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3 ,大小:840.06KB ,
资源ID:198788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8788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自然地理学习题和答案6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自然地理学习题和答案6Word格式.docx

1、 (5) 对自然地理过程速率的改变 。14、(2分)世界土壤分类存在多元分类体系,主要有:(1) 以前苏联的土壤分类系统为代表的 发生学分类 ;(2) 以美国系统分类为代表的 土壤诊断学分类 ;(3) 土壤形态学和发生学相结合的 土壤形态发生学分类 ;(4) 其他土壤分类体系 。15、(1.5分)隐地带性土壤按其形成的主导因素可分为三种类型: 水成土壤 、 盐成土壤 和 钙成土壤 。16、(3.5分)按形态,土壤团聚体或结构体一般分为 球状 、 板状(片状) 、 块状 和 柱状 四种基本形态。作为主要土壤胶结剂的胶体物质有三类,他们的重要性顺序是 腐殖质胶体 铁的氧化物胶体 粘粒胶体 。17、

2、(2.5分)自然地理环境基本规律主要包括 整体性规律 、 时间演化规律 、 空间分异规律 ;其具体应用主要包括 土地类型 和 综合自然区划 。18、(2分)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称为 土壤剖面 。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层次,是由成土作用而形成的,称为 土壤发生层 ,简称 土层 。由非成土作用形成的层次,称为 土壤层次 。19、(2分)土壤是个多相分散体系,由 有机质 、 矿物质 、 空气 、 水分 等四种不同物质组成。20、(1.5分)根据风化的性质可以把土壤矿物质的风化过程分为 物理风化 、 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 三种类型。21、(4分)土壤水份包括 固态水 、 气态水 、 化合水

3、、 结晶水 、 吸湿水 、 膜状水 、 毛管水 、 重力水 等类型。22、(1.5分)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土壤分布主要受某个因素的控制,则可以相对地划分相应的 纬度地带性 、 经度地带性 和 垂直地带性 。23、(3.5分)从发生学分类制角度看,我国东部土壤地带分布规律基本上与纬度带相一致,即由南而北依次为 砖红壤 、 砖红壤性红壤 、 红壤 、 黄棕壤 、 棕壤 、 暗棕壤 、 灰化土 。24、(2分)土壤在地理环境中总是处于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生物圈 之间的界面上,而且成为它们相互作用的产物。25、(2分)岩石风化成土壤的过程虽然是一个连续的渐变过程,但根据其代表性矿物可以划分出

4、 碎屑阶段 、 钙淀积阶段 、 酸性硅铝阶段 、 富铝化阶段 等阶段。26、(4分)中国土壤发生学分类首先必须贯彻 发生学 原则,即必须坚持 成土因素 、 成土过程 、和 土壤属性 三结合作为土壤发生学分类的基本依据,但应该以 土壤属性为基础。二是必须贯彻 统一性 原则,即在土壤分类中,必须将 耕种土壤 和 自然土壤 作为统一整体进行土壤类型的划分。27、(1.5分)一般来说,经典的发生学分类通常将地球陆地上的土壤划分为三大类别(或三大土纲):28、(2.5分)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制的中国土壤分布状况大致为:我国东部由南往北,依次出现 湿润老成土 、 潮湿新成土 、 冷凉软土 ;西北内陆广阔的干旱

5、、半干旱地区为 干旱土 ; 四川盆地分布 湿润淋溶土 。29、(2.5分)世界土壤资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 耕地逐年减少,人地矛盾突出 ; (2) 土壤侵蚀严重,危害巨大 ; (3) 土壤资源退化,肥力下降 ; (4) 土壤盐碱化、砂化加剧 ; (5) 土壤受污染日益严重,农田生态恶化 。30、(2分) 土壤生产力 是土壤资源评价的基础; 土壤的利用方向和土宜 是土壤资源评价的中心; 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 是土壤资源评价的重要环节; 坚持当前与长远、养地与用地相结合的原则, 是土壤资源评价的出发点。31、(1分)土壤资源评价的具体方法有 等级法 和 指数法 。32、(2.5分)土壤资源的丧

6、失与退化比较严重和突出的问题主要有 土壤侵蚀 、 土地荒漠化 、 土壤退化 、 土壤污染 、 耕地占用 。33、土壤最大的特点是具有 肥力 ,土壤四个肥力因素是 水 、 肥 、 气 、 热 。34、土壤的 团粒 结构最适合农作物生长;卡庆斯基将土壤质地分为 沙土 、 壤土 、 粘土 三大类,其中 壤土 在农业上是较理想的一种质地。35、土壤结构体及其内部存在许多大小不一的孔隙,通常分为 毛细孔隙 、 非毛细孔隙 两类。36、土壤中的有机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 普通有机质 、另一类为 特殊有机质腐殖质 。37、地域分异具有不同的规模或尺度。通常可分为 大尺度分异;中尺度分异 ,如山地中垂直带的

7、分异等;小尺度分异 ,如局部地段中处境引起的分异等三种。38、大尺度地域分异,包括 全球性尺度分异;全大陆、全海洋尺度分异;区域性尺度分异 。39、具体运用地域分异因素和地域分异规律去进行分区时,存在着两个不同的区划原则:综合分析原则 和 主导因素原则 。40、具体进行区划时,对每一个自然地理区域都可以采取 自上而下 的划分或 自下而上 的结合两种方法。41、目前较通用的区划等级系统是 热量带和大自然区 ; 地区、亚地区 ; 地带、亚地带;自然省;自然州;自然地理区 。42、在我国范围内,按非纬度地带性因素和自然环境的综合表现,通常分为 东部季风大区、西北干旱大区、青藏高寒大区 三个大区。43

8、、按热量的地域差异及其对其他成分的影响,我国可以分为 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赤道带 六个热量带(及亚带)。各带的划分以活动积温总和(即年内日平均温度 10C 持续期内的总和)为主要参考指标。44、土地类型的分布常按一定的格局组合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组合的形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可以分为 递变型组合 和 重复型组合 两大类。45、农业生产的实质是物质的再生产过程,关系非常复杂,其中主要的关系包括: 供求关系、连锁关系、制约关系 。46、一般来说,土壤的质地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型: 砂质土类、粘质土类、壤质土类 。47、土壤结构细分表土壤结构球状(粒状)板状(片状)块状柱状细 分蔬粒

9、状团粒状棱块状团块状棱柱状园柱状47、作为主要胶结剂的胶体物质有三类,他们的重要性顺序是 腐殖质胶体铁的氧化物胶体粘粒胶体 。48、根据土壤水分所受吸力的大小,把土壤主要水分分为 吸湿水、毛管水、重力水 三种类型。49、从植物生长的需要来分析,(1) 受土壤吸力 大于15 atm 的那部分水分,包括全部的 吸湿水 和 内层毛管水 ,植物难以吸收,属于 无效水 的范围。(2) 重力水的存在时间短,而且占据空气通道,限制根的呼吸作用,也是植物难以利用的,属于 过剩水 。(3) 处在田间持水量与凋萎点之间的部分毛管水,才是真正对植物有用的 有效水 。50、土壤空气虽然与大气有密切的关系,但在几个方面

10、有其自己的特点:(1) 土壤空气不连续 ,而是存在于 固体隔开 的土壤空隙中。这使得它们的成分在土壤中的各处可能 很不一致 。(2) 土壤空气具有比 较高的含水量 ,在土壤含水量适宜时,土壤空气的相对湿度接近 100% 。(3) 土壤空气中的CO2含量比大气中的 高 ,氧含量较 低 。(4) 土壤空气的含量与土壤水分 互为消长 。51、从植物利用的角度来看,土壤中的养分可以分为 无效态 和 有效态 两种基本形态52、自然土壤的酸度主要受 母岩 和 气候 两种因素控制:母岩和母质主要是通过其 化学组成 对酸度产生影响。气候对土壤酸度的影响主要是 降水 ,降水量多的地区 淋溶强度大,而 盐基离子

11、是最容易受到淋洗的成分,所以,湿润地区的土壤呈 酸性 ;干旱和少雨地区淋溶弱,盐基离子富集于土壤中,往往是 中性 或 碱性 土壤的分布区。近年来,全球性的 酸雨(acid rain) 危害日益严重,雨水中含有大量的酸性物质,对土壤具有潜在的酸化危害。53、颜色与土壤的 矿物质成分、有机质含量、排水条件、通气状况 密切相关。铁离子 和 有机质 是染色效果特别强的物质。热带和亚热带土壤含有较多的氧化铁而明显地呈现出 红色 。温带或寒冷地区的土壤由于含有大量腐解的有机质,所以表层多呈 暗黑色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壤内部与盐土的表层出现 偏白 色调,原因是碳酸钙、石膏和可溶性盐的聚集。排水不良的土

12、壤颜色 灰暗 ,通常呈浅灰色、蓝灰色或蓝绿色。原因是变价离子都处于低价还原状态。如果排水情况稍好,在大的空隙中有空气流通,空隙周围的铁受到氧化,就会在蓝灰的底色上出现许多 黄褐色斑点 。54、土壤温度取决于能量的收支。 太阳辐射 是土壤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能量的散失则有水分蒸发、长波辐射、对流、传导等多种途径。长期看,土壤的热量得失是 平衡 的。短期看,白天或夏季热量的获得显著地超过损失,因此 土温上升 ;夜晚和冬季遇输入少于输出, 土温出现下降 。土壤水分含量 是影响土温的一个重要因素。潮湿土壤的温度变化比干土要 平稳和缓慢得多 。55、土壤形成的两大基本作用:(1) 风化作用与疏松层的形成过

13、程 ; (2) 生物作用对母质的改造过程 。风化作用主要有 物理风化 和 化学风化 ,风化过程起着两方面的作用:(1) 致密岩石的破坏 ; (2) 营养元素的释放。生物的改造作用也有两个方面:(1) 有机质的加入;(2) 养分元素的富积 。56、地形对土壤的影响可以从 高度、坡度 和 坡向 三个方面来分析。57、土壤是自然环境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属于 开放系统 。对土壤系统的研究侧重于分析 物质的运动和转化 ,可以概括为四个基本过程: 输入、输出、转移、转化 。输入 和 输出 过程代表的是土壤系统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转移 和 转化 则主要反映的是土体内部的物质位移、变动与重新组合。四种过程是

14、土壤系统分析的理论基础和高度概括。58、 灰化、铁铝化、钙化、粘化 四种成土过程都是与大范围的气候条件相联系的,它们的发生具有地带性的分布规律,因此也称为 地带性成土作用 。地带性土壤的发育都必须满足一个条件:即分布于 排水良好的地形部位 上,以保证在降水后把土壤中过剩的水分全部排走。 隐地带性成土作用 是局部地区排水条件不良而引起的成土过程。包括 潜育化和 盐化 过程。59、非地带性土壤分布范围广,成土环境多种多样, 没有一致的代表性成土背景 。但非地带性土壤的共同特征是:(1) 成土时间短 ;(2) 母质特点突出 ;(3) 有一个或多个 阻碍土壤 向成熟方向发育的因素,使土壤处于 相对年幼

15、的阶段 。60、在美国最初的正式土壤系统分类方案中,共划分出了 新成土、变性土、始成土、灰土、淋溶土、老成土、氧化土、软土、干旱土、有机土 共10大土纲。后来又将 火山灰土 独立为一个土纲。61、土壤资源具有如下基本特点:(1) 具有一定 生产力 和 重复使用性 ;(2)从自然属性说,具有 可更新性 ;从人类生产利用的角度和人类生命的时间尺度来看,土壤可被视为一种 不可再生的资源 。(3) 面积(数量)的有限性 。(4) 土壤资源在空间上具有严格的地域性 ,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 季节性 。62、自然地理环境的四个基本地圈是: 对流圈、水圈、沉积岩石圈、生物圈 。63、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由一些 大

16、小不同、等级有别、内部结构复杂程度参差不一 的物质系统,逐级镶嵌组合而成的。自然地理环境的 整体性规律 ,是自然地理最基本的规律,整体性含义包括 统一含义、特殊含义 两方面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规律的实质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 内部联系性 。64、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包括 内在联系的整体性、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非平衡有序系统的整体性 等。65、现代科学“三论”是指: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66、耗散结构理论特点是强调进化中的 随机性、不可逆性远离平衡 和 不稳定 。耗散结构理论的作用是人们 不能控制其发展路向 ,但可以 影响其进化进程 ,故耗散结构理论可以 把系统论无法解决的进化问题 和 许多随机问

17、题 给予解决。67、自然地理环境的进化发展,实质上是三大系统,即 自然地理系统-天然生态系统-人类生态系统 ,既相互联接,又彼此有别的 三大耗散结构 的进化。自然地理系统是太阳能进入地球形成 负熵流 ,在三个圈层中流通而形成无机的自然地理系统。天然生态系统是在自然地理系统中孕育出来的,绿色植物通过 光合作用 ,固定太阳能,使天然生态系统获得的负熵流,较之自然地理系统多得多,作用更大,形成 更复杂、更有序的耗散结构 。68、周期性节律主要发生在 昼夜节律 和 季节节律 基础上。在自然界中,地质旋回 和气候旋回 是旋回性节律的典型范例。阶段性节律按节律的性质可划分为 生物生长节律 和生物进化节律

18、。系统结构越复杂,自然地理环境越 稳定 。69、垂直地带谱的完整性标志是存在几条重要界限(或带),即 基带、树线、雪线、顶带 。70、对于农用地来说,评价依据是 适宜性、限制性 。土地的适宜性可分为 最适宜、中等适宜、临界适宜 几种。这些适宜性等级是通过对 土地的特有属性 、特定土地用途 要求进行比较确定的。71、1956年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所依据的原则,计有 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区域共扼性原则、综合性原则 和 主导因素原则 。后两者是根本性的、主要的原则,故可称之为 基本原则 。72、自然界存在着的区域单位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的类型,即 地带性单位 和 非地带性单位 。地带性单位从大到

19、小依次划分为 自然带、自然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非地带性单位从大到小依次划分为 自然大区、自然地区、自然亚地区、自然州 。73、一般把人类划分为 尼格罗人种、欧罗巴人种 和 蒙古人种 。二、 名词解释1、土壤(4分)是地球陆地表面覆盖于岩石圈之上的(1分)由风化产物经生物改造作用形成的(1分)具有肥力的(1分)薄的疏松物质层(1分)。2、腐殖化过程(3分)是一种生物成土过程(1分)。指进入土壤的有机残体转化为腐殖物质(1分)并在土壤表层积累的过程(1分)。3、砖红壤(4分) 是代表热带雨林下(1分)高度化学风化(1分)、富含游离铁、铝的(1分)酸性土壤(1分)。4、腐殖质(4分)是一种暗色、

20、酸性、富含氮素的有机胶体物质(3分),是土壤中特有的较稳定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1分)。5、自然区划(4分)自然环境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规律性(1分)。根据这种规律性划分各自然区域之间的差异和界限(1分),确定各自然区域等级(整体与部分)之间的从属关系,可以构成一个区域等级组合体系(1分)。自然区域的这种系统研究法,称为自然区划(1分)。6、土地结构(4分)是指各种土地类型在某一区域单位中的组合方式、比例和彼此间的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格局(2分)。它反映出一个自然区域单位中的整体性和稳定性的特征(2分)。7、诊断特性(5分)如果用来鉴别土壤类型的依据不是土层,而是具有定量说明的土壤性质,则称为诊断特

21、性(2分)。土壤的水分状况和土壤的温度状况就是常用的诊断特性(1分);其他的还有许多如反映土壤矿物组成、质地突变、火山灰特性、膨胀性、特殊化学物质等一系列的诊断特性(2分)。8、诊断层(3分)凡是用于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称为诊断层(2分)。按诊断层在土体中的位置不同,又分为“诊断表层”和“诊断表下层”及“其他诊断层” (1分)。9、土壤分布的纬度地带性(3分)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1分),气候、生物等成土因子也按纬度方向呈有规律的变化(1分),导致地带性土壤相应地呈大致平行于纬线的带状变化的特性(1分)。10、土壤形态(4分)是指土壤外部的特征(0.5分),如土壤

22、剖面构造(0.5分)、土壤颜色(0.5分)、质地(0.5分)、结构(0.5分)、结特性(0.5分)、孔隙状况(0.5分)等,这些特征是可以通过观察者的感觉来认识的(0.5分)。11、土壤肥力(4分)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和协调养分(1分)、水分(1分)、空气(1分)和热量(1分)的能力。12、淋溶率(3分)指风化壳或土层中岩基的淋溶损失或累计程度(2分),用岩基总量与氧化物的摩尔比率表示(1分)。13、矿质化过程(3分)有机残体在细菌(0.5分)和真菌(0.5分)的作用下彻底氧化分解(0.5分)为无机矿质养分(0.5分)与CO2(0.5分)和H2O(0.5分)的过程。14、土壤资源(4分)是具

23、有农、林、牧各业生产力的各种土壤类型的总称(2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最广泛和最重要的自然资源(1.5分),属于地球上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0.5分)。15、地表物质的地质大循环(4分)岩石经过风化,其产物通过各种形式的剥蚀和搬运过程堆积在低洼的地方成为沉积物,并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经过固结成岩作用成为沉积岩再经地壳运动拾升出露于陆地表面。这个以地质历史时间为周期的过程称为地质大循环。16、生物圈(2分)在地球上存在着生物并受其生命活动影响的区域。17、有机质的矿化作用(3分)存在于土壤中的复杂有机物,在微生物和其他因素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并有一部分被彻底地分解为简单的矿物

24、质(盐类)和CO2、NO2、N2、NH3、CH4、H2O等。这种从复杂到简单的转化过程,称为有机质的矿化作用。18、土壤毛管水(3分)土壤水的类型之一。当膜状水充满以后,毛细孔隙靠毛管力(弯液面张力)而保持的水分,称为毛管水,是植物有效水分的基本来源。19、土壤矿物质(5分)土壤中的无机物质,源于岩石的风化作用,它在大小和组成上都是多变的(2分)。从起源来说,土壤矿物质包括:岩石碎屑(detritus)、原生矿物(primary mineral)、次生矿物(secondary mineral)三个部分(3分)20、岩屑(4分)大块岩石破坏后的残屑,但仍然是一种矿物质集合体(2分);在土壤中它们

25、是最粗大的成分,通常以砾石和粗砂的形式出现(2分)。21、原生矿物(5分)岩屑进一步分解破坏、矿物集合体分散后的产物(1分);在形态上它们是单独的矿物晶体,但在成分上和结构上与原始母岩中的矿物一致,没有产生性质的变化(2分)。原生矿物多是一些抗风化能力较强的矿物,如石英和某些长石类矿物。原生矿物的晶体相对较大,在土壤中多以砂粒和粉砂的形式出现(2分)。22、次生矿物(5分)原生矿物化学风化或蚀变后的新型矿物(1分),成分上和结构上与原始母岩中的矿物不一致,发生了性质的变化(2分)是在疏松母质发育和土壤形成作用进行时,由不稳定的原生矿物风化形成的,多属粘粒一级,如铝硅酸盐粘粒(高岭石、蒙脱石、伊

26、利石等)和铁、铝的氧化物等(2分)。23、土壤的粒组(soil separates)(5分)根据颗粒的大小进行分组,分别给予特定的名称,这些不同的组合就称为土壤的粒组(2分)。粒组通常是按照颗粒直径划分的,分为砾石、粗砂、细砂、粉砂、粘粒(3分)。24、土壤质地(soil texture)(5分)土壤中不同大小的分散颗粒的组成比例(2分)。一般来说,土壤的质地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型:砂质土类、粘质土类、壤质土类(3分)。25、土壤结构(soil structure)(4分)土壤中的颗粒大都通过某种胶结物质相互联接组合在一起,形成较大型的团聚体(3分)。这种由基本颗粒聚合形成的团聚体就称为土壤结构(

27、1分)。26、饱和含水量(最大持水量)(3分)如果土壤表面来水(降水或灌溉)充足的话,水分会不断地向下运动,渗入土壤并排除空气,直到所有的空隙全部被水所充填,这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饱和含水量,或者最大持水量(maximum retentive capacity)。27、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3分)土壤微空隙中的水分能够抵抗地球重力作用而保持在土壤中,这时的土壤含水量就称为田间持水量(field capacity)。当所有毛管空隙都充满水分时,称为毛管持水量或最大毛管持水量。28、凋萎系数(或凋萎点)(3分)土壤中一些极小空隙中和颗粒的周围水分不能被植物利用,这样植物会出现凋萎现象,此时的土壤含

28、水量称为凋萎系数或凋萎点(wilting point)。29、吸湿系数数(3分)土壤颗粒的表面有一些被紧紧吸附的水分子,它既不能被植物吸收,也难以自然蒸发,这部分水的含量称为吸湿系数(hydroscopic coefficient)。30、无效水(4分)从植物生长的需要来分析,土壤吸水力在15 atm时是一个重要的临界点,因为植物根的吸水力约为15 atm左右,受土壤吸力大于15 atm的那部分水分,包括全部的吸湿水和内层毛管水,植物难以吸收,属于无效水的范围。31、过剩水(3分)从植物生长的需要来分析,重力水的存在时间短,而且占据空气通道,限制根的呼吸作用,也是植物难以利用的,属于过剩水。3

29、2、有效水(3分)从植物生长的需要来分析,处在田间持水量与凋萎点之间的部分毛管水,才是真正对植物有用的有效水。33、宏量(常量)营养元素(2分)植物需要量大的营养元素称为宏量营养元素。34、微量营养元素(2分)植物需要量较少的营养元素称为微量元素。35、无效态(储备态)养分(2分)封闭于固体矿物之中或存在于有机质内部的营养元素,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属于无效状态。36、有效态养分(available nutrient)(3分)固体矿物和有机质是土壤中营养元素的最大储备库,无效态的养分可以通过化学风化和有机质的矿质化作用被释放出来,从而转化为可被植物利用的营养元素,称为有效态养分。37、土壤酸度(soil acidity)(2分)是指土壤溶液中氢离子(H+)的浓度,通常用pH值表示。38、物理风化(3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