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句读( ) 乐师( 阿谀( 郯子( 苌弘( ) 老聃( 经传( 贻笑大方( 2.注音并组词: 传( 乐 ( 徒( 贻( ( 饴( 怡( 3.诵读下列句子,将句中停顿用/划出: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其出人也远矣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二课文鉴赏: 1.速读课文,找出每段论断性的句子(明确提出关于从师的观点的句子)写在下面: 2.讨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有什么好处? 3. 第一段学习: (1)自读并翻译第一段,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师: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从而师之 吾
2、师道也 师说 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师道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乎: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内容学习: 教师的职责是什么?用课文原句回答。 为什么要从师?从师学习有什么必要? 以什么样的人为师?择师的标准是什么? 讨论:怎样从理论上对中心论点作初步论证的? 分析本段的结构: (4
3、)熟读第一段。 三小结【同步测试】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为() A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明人列他为“文起八代之衰”。 B师说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C我国古典散文发展到唐代,出现了一次巨大变革,这次变革有理论指导,有成功的实践,而提倡新文体的韩愈等人,又与当时流行的骈体“俗下文字”相对应,称所倡导的文体为“古文”,因而,近代研究者把这次变革叫做“古文运动”。 D韩愈的创作实践了其倡导
4、的理论,代表性的作品有马说原道原毁等。 2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蟠(fn)句读(d) 针砭时弊(b) B谀(y)苌弘(chn) 六艺经传(zhun) C郯(tn)谄(xin)媚 不拘于时(j) D聃(dn)严谨(jn) 以资切磋(ch) 3. 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chun,流传 B作师说以贻之 贻:di,赠送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du,句中的停顿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r,阿谀,奉承 4. 韩愈,字_,世称_,谥号“_”,作品集有_。他是唐代“_”的倡导者,后人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
5、家为_、_、_、_、_、_、_。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 学习第2.3.4自然段,积累重点字词,翻译重点句子。 2. 借鉴本文正反对比、举例论证的议论方法,把握本文的思想内容 3.深入学习韩愈尊师重道的论述,树立谦虚学习的风气。 1. 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的学习。 2. 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的掌握和重要实词、虚词的积累。 特殊文言现象的理解和掌握。【学法指导】 诵读法 分析讨论法 关于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的资料 孔子师郯子。春秋左氏传昭公十七年:“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氏(杜预注:黄帝之子,己姓之祖)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杜注:
6、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杜注:即历正之官);玄鸟氏,司分者也(杜注:玄鸟,燕也,以春分来,秋分去);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杜注:失官,言不修其职也),学在四夷,犹信。” 孔子师苌弘、老聃。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按:孔子问礼于老聃的故事,见史记孔子世家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庄子天运篇) 孔子师师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学鼓琴师襄子
7、,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丘未得其志也。已习其志,可以益矣。丘未得其为人也。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心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避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孔子师师襄的故事,又见孔子家语韩诗外传淮南子) 韩愈与古文运动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散文作家和诗人,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古文”的概念是由韩愈提出来的。他所谓的“古文”,是和当时流行的重词藻、轻内容的骈文相对立的,即奇句单行,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唐初,承六朝之弊
8、,文风浮靡,言之无物,虽有陈子昂、李华、独孤及、肖颖士、梁肃等人反对,但效果不大。直到韩愈、柳宗元,由于在创作实践和理论上均有巨大成就,才掀起一个“古文运动”,把文章从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这种“古文运动”,实际上是以复古为解放,目的在继承古人用通俗平易的语言抒情达意的优良传统。只要看韩愈主张写文章要“唯陈言之务去”,学习古人文章要“师其意,不师其辞”,强调“文从字顺”,“词必己出”,就可见这实际上是一种文风和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至于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近代学者多加诟病,但在当时却有着“攘斥佛老”,反对藩镇割据,维护全国统一的作用,是有积极意义的。韩愈在文学上的主张和创作实践,对后世有深
9、远影响,后世称韩、柳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他的著作收在昌黎先生文集里。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并翻译第二段,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一词多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 或师焉,或不焉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道: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故之圣人/今之众人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彼童子之师
10、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士大夫之族/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其:其出人也远矣/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2)词类活用 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小学而大遗 不耻相师 位卑则足羞 2.翻译下列句子:1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2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3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1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3内容学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这三个方面是并列关系吗?3 在本段论述中,作者情感有什么变化?请根据语气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来分析。 小结本段: 二学习第三段: 1.自读并翻译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师: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贤: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师不必贤于弟子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1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3.内容学习: (1
12、)本段的分论点是什么?(2)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作出了什么论断? 三学习第四段: 1.自读并翻译课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2)于:不拘于时 学于余 2. 翻译下列句子:(1) 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3. 内容学习: (1)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 (2)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四写作特点: 1语言上,多用整句,对句,便议论更生动,说理更深刻。 2论证上有破有立。 3运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 【同步测试】 一、基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下列“道”字解释有误的
13、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C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方法) D余嘉其能行古道。(从师学习的风尚) 2下列句子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B今王鼓乐于此 C置人所罾鱼腹中 D将军身披坚执锐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下列句中加粗字与“而耻学于师”中“耻”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B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成以其小,劣之 5下
14、列译句有误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蠢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蠢人之所以成为蠢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C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他和他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样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那是很使人丢脸的事,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阿谀奉承。 D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所以,没有地位高低年龄大小之分,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一)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之圣人,
15、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6.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是己
16、而非人,俗之同病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7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古之人不余欺也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B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C对那些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我
17、是无所谓的。 D那些教孩子的老师,交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9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该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 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土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D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不敢为人
18、师。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未闻有师。有,辄哗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牵引,拉拉扯扯地纷纷议论),而增与为言辞。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来南,指唐永贞二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而来)。二年冬,幸大雪逾岭(岭,五岭山脉,岭南一般不下雪),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
19、哉?顾吠者犬者。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10与下列两句中加粗的实词的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群怪聚骂指目牵引 A素善留侯张良非能水也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吾得兄事之 C必复之全之沛公军霸上D不耻相师去今之墓而葬焉11对下列句子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犯笑侮 犯:触,这里是冒着、顶着的意思。 B因抗颜而为师 抗颜:指态度严正不屈。 C而增与为言辞 增与:诬加。 D余以为过言 过:过失、错过。12句子翻译正确的分别是() (1)辱书云,欲相师。 A承蒙您来信说,希望能互相学习。 B您在一封令我感到羞愧的信里说,想拜我为老师。 C承蒙您
20、来信说,想拜我为师。 D您在一封令我感到羞愧的信里说,希望能互相学习。 (2)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 A韩愈已经自己充当了蜀的太阳,而您又想让我充当越州的雪。 B韩愈既然自认为是蜀的太阳,而您又想让我充当越州的雪。 C韩愈既然自认为是蜀的太阳,而我又想让自己充当越州的雪。 D韩愈已经自己充当了蜀的太阳,而又想让自己充当越州的雪。 师说导学学案第一课时答案 一1 句读 ( du )乐师(yu )阿谀(y ) 郯子( tn ) 苌弘( chng 老聃( dn 经传( zhu ) 贻笑大方( yi ) 传( zhu )经传 乐(yu )乐师 t )学徒 怡( y ) 怡然
21、(chu )流传 ( l )快乐 徙(x )迁徙 饴( y )饴糖贻(y )贻笑大方 3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其出人也/远矣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二1.古之学者必有师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圣人无常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古之学者必有师,这句开门见山,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笼罩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 3(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 名词,老师 吾从而师之 名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吾师道也 名词用作动词,学习师说 名词用作动词,从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名词,道理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名词,道理 名词,道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疑难问题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 形容词用作动词,有了疑难问题 其为惑也终不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