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489.69KB ,
资源ID:199360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9360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太原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太原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卷Word文档格式.docx

1、4. (6分) (2017高一下包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李白山水诗中盛唐气象的第一个特征是多宏伟意象。他的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气势磅礴,雄奇壮伟。李白拥有极广的胸襟和极高的视野,他蔑视权贵,睥睨一世,这体现在山水诗中,便形成了开阔明朗、浩淼空旷的意境。他山水诗中盛唐气象的第二个特征便是意境开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高山随着平原的到来而逐渐隐去,大江汇入波涛汹涌的大海,这视野是何等的开阔。“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诗中的山水画面,写山的

2、巍峨雄姿,写水的浩浩汤汤,视野开阔,一望无际,使人心旷神怡,这正是盛唐时代中的大气魄、大气象。盛唐诗歌的神韵,被李白发挥得淋漓尽致。“太白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指出了豪迈、飘逸是李白的一大风格。其山水诗中也有体现:“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那样美的湖水,那样美的传说,空灵、明净,表现出一种超脱于尘世之外的皎洁明净的心境。“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他有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以其天真纯朴的童心,与山水冥合,字字流淌出俊逸风神和爽朗情韵。盛唐

3、士人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李白身上被理想化了。早在青年时期,他怀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的雄才大略,以兼济天下为己任,希望登上政治舞台做一番惊天伟业,而后功成身退。他这种“功成身退”的生命理念,正是对盛唐时代精神的独特表达。他幻想“平交王侯”“一匡天下”,仰慕鲁仲连、郦食其、范蠡,希望在风云际会中能遏上明德圣主。在过于理想化的人生当中,现实生活当然不断遭受失败,但他始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他是把盛唐士人的入世进取的精神高度地升华了,带进了一个理想化的境界。”李白热衷功名,但是他傲骨铮铮,蔑视权贵,狂放洒脱。他渴望摆脱束缚,融入自然,毕生追求不受约束的逍遥的境界。

4、在山水诗中也表现出他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是最直接的表白。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也称赞他的傲岸性格:“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人格中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约束。这是魏晋开始的人的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是盛唐精神的高度升华的产物。盛唐时代的开放包容成就了李白,他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他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独立不羁的人格和豪放洒脱的气度,亦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李白把盛唐气象融合其独特的创作风格运用在山水诗的创作中,谱写了中国山水诗光辉灿烂的一页!(选自陈立群李白山水

5、诗与盛唐气象,有删节)(1) 下列对第一,二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宏伟意象是李白山水诗的一大特征,体现了盛唐气象。B . 李白山水诗中开阔明朗、浩淼空旷的意境是与他拥有极广的气度和极高的视野有关,与蔑视权贵,睥睨一世的胸襟无关。C . 李白诗中的山水画面,写山的巍峨雄姿,写水的浩浩汤汤,视野开阔,一望无际,使人心旷神怡,这恰好体现了盛唐气象。D . 盛唐时代中的大气魄、大气象,体现在李白的山水诗中,表现为意象宏伟和意境开阔两大特征。(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李白山水诗中,美的湖水,美的传说,空灵、

6、明净,表现出一种超脱于尘世之外的皎洁明净的心境,凸显其意境开阔的风格。B . 俊逸风神和爽朗情韵,被李白用山水诗以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以其天真纯朴的童心,与山水冥合而流淌出来。C . 李白对盛唐时代精神的独特表达,是他怀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的雄才大略,以兼济天下为己任,而后功成身退的生命理念。D . 李白把盛唐士人的入世进取的精神带进了一个理想化的境界,虽然现实生活不断遭受失败,但他始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李白山水诗中直接表现出他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

7、的人格的一个例证。B . 李白的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约束的人格,既是魏晋开始的人的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又是盛唐精神的高度升华的产物。C . 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在李白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独立不羁的人格和豪放洒脱的气度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D . 李白虽然傲骨铮铮,蔑视权贵,狂放洒脱,但是盛唐时代的开放包容成就了他,让他谱写了中国山水诗光辉灿烂的一页。5. (9分) (2019高二上佛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边城的守望者阿湄在湖南、四川、贵州三省接壤处的湘西境内,有一座小城叫凤凰,四周皆山,草木繁盛,百鸟和鸣,相传是因早年曾有凤凰栖于此而得名。沈从文就出生于这个偏僻、美

8、丽、民风淳朴的地方。沈从文原名沈岳焕,从小聪明过人,记忆力特强,6岁开始入私塾读书。但私塾里呆板的生活引不起他半点儿兴趣,他常常逃学,去看染坊师傅踩着碾石,把布匹压得平整如镜;看豆腐作坊里衣着艳丽的苗族妇人一面用铜勺舀豆浆,一面轻轻地唱着歌引逗背包里的孩子;看面馆里头包青帕的大师傅骑在一条木杠上压面皮,再用又大又宽的刀子飞快地切剥幼时的沈从文不愿循着社会和长辈安排的道路走,而是在自然的世界里率性发展着,这影响着他一生对社会、人生、世界的认识,所以他在自传里说他读着私塾里小书的同时读着一本大书。1917年,沈从文15岁,刚刚小学毕业,被送到当地预备兵技术班,离开家乡,跟随当地部队在沅水流域漂流了

9、5年。在这常人难以设想的痛苦生活中,他认识了中国一小角的人事与风土民情,为后来的创作打下了丰富的生活基础。1922年,“五四”运动余波未息,他受到报刊的影响,毅然放下枪,离开湘西,只身来到陌生的北京。在北京,他想进大学读书。到北大,接待人说他是“小学文化”,连报名费也退了回来。报考燕京大学,又被认为学历太浅,不够资格。最后,他决心用手中的一支笔打出自己的天下,从而开始了艰苦的创作历程。后来,他得到郁达夫、徐志摩的支持和鼓励,到北大图书馆当馆员,拼命读书,拼命写作。他的作品最早载于1922年的北京晨报副刊,接着又在现代评论小说月报上发表。早期作品大多描写湘西的乡俗民风和独特的生活,后来结集为鸭子

10、旅店及其他蜜柑等。1934年,他发表了著名的中篇小说边城和散文湘行散记,并先后编辑北平和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成了“京派”作家代表人物之一。抗战爆发后,他离开北京逃难去云南,途经沅陵时,写作散文湘西、长篇小说长河。漂泊的生活,坎坷的经历,执着的追求,深刻的思想,边城的风情,使沈从文与他的创作成为20世纪中国文化界的一个独特现象,也成了边城的守望者的研究热点。人们嗟叹他的命运,推崇他的人格,研究他的作品,借他的精神荡涤自己的灵魂,吸取民族文化的精髓,重塑民族文化人格。他最著名的小说边城,更是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文学家,沈从文细细致致地过滤生活,把粗糙拣走,把丑陋剔除,留下诗意

11、,留下美好,给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保存一份永久的希望。1988年,沈从文病逝于北京,归葬于凤凰。山城之侧,沱江之畔,丹崖之下,一方矗立的皱石做了他的墓碑。让我们记住碑上的话吧: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他的塑像坐落山巅,多像一幅简洁的画啊,他静静地站着,刻满沧桑的额下,一双明澈的眼睛始终望着远方那是人类的远景,嘴角一抹恬淡的微笑提醒着你:会好的,一定会好起来的。他就这样守望着,守望着边城,守望着人类的未来 (摘编自阿湄边城的守望者)(相关链接)谁又能想得到,这个只读过小学、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的乡下人,后来竟成了一个大作家,而且积累了深厚的学问,被他曾经想进去读书而不得的北京

12、大学聘为教授,这真堪称中国20世纪文化史的一个奇迹!(常青读阿湄)建国后他离开文坛,进入古代文物研究领域,中国文学史的编纂者也曾把他排除在主流之外,但他在世界上所享有的盛誉却经久不衰。(刘敏阿湄之思考)(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沈从文6岁开始入私塾读书,但常常逃学,因为他厌倦了私塾里呆板的生活,被当地的染坊、豆腐作坊、面馆吸引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B . 神奇的湘西养育了一代大师沈从文,他的创作也包蕴丰富的地域文化特征,成为20世纪中国文化界的一个独特现象。C . 沈从文“把粗糙拣走,把丑陋剔除,留下诗意,留下美好”,表明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文学家应该回

13、避社会矛盾,目的在于把希望留在人间。D . 沈从文是一个 “奇迹”,一是因为他只上过小学,竟成为大作家、大学教授;二是因为他离开文坛后且被排除在主流之外但仍在世界上享有盛誉。(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价,恰当的一项是( ) A . 沈从文幼时从不循着社会和长辈安排的道路走,而是在自己的世界里率性发展着,这影响着他一生的认知,所以他读书的同时还读着自然生活以外本人生活的大书。B . 沈从文年轻时跟随当地部队在沅水流域漂流了5年,认识了那里的人事与民风,为自己的创作打下了生活基础,储备了写作素材。C . 沈从文最早在北京晨报副刊发表作品,接着又有作品见报。早期作品大多描写湘西的乡俗民风和

14、军旅生涯,结集为湘行散记。D . 沈从文的文学成就告诉人们,哪怕一个人的学历不高,但只要他执着追求理想,永不言弃,就一定能取得辉煌的成就。(3) 作者认为“沈从文是边城的守望者”,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回答。6. (13分) (2017襄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丑琴操邓跃东祖父会拉琴,好事者命令他带上两个会拉胡琴的侄儿一起演出。在邻村第一次巡演时,我大伯父刚拉开过门,台下就扔来一只鞋子,砸在他头上。他们指责大伯父的胡琴有问题,硬是逼着他锯掉了琴杆上的龙头这件事我是听一个叔父说的,几个伯叔不愿回忆这些旧事,唯有我堂二叔反应异常,他大口大口地吸着烟说:“琴头是我砍的!”我知道二叔一直

15、钟情于胡琴,没想到他竟是这件事的亲历者。透过浓浓烟雾,我看到了二叔眼里流露出的几丝幽怨。那晚他们受到了批评,被要求将琴头处理掉,否则后果难以想象。祖父答应一定处理好,但不是当场锯掉的。这把琴是大伯父在县城读中学时带回的,却成了二叔的至爱。那时祖父被贬职从学校回乡,思虑最多的是要保住侄子们的性命,要不就对不起大哥。祖父就给二叔做工作,二叔十五六岁,很不配合。祖父发了怒,责问他:“是人头重要还是琴头重要?”二叔噙着泪、含着怨气,在祖父的逼迫下锯下了琴头。祖父说:“这个琴头雕刻得精致,你先收着,日后可能会用上。”二叔不吭气,捡起琴头一把甩进了灶膛。丑琴无头,祖父他们也无脸面,操琴的模样十分滑稽,总不

16、被人正眼看。当然,心里最憋屈的是二叔。他很年轻,无端被人嘲笑,其实他拉琴是很有水准的,但是心里不平,音色起伏大。丑琴让二叔的脾性也丑了起来,他变得十分倔强,不太理会祖父以前他们经常一起谈琴论艺,慢慢地不怎么说话了。没过多久,伯叔姑姑们不能读书了,因为村里不准。二叔二次被生产队长从中学赶回,他聪颖好学,无奈初三未读完,就再也未进过学堂的门了。二叔积下一肚子的愤懑和怨恨,别人拈轻怕重,在生产队混工分,他年纪轻轻就去学泥水匠的手艺,每天用砖刀砍砍剁剁,其实是在发泄不满,他要砍平种种崎岖。但是,这种方式并不能让他感到轻松,他的虎口被震烂,血流不止,也不能释放心中的怨气。他又想起了无头琴,每天劳作回来,

17、把自己关在房里,只有丑琴懂他,眼里的泪、虎口的血,遗落在琴上,他浑然不知。二叔独自拉琴,长夜不息。祖父知道他心里苦闷,就开导他说:“拉琴可以消解磨难,但不能宣泄情绪,你指上的怨气太重了。”二叔说:“你不是说琴音传递的是心声吗?”祖父反问:“你心里向往的是什么?”二叔不吭声了。听琴知音,得失寸心。二叔对祖父的视听修养极为钦佩,他为自己更名为“清明”,自此静心练琴,研习音律。清明通透,方有流音。二叔反复体悟,寻求彻悟人跟丑琴一样,没有脸面,可琴还是琴,心里有音,仍可自然地发声。他的心慢慢地融入了丑琴,琴声开始从心里流泻出来,没有了早时的发泄,音色一片柔美。二叔认真地看着我说:“琴已无头,人得有名。

18、二叔那时带着这把丑琴,一次次地参加上级安排的演出。他用丑琴发出的优美琴声征服了众多同行,感染无数心田。有一次,上级首长要来观看,领导提出给他换把琴,说这琴太丑了,影响县里的形象。二叔说,人能换但琴不能换。在本村的一场集会上,全家人都被责令到场陪斗,批斗的对象是二叔的母亲。大冬天里她被拉到学校操场上,被风车对着猛吹,她不服软,直挺挺地站了一夜。有人起哄要我家的人拉琴造势,祖父跟他们交涉能不能换人,他们说不行,故意要我二叔拉。祖父尴尬不已,二叔却轻松地拉开了弓子。凝望着受难的母亲,他如入空谷,心若止水,怀中丑琴一如惜日,不动声色。后来我得知,二叔拉的是刘天华先生的光明行,他心里存有光亮!(选自读者

19、2015年第9期,有删改)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文章以倒叙开篇,叙述大伯父演出时的遭遇,奠定了文章压抑悲怆的感情基调,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二叔性格的变化做了铺垫。B . “琴已无头,人得有名”的生活体悟既是二叔多年后人生积淀的总结,也是当年促使二叔琴音转变的原因,此句话在文章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C . 祖父不仅是家庭的守护神,更是侄儿们的精神导师。为了保证侄儿们的安全,忍气吞声答应锯掉琴头;担心二叔怨气太重,开导他要心存希望。D . 文章花大量笔墨写“我”家遭遇的种种不幸意在反映生活磨难容易钳制人的精神,从而点明本文人性因生活的不公而异化的

20、主题。E . 文章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来讲述“我”家所发生的“旧事”,虽然“我”仅是故事的讲述者,本身并没有进入故事中,但故事却因此却显得真实可信。文章多次提到“丑琴”,请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二叔这一人物在文中的生活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你如何看待这种变化?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7. (11分) (2016高一下鞍山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乾清宫灾,廷

21、和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省工作,减织造,凡十余条,皆切至。帝不省。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 , 即召至。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复与大学士蒋冕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帝命回銮日群臣各制旗帐迎,廷和曰:“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天子至尊,不敢渎献。”帝再使使谕意,执不从,乃已。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

22、执拗。廷和力争,言:“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廷和先累疏乞休 , 其后请益力。三年正月,帝听之去。明年六月卒 , 年七十一。居久之,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时对曰:“可支数年。”帝慨然曰:“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节选自明史杨廷和传)对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B . 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

23、两宫/孝养/勤日讲C . 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D . 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乡,指乡试。古代科举考试大体可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连中三元”,指在前三项考试中获第一名。殿试前三名叫“一鼎三甲”状元、榜眼、探花。B . 古时父母去世需回家守丧。服丧结束可称为服阙、服除、服毕。服丧没有结束称“未卒哭”,服丧期间出去做官称“夺情”。C . 乞休,中国古代官员基于某种原因主动辞职行为的文辞表述。“下车、视事、致仕、乞骸骨”,通常是称古代官员“新官到任、到任工作、退休、告老还

24、乡”的几个词语。D . 古代根据人的社会地位,对“死亡”各有其名称。礼记谓天子死为崩”;诸侯死为“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杨廷和是大夫,所以称“卒”。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杨廷和少年成名志向远大。他十二岁中举,十九岁时比父亲先考中进士,喜欢考察研究国家的旧制旧例、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B . 杨廷和讲究孝道。父亲去世时,他请求允许奔丧,但皇上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皇上才答应了。杨廷和的做法也开了内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先例。C . 杨廷和敢于制止皇帝的不合理要求。皇上在宣府打猎,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制旗到帐前来迎

25、接,杨廷和认为这些要求不妥,执意不从,皇上只好作罢。D . 杨廷和爱惜民力。杨廷和敢于冒犯龙颜,批评皇上做法不妥之处,极力说明人民困顿、财物枯竭,甚至请求追究拟旨的人,请求不要让官员太过放肆。(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8. (8分) (2017阿拉善盟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木兰花欧阳修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田。【注】鱼沉: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

26、鱼沉,谓无人传言。攲:倚、依。烬:火烧剩余之物,此指灯花。下列对本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不在的凄凉与烦闷。B . “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C . 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竹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D . 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情感奔放;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E . 全词八句,紧扣“梦”字,把一个闺中女子的凄凉悲愁和幽怨刻画得淋漓尽致。作者说“万叶千声皆是恨”,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恨”的原因有哪些。五、 默写 (

27、共1题;共10分)9. (10分) (2019高一上合肥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沁园春长沙中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_,_。(2) 在再别康桥中,诗人用一个很美的意象比喻河畔的柳树,这两句话是:_,_。(3) 鸿门宴中,樊哙说明做大事者不拘小节后,紧接着又说“_,_,何辞为?(4) 荆轲刺秦王中荆轲临行前高唱:“_,_。” (5) 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语句是:六、 语言表达 (共2题;10. (3分) (2016高二上香河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礼是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规范,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_:一种是自然

28、属性,一种是社会属性。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属于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已;作为社会属性的人,_。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脱离了礼仪的规范,那么剩下的只是自然属性,_。这个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就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11. (5分) 请仔细阅读下面的这幅漫画,要求:(1)拟写标题;(10字以内)(2)写出漫画的寓意。(35字以内)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 (2018高三下河北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日前,中国青年报的社会调查显示,“不想长大”已成为不少80后、90后的心声。他们喜欢卖萌扮嫩,热衷看动画片,不愿意结婚生子他们被称为“不想长大族”。这些年轻人为什么不想长大?对此人们众说纷纭,理解的人说“长大后世界就没童话”,批评的人说“缺乏责任感就会拒绝成长”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结合材料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