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24.13KB ,
资源ID:1995969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9596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老子》的作者及其成书时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老子》的作者及其成书时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 1922年 11月,梁启超著评胡适之中国哲学史大 纲,提出六条证据:其一,老子的八代孙与孔子的十三代孙不 可能同时; 其二,孔、墨、 孟为何没有提及老子; 其三,礼记 ? 曾子问所载老子的谈礼与老子相反;其四,史记史料 多来源于庄子,而庄子寓言十九,不足为信;其五,从 思想体系上看, 老子中的话太激烈、太自由,不像春秋时人 言论;其六,从语言上看, 老子书中的“王侯”、 “侯王”、 “王公”、“万乘之君”、“取天下”、“仁义”等字样,不像 春秋时所有;“偏将军”、“上将军”是战国时的官名,春秋时 是没有的2 (P305-307)。基于此,梁启超认为老子晚于孔子, 断定老子的著作时代在战国之末

2、。梁启超此文一发表, 遂掀起轩然大波, 学术界立即展开老子 其人其书大论战。 诸多著名学者纷纷发表意见, 前后持续十多年。 论战基本分为两个阵营:梁启超、张寿林、钱穆、冯友兰、张季 同、罗根泽、顾颉刚、谭戒甫、张西堂等人认为老子晚出, 老子晚于孔子 。胡适、张煦、唐兰、黄方刚、高亨、马叙伦、 叶青、郭沫若、刘汝霖等人坚持老子早出,老子早于孔子。 至于老子的作者,学者们也无定论。如钱穆认为老子作 者为詹何;刘汝霖认为教孔子者是老聃,辑老聃格言为老子 书者是李耳;张季同、谭戒甫和罗根泽认为老子的作者是太 史儋;郭沫若认为老子书是关尹即环渊所记老聃语录。当然 也有个别学者干脆认为没有老子这个人,先秦

3、以来直到史记 的记载统统“妄诞无稽” 1 ( P93)。这一时期的学者讨论老子的作者与时代,搜罗材料非常丰 富,启发后学者也多。但其方法论尚存在不足:其一,把老子其 人和老子其书完全等同于一个时代,以老子其书的晚出 证明老子其人的晚出。其二,用现代的思想、理论、逻辑给先秦 学术的发展制定一个演变轨迹。比如认为诗、史、论之三者依次 演进,是文学进化的规律, 老子文体属“论”,而用诗的形 式,是韵语的论文。这种形式见于庄子,到了荀子就更 多了,那么老子只能是荀子同时代的作品,老子也就只 能是这个时候的人了。或者认为古代思想的发展线索必然是由 “甲”到“乙”再到“丙”,而老子中有“丙”的思想,所 以

4、老子只能出现于“丙”的时代。1973年,长沙马王堆帛书老子出土。帛书老子有 甲乙本之分,其中用古隶书(介于篆隶之间)抄写的称为甲本, 用隶书抄写的称为乙本。 甲本不避刘邦的讳, 而乙本则把“邦” 改写为“国”字, 所以学术界认为甲本是战国晚期的传本, 乙本 是汉代初年(惠帝前)的传本。帛书本与今本老子虽然都由道、德两篇组成,但是在章次、字句、经文句型、虚词 及其所用古今字、 假借字上均有差别。 今本道经在前, 德 经在后;而帛书本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与韩非解老 、 喻老先解德经、后解道经的次序一致。故学术界的 一致看法是:帛书老子早于今本老子。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老子被抄写在三种

5、 不同形制的竹简上,整理者便将其分为甲、乙、丙本。竹简本、 帛书本同今本老子有较大不同:竹简本只有二千言,全篇并 没有道、德两篇之区分,且在章次上与帛书本、今本有 较大的差异。另外,从内容上看,竹简本缺少帛书本和今本中关 于“道”的理论阐述, 偏重于实用, “人君南面之术”的色彩十 分浓厚。帛书本和今本都有抨击儒家“仁、义、礼”的文句,而 竹简本没有这些文句。 据研究, 竹简本成书大致在公元前四世纪 中期至公元前三世纪初,是我们目前所见到的最古本老子。立足这些新的出土材料,我们对老子的作者及成书时代 可以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 为此,我们就必须先弄清老聃、 李耳、 老莱子、太史儋四个人的身份与关

6、系。二、关于老聃1典籍记载 典籍中记载老聃的史料有论语、庄子、荀子、 韩非子、吕氏春秋、史记等。论语 ?述而篇载:“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老彭为何人, 古来即有不同的解释。 清代王夫之四 书裨疏、赵翼陔馀丛考综合汉魏以来诸家学说,认为老彭 即老聃;马叙伦老子 ?诂申论其说,证据充分,足以为 信。论语?宪问“以德报怨”和 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 等观点就是受到老聃思想影响的明证。 庄子中曾多次记载老 聃言论及孔子与老子相见之事, 如德充符 、应帝王 、天 地、天道、 天运、田子方、知北游等。在孔、 老对话中,老聃总是以孔子前辈的姿态出现。 养生主还记载 了老聃之死:“老聃死

7、,秦失吊之,三号而出。”黄方刚写于 1937 年的老子年代之考证曾对庄子一书记载的人物及 行为事迹进行了系统考证, 认为庄子中凡对话者必同时人 (两 次例外),尤其是记载的老子、孔子及其弟子的事在时代上绝对 没有问题2 (P353-383)。陈鼓应先生也认为庄子寓言内容虽妄,然则寓言中历史人物的行辈关系“从无紊乱” 3 。荀 子?天论说:“老子有见于绌,无见于信。”与老子的思想吻 合,说明荀子见过老子书。韩非有解老、 喻老两篇, 是现存 老子 最早的注本。 吕氏春秋 中去尤 、不二 、 重言、贵公、当染等篇都有关于老聃言论行事的记 载。综合这些文献资料, 我们应该相信老聃生活于春秋末期, 年略

8、长于孔子, 孔子曾向老聃问过礼。 孔子说他和老子都是“述 而不作”。既然不“作”,就不可能有文字型的老子,这和论语不是孔子写作的情形是一样的。 此外,史记中有三次关于老聃的记载,第一次见于孔 子世家,第二次见于老子韩非列传,第三次见于仲尼弟 子列传。这三次记载都提到孔子问礼于老聃的史实。2老子去周的时间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 记载老子为“周守藏室之史”, “居 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詹剑峰认为,周朝之衰落由来已 久,自周平王东迁,王纲解纽,政在霸主,到春秋时代,周室一 直在衰落过程之中。老子韩非列传中的“见周之衰” 不是泛指周室的衰弱, 而是春秋末叶的王子朝称兵作乱一事。 这 场兵变内乱前

9、后共持续 18 年,才告平息,故老聃去周的时间, 当在公元前 516 年左右。因为这一年王子朝兵败奔楚, 又带走了 周之典籍。老聃为周之征藏史,既然他所管的史籍都已经散佚, 最后也只能去周归隐,从而成为隐君子 4 (P8)。因此,我们认为老聃生活于春秋末期,略长于孔子,曾经是 “周守藏室之史”, 卒年不可考。 老聃是历记古今成败兴盛的史 官,敏而好古,述而不作。一些后学根据他的口述创作了格言式 老子初稿。虽然此时的老子没有完全定型,但此书的思 想已大致确定。 这些以格言警句方式出现的道家思想在春秋后期 开始在社会上传播, 不但影响了 论语 ,而且启发了 孙子 。三、关于李耳老子韩非列传说:“老

10、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 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下文又说: “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同样的话在太史公自序中被重写 一次。可见,司马迁是确定老子姓李的。既然姓李,为什么还叫 “老子”呢?唐人张守节正义引张君相曰:“老子者,是号 非名。老,考也。子,孳也。考教众理, 达成圣学,乃孳生万物, 善化济物无遗也。 ”笔者以为这种说法显然过于勉强。 清人姚鼐 老子章义序则说:“孔子举所严事之贤士大夫,皆称氏字, 晏平仲、蘧伯玉、老聃、子产是也。匹夫无谥,聃又非谥法,其 妄无疑。庄子称老子居沛,夫沛者宋地,而宋国有老氏。然则老 子其沛人子姓。子之转为李,犹姒字转为弋欤!” 5 (

11、P5)这些话给我们很大启发。我们的观点是,老子本姓“老”,“李” 是“老”的同音代替字, 李耳是西汉人对老聃的一种叫法。 陈述 理由如下:第一,先秦的典籍,像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战国策、礼记等记载诸子大儒,大都 是姓后加子,如孔子、孟子、墨子、管子、荀子、韩非子等;或 直接称名,称老子或作“老子”, 或作“老聃”, 没有把“老子” 叫“李子”或“李耳”的。 以此例之, 老子也应当是姓“老”无 疑。第二,春秋时代有“老”姓,而没有“李”姓的记载。 左 传?成公十五年:“华元使向戌为左师,老佐为司马,乐裔为 司寇,以靖国人。”这里的“老佐”姓老。又昭公十二年:“杀瑕辛于市,及宫嬖绰、王孙

12、没、刘州鸠、阴忌、老阳子。” 此“老阳子”姓老。又昭公十四年:“南蒯之将叛也,盟费 人。司徒老祁、虑癸伪废疾。”此处的“老祁”也姓老。据现存 史料,只有战国时代才有李姓的记载,如战国策中记载有李 悝、李克、李谈、李牧,韩非子中有李克、李史。汉书 ? 艺文志道家类在列子八篇后有老成子十八篇,此处老 成子也姓老。高亨先生认为“李姓之起甚晚,老子之世未闻有 之”,“言老子姓李,名耳者,殆自汉人始” 1 ( P446)。第三,老,广韵“卢皓切”,古韵来纽幽部;李,广 韵“落哀切”,古韵来纽之部。“老”、“李”二字同纽,韵 部接近(幽之先秦通用的例子甚多),因此,“老”、“李”二 字发音非常接近。 虽然

13、我们找不出古籍中二字通假的证据, 但按 照先秦古籍“音近义同”的训诂规律 6(序,P1),这两个字 通用是完全可能的。 至于“聃”与“耳”的关系, 我们相信司马 贞史记索隐上的解释:“许慎云:聃,耳曼也。故名耳 字聃”。四、关于老莱子“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 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张守节正义说: “太史公疑老子或是老莱子, 故书之。”张守节的说法是错误的。仲尼弟子列传说:“孔子之所严事者,于周则老子, 于卫蘧伯玉,于齐晏平仲,于楚老莱子,于郑子产,于鲁孟公绰。 ”司马迁明确说老莱子另有其人,是楚人,并指出其与孔子“同 时”。老聃早于孔子,老聃就应早于老莱子。老莱子既能“言道

14、家之用”,则说明他是道家后学。那么,老聃、老莱子、孔子三 人应该都生活在春秋末年, 老聃年龄略长于老莱子和孔子。 这点 在庄子、战国策中也有所体现。庄子 ?外物记载了老莱子教导孔子的事情。 战国策也记载了老莱子教孔子的话 语,不过孔丛子 ?抗志则认为是老莱子教导子思,而说苑 ? 敬慎以为教导孔子。不管怎样,有一点很明显,即从孔子对老 莱子的态度和老莱子教导孔子的语言看, 孔子很尊敬老莱子, 老 莱子年长于孔子。 汉刘向别录记有:“老莱子, 古之寿者。 ” 这可能是由于老莱子与老聃思想、 年寿相似,又都是古之隐君子, 故被后人混淆起来。老莱子所著“十五篇”应是对初稿老子的阐释、整理和 补充。即老

15、莱子是老子流传成书过程中一个较早的、比较重 要的阐释者,他对老子的阐释可能像韩非 解老、 喻老 一样,主要以解释发挥为主。艺文志诸子类道家记载 有 “老莱子十六篇”,隋书 ? 经籍志和旧唐书 ? 经籍 志却无记载,说明此书早佚。五、关于太史儋 历史上有不少学者都认为老子的作者是太史儋。因为太 史儋也曾为周之史官, 也曾西出关见秦献公, 且“儋”与“聃” 音同。 但经过对史料的考证, 我们认为太史儋与老聃完全是处于不同时代的两个人:1司马迁没有完全肯定太史儋就是老聃老子韩非列传载:“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 莫知其然否。 ”这段话写得模棱两可, 司马迁似乎知道太史儋不 是老聃,但长期有这样的传说

16、,太史公谨慎地用“或曰”,是为 了诸说并存。司马迁反复说“老子,隐君子也”,“莫知其所终”,“世 莫知其然否”, 说明老子的情况确实扑朔迷离。 老聃曾为周之柱 下史,太史儋也曾为周之史官;老聃曾有西出关的经历,太史儋 见秦献公,必然曾西出函谷关。相同的官职和经历,再加上两个 人的名字“聃”、“儋”读音相同,遂混为一体,自是情理中的 事。清人毕沅道德经考异、汪中老子考异及今人罗根泽 都考定老子即太史儋, 主要就是依托这些证据。 但司马迁说“或 曰儋即老子”, 并不是肯定二者为同一个人, 而是为了说明当时 的一种说法。2太史儋与老聃时代不一“自孔子死后百二十九年,而 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

17、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 十岁而霸王者出焉。”太史儋西见秦献公之事,除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外,周本纪、秦本纪也有记载,应该是可 信的。太史儋西见秦献公的时间在公元前 374 年;根据上文的考 证,老聃离周大约在公元前 516 年,期间相差一百四十年左右。故太史儋与老聃完全是两个人。3段干崇不是太史儋的儿子 有人说“老子之子宗”即段干崇是太史儋的儿子, 老子的谱 系是太史儋的谱系。这也应属误记。魏世家:安厘王四年, “魏将段干子请予秦南阳以和”。战国策 ?魏策三:“华阳 之战,魏不胜秦,明年将使段干崇割地以和。”段干崇请割地以 与秦和,是在魏安厘王四年,与太史儋入秦相距 101 年。因此, 认为

18、段干崇是太史儋的儿子的说法是不合情理的。那么,太史儋与老子是什么关系呢?老子韩 非列传中还有一段记载:“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 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 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 去,莫知其所终。 ”这是把战国时期的太史儋的故事混淆到春秋 时期的老聃身上了。史记索隐引李尤函谷关铭云:“尹 喜要老子留作二篇。 ”史记正义 引抱朴子 :“老子西游, 遇关令尹喜于散关,为喜著道德经一卷,谓之老子。” 史记集解引刘向列仙传:“关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善 内学星宿,服精华,隐德行仁,时人莫知。老子西游,喜先见其 气,知真人当过,候物色而迹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为 著书。与老子俱至流沙之

19、西,服巨胜实,莫知其所终。亦著书九 篇,名关令子。”汉书 ?艺文志 诸子类道家记载有“关 尹子九篇”。班固自注曰:“名喜,为关吏。老子过关,喜去 吏而从之。”此书早佚,隋书 ?经籍志和旧唐书 ?经籍志 均不载。刘向别录记:“关尹子名喜,号关尹子,或曰 关令子。”吕氏春秋 ?审己篇汉高诱注:“关尹喜,师 老子也。”庄子 ?天下篇中也有关于关尹的记载。据高亨考证, 关令尹喜就是关尹。 “关尹”大概以职官为名, 是道家学派的另一个较重要人物。吕氏春秋 ?不二:“老聃 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列子贵虚。”这是按照 时代顺序排列诸子,关尹位列于墨翟之后,列子之前。 达生篇、吕氏春秋 ?审己篇

20、曾记载列子尝问于关尹子,说 明他与列子同时代。 列子的事迹我们知道的很少, 但关尹略早于 庄子,大概是没有问题的。关尹既然在墨子之后,庄子之前,那 么关尹的时代也就大致可以确定了。 他在公元前 374 年与太史儋 见面,在时间上是合适的。因此,公元前 374 年与关尹见面的老 子就只能是太史儋而不可能是一百多年前的老聃。天下篇对关尹的学说有概括性说明:“在己无居, 形物自著。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芴乎若亡,寂乎若 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尝先人而常随人。”其学说同老子 十分接近。 虽然史书没有明确记录太史儋是道家人物, 但他与秦 献公的谈话内容则表明他深习老子,并从中学到占卜方术,

21、他是一个术数之士,一个喜好预言的前识者。因此,我们认为,太史儋是老子流传成书过程中又一个 更重要的阐释者。他整理加工过老子,并将老子分为上 下篇,进一步扩大了 老子 的影响。 经太史儋整理后, 老子 终成五千余言,并成为流传较广的读物。帛书本老子应是太 史儋整理本的流传抄写本。 他为关尹著书, 当然不可能一夜之间 完成。正如蒋伯潜说:“竹简刀漆,岂匆遽旅行中所能成书 乎? ” 7 ( P191)太史儋可能早就整理、阐释过古本老子, 他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受到战国时代的影响, 与老聃的思想已有不 同,只是没有示人,也没有最后定稿。在函谷关,太史儋遇到和 自己具有相近思想的关尹, 在关尹的一再要求下,

22、 太史儋决心将 整理本老子 示人,以流传于世。 世传关尹亦著书九篇, 名关 令子。虽然此书早佚,但我们通过上述材料可以推知, 关令 子可能是为阐释太史儋整理后的老子一书而作。总之, 老子最初由老聃口述大义,其弟子整理成最早的 传本。老莱子和太史儋是 老子 在流传成书过程中阐释、 加工、 补充和整理者,三人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对老子一书作出过不 同的贡献。老聃口述的格言诗式的老子作为“经”在社会上 流传,且以口传为主,没有完全定型,因而不太完整,但思想已 大致确定。老莱子在老子流传成书过程中起过重要的阐释整 理作用。太史儋是老子流传成书过程中最重要的阐释者,他 整理、加工老子,并将其分为上下篇;老子有了写本, 其影响日益深远,成为较流传的读物。韩非解老、喻老 篇,先解德后解道,其次序与帛书本相同。今本老子 的成书时间应该比帛书本更晚,但至迟在司马迁之前已经定型。 这其间又经过了不知名的道家后学的加工和整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