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备费17.95万元,占总投资的4.76%。建设投资构成见表1-1。建设投资构成表表1-1 单位:万元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单位规模或指标估算价值占总投资比例(%)1第一部分 工程费用337.1689.421.1110户住宅建设8800271.4171.981.2架设供电线路m2000 41.061.3饮水塔座153.981.4提水泵站102.651.5铺设引水管道30003.91.031.6铺设供水管道50006.51.721.7公路建设km10.52.781.8改造低产田亩59.515.854.202第二部分 其他费用21.965.823第三部分 预备费17.954.76总投资377.0710
2、0(八)资金来源工程总投资377万元,根据项目实施方案的有关计划,确定该项目资金来源为:搬迁户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折资4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1.14%;地方政府配套资金1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6.53%;申请扶贫搬迁项目建设补助资金23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2.33%;(九)项目建设期项目建设期1年,搬迁安置自2011年10月开始,2012年9月全部结束。二、项目基本情况(一)*县概况*县位于*省东北部,大别山西端,环水上游,东临红安,南接黄陂、孝昌,西连广水,北望河南省的信阳、罗山、新县。县域南北长48.8km,东西宽42.2km,面积1986km2。低山丘陵约占总面积的88%。溪
3、涧、河流交错穿插,地形较为复杂,地形特征大体上是“八山半水分半田”,是国家级贫困县。*县现辖17个乡镇,359个村,15万农户,63万人。*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将军县,孕育了徐海东、刘华清、聂凤智等100多位共和国高级将领和领导人。周恩来、董必武、李先念、徐向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在*留下光辉的战斗足迹。*也是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故乡。地处鄂北门户的*县,北眺中原大地,南瞰江汉平原,107国道、京广铁路擦肩而过,横穿全境的京珠高速公路和大安线、黄土线、宋长线以及正在建设的石武高速铁路等交通网络使*的交通四通八达。2010年,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加快发展为首要任务,
4、以脱贫奔小康为统领,以项目建设、改善民生、改革创新为重点,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开展全民创业,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进,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全面完成了2010年的各面经济目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全面发发展。(二)*乡概况*乡位于*县东北部,东与新城镇相邻,西与城关镇交界,北与东新乡、丰店镇相邻,南与阳平镇接壤,地跨东经11209-20,北纬31.30-38,乡政府机关驻地*距*县城11公里,全乡共有25个行政村,27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1707人,农业人口39259人,劳动力19899人
5、,城镇人口2448人,城镇居民1988人,全乡版图面积186.5平方公里,全乡耕地面积28194亩,水田面积18568亩,旱地9626亩。悟宣线、城高线、何姚线、汪新线连通四镇一乡,规划中的郑武高速线路、麻竹高速线路穿境而过,郑武高速还将在我乡建站,这使我乡的交通极为便利。(三)项目所在地概况*村位于*乡西南部,距乡政府12公里,全村12个村民小组,500户,总人口1695人,国土面积5 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744.2亩,(田958亩,地786.2亩),人均耕地面积1.03亩,人均纯收入为2500元,全村贫困人口464人,无完全小学,有一个村卫生室。项目所在地曾胡湾1、2、3、4、5组60户
6、,贫困人口236人,严家河6、7、8、组19户,贫困人口92人,张楼9、10、11组31户贫困人口142人,生存条件恶劣,人民群众生活贫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简陋, 因此,根据县政府的要求,乡政府对*村110户,贫困人口470人进行整体搬迁。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一、项目背景(一)*县扶贫搬迁布署 *县是全国25个重点老区贫困县之一,根据国家2000年确定人平纯收入625元的贫困线统计,全县尚有180个重点贫困村和45个重点老区贫困村,占总数359个村的近三分之二,2001年被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确定为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就此,该县以贫困村为基本单元,分批开展整村推进扶贫。他们
7、按照“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一盘棋”的思路,把扶贫资金通过实施扶贫项目,扶持贫困弱势群众发展生产,开发利用本地特色资源,增加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脱贫致富。将区域扶贫与定村、定户、定人扶贫相结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开展综合扶贫开发。(二)移民区贫困现状*乡地处*县城东部,全乡国土面积189平方公里,辖25个村,272个村民小组,农业户10679户,农业人口43346人,成丘陵地势,全乡总土地面积11.028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41736亩(田29066亩,地12670亩),有林地6.855万亩,人均耕地0.96亩,2010年全乡纯收入4483元,全乡贫困村6个,贫困人口2917人
8、,*就是其中的一个。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居住在地理位置偏僻的半山下,自然生态环境很差,农业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土地贫瘠,产业结构单一,脱贫致富的步伐十分缓慢。(三)*县扶贫情况 进入新世纪以来,*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扶贫开发政策,坚持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中心,围绕“整合资金办大事、突出重点办实事”的工作思路,强化“整村推进、产业扶贫、雨露计划、扶贫搬迁、老区建设”五项重点工作,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县域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十五”期间,扶贫开发力度加大,解决了5.1万人的温饱问题,目前已有85%的村已基本解决交通不便、信息不灵、饮水困难等问题,农民人均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
9、,农村面貌不断改变,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但由于部分地区农民生存和发展环境难以改变,不少农民仍生活在人均纯收入绝对贫困线以下。如果在该地区继续实施修公路、架电线、建医疗点、建学校改造农田,不仅投资巨大,浪费国家资金,还会影响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造成水土流失,使那里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劣,农民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更差,最终难以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只有通过采取各种方式逐年逐户易地搬迁,最终整体搬迁到生产、居住条件好的地方去,才能使他们彻底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抓住国家和省市县以工代赈扶贫政策的机遇,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既达到扶贫开发的目标,又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目的。二、项目实施的意义 实施扶贫搬
10、迁移民,不仅能使生活在高寒、边远山区的农民群众通过搬迁从根本上摆脱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而且能够促进其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开拓新的生存发展渠道和空间,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不仅有利于降低扶贫开发成本,减轻生态脆弱区和生态敏感区的人口压力,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土地规模经营,而且有利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实施扶贫搬迁移民,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对*县在全市贫困县中实现“最先脱贫、率先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
11、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改善贫困山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贫困人口迁入新的安置地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扶持、帮助下,通过加强通电、人畜饮水、乡村道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生活条件将会有较大的改观,将为搞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广先进实用农业科技措施,因地制宜,发展以板栗、油茶、杉树等为主特色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二)项目的实施有利于社会长治久安和民族团结通过实施扶贫搬迁安置,能使*乡*村高山区农民彻底改变缺乏最基本生存条件的状况,能为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能使全村110户、470人从此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有利
12、于提高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消除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促进各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三)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乡*村位于高山地区,由于地质结构松散,暴雨季节极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生产发展制约因素多,耕地生产力水平低下,为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不得不加大了土地垦殖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对森林和地表植被造成了影响,不利于生态保护。随着扶贫搬迁安置工作的开展,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通过易地搬迁安置,迁出区的生态环境将会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改善,在三至五年内就会有一个大的改观。而迁入区通过建设移民新村,开展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开发和保护相结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13、,推广种植以板栗、油茶、杉树为主的经济林果,安置区就会实现生态良性循环,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目标。(四)项目的实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需要2007年8月,*县被列入*省唯一的国家“县为单位,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县之一,2009年初,又被列入*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贫困山区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久居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的贫困人民群众与现代的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社会进步不相协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扶贫搬迁,帮助他们改善生产及生活条件,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项目的实施是改善扶贫方式的需要鼓励部分有头
14、脑的贫困户下山进镇,下山进畈,支持部分脱贫致富愿望强烈的贫困户走出山门,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帮助一些生活在绝对贫困又无力改变的农民搬迁出穷山恶水,到生存环境相对舒适的地方,早日走上致富道路。由于此项目的实施,当地群众可能依托工程寻找就业增收的机会,安排当地富余劳动力参与工程建设,可以参加工程采石、运砂,或参与技术含量不高的工程施工,将获得35万元左右的劳动收入,变“输血型”扶贫为“造血型”扶贫开发,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待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四、项目的可行性*乡人民政府通过认真考察,拟选定该项目的集中安置点,具有较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 1、安置点位于*村委会乡村公
15、路旁,交通便利,环境条件较好,坡度相对平缓,自然坡度在5-15度之间,是较为适宜的建筑用地,经过人工开挖平整,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范要求,分片规划建设安居房。 2、经*县国土资源局和水利局派专人实地考察,认为安置点地基稳固,地质构造较好,发生滑坡、泥石流、坍塌地质灾害的机率较低,没有发现影响河道及水利设施的现象,且地下水较为丰富,取水点布置合理,可以作为安居房建设和发展生产的最佳选择区。 3、由于是集中和就近安置,贫民迁入新的安置点后,仍可以利用原有未损毁和恢复后的耕地资源及经济林果资源,同时通过开展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项目区适宜
16、发展板栗、油茶、杉树等经济作物,还可发展猪、牛、鸡养殖,搞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有一定的基础条件,有较好的发展潜力。4、省、县、乡政府从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加大了扶贫力度。*乡政府迅速将安置工作列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成立了易地移民搬迁项目领导小组,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作为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民心工程来抓,为实现易地扶贫搬迂安置提供了重要的保证。5、有满足需要的施工条件。 (1)自然条件 拟建项目区安置点地势相对平缓,未见滑坡、泥石流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发生。年平均气温14.9至15.7,降雨一般集中在6-9月份,集中降雨量约占全年的60-70%,1
17、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降雨量仅占全年降雨量的30左右。 (2)交通条件 安置点位于*村委会乡村公路旁,交通便利,环境条件较好,坡度相对平缓,水泥、钢材、砂石料等主要建材运输至项目区,交通方便,利于施工。 (3)建筑材料 水泥:在*县城关镇内建材市场采购。 石料:工程所用石料在项目区附近开发石场供应,经工程技术人员检测,质地坚硬,颗粒级配均匀,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符合质量标准,项目区附件石料储量丰富,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 砂:项目区建筑用砂可采用山砂及河砂。(4)水:施工用水取用原有水源。(5)电:先连接项目区至10KV高压电线路,即可解决施工用电,由施工单位自备设备解决。第三章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18、、基本方针、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是*县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扶贫试点的重要举措,是在新的形势下加快扶贫步伐,使部份基本丧失生存条件的贫困群众彻底、稳定脱贫的积极尝试。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有组织地转移部分边远、贫穷和生态环境恶化地人口密度,不仅可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在政府的指导下,通过加强科技培训和文化知识的提高人口素质,增强科技意识和商品意识,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内容多,涉及面广,任务艰巨,政策性强,实施难度大。为了积极稳妥地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开展,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易地搬迁安置部分贫困人口,实现人口资源与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既能解决*
19、村委会贫困人口丧失最基本生存条件的困扰,又有利于恢复和保护生态平衡,是一举多得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西部大开发和开发式扶贫的历史性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调动搬迁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建家园的积极性,解决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克服地质灾害不利影响,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二、基本方针 对居住在丧失最基本生存条件,自然资源匮乏地区的特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开发,是新世纪国家扶贫工作采取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艰巨、政策性强、操作复杂、实施难度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在规划建设中
20、必须坚持“政府引导、群众参与、政策协调、讲求实效”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进行综合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三、易地扶贫搬迁的原则 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以丧失基本生存条件的特困户为对象,以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特困户经济收入为重点,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1、坚持规划指导的原则。项目的实施应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方针政策,符合*县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提出的选择搬迁对象和安排项目的原则。 2、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就地,就近,小规模集中安置为主的原则。 3、坚持科学规划,量力而行,严格执行搬迁对象选择标准和安置点选择条件,对不符合
21、安置点条件的不予立项的原则。 4、坚持群众自愿,政府引导,自建家园的原则。 5、坚持易地扶贫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结合,实现迁入、迁出地资源、人口、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四、易地扶贫搬迁的目标 贫困农民迁入新的安置区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必要的扶持帮助下,通过学文化、学科学,逐步提高其综合素质,掌握和应用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措施,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人均产粮达到450千克以上,经济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赶上或接近当地中等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使,绝大部分移民彻底、稳定地摆脱贫困。第四章 项目实施条件分析一、社会经济条件(一)*县社会经济条件20
22、10年,全年完成当年价生产总值683,789万元。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96,879万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03,307万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83,60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8%、13.5%、21%。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8.8:29.7:41.5。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为31.4%、18.0%、50.6%,分别拉动GDP增长1.2%、4.4%、8.9%。2010年,*县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6359万元,比2009年增长20.4%;全县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50324万元,可比增长1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247
23、5万元,比2009年增长44.0%,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投资454244万元,比2009年增长36.7%,房地产开发投资57551万元,比2009年增长75.5%;农村集体完成投资71628万元,比2009年增长89.5%;农村私人完成投资52000万元,比2009年增长5.1%。全年完成财政收入52597万元,比2009年增长25.7%。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41元,比2009年增长9.7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963元,比2009年增长7.61%。农民人均纯收入4347元,比2009年增长13.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109元,比2009年增长14.03%。(二)移民安置区社会经
24、济条件二、自然条件(一)地理环境悟县位于大别山脉西段,境内山峦起伏,丘陵密布,河流、溪涧穿插其间。出露地层主要为元古界红安群,矿产资源丰富。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土壤多为黄棕壤,植被为落叶阔叶、常绿阔叶、针叶混交林。地势:西部北高南低;中部和东部中间高、南北低。以大别山脉为分山岭,南流,注入汉水;北水,流入淮河。最高点是北部五岳山,海拔865米;最低点是南部河口镇两河口和芳畈镇赵家畈,海拔40米。(二)气候条件*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受西北冷气团的影响,夏季受东南、西南季风控制,形成冬冷、夏热、冬干、夏湿,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严寒酷暑短的气候特征。(三)自然资
25、源状况1、矿产概况 *县所处地域内,地层发育齐全,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变质程度较深,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经1958年以来的矿产普查和地质部门的调查,已知矿产种类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特种非金属、化工原料非金属、冶金辅助原料、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等8类35种,140处矿地。其中,大、中型矿床各3处,小型矿床19处,矿化点80处。2、物产概况 *县农作物以粮油作物为主,兼有其它经济作物。粮食以稻、麦为主,油料以花生为主,经济作物以烟叶为主。3、水资源概况 *县雨量充沛,河溪纵横,库塘密布,径流量大,地表水源丰富,多天然淡水,水质较净。但地下水较贫乏。 境内有环河、
26、滠水、竹竿河3条主要河流,共有大、小支流324条,总长1216.46公里。环河、滠水南流汉水,竹竿河北注淮水。 *县是以变质岩和火成岩为主的地区,松散堆积层碎屑层,碳酸岩分布少,地下水资源较少。变质岩类和岩浆裂隙含水类合计动藏量为856.9万吨/年,而多以井、泉排浅于地表或沿岩石裂缝流向低洼之处。4、森林概况 森林在*县植被中居次。分布大体是:海拔高度500米以上的低山区,中部、下部主要是天然生长的马尾松、枫香、栎杂林、薪炭林及人工栽培起来的松、杉、茶树等;海拔高度250米至500米之间的高丘区,多为马尾松、栎杂林及低矮的灌木丛;海拔高度100米及250米之间的低丘区,主要是马尾松和经济林(乌
27、桕、油桐、油茶等)。三、政策措施*省的扶贫搬迁工作在“八七”扶贫攻坚时期已经启动,有计划、有组织、有专项政策支持的扶贫搬迁始于2004年。2009年,全省累计搬迁安置5.33万户、21.2万人,总投资166000万元,其中政府补助27000万元。*县“十一五”规划期间,制定了易地搬迁扶贫的相关政策措施,大力推动易地搬迁扶贫计划的实施。实施搬迁安置的贫困农户,生存条件得到改善,增收门路进一步拓展,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上学难、收视难、通信难、购物难、交往难的问题有了新的改变,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搬迁扶贫成效明显。“十二五”时期将是*县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期和脱贫奔小康的关键时期,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高铁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顺应全县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建设山区经济强县和发展绿色经济为目标,以脱贫奔小康为统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以招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