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5 ,大小:117.56KB ,
资源ID:1995824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9582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经济社会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经济社会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斯梅尔塞:狭义:同稀缺物品及服务的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有关的复杂行为。广义:在狭义的理解的基础上,还包括经济组织、经济制度、经济发展以及与经济有关的政治、文化、社会和环境等许多方面。 斯廷施凯姆:经济社会学是通过审查制度的类型和社会谋求生计的技术限制把经济力量的巨大运动和个人行为连接在一起的。 富永健一:经济社会学是把经济行为及经济体系分别看作社会行为及社会体系中的一种形态或下属部门。 汪和建:经济社会学是以经济和社会现象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把经济现象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分析和研究,既研究经济政策经济发展引起的社会后果,也要研究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第二节

2、经济社会学的学术思想渊源及发展历史一、学术思想渊源v 经济学家的经济社会学思想v 社会学家的经济社会学思想一、 阿弗里德马歇尔v 阿弗里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年),英国着名经济学家,剑桥学派的创始人。他曾先后在剑桥大学攻读数学和物理学,1868年,为了研究康德哲学去了德国,同年回国,任剑桥大学道德学讲师。v 1875年因研究保护政策而远渡美国。在剑桥大学期间,由于和哲学、经济学界人士的往来,他的兴趣由物理学转向哲学和经济学。v 1877-1882年,马歇尔任布里斯托尔大学的政治经济学教授,兼任学院主任。v 1883年马歇尔担任牛津大学经济学讲师。v 188

3、5年回剑桥大学任经济学教授。v 主要代表作是经济学原理(1890年)。(一)偏好的产生v 偏好的产生在马歇尔构建的理论大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很显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都对这一问题感兴趣,同时,这一问题使经济学和社会学两门学科进行合作成为可能。v 根据马歇尔的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需求水平将越来越高。活动产生偏好,当然,这里的活动是广义的活动,包括商业活动和日常生活的活动。实际上,若限定在经济活动方面,马歇尔所说的活动是生产(production)或者供给(supply)的另一种说法,需求则只是消费(consumption)和需要(demand)的代名词而已。这样,马歇尔将生产和消费结

4、合在一起,这种结合不仅体现在其着名的供需曲线上,也体现在活动产生需求的一般思维方法上。根据他的观点,生产和消费是强烈相关的,这被看成是对李嘉图强调生产重要性观点的批判。v 虽然马歇尔认为活动产生需求,但他区分了两种不同的需求,即舒适的标准(standard of comfort)和生活的标准(standard of life),而且只有生活的标准与活动相关。v 他指出舒适标准的增加仅会导致虚假需求的增加。有时需求的增加是由于其他过程而不是活动所致,但进步则是活动的结果。(二)行为理论v 马歇尔偏离主流经济学,分两步剖析了行为: 首先,他认为货币是人类行为的主要动机,然后,他讨论了产生这一动机的

5、理由,或者说动机的动机。v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假定人是功利主义的和原子化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行动不受其他行动者行动的干扰。v 马歇尔的观点与此相反,他认为人的行为在多数情形下是基于行动者对其他行动者行动的认识。换言之,一个人的偏好,或者动机,与其他行动者的偏好是相关联的。v 显然,马歇尔关于行动的理论与韦伯的行为理论是一致的,即当一个行动者考虑其他行动者的行为时,这一行动具有社会性特征。(三)组织作为生产的第四要素v 马歇尔认为生产要素通常三类:v 土地:指大自然在各方面所赋予的物质和力量。v 劳动:指人类用手或脑进行的经济工作。v 资本:指为了生产物质货物和获取收入利益而准备的一切储备。v

6、马歇尔最先把组织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并强调它在发展生产力方面的重要作用。v 马歇尔在四个分析层面上讨论了组织和知识:v 第一层面是社会层面,有时,他也称之为“社会群体”,如一个民族、宗教;v 第二层面是社会的经济层面,如经济制度、经济组织;v 第三是产业层面,如行业协会;v 第四是单一的公司层面,如公司的组织结构。v 保证工业组织有效性的首要条件是,使每个受雇者担任最合适的工作,并供以最好的机械和其他工具。在对手工技能有很大需要的低级工作中,劳动的专业化能大大提高效率,但在高级工作上则不尽然。v 作为生产组织者的企业家,需要具有对自己行业中的物质要素的透彻知识,又应是人的天生领导者。很少有

7、人具备这种理想的全部才能。他认为,经营才能是组织要素得以发挥作用的重大手段,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经营管理日趋复杂,必须对它加以重视。二、约瑟夫熊彼特v 约瑟夫A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ter,1883-1950年),原籍奥地利,美国着名经济学家。1901-1906年就读于维也纳大学,随后两年游学伦敦。v 1909-1918年在奥匈帝国的捷尔诺维茨和塔拉兹大学任教。v 1921年任维也纳私营皮达曼银行总经理。v 1925-1932年间曾应邀任日本客座教授,并在德国的波恩大学担任教授。v 他不仅是着名经济理论家,而且还是经济计量学家。他是国际经济计量学会的创立人之一、第五任会长(

8、1937-1941年),1948年美国经济协会会长。v 所谓“经济社会学”,即对与经济相关的制度的描述和解释-或称解释性的描述-如政府机构、财产继承、私营企业、习惯性行为或“理性”行为;v 所谓“经济学”,即对经济组织的解释性描述,这种经济组织存在于任何给定的制度之中,如市场组织。v 熊彼特不仅清楚地解释了经济理论的历史(定义为经济结构的分析),而且还回顾了经济社会学的历史(定义为经济制度的分析)。v 经济学理论与社会学确有根本方法的区别,两者不能混用,重要的是每门学科要保持自己的方法论。那种认为经济学处理经济现象,而社会学处理除经济现象以外的其他人类活动的观点是不正确的。熊彼特认为社会学对理

9、解和分析经济现象是十分有用的。v 他在经济分析史一书中说明了经济社会学在分析经济现象中的作用,他指出:“(科学的)经济学”由“四个领域”构成,即“经济理论”、“经济历史”、“统计学与统计方法”和“经济社会学”。v 经济社会学与经济史一道研究应用于各种经济理论的制度框架。v 经济社会学不同于经济学的是,它采用更规范、更典型、更设计化的方法看待行为。v 具体分析主要反映在帝国主义的社会学和税收国家的危机。v 经济分析的任务是研究人们在给定的时间如何行动,以及该行动导致何种结果;v 经济社会学的任务则是研究人们为何恰好在经济活动被卷入其中的、更大的制度脉络中进行行动。v 企业家功能是熊彼特的发展理论

10、中的关键要素。他将其界定为革新-促成生产(和劳动)诸因素的新结合,当这种结合与信贷联系在一起时,它便打破了经济生活循环流动的静态均衡,把经济生活提高到新的水平。v 企业家改变了供应条件,以新的方式把现存资源结合在一起,因而建立了新的生产特色。v 企业家的特质和作用:v 企业家是勇敢的领导者,乐于打破平常的束缚,这使得他不同于业务经理。v 创新、抓住本质、抛开琐事、迅速行动和凭直觉理解。v 凭借其意志和个人权威来行动。v 乐于摒绝异常和危险的时候总会提出的批评。v 在更受限制的领域中工作,在社会中处于更不稳定的地位。v 企业家角色的心理:v 企业家行为是理性要素与情感要素的混合。v 一方面,他因

11、需要大规模的预测和计划方案而是理性的;v 另一方面,并不因为依赖于为自己获取和创造的自主驱力及最终建立家族王朝的企业家梦想而是狭隘的功利主义者。 三、卡尔波兰尼v 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1886-1964年),经济历史学家。v 1886年出生在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v 1933年波兰尼移民到英国,并成为一名家庭教师。v 1940年到美国演讲,并在伯林顿学院接受教席。v 1944年,完成了着名的伟大的转变一书。v 1957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完成了第二本着作早期帝国的贸易与市场。v 中心论点:经济“嵌入”于更大的社会之中。v 社会有优先权并控制着经济。v 在历史和比较视野中,经济总是

12、嵌入在社会关系之中,经济行为者的活动并非旨在最大限度地扩大其物质利益,而是为了维护其社会地位、身份和社会优势。v 市场和工业资本主义看作是一种过程的结果,通过这一过程,经济已使自身摆脱了社会的控制,使社会生活的所有其他方面服从其自身需要。v 核心问题:v 市场经济及其矛盾;v 作为基本制度的自我调节的市场;v 对古典和新古典经济理论范式普遍效力的要求的限制 v 经济整合原则的类型学:v 互惠意指对称群体之间的相互关联的交易(如礼品交换);v 再分配指到“中心”和从“中心”的适当交易(如从行政上组织食品的分配,即慈善事业);v 交换涉及市场系统中“诸手”之间的交易(买与卖)。v 这种分类的必然结

13、果是,在具有这些结构群体种类(如对称组织起来的亲缘关系)的社会中,将依此形成不同的经济转让方式。v 波兰尼的类型学是不完善的,似乎没有包括对用于集体行动的经济物品和服务(如战争用品)的政治动员。v 静态的分类方案,缺乏经济动态原则感或从一个体制向另一个体制转变的感觉。v 高估了市场原则的分裂和非整合层面,低估其他层面的相反的可能性第二节 社会学家的经济社会学思想v 埃米尔迪尔克姆v 马克斯韦伯v 乔治齐美尔 一、埃米尔迪尔克姆 迪尔克姆(Emile Durkheim,1858-1917年)是法国第一位学院式社会学家,也是欧美最着名的社会学家之一。v 1879年迪尔克姆在两次落榜后,终于通过了享

14、有盛誉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入学考试,从而进入这一培养法国知识精英的摇篮。v 29岁时受聘于波尔多大学,在该校文学院教授教育学和社会科学。v 1896年迪尔克姆被提升为第一位法国的社会学教授。v 1899年,他应聘到巴黎大学,1906年被聘为教育学正教授。v 代表作: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规则、自杀论:社会现象的探讨。v 文化应整合于经济分析之中:有关这种关系的分析主要体现在迪尔克姆对社会秩序的讨论,也就是社会是怎样整合起来的v 在传统社会中:机械团结v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分工对机械团结的磨蚀作用,在经济方面,劳动分工和职业专门化在社会分化中的重要性。v 对自由经济观点的态度:v 反对:对个体

15、利益的追求 v 接受:反对经济与社会的过度社会 v 微观的交易层面上 :v 契约的非契约性基础v 在有机团结中,分化的过程(包括劳动分工和个体分化)被承认差异的契约所控制,但同时又使其从属于更高级的统一。v 在经济与社会分析中,信任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作为处于经济关系中心地位的经济文化的一个方面,而不是作为一种文化表达方式,也就是说,在经济之外作用于经济而存在的。v 宏观层次上的秩序问题 :v 第一种尝试:v 在超越“契约的非契约性基础”上对这一论点深化分析时,迪尔克姆将注意力放在作为有机团结基础的劳动分工上。v 接受了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即经济生活比政治生活更能控制人口。政府的政治事务过于

16、远离日常生活,不能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因此他将注意力转向日常经济生活。v 劳动分工的整合作用 :v 与生产者之间的相互依赖有关-每个人都要靠他人来满足个人需求v 如果这种相互依赖感被制度化,而不是仅作为个人表达,那么它就足够能将社会维系起来v 由于促进职业发展的特殊职业的生产者组织的存在,他把这个制度化过程看作是对整个社会凝聚力的贡献 。v 但职业凝聚力和相互依赖性的论述有一个更严格的实践范围,它被限定在对顾客负责的职业道德范围内,而不是所有职业的范畴内。在服务性行业之外,很少见到这种责任感,而更多的是将工作视为达到目标的手段,持一种工具理性态度。当经历的工作关系以一种矛盾的发生,与因工作计划

17、和管理而造成的机会封锁相关时,这种倾向性就十分重要了。这表明工作活动的突出性在个人生活里减少了,并且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即是否存在另一个可供选择的社会秩序建立的一般性基础。v 另一尝试 :v 恢复了政治和政治文化作为社会秩序建立的基础。v 经济生活和职业秩序本身不能产生充分的超越于差异和个体利益的一般性道德准则v 并不是放弃了对中介性的经济制度的强调,而是将它们归结于政治文化的象征性最高权力之下。 二、 马克斯韦伯 韦伯(Max Weber,1864-1920年),德国着名的社会学家。v 1889年以论中世纪的商业企业史一文获法学博士学位,1891年获得柏林大学法学教授职务。v 1894年转入弗

18、莱堡大学教授政治经济学。v 1896年在海德堡大学教授政治经济学。v 1910年与滕尼斯、齐美尔等一起创立德国社会学学会。1920年6月14日逝世。v 代表作有经济与社会(1921年)、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1905年)等。(一)从传统经济行为到理性经济行为v 经济行为是一种社会行为,这是经济行为的第一个精确的社会学概念。v 经济行为的概念在经济社会学中和在经济理论中一样,都是以经济为取向,或者以设法满足对有用效益的欲望为取向。v 韦伯经济行为的社会学概念在两方面不同于经济理论中的经济行为概念:v 其一,在行为影响因素的问题上,韦伯指出,行为总是以人的行动为取向,总是参考其他行动者的行为;v

19、 其二,在经济行动与权力的关系问题上,韦伯认为,经济行为应该叫做一种和平行使以经济为主要取向的支配权力,而合理的经济行为应该叫做目的合乎理性地(即有计划地)行使以经济为取向的支配权力,这种权力通常就是指经济权力。v 人类的经济倾向可以是传统式的或是目的理性的:v 传统的行为倾向曾经普遍地存在于各个社会和文化中。在政治、经济、宗教、法律等领域里,根深蒂固的保守性压抑着人们的创新潜能。v 这种传统倾向在经济领域具体体现为束缚于本能反应的觅食活动,以及局限于固有技术和社会关系的传统习性。对具体处境的理性决策几乎与此类传统经济行动无缘,即使有,也只是一些依稀可辨的萌芽而已。v 理性经济行动具有以下特征

20、:v (1)经济行动者有计划地分配他一切可以运用的现有与未来资源;v (2)他能把资源按其重要性分配到不同的可能用途;v (3)当经济行动者本身拥有对必要生产工具的支配权时,他能以有计划的生产方式获得利润;v (4)当事人可以有计划地通过结社的手段,取得对有限资源的共同支配权。(二)资本主义v 资本主义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理性的经济行为。v 资本主义是一种世界历史的基本运动,而存在随着时代和国家而变化的形形色色的资本主义。v 合理的近代资本主义只遵循一个法则:合理计算(成本、风险、利润)。v 与各种形形色色的资本主义相比,近代资本主义的合理性在于:v (1)私人的独立生产企业自由占有所有的物质手

21、段,如土地、设备等;v (2)市场交易自由;v (3)合理技术导致了合理的预测,以及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大规模的机械化;v (4)合理而可精确估价的法律;v (5)劳动自由,即个人出卖劳动力不是迫于政治、法律义务,而是出于经济考虑;v (6)经济的商业化,即企业股份公司化,促进了资本主义投资与投机。v 近代资本主义是西方文明理性化不断增长的结果v 影响其发展的具体因素是多重的:v 西方历史上特有的基督教新教伦理v 合作社衰落导致家与职业分离,进而导致专业化的产生v 文艺复兴之后意大利城市经济中货币的使用和银行的出现v 中世纪城市里市民阶级的出现也许是近代资本主义产生的一个关键因素。正是市民阶级倡导

22、和拥护基督教改革,从而发展出资本主义精神。v 韦伯认为,近代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经济体系已根深蒂固,以至人们不可能通过一种革命摧毁它,因为资本主义经济在某些方面体现了经济理性化的必然性;而且资本主义经济的合理性会促使其不断地更新社会结构,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v 人类将面临两种理性经济类型:v 市场经济:以财政预测、家庭预算与企业预算三者之间的明确分野为基础的,经济实体依市场价格确定经济行为取向,因而生产者与消费者会始终面临风险;v 计划经济:根据以独裁为基础的行政管理指令来确定经济行为取向,倾向于提倡实物津贴以取消生产与消费的对立v 理论上:市场经济本身包含着不合理性,

23、而计划经济则具有最大的合理性。v 实际上:计划经济无法解决社会需求预测的合理性问题,因而会阻碍经济理性化。v 无论何种经济类型,都必须正视劳动分工问题及趋向于获取财富的活动的协调问题,行政手段无法替代经济实体自身的理性选。 (四)经济与文化v 确立了文化对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过程的重要性。v 强调行动的意义,文化不可能脱离经济生活而单独存在。v 提出了一种历史的文化社会学,用来解释基本历史进程中追求自我利益的影响。v 宗教观念中上帝的召唤与个人事业和工作伦理之间的紧密关系:v 在上帝的召唤中,个人的生活和行为都应对上帝负责。宗教活动将理性解释和原则注入经济生活之中:v 第一,现代资本主义中最重要

24、的经济生活已被纳入到与理性相矛盾的文化活动中去;v 第二,文化实践活动的变化是经济生活向分化的理性化经济系统转变的先决条件之一。v 理性资本主义的到来并不能因此理解为个体利益对文化(指传统文化)的胜利,而应是经济活动和文化两方面的转变。v 理性化的过程破坏了文化实践,正是这种文化实践通过理性资本主义的发展把理性带进现实。v 一旦形成制度,理性经济行为就不再需要宗教支持。相反,它是在寻求工具理性或目标理性的世俗个人主义的环境里起作用的。v 这引起了对价值明显关注的破灭,同作为理性中根深蒂固的非情感方面的文化意义之间的矛盾。v 韦伯经济社会学中存在的矛盾:v 其一,有助于建立内含文化的经济与社会理

25、论可用下面的命题表述:v 所有的社会行动都在它们体现的文化意义范围内与文化相关;v 文化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不仅仅包含社会秩序和整合,还包含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v 因而,文化不但具有维护现存秩序的功能,也可能是改变现存秩序的动力。v 其二,韦伯对“理性化会毁灭文化吗”这一问题的回答是矛盾的:v 一方面,在对价值明确关注的意义上,他似乎是在说,正是理性化赶走了理性。理性的“铁笼”完全压制了文化的独立发展,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感到他们对于自身行动已不再有选择权。v 另一方面,韦伯却让我们将理性化和工具理性看作文化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对于达成既定目标的技术和最好方式本身的关注已成为目标,因此而成为一种价值

26、观。v 价值观看重不带感情色彩的计算手段,而并不因此降低其自身价值。因此,现代西方社会可以说是创造了一套新的价值观念,如形式效率、科学推理和知识化等,这些给予经理、技术专家、科学家和专业人员等社会角色以身份和地位,也就是说,重视正式的教育证明而不是依靠财产所有权的职业身份和地位。 三、 乔治齐美尔 齐美尔(Georg Simmel,1858-1918年)生于德国柏林,又译成格奥尔格西梅尔。v 1881年获得柏林大学哲学博士。v 1885年,齐美尔成了柏林大学的一位私人讲师。v 1914年,就任于时属德国的阿尔萨斯的斯特拉斯堡大学哲学教授,但那里的学术也正是一片凋敝。v 1918年9月28日因肝

27、癌逝世。v “形式社会学”的创始人,也是德国社会学学会的创始人之一。v 主要代表作:货币哲学(1900年)、社会学(1908年)等。v 齐美尔认为,可以把经济交换看作是社会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v 货币已取代了宗教象征(如上帝),成为一种新的、世俗的、普遍的可用来表示其他所有物品价值的等价物。v 这种普遍的世俗等价物的发展又将个人从仅对细分社会的特殊忠诚中释放出来,投入到一系列瞬时即逝的偶然的交换活动中。v 对现代的诊断:v 在与自由主义相关的方面,齐美尔认真地将个人主义和经验的分裂看作是现代社会真正的文化特征v 在与政治经济学相关的方面,齐美尔将货币看作是一个崭新的文化世界的象征v 强调经济交

28、换和消费在现代分化的世俗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v 齐美尔将文化符号化应用于经济与社会的构成中,这一特殊做法并没有体现经济生活中符号主义的所有方面,特别是它没能解释涉及到工作、技术、科学和发明其文化意义的生产中心性符号主义的持久存在。v 工作中心性价值观的不断发展甚至神化,以及它们的个人典范,都没有进入齐美尔的研究框架。二、经济社会学的发展历史v 第一阶段: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代表人物:韦伯、涂尔干v 第二阶段: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代表人物:帕森斯,斯梅尔瑟v 第三阶段:二十世纪 七八十年代(新经济社会学),代表人物:怀特、格兰诺维特v 第一阶段(创立阶段):v 韦伯研究了许多经济社会学主题: 如中

29、世纪的贸易公司、股票交易、古代经济史、经济学的历史学派和主要宗教的经济伦理等等。 在他的后半生中,韦伯一直试图建立经济社会学的理论基础,在经济与社会的第二章“经济行为的社会学基本范畴”中阐述了他的经济社会学理论。 韦伯的经济与社会和经济通史是韦伯经济社会学思想的精华,也是德国经济社会学走向成熟的标志。v 德国经济社会学家: 最为关心的是资本主义以及资本主义斗争; 试图在经济学理论中为经济社会学寻找一席之地;v 法国经济社会学家: 热衷于“工业社会”以及工业社会的黏合问题。 与经济学家作斗争,试图用经济社会学替代经济理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学科化) 20世纪50年代,经济社会学在美国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创立了包括社会理论在内的一般行为理论,旨在以最抽象的分析术语展示社会面临的迫切需要,划分出以满足这些需要为取向的分化子系统的主要类型,以及识别出这些子系统之间的重要关系; 帕森斯和斯梅尔塞的分析是在功能主义理论框架内进行的,从而远离了他们的先驱; 与第一阶段的先驱们相比,帕森斯和斯梅尔塞接受了大量的形式经济理论的范畴和关系,如生产因素、供给和需求、信贷和货币理论以及均衡分析法,并把它们作为合法的理论框架,甚至将某些方面作为社会科学理论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