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7 ,大小:130.68KB ,
资源ID:1988919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8891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Word下载.docx

1、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四、课堂练习1练习一第1题。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2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3、练习一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行测量。完成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五、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2、师总结。分米的认识学习设计共6课时总第2课时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方法、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以解分米与厘米与米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选择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一、学习

2、分米产生的意义1、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先估计一下你们的课桌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然后四人一小组的来测量课桌的长。2、 说一说你们在测量过程中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吗?老师找一至三名学生回答他们的测量方法及结果。老师根据学生口述的方法进行评价。如用尺子的最大刻度连续量,量的次数少,但计算比较麻烦,也可以用10厘米为一份连续量,量的次数多,但计算起来较简单。3、 10厘米的这一份可以用比厘米大的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10厘米这一份的长度就是1分米。)二、学习分米与米、厘米间的关系 通过我们刚才的操作,再请同学们看看分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发现的。(观察尺子,1分米中有10个厘米)

3、板书:1分米=10厘米,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手对准尺子来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是多少。 你们还能发现分米与我们以前学生的长度单位有什么关系吗?(1 米=10分米)你是怎样想到的?三、帮助学生建立1 分米的长度观念 在数学书上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同桌用尺来量一量看看你的比划是否准确。 举出生活中长或宽或高大约是1分米的物品。 将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出来。四、巩固练习填写上适当的单位1把米尺长1()1把米尺长10()1把米尺长100() 书本第4、5题填写在练习本上,老师提醒学生看清单位名称。 练习6,7题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讨论完成。千米的认识学习设计共6课时总第3课时使学生在具体

4、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一、复习旧知 用手势表示1毫米、1分米的长度。 口答:50毫米=()厘米 5米=()分米 60厘米=()分米 9厘米=()毫米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铅笔的长15() 门高2 () 橡皮长40() 课桌长60()二、探究新知 通过投影出示书本第7页的例3图,“图中的情境大家见过吗?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找二至三名学生回答。对,图上说的是到叶镇还有21千米,到灵山还有23千米,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情境大家见过吗?找二名学生说说身边的类似问题。 你知道千米是个怎样的

5、长度单位吗?(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出示例3的图,如果我们用毫米、厘米、米来作单位好不好?为什么?找一至二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原因。(很不方便)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用千米作单位比较方便呢?(明确计量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4、 你知道1千米有多长吗?哪个同学能说说?老师:其实昨天同学们就和老师一起跑完了一千米的路程,很多同学都说跑完了很累,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昨天我们跑步时的情境,想想跑完这一千米我们用了多长时间。我们的操作一圈是200米,跑5圈正好是1000米,看来1千米还是很长的。板书:1千米=1000米三、巩固练习做练习二第1、2题第一题: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

6、式连起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反馈。第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四、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学习设计共6课时总第4课时使学生加深对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会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一、复习检测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1千米=()米 3米=()分米 7分米=()厘米 60毫米=()厘米 300厘米=()米 1000米=()千米 并让学生说说7分米=70厘米,60毫米=6厘米是怎么想的。 出示题目:3千米=()米 小组协作共同完成。 汇报讨论结果。3千米=3000米,因为1千米是1000米,3千米就是3个一千米

7、,就是3000米。5000米=()千米5、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口答,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6、 引导观察:两个小题中等号两边的长度单位起了什么变化?数字是怎么样变化的?7、 反馈练习:完成课本第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三、巩固应用 完成练习二第3题:提醒学生看清单位名称 完成练习二第4题,先让学生认真看图,然后小组讨论,对学生提出的出行方式及所需的时间的不同答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作业:练习二第5题,这题可以有不同的路线,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课后交流。 第6题为完成作业的同学准备,提示学生早上8时出发到中午12点一共有几个小时,汽车就行驶了几个小时(共行驶了4个小时)汽车一小时行

8、80千米,四个80千米是320千米,所以中午12点可以到达。吨的认识学习共6课时总第5课时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吨的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1000克=()千克 5千克=()克说说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导入,引出课题。回答:谁能告诉大家这个情景里告诉我们了一件什么事情?限重一吨是什么意思?引出课题,板书。 认识“吨”:老师问“吨是个什么单位?你们知道1吨有多重吗?”1吨=1000千克,请同学们和教师一起读二次。我们知道了1吨=1000千克,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小动物能不能一起过桥?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将四个小动物的体重加起来,与1

9、吨作比较。400+300+500+100=1300千克,1300千克比1000千克要重,也就是比一吨要重,所以这些小动物不能一起过桥。 那它们应该怎么才能完全的通过桥到达对岸呢?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的讨论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最多。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这些小动物终于顺利的过河了,再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见过用吨作计量单位的标志。5、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1)引导学生看情境图,“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如两头牛大约重1吨,两只马与1只熊合起来大约重1吨。等。(2)同桌之间互相背一背说说自己的体重,互相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少。几个同学的体重加起来大约是1吨重。(3)千克与吨的换算出示例题:3吨= 千克

10、 6000千克= 吨让学生独立填写指名口答,你是怎样想的?(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1、完成例7下面“做一做”中的第1题,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品还有哪些。2、完成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口述想法。3、练习三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连线,再全班交流,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生活中的数学学习共6课时总第6课时教学目的:通过练习及应用,巩固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及其简单的换算,加深学生对千米和吨的认识。一、整理和复习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请分别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想象一下1千米大约有多长?说出相邻长度单位的进率。2

11、、我们学过哪些质量单位?说出相邻单位的进率。3、1吨=()千克 1千米=()米 7000米=()千米 3000千克=()吨9吨=()千克 5千米=()米4、写在黑板上指名写出,其余学生独立完成。(1)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下面各数6厘米 6分米 6千米 6米 6毫米(2)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2千克 2500克 1吨 1500千克 1500克二、巩固应用出示情境图“生活中的数”。“我们学过的这些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谁能说一说测量在生活中的运用?”鼓励学生不仅说书上的例子,还可举出生活中一些其它的例子。三、练习1、练习三第3题: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找到不同的装车方案。2

12、、作业:练习三第4题,课后同学互相交流。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加法学习共9课时总第7课时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计算法则,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一、复习1、口算4+3+1 7+4+1 8+9+1 8+7+19+7+1 6+4+1 7+6+1 6+5+1 8+3+12、用竖式计算:36+57 48+34 56+29 48+37 找四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1、出示课本第15页的主题图。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2、出示“中国部分动物种类统计表”进行简单介绍。3、引导学生看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你能看着这张统计表,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4、老师也想提

13、一个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该怎样解答呢?引导学生列出算式:98+25。5、你会算吗?试试看,让学生独立试算,再指名板演,并口述计算过程。6、教师小结:像这样连续进位的加法在计算时要特别注意,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1、完成课本第16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指名说一说进位的过程。2、完成练习四第1题。让学生看清题意,独立连线后,再集体讲评。3、第2题,先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解答。4、第3题,先引导学生看图,解答书本的第1问,再引导学生独立提出不同的问题。5、作业:练习四第2、3题做在练习本上。加法学习共9课时总第8课时教学目的:

1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36 42 87+72 + 88 +49 2、结合板演对具体情况进行评议。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连续进位的加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部分的内容。下面我们再来看“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2、谁能就这两个数据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怎样解答?376+2843、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估算,现在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376+284的和大约是多少?分小组讨论并在全班汇报。4、让我们看看这个同学是怎么想的?和我们的想法相同吗?(屏幕上出现课本第18页的估算方

15、法)5、教师小结:在进行三位数的加法估算时,通常我们可以把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划几百几十,再用口算的方未能估计出和的范围,这一种方法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6、下面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一下。7、学生独立计算。请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并说说计算的过程,同时教师板书。8、教师小结:从刚才的计算中我们看到,个位上6+4=10,现实性0向十位进1,十位上7+8+1=16,写6向百位进1。所以,在加法计算中,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9、反馈练习,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交流计算结果,教师就巡视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并说说计算过程。

16、第二题,要求学生独立填写,再集体进行订正。 作业,练习五第9题。加法综合练习课共9课时总第9课时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1、口算下面各题7+8+1 5+9+1 6+4+1 3+9+1 7+5+1 9+6+1 2、笔算下面各题649+273 786+245 392+508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做完后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二、课堂练习 练习五的第3题。指导学生看图说图意,并指出已知条件和问题。(1) 学生列式计算(2) 集体订正2、 练习五第4题,指名学生读题,出示本题的图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3、练习五的第5

17、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结合板演情况进行评议。4、 练习五的第6题,把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提醒学生看清数字,认真计算。5、 练习五的第7题,找出这几题中的错误,指出该如何改正。说一说平时自己计算中常用的错误有哪些。6、 练习五的第8题,要求把和是1000的两个数连起来。学生独立完成后讨论: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前位凑9,后位凑10) 练习五的第9题。指名读题,理解题。说一说你的走法。通过计算,找出最近的路。让有余力的同学做选作题和思考题。三、全课小结减 法学习共9课时总第10课时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计算法则,学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2、学会结合具体的试题进行估算。3、培

18、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春天离我们越来越近,快乐小学组织学生游玩昆明、大理、丽江。师简介后,大家上车出发去大理喽!2、师说:车先行了159千米,让同学们在途中吃了午饭,接着,又行了189千米,到达了大理。你们想一想,昆明到大理的路一共有多长? 二、合作学习,探求新知:1、同学们到达大理后,这时,有一位同学问导游:“我们游玩过大理,去丽江,还有多远?”导游说:“从昆明到丽江,一共517千米,我们到大理,行了348千米,你说还有多远呢?”教师板书部分线段图昆明 大理 丽江2、听了导游的话,你可以在图中标出哪些条件?(请学生继续板书完整线段图。3、教学估算:(

19、1)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大家能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吗?(2)生汇报交流,师板书。(3)4人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两种估算的方法,你同意哪一种呢?(4)同学们说的两种方法,各有各的道理,等我们用笔算的方法得出准确答案后,再来比较这两种方法。4、教学笔算:(1)小组合作,探究517-348计算方法。 (2)学生汇报交流后总结算法。5、师生总结:计算中,你认为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呢?6、比较一下,两种估算结果中谁与计算的结果更接近呢?三、巩固练习,合作进步1、游过丽江同学们去了生态果园,园里栽植了三种果树。(如图)(1)从图中你得到什么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问题吗?先提一个给自己,再互相提一个数学

20、问题做一做,最后交换批改。批改时注意竖式的格式,答案是否正确。(2)果园里还藏着不少数学问题呢,下面的问题你能解答吗?果园为超市运去410千克水果,上午卖出152千克,下午卖出17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共9课时总第11课时1、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一、复习导入 1、找朋友。415228556379538893621352691809104612181297475202、如果把218129改为208129,计算上有什么不同?3、导入板书课题。二、探究体验1、计算208129(1)指名板演,余

21、生齐练。(2)2人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3)请板演学生把计算过程叙述一遍。(4)师生齐小结计算方法及要注意的问题。2、学生在书上自主完成第26页例2。3、学习例3。(1)出示例3:500185 (2)独立思考:怎样计算?(3)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各自的方法有什么不同?(4)全班汇报交流。(可以列竖式,也可以4、师生齐小结:被减数为0,且已被借时,一定要先从前一位退1,然后看作9再减。小组比赛:完成25页第1题,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对又快。2、 独立完成25页第4题。3、完成2526页第3、6题在练习本上。四、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

22、新的收获?加减法的验算学习共9课时总第12课时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吗?2、出示挂图,观察图1: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3、生汇报交流:生1:从图1中我看到了小明妈妈买了一套135元的运动服和一双48元的运动鞋。生2:从图1中我看到小明妈妈给了售货员200元。生3:要知道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应用加法计算。4、

23、指名板演,余生齐练。 板书:135+48=183(元) 135 + 483 5、师:看小精灵说什么? 生: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6、导入板书课题:加法的验算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2、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1)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3)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我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我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我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3、小结:同学们的方法这么多,你最喜欢哪种?1、完成教科书第27页做一做。2、数学门诊部:数学门诊部来了许多患者

24、,请同学来当小大夫为患者治病。17529 +6+107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2、回家调查一下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共9课时总第13课时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会体会算法的多样化。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一、创设情境1、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调查了有关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谁愿意说一说。2、生汇报交流。3、师:同学们,调查得真多,(出示挂图2)昨天小明妈妈拿200元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183元,阿姨找给妈妈多少钱?应怎样计算呢?200-183=17(元) 15、计算的结果对不对呢?导入板书课题 :减法的验算。1、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3)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生1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