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4 ,大小:1.04MB ,
资源ID:2003807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0380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第六章竖向荷载恒载活载作用下框架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第六章竖向荷载恒载活载作用下框架Word文件下载.docx

1、所有上层柱的传递系数取 1/3,底层柱的传递系数取 1/2。按力矩分配法计算单层梁、柱弯矩。将分层计算得到的、但属于同一层柱的柱端弯矩叠加得到柱的弯矩。(1计算梁、柱相对线刚度图 6.1 修正后梁柱相对线刚度(2计算弯矩分配系数结构三层梁 B3C3=5.37(5.37+1.18=0.820C3B3(5.37+3.52+1.18=0.533C3D3=3.52(5.37+3.52+1.18=0.350D3C3(3.52+1.18=0.749柱 B3B2=1.18(5.37+1.18=0.180C3C2(5.37+3.52+1.18=0.117D3D2(3.52+1.18=0.251结构二层B2C2

2、(1.18+1.18+5.37=0.695C2B2(1.18+1.18+5.37+3.52=0.477C2D2(1.18+1.18+5.37+3.52=0.313D2C2(1.18+1.18+3.52=0.5986B2B3(1.18+1.18+5.37=0.1525B2B1C2C3(1.18+1.18+5.37+3.52=0.105C2C1D2D3(1.18+1.18+3.52=0.2007D2D1(1.18+1.18+3.52=0.2007 结构一层B1C1(1.18+1+5.37=0.711C1B1(1.18+1+5.37+3.52=0.485C1D1(1.18+1+5.37+3.52=0

3、.318D1C1(1.18+1+3.52=0.618B1B2(1.18+1+5.37=0.156B1B0=1(1.18+1+5.37=0.133C1C2(1.18+1+5.37+3.52=0.107C1C0(1.18+1+5.37+3.52=0.090D1D2(1.18+1+3.52=0.207D1D0(1.18+1+3.52=0.175(三分层法算恒载作用下弯矩恒载作用下结构三层弯矩分配 表 6.3 B C D上柱偏心弯矩分配系数 0固端弯矩分配传递合计一次分配 14.650 -13.883 226.915 20.861 -251.346 84.509 -112.810 二次分配 14.51

4、2 -14.512 228.818 21.278 -250.096 105.707 -105.707恒载作用下结构二层弯矩分配 表 6.40.768 12.717 -28.301 B C D分配系数一次分配 6.931 4.431 -4.607 308.811 46.295 47.232 -385.113 169.804 -113.072 -92.837 二次分配 5.901 3.401 -9.302 300.595 44.486 45.423 -390.504 191.416 -105.826 -85.591恒载作用下结构一层弯矩分配 表 6.5 2.127 9.081 -7.935一次二次

5、 7.030 5.338 -12.368 267.469 35.352 22.097 -324.919 357.349 -46.247 -15.172 -295.930图 6.2 弯矩再分配后恒载作用下弯矩图(KN m (四框架梁弯矩塑性调幅为了减少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支座处的配筋数量,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以考虑竖向内 力重分布,主要是降低支座负弯矩,以减小支座处的配筋,跨中则应相应增大弯矩。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 5.2.3条:在竖向荷载作用下, 可考虑框架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乘以调幅系 数进行调幅,并应符合下列规定:装配整体式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

6、为 0.70.8,现浇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 可取为 0.80.9;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后,梁跨中弯矩应按平衡条件相应增大;应先对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梁的弯矩进行调幅, 再与水平作用产生的框架梁弯矩进行 组合;截面设计时, 框架梁跨中截面正弯矩设计值不应小于竖向荷载作用下按简支梁计算的 跨中弯矩设计值的 50%。本设计取梁端支座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 0.85。MM 85. 0=(计算过程从略 图 6.3 调幅后恒载作用下弯矩图(KN (五恒载作用下梁跨内最大弯矩、梁端剪力和柱轴力计算1.恒载作用下梁跨内最大弯矩计算本设计计算梁跨内最大弯矩时, 采用按简支计算时的梁跨内最大弯矩与计算得的调幅后 的梁

7、端弯矩进行叠加得到。计算过程计算如下:简支条件下恒载作用下固端弯矩计算 表 6.6(1对于 BC 跨 结构三层(屋面层在简支条件下叠加调幅后弯矩剪力图如下剪力为 0处距离 B 点距离:m l 70. 1 81. 507. 707. 7(93. 33=+= 剪力为 0处弯矩:m KN M -=+-=52. 16335. 1270. 1 81. 507. 707. 7(2170. 193. 332 结构二层m l 68. 1 81. 574. 1001. 501. 5(96. 44=+m KN M -=+-=26. 24907. 768. 1 81. 574. 10210. 5(268. 194.

8、 442 结构一层m l 71. 1 81. 574. 1001. 501. 5(37. 45=+-=96. 27513. 1071. 1 81. 574. 10210. 5(271. 137. 452 (2对于 CD 跨 结构三层(屋面层剪力为 0处距离 C 点距离:m l 04. 43 81. 5207. 7( 96. 9907. 7322381. 537. 159(=+-=剪力为 0处距离 D 点距离:m l 56. 504. 46. 9=-=剪力为 0处弯矩:m KN M -=+-=39. 218851. 8956. 5 81. 5207. 7(256. 590. 1102 结构二层m

9、 l 53. 33 74. 1081. 5210. 5( 18910. 5322381. 587. 235(=+m l 07. 653. 36. 9=-=-=32. 330704. 16207. 6 74. 1081. 5210. 5(207. 641. 1622 结构一层在节点 3处,剪力有突变,由 182.64突变为KN V 36. 618910. 5322381. 537. 215-=-=故剪力为 0处距离 C 点距离:m l 3= 剪力为 0处距离 D 点距离:m l . 636. 9=-= 剪力为 0处弯矩:-=21. 312747. 3036 74. 1081. 5210. 5(2

10、691. 1822 本设计取调幅后的梁跨内弯矩最大值和简支时梁跨内弯矩最大值的 50%中的较大者, 比 较如下表:梁跨内弯矩最大值取值 表 7.7max max M 依据上表绘制恒载作用下 B D 轴 3轴框架弯矩图如下图 6.4 恒载作用下 B D 轴 3轴框架弯矩图(KN 3. 恒载作用下梁、柱端剪力计算梁端剪力计算计算方法为取隔离体进行计算,具体计算如下:屋顶层 BC 跨对 B 取矩 =0BV C 6.3+12.335=194.495+(7.072+5.816.33.15,故 V C =91.76KN对 C 取矩 =0CV B 6.3+194.495=12.335+(7.073.15,故

11、 V B =33.93KNV D 9.6+212.582=89.851+5.819.64.8+7.0731.5+14.146.66.3+99.963,故 V D =110.90KN对 D 取矩 =0D9.6+89.851=212.582+5.818.1+14.143.3+99.966.6, 故 V C =159.37KN其他剪力计算类似,因此计算过程省略,以下汇总剪力:梁截面剪力 (单位:KN.m 表 6.8V B3= VB2=(-14.512-5.9014.2=-4.86KN综上,其他柱计算类似。V 上 =V下=(M上+Mh ,下面汇总柱剪力恒载作用下柱剪力(KN 表 7.9图 6.5 恒载

12、作用下 B D 轴 3轴框架剪力图(KN 4. 恒载作用下柱端轴力计算根据节点平衡法可求得柱轴力,规定柱受压为正,受拉为负:B 3轴力 =B3集中力 +梁 B 3C 3剪力N B3=147.16+33.93=181.09KN其它柱计算类似,计算过程省略。图 6.6 柱截面表示图恒载作用下柱轴力 (单位 KN 表 6.10图 6.7 恒载作用下柱轴力(KN 二、框架在活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一活载作用下固端弯矩计算活载作用下固端弯矩 表 6.11活载作用下梁固端弯矩计算统计 表 6.12(二各节点弯矩分配系数节点弯矩分配系数同恒载,计算略。(三分层法算活载作用下弯矩活载作用下结构三层弯矩分配 表

13、6.13 B C D往下传一次 1.199 -1.004 71.087 4.858 -78.357 23.092 -28.733 二次分配 1.164 -1.164 72.372 5.141 -77.513 27.317 -27.317活载作用下结构二层弯矩分配 表 6.140.195 2.435 -5.641一次 0.919 0.868 -1.169 63.387 9.729 9.511 -77.998 33.846 -24.621 -22.018二次分配 0.825 0.774 -1.598 61.179 9.243 9.025 -79.446 41.504 -22.053 -19.451

14、活载作用下结构一层弯矩分配 表 6.15 0.283 2.205 -5.095二次 1.015 0.699 -1.714 60.496 8.586 5.367 -74.448 47.992 -19.757 -11.934 -16.300图 6.8 弯矩再分配后活载作用下弯矩(KN m (四框架梁弯矩塑性调幅图 6.9 调幅后活载作用下弯矩图(KN (五活载作用下梁跨内最大弯矩、梁端剪力和柱轴力1.活载作用下梁跨内最大弯矩本设计计算梁跨内最大弯矩时, 采用按简支计算时的梁跨内最大弯矩与计算 得的调幅后的梁端弯矩进行叠加得到。简支条件下活载作用下固端弯矩计算表 6.16m l 80. 1 33(8

15、0. 10=+m KN M -=+-=73. 8989. 080. 1 33(280. 180. 102 结构二层m l 56. 1 33(35. 9=+m KN M -=+-=93. 5359. 156. 1 33(256. 135. 92结构一层m l 11. 2 33(66. 12=+-=90. 11457. 111. 2 33(211. 266. 122 (2对于 CD 跨 结构三层(屋面层m l 06. 43 33( 99. 32332233. 48(=+-=m l 54. 506. 46. 9=-=-=97. 6822. 2354. 5 33(254. 526. 332 结构二层m

16、 l 64. 33 33( 33. 3675. 332244. 51(=+m l 96. 564. 36. 9=-=-=17. 71278. 3596. 5 33(296. 574. 352 结构一层m l 47. 33 33( 33. 3675. 332242. 50(=+m l 13. 647. 36. 9=-=-=82. 71793. 4013. 6 33(213. 676. 362 本设计取调幅后的梁跨内弯矩最大值和简支时梁跨内弯矩最大值的 50%中的较大者,比较如下表:梁跨内弯矩最大值取值表 6.17说明 :max M 调幅后的梁跨内弯矩最大值; 0max M 简支时梁跨内弯矩最大值

17、。依据上表绘制活载作用下 B D 轴图 6.10 活载作用下 B D 轴2. 活载作用下梁、柱端剪力计算(1梁端剪力计算计算方法为取隔离体进行计算对 B 取矩 =06.3+0.989=61.516+(3+33.15,故 V C =28.51KNV6.3+61.516=0.989+(3+33.15, 故 V=9.29KN9.6+65.886=23.220+31.5+66.3+32.993,故 V D =32.02KN 对 D 取矩 =0D M9.6+23.220=65.886+38.1+63.3+32.996.6, 故 V C =48.33KNKN.m表 6.18(2 柱端剪力计算计算方法为取隔

18、离体进行计算V B3=VB2=(-1.164-0.8254.2=-0.47KN 综上,其他柱计算类似。V 上 =V下 =(M 上 +M下 柱剪力汇总(KN 表 6.19注:剪力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图 6.11 活载作用下 B D 轴 3轴框架剪力图 (KN 3. 恒载作用下柱端轴力计算B3轴力 =B3集中力 +梁 B3C3剪力NB3=19.46+9.29=28.75KN图 6.12 柱截面表示图活载作用下柱轴力 (单位 KN) 7.20 截 梁端剪 梁端剪 梁端剪 梁端剪 竖向力 竖向力 竖向力 面 1 2 3 4 5 6 10.97 26.83 50.42 36.76 19.64 36.

19、33 45.04 10.86 26.94 51.44 35.74 19.64 36.33 19.64 力 BC 9.29 力 CB 28.51 力 CD 48.33 力 DC 33.26 B 19.64 C 32.99 D 19.64 B柱 28.93 28.93 59.43 59.43 90.04 90.04 一层 D 柱竖向力已加入悬挑梁端剪力,轴力以受压为正,受拉为负。 C柱 109.83 109.83 224.54 224.54 338.12 338.12 表 D柱 52.90 52.90 108.28 108.28 195.02 195.02 图 6.13 活载作用下 BD 轴轴框架轴力图(KN 3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