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ORE LAYER高可用性+高吞吐量,快速转发数据。Backbone+MAN层二:交换,(以太网)层三:路由可收敛的网络(可聚合的网络)的流量:-语音+视频 流量-语音应用程序(IP电话)-办公性质-路由更新-网络管理流量(监控和日志)关键的需求: 性能:带宽,延迟,抖动(jitter,到每个节点延迟的偏移量),语音和视频对延迟和抖动要求高。 Real-time 实时流量对延迟,抖动要求高,不可逆性 安全:接入和转发。SONA-语音,视频和数据的综合数据体系,是AVVID的扩展。目的是将网络朝IIN(智能信息网)方向推进,IIN有三个阶段:集成传输,集成服务,集成应用。SONAIIN网络放大
2、效应效率=IT资产成本/ IT资产成本+运营成本使用率=所使用的资产/总资产(%)效能=效率*使用率网络放大效应=使用SONA的效能/不适用SONA的效能IS-IS用于超大型网络,而EIGRP,OSPF用于大型网络环境。OSPF在NBMA网络上的运行模式:一 RFC:2328定义的: 1.nonbroadcast(NBMA)非广播(不支持广播和组播) - 默认模式 (星型网络)必须在同一个子网内。 特点:1.要选举DR/BDR,所有接口处于同一子网,要确保中心路由器(hub)成为BD/BDR. 2.边缘路由器(spoke)相互之间要作DLCI的映射(DLCI的复用) 3.必须手动指定邻居(ne
3、ighbor命令)把组播流量(hello包)已单播的形式传输出去 2.point-to-multipoint(P2M) 1.要选举DR/BDR,所有接口处于同一子网 2.多点FR子接口要修改接口的网络类型 3.SPOKE之间无需做DLCI复用二.CISCO定义的标准: 1.broadcast 1.要选DR/BDR,所有接口处于同一子网要确保中心路由器(hub)成为BD/BDR. 2.point-to-point(P2P) 1.DR/BDR不选举,hello time 为10s 2.hub要划分子接口,两个子接口在不同的子网 3.point-to-multipoint nonbroadcast(
4、P2M NBMA) 4.需要手动指定邻居。(neighbor 命令)OSPF邻居间路由认证的配置过程: 1.定义密码,在接口下定义 2.启用认证,在接口下启用OSPF区域内路由认证的配置过程: 2.启用认证,在OSPF进程下启用OSPF虚链路路由认证配置过程: 1.定义密码,在启用虚链路的同时定义 2.启用认证,在启用虚链路的同时启用路由重发布: 1.将其他路由协议发布进RIPv2(要关掉自动汇总)中,一定要手动指定度量值,(因为种子度量默认为16(基于跳数),不会放进路由表里面。 2.将其他路由协议发布进OSPF中,要加进程号或AS号,还要加subnets(目的是将非主类子网发布进来) 3.
5、将其他路由协议发布进EIGRP中, 也要手动指定种子度量值(10000 100 100 1 1500) 4.不同AS号的EIGRP之间路由重发布不用指定度量值,因为它们的选路标准是一样的。 被动接口:所有IGP都具有的特点,只接收路由 更新,不向外发布路由更新。(EIGRP除外)在路由进程下,用passive-default interface命令将所有接口设为被动(passive),用no passive-default interface xxx(接口) 将此接口设为正常,用于在被动接口比较多的情况下。 通过分发列表控制路由更新(过滤): 先写一条ACL,分发列表调用ACL并应用在接口上,
6、对于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只能用在进站的方向,因为他们发送的是LSA,不是路由更新。 Route Map:影响流量的走向,类似ACL,通过字符串命名,通过模块堆积出来的。Debug ip packet命令只能显示观察过程中交换的数据报,快速交换的数据报不会显示出来。 写完一条route-map之后再全局配置模式下应用: ip local policy route-map xx 用debug ip policy 和debug ip packet两条命令再用扩展ping,查看流量的走向。DHCP:先在全局配置模式下service dhcp命令启用服务命令,ip dhcp excluded-address
7、 x.x.x.x命令是将网关地址不自动分配出去,ip dhcp pool xxx命令定义并命名地址池,net x.x.x.x x.x.x.x定义一个网段(有掩码),default-route x.x.x.x 命令定义默认网关。Sh ip dhcp binding 命令查看dhcp的绑定信息。 组播:既有单播的特点也有广播的特点,它是基于UDP的,它对带宽和资源的占用时一定的, 组播的应用主要在实时流量上。 组播类型:一对多,多对多,多对一。 组播用的是D类地址,D类地址的范围224-239。 224.0.0.1-在子网上的所有组播系统 224.0.0.2-本子网上的所有组播路由器 224.0.
8、0.5/6-OSPF的组播地址 224.0.0.9-RIP的组播地址 224.0.0.10EIGRP的组播地址如果要设备支持ipv6路由协议,要先在配置模式下写ipv6 unicast-routing命令启用单播路由功能。 帧中继: PVC:是一种逻辑的链路(虚电路)。 DLCI:数据链路控制标示符,对应于ip地址(相当于MAC地址) LMI:信令,本地管理接口,用户和服务提供商之间链路的建立。 子接口:起源SPOKE路由器之间不能交换路由信息,因为HUB路由器接口的水平分割造成的。点到点子接口和多点子接口。 多点子接口相当于物理接口,要注意水平分割。 如果物理接口要划分子接口,那么物理接口就
9、不能有ip地址,在子接口上要指明接口类型。 在接口模式下封装帧中继时,默认是cisco的设备,如果和非思科的设备之间映射时要加上ietf(是公认的封装类型),对端IP地址和本地DLCI号码和broadcast(让帧中继链路能够传送广播包,运行路由协议) NAT:网络地址转换,在多个内部私有地址转换到一个公网地址时,用公网地址和端口号来确定目标主机。有静态的,动态的,绑定端口的(PAT)。 Debug ip nat:查看地址转换过程。Rip是运行在UDP 520端口上的协议。Ripng是运行在UDP 521端口上的协议,不支持ipv4.有类别路由选择协议:在通告目的地址时没有通告地址掩码,会在网
10、络边界出现子网汇总,因此RIP只能宣告直连主类网络号。如果将一台路由器加入到RIP网络中而不想宣告自己的RIP信息,可以将接口设为被动接口(passive) 只接收RIP信息而不向外发送信息。 将子网的掩码设为30位用于路由之间的串行链路。其他的使用VLSM. 串行接口默认带宽是1.544 M,与对端连接的接口类型无关,只有通过bandwidth命令改变实际带宽。 BW是沿着路由路径到达目的网络的所有出站口中带宽的最小值。 缺省情况下EIGRP协议使用的带宽不超过链路总带宽的50%,使用命令ip bandwidth-percent eigrp 改变带宽。在配置帧中继是要注意的: 1.封装帧中继,关闭反向ARP. 2.作手动映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