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6.79KB ,
资源ID:1996418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9641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全球气候变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全球气候变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到目前为止,大气中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被海洋大量吸收,大约占排放量的1/3。试想,如果这个缓冲效应减弱以后会怎样。当前,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使地球变暖,但过去二氧化碳浓度也在自然上升。现在,暖水海洋溶解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而我们依然不知道确切原因;有人提出生物活性的改变或许能解释这一现象。如果这种机制开始生效,人们就需要更大力度的减排才能抑制地球变暖。永久冻土层、泥炭沼泽和海底甲烷水合物中封藏有大量温室气体。我们尚不知道储藏量有多大,不知道冻土层会融化多少,也不知道泥炭沼泽会干涸到什么程度,不知道大海会不会随着温度升高开始从水合物中释放甲烷-作为温室气体,甲烷可比二氧化碳更强力。这些风险都难以

2、量化,IPCC考虑的情境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它们。最坏的情况是,即使我们大幅度减排,二氧化碳浓度还是持续升高。我们采取行动越晚,行动产生的效果就越弱。思考:1、结合上述材料,描述二氧化碳保温作用的原理。 2、结合上述材料,归纳温室气体的来源。其它污染物在给地球降温我们往大气中排放各种物质。同二氧化碳一样,一氧化二氮和氟氯烃也是温室气体。煤烟,即炭黑,可以通过吸收热量让物体升温,同时也会形成遮蔽,冷却地表。其他反射物也将太阳热量反射到太空,让地表降温。大型火山喷发时,会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比如1991年菲律宾的皮纳图博火山。它喷发后一两年间,地球温度降低了。但是,不同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效果是短

3、暂的。因为二氧化硫在大气中会形成液体气溶胶,最终随雨降回地面。燃烧含硫的化石燃料可以大大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20世纪40到70年代间,二氧化硫污染非常严重,平衡了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西方国家为遏制酸雨减少了硫排放,这一掩蔽效应也逐渐消失,地球变暖继续进行。2000年硫排放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国火电厂数量的增多。现在,中国正为这些火电厂安装脱硫设备。二氧化硫排放减少后,温室效应将会加剧。冷却作用有多强有的污染物可以在大气中形成微小的气溶胶液滴,它们能造成异常复杂的影响。二氧化硫气溶胶反射了多少热量,要受很多因素影响:气溶胶液滴的大小,在大气中的高度,夜晚还是白天,处于哪个季节气溶胶对

4、云也产生很大影响,比如,云会因为它变得更亮,能将更多热量反射到太空。气溶胶存在的时间很短,通常不会像二氧化碳一样在大气中均匀分布,而容易聚集在污染物的中心。正因此,我们仍不能确定诸如二氧化硫这样的污染物带来的降温效果有多少。随着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加,降温效果也被温室效应抵消,这一点倒是很明确。但是,温度升高是不是由于较强的降温效应被更强的温室效应抵消后产生的效果?或者,只是温和的降温效应中和了更温和的温室效应?大部分IPCC的模型显示,是第二种情境。但是,如果气溶胶降温效果强过人们的预想,地球可能在气溶胶浓度降低后加速变暖。1、结合材料,说明哪些污染物在对地球降温,又是如何实现降温效果的。 2、

5、结合材料,说明我们人类可以通过哪些合理活动,有效缓解全球变暖的步伐。球自转和绕日公转。师:前面我们已经谈到地球上生命的存在与地球的运动特征有密切的联系,实际上不仅仅是生命的存在,整个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都受到地球运动的影响。因此,掌握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特征是我们复习掌握地球运动内容的基础。我们先谈谈地球的自转。投影请看图,你能说说地球自转是一种怎样的运动吗?自转方向怎样?投影生答:地球自转是一种绕地轴的旋转,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区域, 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自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自转。两极没有自转。自转的速度如何呢?转动的速度可以用线速度和角速度来表示。对比一下ABC

6、三地随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可看出:因地球自转是一种绕轴旋转,就地表任意一点而言,是围绕各自所在的纬线圈作圆周运动,纬线圈长度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所以纬度不同的地点自转线速度不同。ABC三地角速度相等,都为每小时15,而线速度越来越大。投影简单归纳一下,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自转角速度各处相等,两极点既无线速度也无角速度。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多少呢?投影 生答。因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在绕日公转,也因为我们所选参照物的不同,地球自转有了恒星日和太阳日两个周期。它们的差异是怎么产生的呢?生答。投影 看图:大家已经知道,恒星其实是在运动的,但因为太阳以外的恒星距离我们太遥远,在视觉上我们看

7、到恒星位置似乎是不变的,因此我们可以把图示的三颗恒星看作是同一颗恒星在同一个位置,也就是静止不动的一个参照点。选地球表面任意一点P,在起始位置也就是位置1,恒星和太阳都在P点的正上方,所谓正上方就是常说的头顶上方位置,此时恒星、太阳、P点、地球球心在一条直线上。地球自转一周后来到公转轨道上2的位置,那颗恒星再次来到P点的正上方,此刻所花的时间是多少?23时56分4秒,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因是以太阳以外的恒星为参照的,所以又称为恒星日。但如果以太阳为参照,在2的位置,太阳不在P的正上方。大家想想看,此刻,太阳是已经过了还是没到P的正上方呢?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大家已经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

8、同啊,我们可看出,在2的位置,太阳还没有再次来到P的正上方,必须再过一段时间,地球到达公转轨道3的位置,太阳才再次来到P的正上方,太阳、P点、地球球心又在一条直线上。相对于太阳而言,地球才转了一周,所花时间是24小时,即一个太阳日,一昼夜,也就是常说的一天时间。大家看到,从1到3的位置,地球自转了一周加上b的角度,而b角又等于地球在24小时内在公转轨道上围绕太阳公转的角度a角,平均差不多59。这里为了清楚地说明问题,将角度大大地放大了。所以,恒星日与太阳日差别的产生是地球同时同向进行着自转和公转的结果。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探讨一下如果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相反,情形又会怎么样呢?有同学会问,我们日常

9、生活中,为何不用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恒星日”,而用的是近似值的“太阳日”?是不是“太阳日”是个整数,用起来方便? 当然不是。太阳,它与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种种自然现象息息相关,是地球上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生活能量的主要源泉。人们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律安排生产生活,理所当然的是以“太阳日”为常用的时间尺度了。地球自转的同时绕日在公转, 投影看演示,结合前面的内容想想,地球公转轨道和方向有什么特点? 生答: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实际上非常接近正圆的一个椭圆轨道,这里为了说明问题将它画得扁了一些,太阳在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也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

10、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公转。公转速度如何呢?因为在公转过程中,地球距离太阳远近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受太阳的引力大小也在不断变化着,这就导致公转速度不断变化。德国科学家开普勒早在400年前就总结出行星运动的规律,其中一条就是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所以近日点前后,即1月初,地球公转最快,远日点前后,即7月初,地球公转最慢,平均下来,地球公转的线速度为30千米每秒,角速度为每日59。投影生练习,填表。项目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运动轴心及轨道方向周期速度投影我们对比一下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特点。看表格:我们可从轨道、方向、周期、速度等方面比较两种运动特征。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是恒星年,365

11、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是怎么回事我们待会儿研究。投影 生练习。小结、转承。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太阳系作为整体,时刻都在围绕银河系中心高速旋转球在自转和绕日公转的同时也随太阳系绕银河系中心旋转,同时还围绕月球与地球两者的质量中心旋转,银河系整体也在高速旋转,所以地球运动是多重运动方式的叠加,只是对地球环境的形成起关键作用的是地球的自转和绕日公转,因此在本讲中我们重点讨论这两种运动的地理意义。以下所有“公转”一词都指地球的绕日公转。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呢,投影我们先来看看地球自转的影响。首先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出现的现象。投影 看这幅图,图上所画的太阳光是平行光,为什么是平行光

12、,太阳是球体,明明光芒四射?要知道,太阳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太阳与地球就象西瓜与芝麻,所以射向地球的太阳光几乎是平行光。 想想看,昼夜交替是怎么产生的呢?它 和昼夜现象是同一回事吗?不是。地球是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平行的太阳光线照射下,形成昼夜现象。也就是不透明球体在平行光照射下都会有一半明亮一半黑暗的现象。正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才导致昼夜不断更替。昼夜分界线是晨昏线,如图中虚线所画的大圆。该圆又可分为晨线和昏线两个半圆。投影 如何区分晨线和昏线呢? 地球由黑夜转向白昼,此时的昼夜分界线就是晨线,反过来,地球由白昼转向黑夜,此时的昼夜分界线就是昏线。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

13、怎样?它是垂直于太阳光线将地球平分的大圆。什么叫昼弧、夜弧?纬线圈在白昼的部分称为昼弧,在黑夜的部分称为夜弧。昼弧、夜弧的划分与昼夜长度什么关系?同一根纬线圈上,昼弧、夜弧的长度比就是该纬度昼长、夜长之比。纬线圈在昼半球或夜半球每跨经度15,昼长或夜长就有1小时。无论何时,赤道与晨昏线都是相互平分的。赤道上昼长永远12小时。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时。投影甲、丙的昼长是多少?甲昼长0时,发生极夜;丙的昼长24小时,发生极昼。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甲、乙、丙太阳高度是多少?图中乙为太阳直射点,太阳光垂直于地面,太阳高度为90,甲、丙为晨昏线上的点,太阳

14、光与地面平行。太阳高度为0。平行光照向地球球面,在不同地点太阳光的入射角不同,也就是太阳高度不同,直射点附近入射角大,远离直射点的地方入射角小。太阳光的入射角大小有什么影响呢?投影我们看这一幅图:甲图,太阳直射,乙图太阳斜射,如果太阳光线相等,甲、乙阳光照射甲照射面积小,乙照射面积大。甲图太阳光线集中,单位面积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多;乙图太阳光线分散,单位面积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少。归纳。另外,直射时太阳光线穿越的大气路程短,太阳辐射被削弱得少。这样,入射角不同,相同面积的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不等,这是形成地表温度空间差异的根本原因,而地表温度差异又是形成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除了昼夜交替

15、外,地球自转还产生了地方时差和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先来看看时差是怎么回事,投影学习这部分知识,我们要搞清4个概念:地方时、时区、中央经线、区时。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相对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我们是以太阳的升落作为时刻早晚的参照的,所以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地方时是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因太阳直射点每24小时在地球上转一周,所以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为使用方便,全球共分为24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每时区中间的那根经线称为中央经线,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时区公用的时刻,那就是区时,因为相邻的中央经线间隔经度15,所以相邻时区

16、区时相差 1小时。同一经线上各地地方时相同,所在时区相同,区时相同。同学们在进行区时的换算时,脑海中要有时区划分图。而记住时区划分图的关键是熟悉0和180经线两侧时区和区时的差异。投影看图,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向东向西各跨7.5划分为0时区也称为中时区,从它的边界向东向西每隔15度就划分1个时区。这样每条中央经线的经度就是时区数乘以15,如东二区的中央经线是东经30,西五区的中央经线是西经75东西十二区各跨7.5,180经线就是东西12区的中央经线。0经线两侧属于同一个时区,两侧区时相同,也就是日期和钟点都相同;180经线两侧属于不同的时区,两侧区时的钟点相同,但任何时刻日期都相差一天,东12

17、区比西12区早24小时,这是人为划分时区的结果。计算两个时区的区时差时,只要看时区数,若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用时区数相减就得区时差,如西1区与西11区区时相差10小时;若一个为东时区另一个为西时区,用时区数相加就得区时差,如西5区与东11区区时相差16小时。如果有同学对时区的划分还不熟悉,在进行区时换算时可借助数轴,投影 数轴上每个点的数值代表时区数,0代表零时区或中时区,从左往右(即地理上由西向东),由西12区到东12区。任意两个时区的区时差等于两点间的距离。如西3区与东2区的区时差是5个小时。从左往右区时越来越早。根据“东早西晚”的规律,若已知的是东边的区时,求西边的区时,则用已知区时

18、减去区时差。同学们可自己举例进行运算。昼夜更替和地方时差,虽然主要由地球自转引起,但也是在公转运动的参与下形成的。我们再看看在地球上物体水平运动方向是如何发生偏转的。图示发生在地球上三个不同地点的物体水平运动的情形,甲运动方向向右偏、乙方向没变,丙运动方向向左偏。怎么看偏转方向呢?先看甲:初始运动方向向西,我们面向西观察,运动方向向北偏转,北侧在我们的右方,所以甲地运动方向发生了右偏,为北半球某地。再看丙:初始运动方向向西,我们面向西观察,运动方向向南偏转,南侧在我们的左方,丙地运动方向发生了左偏。为南半球某地。乙地不发生偏转,在赤道。理由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

19、左,赤道上无偏转。另外,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你能举例说明地转偏向力对环境的影响吗?地转偏向力广泛作用于大气、水的运动,对人类的交通工具和空中的飞行器都会产生影响。水流方向的偏转使河流两岸的地貌产生了差异;气旋、反气旋天气是在地转偏向力的参与下产生的。为什么赤道附近没有台风?那是因为地转偏向力太小,不能形成空气涡旋。你去新加坡旅游,当地人可以很骄傲地说我们这里不受台风的影响,就是这个道理。地转偏向力不仅对自然界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并由此改变了地表环境,对人类社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学们可以留心观察与思考,还有哪些实例可以说明地转偏向力的。那么地球公转主要带来了哪些影响呢投影? 地球公转对地理

20、环境的影响,归根结底是由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引起的投影。而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又主要是由黄赤交角的存在而产生的。什么是黄赤交角呢?它的大小与太阳回归运动的范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投影我们看,图中的M是地轴北极所指的方向北极星,代表赤道面,代表公转轨道面即黄道面,代表上述两个面的夹角,即黄赤交角,数值为2326,代表地轴与黄道面夹角,与黄赤交角互余,数值为6634。从图上还可以看出,黄赤交角也就是角的大小等于太阳直射点到达的最高纬度,我们将该纬线称为回归线,回归线的纬度是2326。现在我们来看看,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是如何移动的。投影在每年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1

2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什么纬度附近。顺便看看下图中对应的日期晨昏线的位置。我们再想想。假如黄道面与赤道面平行,即黄赤交角为0时,直射点的位置又怎样呢?看看吧。投影这时候直射点的位置就总在赤道上,不会移动。你们再想想看,如果黄赤交角存在,而地轴的倾斜方向始终在变化,比如北极总是倾向太阳一侧,你能推测直射点的位置吗?那就总是直射在北回归线上,与目前的6月22日情形相似。所以,太阳回归运动的产生是由以下几方面决定的:投影一是地球的绕日公转,这是前提;二是黄赤交角的存在即地球是倾斜着身子公转的,第三是地轴在宇宙空间的倾斜方向不变。因而,太阳直射点以回归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南北回归

22、线上每年直射一次,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每年直射两次。我们要熟悉太阳回归运动过程,特别是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及移动方向,以这4个日期为参照,推断其它日期的情形,比如,你能说说从7月1日至8月1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吗?在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由北向南移动。来看看这道考题:解这道题首先要将二分二至日的地球位置找出来, 图中3和8的位置太阳直射赤道,应为二分日,1处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应为夏至,6月22日, 5处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应为冬至,12月22日。有了二至的位置,依据公转方向,判断3处是春分8处是秋分。题中所说的3月24日最接近春分日,正确选项是B。那么太阳回归运动带来哪些影响呢?

23、直接影响有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的时空变化。投影先看看昼长的变化。弄清下列三组关系:直射点所在半球与昼长纬度变化;直射点移动方向与南、北半球昼长变化;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弄清这三组关系也就理清了昼长时空变化的来龙去脉。前面已经说过昼夜长度取决于晨昏圈将纬线圈分割的情况,我们就来看看不同的日期晨昏圈对纬线圈的分割有什么差异。当太阳直射赤道的时候,也就是二分日,晨昏圈将纬线圈平分,各地昼长相等;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时候,太阳直射点到达最北边了,也就是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且越往北白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极昼范围达到最大值。南半球昼短夜长,昼长达一年中最小

24、值,且越往南白昼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极夜范围达到最大值。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时候,太阳直射点到达最南边了,也就是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昼长达一年中最小值,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极夜范围达到最大值。南半球昼长夜短,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且越往南白昼越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极昼范围达到最大值。由此可见,只要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就是昼长夜短,南半球就是昼短夜长,越往北白昼越长。也就是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是昼长夜短,另外的半球昼短夜长。由于晨昏圈总是与赤道平分,所以赤道上总是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又有什么关系呢?投影 看

25、这幅图,太阳直射在北半球a角,晨昏圈所在平面与地轴的夹角 c角。 a等于c。c与 b角互余,就是b角与直射点纬度互余,b角是当日发生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也就是发生极昼极夜的最大范围。我们只要知道直射点所在纬度就能推算发生极昼极夜的范围。比如说,当太阳直射在南纬15时,南纬75及其以南发生极昼,北纬75及其以北发生极夜。这个规律很重要,我们马上还要用到它。现在,投影 我们归纳一下昼长分布与变化规律: 1.夏半年(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且越往高纬,昼长越长;冬半年,昼短于夜,且越往高纬,昼长越短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变长,直至极昼;南半球各地昼长变短,直至极夜3.昼长年

26、变化幅度由赤道向极圈递增,赤道上为0,极圈及纬度高于极圈地区为24小时昼长的纬度差异和年变化使得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具有时空差异,引起地理环境特征的时空变化,也引起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时空差异。地球公转还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投影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内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也就是地方时为12点时(当地正午)的太阳高度。投影看图:图示的角a、b、c、d、e、f、g都是正午太阳高度角吗?只有d不是,其它都是,d所示的太阳高度是子夜时的太阳高度。在图上如何看出地方时呢?常用的有两个基本依据,一是找昼半球或夜半球的中央经线,昼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12时,如甲图右侧经线和乙图左侧经线,它们地方时都是12时;夜半

27、球中央经线为0时或24时,如甲图左侧经线和乙图右侧经线,它们地方时都是0时或24时。 以此为基础,推断其它经线的地方时。二是找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是6点,如甲图的中央经线;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是18点,如乙图的中央经线。以此为基础,推算其它经线的地方时。你能说说甲、乙图所示的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什么吗?甲图,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乙图,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总是由直射点纬度向南北两侧对称递减。除直射点外,某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点有两个,那就是与直射点纬度距离相同的两个点。比如甲图,太阳直射23.5S,

28、33 26S和13 26S与它的纬度距离都是10,所以当天33 26S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都是80小结。高中地理必修部分要求同学们定性的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特征,至于定量地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差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再去尝试,用学过的三角函数知识很容易解决这样的问题。在空间上,离太阳直射点越近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越大。那么,从时间上来看,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如何呢?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向该纬度方向移动期间,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太阳直射点向远离该纬度的方向移动期间,正午太阳高度减小。对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而言,从6月22日到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从12月22日到第二年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情形正好相反。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越接近两次直射的日期,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同一纬线上各地,昼夜长短相等,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我们可以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归纳如下:投影 1.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对称递减。2.同一纬度,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南、北纬2326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