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3 ,大小:118.53KB ,
资源ID:2001989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00198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本科教学水平报告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本科教学水平报告Word下载.docx

1、3.1.4 校园网建设状况203.1.5 运动场及体育设施213.2 教学经费213.2.1 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223.2.2 生均四项经费增长情况224 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224.1 专 业224.1.1 专业结构与布局234.1.2 培养方案264.2 课 程284.2.1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284.2.2 教材建设与选用304.2.3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314.2.4 双语教学324.3 实践教学334.3.1 实习和实训334.3.2 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344.3.3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364.3.4 实验室开放375 教学管理385.1 管理队伍385.1.1 结构与素质3

2、85.1.2 教学管理及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405.2 质量控制425.2.1 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425.2.2 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435.2.3 教学质量监控436 学 风456.1 教师风范456.1.1 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456.2 学习风气486.2.1 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486.2.2 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与效果496.2.3 课外科技文化活动507 教学效果527.1 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527.1.1 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527.1.2 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527.2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537.2.1 选题的性质、难度、份量、综

3、合训练等情况537.2.2 论文或设计质量547.3 思想道德修养547.3.1 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与文化、心理素质547.4 体 育577.4.1 体 育577.5 社会声誉597.5.1 生 源597.5.2 社会评价607.6 就 业617.6.1 就业情况62第三部分 办学特色63特色一63特色二67第四部分 评建工作72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中国药科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学风优良、在药学界享有盛誉的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之一。中国药科大学的前身为国立药学专科学校(四年制),始建于193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创

4、办的高等药学学府。建校初期,抗战爆发,学校初迁汉口,复迁重庆,精研学术,哺育英华。新中国成立后,高等药学教育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与关怀。1950年学校更名为华东药学专科学校。1952年,齐鲁大学药学系和东吴大学药学专修科并入我校,成立华东药学院。195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56年更名为南京药学院。1986年与筹建中的南京中药学院合并,成立中国药科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百所高校行列。2000年2月整建制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揭开中国药科大学发展史上新的一页。办学之初,学校以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药学专门人才为己任,确立了“精业济群”的校训。七十年来,中国药科大学秉承“精

5、业济群”精神,存心以仁,任事以成,兴药为民,荣校报国,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熔铸成独特的治校品格,走出了一条“不唯药,需围药,应为药”的特色兴校之路。学校现有南京玄武门、燕子矶、江宁和镇江4个校区。占地175.92万平方米(2638.72亩)。校舍建筑面积53.02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2.20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8.47万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9.82万平方米,图书馆面积1.76万平方米,图书资料124.98万册(含电子图书)。有11个实验教学中心,一批装备精良的本科生教学实验室,建立44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园网为教学与教学管理提供了网络通道和基础保障。学校固定资产总值4.8

6、5亿元(截止2006年底),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1.98亿元。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462人,其中专任教师74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47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86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05人;博士生导师80人,硕士生导师17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培养人选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及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53人次,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新

7、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11人,“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2人,“江苏省教学名师”2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江苏省“333工程”、“六大人才高峰”、“青蓝工程”培养对象等共109人次。我校教师中有21人次在教育部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药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免疫学会、国家药典委员会等学术团体中担任主要职务,在药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经过七十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以药学为特色,理、工、经、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下设药学院、中药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国际医药商学院、高等职业技

8、术学院、基础部、外语系、社会科学部、体育部、成人教育学院等10个院部系。设有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基础药学点)(以下简称基础药学理科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生物工程、生物技术、海洋药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药事管理、经济学、英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18个本科专业,5个专科(高职)专业。药学、中药学和制药工程专业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生物技术专业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药物制剂、生物工程专业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高职学院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

9、点。2002年和2005年,基础药学理科基地连续两次被教育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为“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优秀基地”。2006年,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在“基地”年检中被教育部评为优秀。现有药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药学博士后流动站,15个学科专业可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药学一级学科整体水平高,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评估中位居该学科全国第二。药物化学、生药学、药剂学3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现代中药与天然药物学学科为江苏省重中之重学科。药理学学科被江苏省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0437人,其中本、专科生8370人,研究

10、生1756人。学校大力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教学成果,在我国高等药学教育中发挥了示范和辐射作用。先后主持教育部“面向21世纪高等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和“21世纪初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两项重点课题的研究,在全国率先提出研究型、应用型两种类型的药学人才培养模式。2000年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生药学”、“药物化学”、“药学的生物化学基础”3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生药学被评为全国优秀教材。此外,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国家理科基地名牌课程创建项目5门,江苏省精品课程(群)18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1项;获全国高等

11、学校医药优秀教材奖2项,入选省级精品教材4种,省级立项建设精品教材4种,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57种;获省级以上多媒体课件奖29项。这些成果和经验在全国医药院校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引领了我国高等药学教育的方向。学校科研实力雄厚,20012006年承担纵向课题277项,其中国家科技攻关计划4项,“十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863”计划4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4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项,重大研究计划1项;教育部各类科技项目31项;江苏省科技厅各类科技项目65项。纵向科研到帐经费14780.15万元,横向科研到帐经费13491.91万元。获各类科

12、技奖56项,新药证书43本,授权专利77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975篇,920篇论文被SCI、EI收录。学校承担的高水平研究课题项目数和成果转让经费数在国内医药院校中位居前列。通过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有力地促进了本科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积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是教育部最早指定接收药学学科外国留学生、进修生、高级访问学者的基地和接受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的定点院校之一。与美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比利时、香港等国家和地区27所高校和研究所签订校际学术交流协议,与德国、法国、俄罗斯、韩国、瑞士、瑞典、加拿大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有关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学术联系。从这里,走出了4万多名高素

13、质的药学专门人才,孕育了一批药学界的名家大师,如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我国中医药界的一代宗师,著名中医中药学家叶桔泉;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化学制药、药物化学专业创建人之一,著名药物化学家彭司勋;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生药显微鉴定的奠基人,著名生药学家徐国钧;中国科学院院士,为我国“两弹一星”研制作出重要贡献的著名有机化学家袁承业;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医药工业现代化生产技术开发的先驱者之一,著名药物化学家沈家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植物资源与植物化学家周俊;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中药生物技术的开拓者,著名中药生物工程专家胡之璧;成功研制出3个意义重大的创新药物的著名药物化学家谢晶曦;著名生药学家和

14、本草学家谢宗万;我国甾体药物研发领域开拓者之一,著名药物学家廖清江;我国第一位执业药师,著名药剂学家刘国杰;我国药物分析学科的主要倡导者,著名药物分析学家安登魁等。他们秉承“精业济群”的精神,为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和高等药学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多年来,我校毕业生社会声誉好,本科生就业率高。21世纪,伴随着生命科学和药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医药产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对高等药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学校审时度势,集思广益,规划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到建校100周年时,将中国药科大学建成国际知名的,以药学为特色,理、工、经、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多科性、研究型大学。第二部分 本

15、科教学工作水平与办学成绩1 办学指导思想 1.1 学校定位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精业济群”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和育人目标,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基本规律,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学校现状和发展潜力,准确把握学校定位,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并有效实施。“十一五”期间,将学校建成在国际药学领域有较高知名度的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至2036年建校100周年时,将学校建成国际知名的,以药学为特色,理、工、经、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多科性、研究型大学。1.1.1 学校的定位与规划(1)办学指导思想明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16、,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秉承“精业济群”的校训精神,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和“不唯药,需围药,应为药”的方针不动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坚持重点突破,注重内涵建设,全方位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药学教育。(2)定位准确根据国家医药卫生事业与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结合学校校情和发展潜力,确定学校的定位。目标定位:类型定位:教学研究型大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学科定位:以药学为特色,理、工、经、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服

17、务面向定位:面向全国,全方位为国家医药卫生事业服务。(3)规划科学,实施有效面对21世纪蓬勃发展的高等教育和医药卫生事业对高等药学教育的新要求,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于2000年制定中国药科大学建设与发展“十五”计划,2003年制定中国药科大学发展战略规划、中国药科大学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中国药科大学校园建设规划,2005年编制中国药科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为认真落实发展规划,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实行校领导分工负责制,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充分调动学校各单位、部门参与规划实施的积极性。二是任务分解到位。制定好年度工作计划,明确阶段性

18、、针对性工作目标和任务,将总体规划落实到年度工作计划中,将总体任务分解到办学各个环节中。三是责任考核到位。加强单位与部门业绩考核、干部任期考核等,实行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确保规划目标的逐项实现。四是经费投入到位。在校党政的领导下,师生员工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圆满完成学校“十五”计划的目标任务。“十一五”开局之年,学校紧抓迎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契机,力争“十一五”规划的有效落实和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1.2 办学思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紧扣时代发展脉搏,探索高等教育规律,认真组织先进教育思想观念的学习和讨论,不断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经过多年的改革和探索,逐步形成了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

19、办学理念,提出了明确的办学思路。学校一贯重视本科教学,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努力处理好教学与其他工作的关系,以投入兴教学,以师资强教学,以科研促教学,以制度保教学,保证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2.1 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思想观念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先导,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是实现学校理想的关键,坚定不移地巩固教学中心地位是大学的真谛,也是培养全面发展药学人才的前提。学校审时度势,关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变化,认真研究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对药学教育的新要求,对“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药学人才”和“怎样培养药学人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1)更新教育思想

20、观念学校不断强化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化了对终身教育思想的认识,明确大学本科教育只是学生终身学习的一个阶段,大学本科教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劳永逸”教育的思想。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对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进行再思考,并组织广大教师围绕“21世纪初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等主题在全校展开大讨论,针对课程设置、学科整合、教学管理等内容进行专题讨论,形成了与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相适应,与学校实际相符合的发展观、办学观、质量观、教学观和价值观。一是树立“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教育发展观,在协调发展的前提下,更加重视教育教学质量,更加重视培养

21、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是树立“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放办学观,促进产、学、研密切结合,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为国家医药卫生事业服务的能力。三是树立“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全面质量观,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同步提高。四是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善于求知、勇于创造。五是树立“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的和谐价值观,在服务中求支持,在贡献中求发展。(2)明确办学思路学校在更新教育思想观念的基础上,围绕总体定位,提出明确的办学思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弘扬“精业济群”的校训精神,按照“不

22、唯药,需围药,应为药”的方针,走特色发展的道路。坚持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创新药物研制和药学基础研究为重点,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各类药学人才,全方位为国家医药卫生事业服务。(3)强化质量意识教学质量是大学的生命线,注重质量、追求卓越是我校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校训“精业济群”所折射出的育人理念就是“以德立人,以质取胜”。长期以来,学校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抓教学质量,将质量意识贯穿于办学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学校深入贯彻教育部2001年4号文件精神和2005年1号文件精神,制定了中国药科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

23、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和中国药科大学关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学校党政一把手是学校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深入一线亲自抓落实。各院部党政一把手作为院部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及时研究解决本单位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逐年加大对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重视学科建设,把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严格教学管理,规范人才培养过程。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机制,坚持人才培养标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1.2.2 教学中心地位领导重视教学 学校

24、始终如一地将本科教学作为全校的中心工作,列入党委、行政的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多次召开党委常委会和校务会议,认真研究本科教学工作。校、院领导始终坚持听课、巡考和教学检查制度,经常深入教学一线,及时了解和解决有关教学质量、教学改革与建设方面的重大问题。投入优先教学 学校把教学工作作为经费投入的重点,确保教学经费优先。近三年,教学经费投入不断增加,生均四项经费总额、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及生均四项经费都逐年增长。学校投入10.16亿元,建设江宁校区,改善了教学硬件条件。师资保障教学 为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深化校内人事

25、制度改革,制定和实施各类奖励计划;建立有利于拔尖人才成长、创新性成果产出、教师队伍稳定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型用人机制,把好人才引进关、岗前培训关、教学质量考核关,教师队伍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广大教师以教学为先,以教学为荣,积极承担本科教学任务,教学质量得到了有力保证。科研促进教学 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使教学、科研互促共进。学校将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依托重点优势学科提升专业水平,培植品牌特色专业。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及成果,丰富拓展教学内容,充实教材,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推进精品课程建设,提升教学水平;依托部省级重点实验室,为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创造条件;依托优秀拔尖人才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