碳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第二章 县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第一十二条 县域总人口规模2020年达到42.0万人;2030年达到46.0万人。第一十三条 县域城镇化水平2020年达到50.0%;2030年

21、达到67.0%。第一十四条 县域城镇人口规模2020年达到21.0万人;2030年达到31.0万人。第一十五条 县城人口规模2020年达到15.0万人;2030达到22.0万人。第三章 县域主体功能区划分和空间管制第一十六条 主体功能区划分按照区域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规划汝城全域划分为三大主体功能区,形成3个圈层,即重点发展区、农业发展区、生态保护区。1、重点发展区(主要是汝城县城、土桥、暖水、马桥、大坪等乡镇),指县城和开发强度相对较高、工业化和城镇化较发达的建制镇,以及重点产业园区和基地。按照集中开发与均衡布局相结合的空

22、间开发模式,加强产业和要素集聚能力建设,加大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先布局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项目,统筹工业和城镇发展布局,在确保人均耕地和生态空间基础上适度扩大建设用地规模,促进经济集聚与人口集聚协调发展2、农业发展区(主要是文明、热水、益将、濠头、岭秀、井坡、三江口等乡镇),指以农业种植、经济林种植、畜牧养殖和村寨居住区为主,需要限制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农业地区。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保障农产品安全。重点加强耕地保护,加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投入,培育集中连片农业主产区,引导农产品加工、流通、储运企业聚集,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3生态保护区(主要是小垣、盈洞、延

23、寿等乡镇),指森林、高山草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天然湿地和重要水源地等。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除适当发展生态旅游、林下经济和必要的科学试验外,严格控制与主体功能不符的开发活动,减少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和文化自然遗产原真性、完整性的负面影响。结合生态建设和扶贫开发,科学进行生态移民安置。第一十七条 城乡空间管制对汝城全域进行统一规划,将广大农村地区和自然生态区纳入规划范畴,把城乡视为一种相互依赖、共生共存的有机整体上的空间管制规划,可以更好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本次规划立足集约发展,合理划分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三类功能区。1、禁建区生态首位,

24、保护第一。指以保护为主、禁止建设行为的区域,主要包括生态敏感区、分洪滞洪区、相对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文化遗址保护区、古树木以及宗教礼制建筑等保护用地、矿产资源分布地区、三江源头水资源保护区、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大水山、五指峰、江背山、庙前、西边山、龙虎红豆杉、益将林场等自然保护区以及其它一些根据需要合理划定的控制区。其中生态敏感区是指对整个生态环境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资源分布地带,包括自然景区、自然水体等区域。(1)编制各类禁建区总体规划和保护专项规划,包括景区总体规划、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自然山体及河流水系保护规划、文物保护专项规划、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专项规划、生物迁徙保护规划及其他保护

25、专项规划等,严格保护区内自然山体、河湖水域、森林植被和各类动植物等生态资源以及历史文化、矿产等资源。(2)严禁在生态敏感核心保护区进行开发建设;在生态敏感区外围保护地带控制高强度开发;适度开发建设应报上级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审批,须保证生态敏感区环境和景观不受破坏。(3)严禁在生态敏感区开山、采石、挖沙、取土,严禁在该区进行任何破坏性活动,以维护该区自然的地形、地貌。(4)严格保护生态区内的林木、动植物、水体、矿产等资源,不准无计划伐木、取水、狩猎、采矿等,进行此类活动必须得到国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或有国家政府有计划安排进行。(5)禁止各类污染物排入生态敏感区。(6)严禁在上述各类严格控制开发地

26、区进行开发建设或将其划为村镇建设用地进行高强度开发,并对村镇中属于禁建区的各类用地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保护。(7)各类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地址、文物保护单位等禁建区应根据相关法律和技术规定划定保护用地范围,划定的用地禁止进行非保护性的开发建设。(8)未经开采的各类矿产资源分布区不得建设各种工程设施或者用于村镇建设,已开采弃置的原矿产资源分布区须进行生态治理,恢复其生态属性,不准随意弃置。(9)禁建区内的自然山体不得进行新的非生态农业用地开垦,并应推行退耕还林政策或进行生态农业耕作,适当恢复其自然生态面貌。(10)禁建区以保护为主,任何允许进行的行为都应有利于保护,杜绝任何形式的破坏活动。2、限建

27、区农业为主,控制开发。包括一般生态功能服务区、地质灾害和重点隐患区、重大基础设施预留走廊区、其他农田保护区等。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弱,关系全域整体生态安全格局,分布在各乡镇之间,呈斑块状分布的区域。(1)严格保护此区内的耕地,禁止非法占用耕地。村镇建设确需占用少量耕地时,应按有关程序报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按耕地先补后占的原则进行占用补偿,维护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2)城镇、集镇、乡、农村居民点及工矿区建设严格遵照规划控制指标执行。严格控制农房分散建设,农民建房应当适当集中,形成规模。(3)编制土地整理开发复垦规划,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组织空心村改造、废弃工矿地复垦,基本农田整理。撤并部分乡镇和自

28、然村落,将农村空置房基地作耕地开发改造。(4)须加强此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增强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5)对需要在本区内安排的城镇市政设施和污染性生产企业等,须进行科学合理选址和可行性研究论证,并经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审批。(6)本区发展建设应与村镇发展建设协调,本区内重大基础设施(水利设施、电力设施、道路交通等)建设应有利于村镇的发展,不能危及村镇的安全或者妨碍城镇建设发展。(7)在二级水源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内严格控制建设规模,禁止建设任何对水体水质有污染的生产项目和设施。3、适建区城乡建设,优化发展包括现状城镇建成区、现状农村建成区、城镇重点开发区、城镇优化开发区等。(1)城镇重点开发区,主要指汝城县城、文明镇、暖水镇、热水镇、大坪镇等乡镇的规划新城镇建设区为重点开发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成为支撑全区经济发展、人口集聚的重要空间载体和城镇群发展的主要增量空间。(2)城镇优化开发区,主要指汝城县城、文明镇、暖水镇、热水镇、大坪镇等乡镇的现状建成区以及一般镇区、中心村为优化发展区。国土开发密度较高、资源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