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全镇非农业土地的利用、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为规划工作奠定扎实的工作基础。针对小城镇发展的不确定性,采用多方案比较,提高规划对未来发展的适应性和灵活性。5、环境价值原则 区域的总体环境质量,不仅直接影响于家房镇资源开发和居民生活的质量,而且影响投资环境的改善,规划要充分体现环境优先原则,提升于家房镇区的整体环境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利用镇区及周围的水系、等自然条件及环境特色,融城镇于自然环境之中,创造高质量的城镇景观环境。6、“节约用地”原则 坚持合理利用土地的原则,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珍惜土地合理开发、尽量少占耕地,对现状土地资源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土地利用率,正确
2、处理开发建设与节约土地的关系。第四条 规划年限2011-2030年第五条 规划范围于家房镇现辖2个社区居委会和9个村委会第六条 规划成果图纸、法定文本、说明书、附件。第二章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第七条 社会发展目标2030年居民恩格尔系35%以内,人均住宅居住面积35平方米,全镇基本普及高中教育,镇区养老保险和理疗保险覆盖面达到100%,自来水普及率100%,燃气气化率50%,集中供热普及率75%。第八条 经济发展目标203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7.9亿元,年均递增16%,一、二、三产业的比例预测为60:15:25。人民生活目标 :2030年实现人均收入20000元,年均增长9%。第九条 城镇建设目
3、标要把于家房镇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田园乡镇,使其成为具有完善的城镇服务设施的区域产业服务基地、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最适宜居住的田园城镇。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迅速扩大经济总量,促进镇区经济发展。做强农副产品加工及物流产业;努力把于家房镇镇建设成为功能完善、交通便利、经济繁荣、环境秀美、人民生活富庶的生态型现代城镇。第二部分 镇域规划第一章 镇域性质和规模第十条 于家房镇性质到2030年,把于家房镇建设成为以石油化工和机械制造为支柱产业,以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为特色产业,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并举,富有地方特色的田园式城镇。于家房镇发展为沈阳南向出海的重要窗口。第十一条 镇域人口规
4、模至2030年,镇域总人口50000人。第二章 村镇体系规划第一节 镇域经济分区第十二条根据于家房镇的现状经济发展水平及区位、交通、资源等发展条件的综合分析,规划将于家房镇划分为四大经济片区:西部畜禽养殖区;东南部工业加工区;中部综合服务区;北部设施农业区,四大经济区的划分以突出各自不同资源条件赋予下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特点为主导思想,依据经济区的划定,各经济区的建设功能应进一步强化自身特点,与周边区域形成合理分工,发挥资源优势的最大效益第二节 村镇等级第十三条 村镇体系等级结构分为两个层次:第一级:镇区,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济职能以商贸和旅游业为主。第二级:中心村:插拉村,以发展设施
5、农业为主,建立农产品初加工基础。陡沟子村,以生态农业畜禽养殖为主。代家房村,由于其基础设施和交通区位优势良好,沿一O七省道,发展迅速,作为中心村。高家村 ,靠近东南部的石化工业园区,目前暂时以发展示范农业为主要产业。第三节 村镇规模与空间布局第十四条 村镇规模1.用地规模 根据规划期内村镇职能特点和城镇化发展进程,规划确定乡村建设用地指标分别按镇规划标准终点一般镇标准和中心村标准进行控制,已达到集约利用土地目的。近期全乡域内的住宅建设以类别别墅为主,远期人口增加后,镇区住宅以3-4层为主,中心村以1-2层为主,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乡村建设标准 项目 集镇标准 中心村标准 人均建设用地(m2
6、/人) 111120人均道路用地(m2/人) 1612人均绿地(m2/人) 156自来水普及率(%) 100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升/人日) 150固定电话普及率(%) 30道路铺装率(%) 集中供热率(%) 75燃气气化率(%) 70102.人口规模根据规划期内村镇职能特点和城镇化发展进程,规划确定乡村建设用地指标分别按镇规划标准终点一般镇标准和中心村标准进行控制,预测镇区和中心村在规划期限内的人口规模。如下表所示:于家房镇用地规模及人口规模预测(2011-2030)规划村镇建设面积(公顷)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规划人口(2030)镇区4990.30%15602045000代家房村1010
7、00插拉村242000陡沟子村高家村合计559160050000第三章 基础设施规划第一节 镇域综合交通规划第十五条 规划原则1.结合镇域地形地貌,避免大开挖、大填方,保持原始自然生态风貌。2.根据镇域经济发展,形成快捷、方便的道路系统。3.以镇区为全镇的交通枢纽,加强与周边区域的交通衔接。第十六条 镇域道路系统规划1.镇域内的道路应顺应地形,采取截弯取直、局部拓宽、分期改造的做法,逐步提高道路等级。2.改造镇域范围内的两条乡道(福佑路、安民路),达到二级公路标准,作为与其他镇相联系的主要道路。3.改造镇域范围内原有的乡道北熙路,新建欣荣路,富民路,东昌路三条村道,增强完善镇域道路体系,腾大公
8、路,沈西产业大道和一O七省道三条快速路之间的互通与发展。4.完善村级道路系统,以两条快速路(一O七省道和沈西产业大道)为骨架,实现村村通公路,而且达到三级公路标准。第十七条 镇域交通运输规划4.以一O七省道和沈西产业大道以及化工园区的东侧的道路东昌路作为最主要的货运交通路线;过境公路腾大公路以及福佑路和安民路作为最主要的客运交通路线;镇区内部纵向联系的道路(学府路、市府路、清吟路)和镇区外围为腾大公路起分流作用的规划路富民路作为客货运交通混行路线。第十八条 镇域道路的命名原则与依据1. 镇域内道路的名称过境公路:沈西产业大道、腾大公路省道:一O七省道乡道:福佑路村道:富民路、安民路、东昌路、欣
9、荣路、北熙路2. 道路命名原则与依据(1)采用有名称原则:镇域内个别道路在规划中没改动或改动很少,就采用其原有的道路名称,如沈西产业大道和一O七省道;(2)意义原则:镇域内的道路多以意义原则来命名,如福佑路、富民路、安民路和欣荣路。(3)方位原则:根据道路在镇域中的方位来给规划道路命名,如北熙路和东昌路。第二节 镇域给水工程规划第十九条 给水工程规划依据与原则1.规划依据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1997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 16-87(2001年版)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 2.规划原则 (1)、镇区生活用水与工业用水共
10、用同一系统,镇区以外工业用水由另外一个系统供应,实行低压制供水。(2)、给水管网环状布置,确保生产、生活和消防等用水安全。(3)、多层建筑生活用水由管网直接供水。(4)、供水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及各生产部门水质的要求。第二十条 给水规划1.用水量标准 综合用水标准:镇区近期为120L/人d,远期为150L/人d;其它村庄近期为80 L/人d,远期为100L/人d,供水普及率为100%。工业用水标准:按综合生活用水的30%计算。消防用水量标准:镇区为25L/s,并按同一时间内有一处发生火灾;其他村庄为20L/s,并按同一时间内有一处发生火灾,灭火持续时间均为2小时用水计算。2.水
11、源和自来水厂规划 镇区生活、工业和消防用水主要是地下水,近期于辽河排干渠北侧建若干水井作为水源地,并在临近水源地南侧建一水厂。近期供水能力达到6000吨/日,远期为8000吨/日。给水水质必须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中的规定。3.给水管网 镇域给水管网结合环状网和枝状网两种布置形式,在干路之间采用环状网形式,干路至支路则采用树状网形式。对不合理的管段逐步取消,对供水不足的管段加以更换完善。消防供水与镇域供水共用一套管网系统,沿道路按不大于120米的间距设置市政消火栓。6.给水管材 给水干管可根据需要选用球墨铸铁管、钢管或钢筋混凝土管;配水管由于经过加压后送水,要考虑管材的耐
12、压性,可选用钢管、UPVC、PE等强度高的管材。第三节 镇域污水工程规划第二十一条 污水工程规划依据与原则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荣乡镇总体规划 (1)、坚持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2)、排水管网实行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均排入镇域污水管网。近期镇域的污水分片就近排入生态湿地进行处理,远期规划各中心村的污水分区排入生态湿地进行处理,镇区的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分片区排入工业园区中的污水厂集中处理。(3)、污水综合治理采取集中处理的原则。工业废水必
13、须符合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 后排入地下污水管道,与城区生活污水一并送到污水厂进行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地表水体。(4)、根据本地段地势地形特征,以及河流水系分布情况,按照分散布局和就近排放的原则规划布置雨水排除设施。充分利用和改造现有排水设施,积极扩建和新建排水设施,逐步达到合理完善,根治雨涝灾害和水体污染的目标。第二十二条 污水工程规划3.规划污水量 根据镇规划标准,排水量应包括污水量、雨水量,污水量应包括生活污水量和生产污水量,并应按下列要求计算:(1)生活污水量可按生活用水量的7585进行计算;镇域取80%进行计算;(2)生产污水量及变化系数可按产品种类、生
14、产工艺特点和用水量确定,也可按生产用水量的7590进行计算;于家房镇镇取75%进行计算;4.污水处理厂规划 (1)、本规划利用工业园区即将拟建的污水处理厂一座作为镇区远期的污水集中处理方式,位于规划外的南侧,负责处理整个镇区及工业园区的污水。(2)、处理级别为二级污水处理指标(二),其工艺流程大体为泵房、沉砂、初次沉淀、曝气、二次沉淀、消毒及污泥提升、浓缩、消化、脱水及沼气利用。5.污水管网规划 (1)根据镇域的地形、地貌分别设两条主干管、6次干管;(2)镇区富民路和安民路设置污水主干管,镇域经过初步处理的生产污水向南汇集,送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3)镇域其他四个中心村的污水几乎全部是生活污
15、水,主要的处理方式是经过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到各村附近的沼气池进行发酵,特别是陡沟子村的养殖业所产生的粪便,需要较大规模的沼气池对此处理,所产生的能量用于解决各村的燃气问题。(4)污水管道主干管径DN400mm,次干管径DN200mm。(5)污水管道埋设在道路下,主要采用重力流,部分采用压力流,设置污水泵站3处。6.污水提升泵站 根据本区的水系和地形,规划设置污水提升泵站3座。具体设置位置详见污水工程规划图。泵站规模及用地面积详见下表。泵站规模及用地一览表 序号 泵站编号 规模(万m3/d) 用地面积(公顷) 11 0.80.222 1.233 0.9第四节 镇域雨水工程规划第二十三条 雨水工程规
16、划依据与原则1 规划依据 2 雨水规划原则 1、雨水排放方式采用沿路敷设管渠方式,利用现有的水塘,河流作为雨水汇集点,根据整个区域的地形、地势划分排水区域,采用分片排水的办法,以经济的方式达到最佳效果。2、雨水排水系统尽可能采用分区布置,在高地区和低地区分别布设管道,避免对管道的严重冲刷。尽可能采用自流方式排放,避免设置雨水泵站。雨水排放根据雨量、汇水面积及地形,确定其排水量管径和走向,建立合理的排水体系。第二十四条 雨水管网规划1、红线宽度20m以上的道路上,雨水管道沿道路布置在中间。现状107省道规划后将调整为镇区道路,雨水管布置在道路两侧。2、雨水管以重力流为主,宜顺坡敷设。并与道路中心
17、线平行。雨水管道管径最大为1200mm,最小为300mm。3、雨水管道排入内河的排放口采用一字式。4、镇域内雨水分为两个片区排放,分别排入荣兴水库处,另一片区排入辽河。第五节 镇域电力工程规划第二十五条 电力工程规划依据与原则1)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2)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1)根据区内项目发展的不确定性,容量控制应满足逐步开发、灵活多变的要求。2)合理布局,正向送电,减少迂回,线路走向尽量短捷,降低投资。3)一次规划,分步实施,远近结合,以近为主,过渡协调, 实现规划。4)合理预测用电负荷,保证供电容量,提高供电质量。5)镇区和村庄采用统一供电。第二十六条 电网规划1
18、.电荷预测镇域内规划预测用户15700户,用电负荷预测 1.6万 kw。规划农业用地 8.472万亩,用电负荷 0.13万 kw。工业用地约为6.6平方公里,用电负荷预测 66万kw。镇域内总用电负荷预测:67.73万kw2供电电源:为了满足镇域生活和生产需求,规划将从辽中县引入的66KV电源至220kv,近期镇域电源主要为现状66kv电源,远期征求上级批准同意,将电源电压增值220kv。3电网规划:220KV主干电缆构成单回路的网络。镇域内设置一个220kv变电所和两个66kv变电所。220kv和66kv配电线路采用地上架空形式。镇域统一采用10kv电压供电,采用地上架空形式。4电力线路规划
19、:根据电力电量的预测,可得知镇域内需要220kv电压来满足生活生产需求,同时根据负荷分布合理布置并深入负荷中心,电线的敷设可采用电缆沟或直埋方式。5.电力设施方面:建设电管所电管站各一处。电管所和电管站分别建设在新区市政府大楼内,为全镇提供电力维修和电费收缴的工作。第六节 镇域邮政电信工程规划第二十七条 电信工程1.电信设施 镇域内设置了一个有线电话模块局,随着城镇的发展,可以对模块局进行扩容。有线电话近期普及率为30,远期普及率为50。移动电话信号为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信号为有缝隙覆盖,镇域内设置四处电信服务代办处。3.电信线路 规划的电视电信管道的建设应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并采用同井共沟,
20、沿镇域内的道路敷设。有效形成片区综合的通信网络系统,满足电话、数据通信、有线电视等不同信息服务行业的地下管道空间需求。未来镇区的发展,应该利用信息化技术,引进更多的信息网以及提高信息网的综合能力。第二十八条 邮政工程根据现状情况,可确定近期邮政局不足以满足整个镇域需求,规划新建一处邮政局,各村设置邮政代办点。第七节 镇域燃气用能规划第二十九条 燃气用能规划原则(1)燃气工程规划应技术可行、经济合理、节约能源、方便居民、安全可靠、易于实施、保护环境。(2)根据国家能源政策和技术规定,结合本区的实际情况,规划应用多种气源。其中镇区以液化石油气为主要气源,生物质能为辅助气源;中心村以秸秆气化炉为气源
21、。(3)控制民用燃气普及率,鼓励居民使用生物质能作为原料及燃料。(4)由于气源能源所限,规划期内只考虑供居民生活用气和公共建筑用气;规划近期以瓶装供应到用户和秸秆气化炉供应到用户为主,远期考虑管道供气和生物质能供气。第三十条 镇域燃气规划于家房镇域内没有自建气源厂的条件,也不适合从其他地方引入气源。从于家房镇现状情况看,镇区内液化石油气罐供气已初具规模,气源也有一定保证,建议规划期内仍采用液化石油气作为部分气源。通过液化石油气罐、32瓶组式液化石油气和基站式三种供气方式供应到用户,并且鼓励居民使用生物质能气源。第三十一条 镇域内用地规划在未来的20年内,在全域范围内除了各家各户用能基本靠小型化
22、,家庭型用能。规划拟在镇区内分散建设基站式液化石油气站2座,32瓶组液化石油气站3座。基站式液化石油气站主要为二类居住用地服务,占地总共0.04公顷。32瓶组液化石油气站为一类居住用地服务,占地约0.03公顷。生物质能厂拟在工业区内建设,未来将为整个镇域服务。第八节 镇域供热工程规划第三十二条 供热工程规划原则(1)热负荷测算 根据地块性质、用地面积等规划指标,参照国家现行的各项用热量标准和有关经验热负荷指标进行测算;(2)大力发展集中统一供热,严格控制新建小锅炉群,以达到节约能源,改善环境,减少占地,综合利用,降低造价的目的;(3)整体规划、分期实施,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第三十三条 供热工程
23、规划镇区一类居住用地内的靠近供热接入点的用户采用集中供热,其余用户可以采用秸秆炉供热。二类居住用地内的用户及主要公共服务设施采用集中供热。各中心村主要通过土暖气供热,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秸秆炉供热。第四章 镇域公共设施规划第三十四条 行政管理及区域性商贸设施镇域内规划建设新政府,其中成立各项管理机构,每个村设置村委会。规划区域性商业服务设施主要布置在镇区内腾大线东侧沿线,包括银行、商店、饭店等,占地 22.1 公顷。镇区东西居住片区各形成商业中心,各村内形成分散商业网点,规划后商业金融设施完善,用地规整。规划将现有集贸市场移至规划集贸市场用地,满足镇区发展的要求。第三十五条 文化体育设施镇域内规
24、划一处文化中心,主要设置文化活动站、图书馆、老年活动中心、农科站,位置在中学南侧,占地 6.15 公顷,形成镇区标志性建筑景观区。第三十六条 医疗卫生设施镇域内规划医院一处,占地2.86公顷,在各个村庄内建立卫生所。医院内设置计划生育站、防疫站、卫生监督站,以满足居民对社会化公益事业的需要。第三十七条 教育设施规划镇域规划中学一处,位于镇区内,同时镇区设置小学两处,各村不单独设置小学。第五章 镇域空间管制规划第三十八条 空间管制目标规划整合协调镇区发展,产业空间,生态保护,景观体系与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根据不同土地实际开发强度和开发时序,将全镇空间分为禁止建设区,控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各分区实
25、施不同开发建设管理要求。第三十九条 “三区”“五线”规划1、“三区” 1)禁止建设区 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辽河水域、浑河水域控制区,禁止建设区作为生态培育和生态建设的首选地,区内禁止任何城市建设行为,任何不符合资源环境保护要求的建筑必须限期搬迁。2)控制建设区 (1)水域建设控制区,须对区内各类建设活动进行严格审批,对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等给予控制。辽河外侧各100-400米为建设控制区,一般水域廊道外侧各50米为建设控制区。(2)缓冲绿带:包括基础设施隔离带,安全防护带以及城市防灾避难系统等;主要河道两侧防护带控制应符合有关规范和规划要求,镇区地段防护带不小于50米,镇区以外地段防护带不小于100米。(3)区域性交通廊道控制用地:包括腾大公路、107省道、沈西产业大道等区域性交通沿线控制用地等,严禁村庄夹公路发展,防止公路街道化,规划区内公路旁绿带宽度每侧按3050米控制,规划区外国道,县道,乡道两侧分别设置15米,10米,5米以上的绿化带。(4)控制预留电力,电信,燃气等区域性市政设施走廊用地。(5)水源地,雷达站,气象站,军事设施,外事机构,微波站,微薄通道,危险品等有关设施应按照有关规范和规划要求确定控制范围。(6)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