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第二部分 主观题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1.答:价值观的形成大致要经过下面三阶段七个过程: 1.选择阶段:个体必须对价值观进行了解并加以审慎思考之后该价值观才能成为个体的价值观。这种选择又有三步:(1)不自由选择:如果个体是由于环境的压力而采取哪种观念,那它就不能成为我们的价值观念。(2)从多种可选择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如果没有其他的选择而不得不采取某一观念,那它也无价值。(3)对每种选择的后果进行充分的考虑后再进行选择:谨慎思考之后的选择才是真正的价值观念。2.赞赏阶段:个体真正被一种社会规范赋予价值,那么他对该价值会有有一种满意感。其又有两层含义:(1)个体
2、喜欢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即真正赋予对象以价值后会产生一种满意感。(2)个体愿意承认和乐意让别人知道我们是这样考虑的。3.行动阶段:个体真正获得了某种价值观念后,在行动上愿意受它的指导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反复加以实践。其又有两层含义:(1)个体按自己的这一选择行事并在行动上愿意受它的指导。(2)个体把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反复加以实践。2.答:为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点:第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具体的建议有:(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第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具体的建议有:(
3、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第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第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具体建议有:(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二、分析判断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2分)1.答:该观点是正确的。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的本质就是适应,即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图式是指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同化是指儿童把新的刺激物纳入已有图式之中的认知过程。顺应是指儿童通过改变已有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物的认知过程。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之
4、间的“平衡”的过程。综合分析可知,本题的说法是正确的。2.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但是迁移的结果不一定总是正向的。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如汉语拼音的学习对英语字母的学习就属于负迁移。综合上述分析可知,知识的迁移并不一定总是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时也可能产生干扰和阻碍,故本题的说法是错误的。3.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教
5、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经过一段时间后不断成熟,逐渐获得鲜明的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而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它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达到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它既是教师个体专业化的条件与保障,同时也最终代表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
6、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在内涵上是有差异的,故本题的说法是错误的。三、论述题(共计13分)1.答: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赖以进行和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主要有:(1)教师因素。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师生关系。教师如果能够平等地看待学生、公正地评价学生,乐于帮助学生,充满希望地对待学生,师生关系势必是融洽的、和谐的。此外,教师的知识、能力、人格等也会影响师生关系。(2)学生因素。遵守纪律、课上认真听讲、课下认真完成作业、热爱集体、与同学友好相处的学生,他和教师的关系往往
7、也是和谐而融洽的。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心理发育状况也会影响师生关系。(3)环境因素。影响师生关系的环境主要是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以及社会尊师重道的环境。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必然影响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建立起来,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途径。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在课外活动中建立和丰富起来,课外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的补充。因此,师生关系建立的多种途径要求教师不仅在课内,而且要在课外意识到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社会地位,增强教育的立体效果。从教师方面看,具体策略有:一是了解和研究学生;二是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三是热
8、爱、尊重学生;四是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五是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作为学生,也要努力做到:一是尊重和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劳动;二是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律、自尊、自爱、自强,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三是主动与教师沟通和交流,努力与教师保持良好的关系。四、案例分析题(共计15分)1.答:师德规范的核心内容当中,要求教师应关爱学生,但班主任老师对学生成绩进行排名并公诸于众的行为,没有考虑到学业成绩较差同学的感受,没有充分尊重他们的隐私,这会使他们感到挫败、自卑,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小丽“冷嘲热讽”的行为,也是不妥当的,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小丽的厌学,这与师德规
9、范中要求教师应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从师德的角度看,该教师的行为显然有违教师职业道德。从教育法规的角度来看,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学生依法享有隐私权和人格尊严权,而班主任教师公布学生成绩及讽刺、挖苦学生的行为显然是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权,是违法、违规的行为。2.答:若我是班主任教师,面对尖子生成绩下滑幅度较大的情况,我会采取如下方式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状态:(1)不公布学生的成绩及排名。新课程倡导“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无论是成绩好的还是差的,教师都应当一视同仁,本着关注和关爱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公布学生的成绩和排名。(2)针对班
10、级个别考的差的学生,应及时找到学生成绩下滑的原因,而不是对其进行批评和指责。题中教师若了解了小丽因为妈妈生病住院而影响了复习的情况,也就不会对其进行一番“冷嘲热讽”了。(3)帮助学生进行正确归因,促使其继续努力。成绩考差了自然会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影响,这时教师要进行及时的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以使学生尽快调整学习状态,促使其继续努力。 预测试卷(二)参考答案第二部分 主观题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1.答: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民主平等。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的反映,是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第二,尊师爱生。尊师爱生就是
11、学生应当尊重教师,教师应当热爱学生,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友爱,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第三,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及其教育目的,才能正确地引导和教育学生,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得以发挥和发展;学生只有了解教师和教师职业特点,才能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中获得自己的知识,促进智能和品德的发展。所以,师生双方是相互促进、彼此推动的关系。2.答:成就动机是指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完成某事的愿望或趋势。成就动机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它激励着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获得成功,是一种
12、内在的驱动力。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由两种相反倾向组成,一种称为力求成功的动机,一种称为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因为这种任务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有助于他们通过努力来提高自尊心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当他们面对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时,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相反,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概率大约是50时,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以防止自尊心受损和产生心理烦恼。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以保证成功,使自己免遭失败;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可以找到
13、适当的借口,得到自己和他人的原谅,从而减少失败感。二、分析判断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2分)1.答: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即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要的、导向性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强,但要辨证地看待学校教育的作用,即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不是万能的。因为人的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很多,教育只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人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教育不可能对人的所有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主导作用。比如,教育对人的身体发育和发展就难以起到主导作用,在有些条件下,教育对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发
14、展也不一定能起到主导作用。因此,必须实事求是地看待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不能将人的发展中所出现的所有问题的根本原因都归咎于学校教育,故本句话的说法是正确的。2.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或认知类型,是指学生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所采取的习惯性方式。场独立型倾向于依赖内在参照,善于进行知觉分析,不易受背景变化而变化,场独立型学生一般偏爱自然科学与数学。而场依存型则倾向于将外在的客观事物视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场依存型学生一般偏爱社会科学,他们的学习常常依赖外部反馈,对人比对物更感兴趣。因此这两种认知方式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是影响他们的兴趣和方向,因此教师要做的即是根
15、据儿童不同的学习方式,施以不同的教育,而不是去改变他们的认知方式,故本题的说法是错误的。3.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由于知、情、意、行各因素之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互相渗透作用,以及学生的思想实际不同,这就决定了学生教育可以从多处入手,具有多种开端。有时可以先“晓之以理”,从提高学生认识开始,使他们先有是非、善恶的标准,在此基础上陶冶他们的情感,指导他们的实践。有时可以先“动之以情”,由学生情感上的变化引起思想上的矛盾斗争,对事物进行重新的认识,并见诸行动。有时还可以从“导之以行”“炼之以意”开始,在指导行动、磨练意志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认识,增强他们的感情。如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而言,可能更多地要
16、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德育不一定只能从学生的“知”开始,故本题说法是错误的。三、论述题(共计13分)1.答:教师威信是指教师表现出的优秀心理品质及其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影响所产生的众望所归的心理效应。教师威信体现着对学生的凝聚力、吸引力、号召力和影响力。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因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客观因素包括社会、家长、学校领导、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对教师的态度,因为社会环境和氛围制约着每个人。影响教师威信的主观因素是多方面的,它对教师威信的形成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崇高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渊博的知识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第二,教师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对获得威信有重要影响,是建立威信的必要条件;第三,在与学生长期交往中能适当满足学生的需要,对教师威信形成具有重大影响;第四,师生的平等交往对于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