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40.79KB ,
资源ID:1987528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8752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历史要点梳理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历史要点梳理文档格式.docx

1、3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1)标志:1953年7月,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2)意义: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考点3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1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1)1950年6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决定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2)目的:废除地主阶级的 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2土地改革 (1)1950冬开始土地改革。 (2)制定土地改革的总政策。 (3)基本内容: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贫苦农民。 (4)完成:1952年底,全国土

2、地改革基本完成。(5)意义: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3国民经济的恢复:到1952年底,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考点4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2)基本任务:重点是实现工业化和完成 。 (3)结果:提前完成;我国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 (2)性质:这是我同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 (3)作用:贯穿着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 (4)全国人民

3、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3三大改造19531956年。 (2)形式:农业、手工业合作化的主要形式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通过赎买等方式实现公私合营。 (3)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标志着 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考点5 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 ”运动:以追求建设的高速度为目标,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运动。 危害:造成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是为了加强社会主义建设而建立的农村基层组织。 危害:严重脱离农村 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

4、极性。210年经济建设的成就 (1)1957 1966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尽管发生了严重失误,但仍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2)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许多英雄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 。考点6 文化大革命1发动 (1)原因: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对国内政治形势作出错误判断。 (2)导火索:姚文元发表评新编历史剧。 (3)标志: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发出 。2全国大动乱 (1)“一月革命”:1967年1月,王洪文等夺取了上海市党政大权。党政领导机关陷于瘫痪,全国处于极度混乱之中。 (2)“二月抗争”:1967年2月,老一辈革命家同

5、林彪、江青一伙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被诬为“二月逆流”。 (3)1968年, 被错误地开除出党,成为党的历史上也是共和囝历史上最大的冤案。3民主法制的严重破坏 (1)党的集体领导原则遭到破坏。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同虚设。 (3)全国公、检、法机关遭冲击,无政府主义泛滥。4动乱中的经济 (1)恶化:19671968年,在全国动乱、“全面内战”的局面中,国民经济形势迅速恶化。(2)调整、整顿:1971年“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1973年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经济回升,社会趋于稳定。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实行全面整顿,经济再度回升。 (3)损失与成就:十年“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经

6、济损失巨大,约5000亿元。工农业总产值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完成,国防科技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5结束 (1)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7月6日,朱德逝世;9月9日,毛泽东与世长辞。 (2)“四五运动”:1976年清明节,北京群众悼念周恩来,痛斥“四人帮”。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3)1976年10月,一举粉碎“四人帮”。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 应用示例 o2009江西中考】小青同学绘制了如下中华民族复兴示意图。读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1)小青同学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在民族复兴之路上迈上的一个重要台阶,主要理由是这场革命使中同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这

7、里所说的“历史性巨变”主要指什么? (2)新中国成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准备了怎样的基本条件? (3)有学者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伟大转折和新的革命起点”。“(它)意味着中华民族在历经种种探索与曲折之后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同情的发展道路”,这里所说的“新的革命”是指什么?“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又被称作什么? (4)“民族复兴,任重道远”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你认为未来要迈上的一个重要台阶是什么? 【解析】 此题为一道图示式的问答题,主要考查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变。第(1)问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第(2)问考查新中国成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通过教材可知新中

8、国成立使我国获得了民族独立,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第(3)问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相关史实;第(4)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只要列举出中国在新世纪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即可。 【答案】(1)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或结束了封建帝制或君主专制统治等亦可。)(2)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或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中国人民被奴役的命运等。意思相近即可。(3)改革(如回答改革开放,也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开放性问题,写出一个重要事件,如:台湾回归、登月成功、航母建成等,符合题意即可。第14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考点梳理考点1

9、伟大的历史转折1真理标准的讨论 (1)背景: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平反冤似错案,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当时中央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坚持“左”倾错误。 (2)讨论:邓小平复出,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3)影响: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形成了广泛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实现党的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2十一届三中全会 年底,地点:北京。 (2)内容: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

10、 的总方针。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3)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考点2 改革开放1对内改革 (1)农村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分田包产到户,农民自负盈亏,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特别提示】安徽风阳率先实行承包责任制,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农业改革日益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乡镇企业崛起,改变了农村单一的产业结构,推动了城镇的发展,促进了同家的工业化进程。(2)城市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1、为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变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 改革成为重点。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个体经济、民营经济蓬勃兴起。 【提升点】农村与城市经济休制改革之间的关系。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开展,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条件。它表明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环节进行调整和改革,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确实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和前提。而且。农村责任制的推行以及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的发展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大量富余劳动力、原料基础和最为广阔的国内市

12、场。 2对外开放 (1)经济特区的建立 目的: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步骤:1980年,设立 、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建立海南省,决定将海南岛设成经济特区。特区经济发展迅速,深圳尤为典型。 (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984年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次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辟为沿海经济开发区。 90年代,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开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积极争取加入

13、世界贸易组织。 (2) 年,世界贸易组织多哈会议批准中国为正式成员。 (3)给我国经济带米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考点3 民主与法制 1法制建设的成就 (1)198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宪法规定了实行 的总方针。 (2)1986年我国颁布了巾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3)197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义对刑法作了较大修订。2社会主义民主的推进 (1)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发展了多党合作的 制度。 (2)1982年,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3)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考点

14、4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党的基本路线 (1)1987年中共十三大制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中共“十三大”作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部署。2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1)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 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意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3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中共“十五大”时间:1997年。内容:把 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大会号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4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1)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农业产

15、业结构调整正在改变农村面貌。 (2)工业化程度迅速提高,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3)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六位,综合国力大为提高。答案:11978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2国有企业 深圳 2001 3改革开放 政治协商 4市场经济 邓小平 应用示例【2008苏州中考】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共十七大召开前,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 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同学们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对“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进行

16、探究。(1)回顾历史 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1949年的“中国新生”和1978年的“伟大转折”,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2)总结成就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引自复兴之路解说词)。你知道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设计师是谁吗?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至少回答两点)。 (3)展望来来 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请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在新的历史

17、时期,你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点,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归纳、综合、比较的能力并渗透了政治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历史使命感。第(1)问考查现代中国的两次历史性转变即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的开始。第(2)问考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第(3)问是开放性问题,没有唯一答案,学生要立足于自我,激化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历史使命感,着重谈一谈你怎么做。【答案】 (1)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2)邓小平。探索:实行改革开放;提出“一国两制”;发表南方谈话;提出“建设有中国特包社会主义”;提出社会主义初级

18、阶段理论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努力成才。第15课时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考点1 民族团结1民族区域自治 (1)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含义:少数民族在本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自治区,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过程: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1984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表现:国家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和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自治政府首脑由少数民族干部担任,55个少数民族选出了全国人大代表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提升点】民族区域自

19、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产l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集中统一领导。2各民族共同繁荣 (1)各民族先后跨人社会主义社会;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2)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各方面给以支援。 (3)国家派出大批干部、技术人员援助少数民族地区建设。 (4)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改革和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5)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考点2 祖国统一1“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1)构想 1984年, 正式提出“ ”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

20、 在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获得通过。 正式成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 【特别提示】“一国两制”是指一个国家可以存在两种社会制度。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奥、台等地可以保留资本主义制度。(2)实践:港、澳回归1984年签署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1987年签署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后,实现高度自治,现行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生活方式不变。 洗雪了历史耻辱;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步骤;港澳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

21、)“一国两制”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开辟了新的途径。 (2)海峡两岸关系有了新的发展,学术、文化、体育等交流日益增多。 (3)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4)1995年,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考点3 国防建设1海军和空军的建立 (1)新中国成立后,加强了部队的革命化、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 (2) 年,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和空军部队先后建立。2科技强军(1)1956年, 主管尖端武器研制,取得突出成就。 (2)60年代以来,先后研制出导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3)1966年7月,第二炮兵部队的建立。 【特别提示】第二炮兵部队就是战略导弹部队,当时为了

22、保密起见命名为第二炮兵简称“二炮”。 (4)80年代,实现南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3民兵和预备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颁布。 预备役和民兵的建设,人民解放军有了可靠的兵源,增强了国防后备力量。考点4 外交成就1独立自主走上围际舞台 (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第一年与苏联、印度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 五项基本原则:1953年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l954年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是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3)参加日内瓦会议:首次以五大国的

23、身份亮相,并对会议作出积极贡献。(4)参加万隆会议: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的破坏阴谋及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和分歧,剧恩来提出了“”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增进了与亚非各国的了解和友谊。2国际地位显著提高(1) 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 (3) 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新时期外交成就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展和完善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

24、新局面。改善了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改善和发展了同苏联等周边国家的关系;密切和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2)积极参加联合同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已同160多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了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的交流和合作。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 【提升点】“万隆精神” 亚非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争取和巩同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要求亚非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精神,通常被称为“万隆精神”。2邓小平 一国两制 1997 1999 31949 聂荣臻 原

25、子弹4和平共处 求同存异 1971 1979 应用示例o【2009广东中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郑和远航时,随行的人员一般在27000左右,所乘坐的“宝船”最大的长44丈4尺,宽18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船上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航海导航技术。 材料二哥伦布等的海上活动,都比郑和晚得多,他们几次航行,人数在100人左右,船只三、四艘,吨位最大的仅120吨。 材料三 英国马嘎尔尼使团1793年来到中国时的日记记载:(在定海时)惊奇地发现中国帆船很不结实。安得逊看了两个世纪以前的图画后发现,“帆船没有任何变化”。马嘎尔尼写道:“他们这毫不掩饰对我们航海技术的赞赏,然而,他们从未模仿我们的造船工

26、艺或航海技术。他们顽固地沿用他们祖先的方法”。 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相撞 材料四 2009年1月6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开始执行第一次护航任务。护航舰艇编队是由新型导弹驱逐舰“武汉号”、“海口号”和综合补给舰“微山湖”号组成,都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武器装备性能先进的现代化军舰。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一艘艘新型导弹驱逐舰走进人民海军的行列,驶向万里海疆,走向远洋,走向深蓝。 摘编自“新华网”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不得照抄原文)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出现材料三所述情况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内容概述中国海军为什么

27、能够保卫祖国海疆甚至赴海外执行护航任务? (4)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解析】 此题以航海为命题出发点,考查了郑和下西洋、欧洲的新航路开辟、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和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及海军力量的发展壮大等知识点。重点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和独立思维的能力。第(1)问考查对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新航路开辟的比较,注意要分析比较、高度综合。第(2)问考查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有一定的难度,要理解材料中当时中国的落后和不善于学习他人,是闭关锁国政策的直接后果。第(3)问考查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提升,是中国海军开始走向海洋的根本原因。第(3)问是开放性题,要能够从两个方面

28、把握,一是要提升综合国力,二是要维护世界和平。(1)郑和远航比欧洲航海家哥伦布等的海上活动时间早,船队规模大,导航技术先进。 (2)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缺乏创新精神等。 (3)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重视加强国防建设;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海军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 (4)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提升综合国力;加大科研投入,进一步推进国防现代化;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第16课时中国近现代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考点1 民族工业1兴起:1 9世纪六七十年代。2短暂的春天 (1) 世界大战期间。(2)状元实业家: 。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在南通创办了 纱厂,后创办了1 8个企业,参加9个公司的投资。 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