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21.85KB ,
资源ID:1987327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8732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微生物来源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微生物来源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Word格式.docx

1、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糖尿病在成人中发病率为4%,估量在2025年将达到8%1。尽管能够用胰岛素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医治,但仍是会留下危及许多组织和器官的糖尿病并发症(diabetic complications),如糖尿病性白内障、动脉粥样硬化、周围神经疾病、肾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等2。糖尿病并发症不仅要挟人类健康和生命平安,降低生活质量,而且带来繁重的经济负担。 1 醛糖还原酶与糖尿病并发症 现有的大量研究说明,多元醇通路激活是继发性糖尿病并发症要紧缘故。糖尿病并发症与糖代谢的多元醇通路(图1)激活有关。 多元醇通路由醛糖还原酶图1 多元醇通路 ,aldose reductase,A

2、R)和山梨醇脱氢酶(SDH)一起调控。AR是一种细胞溶质酶,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组织中,如晶状体上皮细胞、视网膜、周围神经细胞、肾脏、胎盘、睾丸和胰腺细胞中等。AR以还原型辅酶(NADPH)为辅酶,将葡萄糖还原为山梨醇;山梨醇在氧化型辅酶I(NAD)的参与下,由山梨醇脱氢酶氧化为果糖3,4。 AR是多元醇通路的关键限速酶,在正常血糖浓度时AR并非被激活,活性不高,代谢率极低,但如血糖浓度超过正常生理水平,催化葡萄糖转化为6 磷酸 葡萄糖的己糖激酶被饱和,AR将被激活,葡萄糖的代谢速度增加24倍,促使体内的葡萄糖转化成山梨醇。但山梨醇脱氢酶的活力并未呈比例地相应增加,山梨醇又由于自身极性大而不易通

3、过细胞膜,因此在细胞内造成了山梨醇的蓄积,造成细胞渗透性水肿,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同时细胞内山梨醇大量蓄积也可使Na+、K+ ATP酶活性下降,细胞中肌醇流失,致使细胞代谢与功能的损害,显现糖尿病并发症等器官病变。 通过抑制AR的活性能减少山梨醇的生成,有效避免和改善糖尿病并发症,因此,通过以AR为靶点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ldose reductase inhibitors,ARIs)的挑选研究工作,成为糖尿病并发症医治药物开发烧点。 2 ARIs挑选模型的研究 任何药物的开发都离不开一个有效的挑选模型。针对AR为靶点的ARIs挑选,分为体内挑选和体外挑选,体内挑选是利用动物模型进行挑选,而体

4、外挑选分为无细胞相水平挑选和细胞相水平挑选。 实验中的AR要紧来源于大鼠、牛、猪、人和兔。1965年,Selma等第一次从小牛的晶状体中分离到AR,并对AR的制备、活性测定及性质作了详细的论述。该法是取小牛晶状体,经匀浆、离心后,上清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硫酸铵溶液去杂质,最后加75%硫酸铵饱和溶液,取得粗酶制品,再经透析、DEAE cellulose柱层析取得纯品。后来又制备了不同动物来源的AR,方式大多类似。 糖尿病动物模型是最先用来挑选ARIs的模型,目前普遍应用的是体外挑选模型。体外挑选模型是先培育糖尿病动物模型即四氧嘧啶(alloxan)诱导模型和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5、STZ)诱导模型,而后取血,体外测定AR的活性转变,作为评判ARIs的重要指标。测定红细胞中AR活性的方式有分光光度法、荧光法和ELISA法。利用无细胞相水平挑选ARIs是直接用纯化的AR在人工反映体系中测定化合物对AR活性的抑制作用。 应用96孔石英板成功成立的ARIs的微量高效挑选模型,较传统的石英比色皿法效率提高10倍之多,此模型简便易行、本钱低,能够挑选多来源的化合物,而且利用此模型开展了从生物产物中挑选ARIs的工作,已累计挑选真菌和稀有放线菌样品1500个,其中阳性样品6个,说明该模型有效5。闫泉香等6利用体外细胞培育研究了黄酮类ARIs的活性,通过测定样品对红细胞山梨醇生成的阻碍

6、来测定化合物的抑制作用。通过组织贴块法培育大鼠主动脉滑腻肌细胞,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反映体系中反映后剩余的醛糖还原酶的辅酶NADPH的荧光强度,推算出反映体系中醛糖还原酶的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映(RT PCR)检测醛糖还原酶mRNA的表达,这种方式简便、靠得住,既能够用于高通量ARIs挑选,也可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药物挑选和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7。刘英华等8从大鼠晶状体中提取AR,通过改变酶促反映条件最终确立整个反映体系的组成,成立了ARIs挑选模型,并利用此模型检测槲皮素对AR的抑制作用。 3 微生物来源的ARIs ARIs来源要紧有:由化学合成制备,要紧代表有托瑞司他(tolresta

7、t)和依帕司他(epalresta);从植物挑选取得,代表化合物槲皮素;从微生物挑选取得。从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寻觅有潜在医治价值的药物,一直是科研工作者的首选目标,ARIs也不例外,在这一方面,日本学者做了许多研究,取得了必然的成绩。截止目前,已从微生物产物中挑选出20多种ARIs,而且有的ARIs的IC50值很小,要紧来源于真菌和放线菌,而细菌来源的目前尚没有相关报导。 微生物是化合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它们中许多具有生物活性或药用特性。微生物来源的潜在ARIs种类丰硕,成立ARIs化合物库,分析其构效关系,找到必需基团,可为ARIs化合物提供合成的前体;从目前已分离到的微生物来源的ARIs动

8、身,找出它们共有的特点,也可启发人们设计更高活性的ARIs。以下就最近几年来从微生物来源中所取得的ARIs的种类及活性(体外测定)研究做一归纳的介绍。 最先从微生物中取得ARIs是Nishikawa等9报导的,他们在日本福岗地域土壤中挑选到真菌Chaetomella raphigera,从其发酵液乙酸乙酯部份分离取得WF 3681(2,图2)对兔晶状体AR具有抑制活性,其IC50为mol/L,活性明显高于IC50为mol/L的索比尼尔对照样品;后来合成出WF 3681的一系列衍生物,而且分析了构效关系,实验证明WF 3681及其衍生物均能抑制糖尿病大鼠中的山梨醇积存,其中的一种衍生物(3,图2

9、)成效最好。 从束丝放线菌Actinosynnema sp.和淡紫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中都能分离取得苯并噻唑(4,图2),在mol/L时对人胎盘AR有抑制作用。后来,Ozasa等10从Actinosynnema 304菌株的代谢产物中分离纯化取得两种新的物质Thiazocins A和B,这两种物质对人胎盘AR有很强的抑制作用,IC50别离为和mol/L。 Aldostatin(5,图2)是从日本土壤中挑选到的真菌Pseudeurotium zonatum M4107代谢产物,对牛晶状体AR有抑制活性11。后来从灰色腐质霉Humicola grisea的代谢物中挑

10、选到一种Aldostatin结构类似物WF 2421(6,图2),这种类似物对兔晶状体AR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mol/L12。 从Crucibulum sp. RF 3817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取得对鼠晶状体醛糖还原酶(RLAR)显示较强抑制的活性物质Salfredins A3、A4、A7、C一、C二、C3和B11等7种化合物,其中A4、B11(7、8,图2)活性较高,进一步研究发觉它们都含有一个甘氨酸基团,此基团与抑制活性有紧密相关13。 在青霉属的Penicillium citrinum发酵液中分离取得对RLAR有抑制作用的桔霉素(9,图2);另外,在另一种青霉属的也分离到对RLAR

11、有抑制作用的化合物DHMI(10,图2),它们的IC50都在10mol/L左右。以这两种化合物为基础的衍生物已被合成和进一步研究,其中之一的dihydrocitrinin(11,图2)是对AR的一种不可逆抑制剂,而且有稳固有效的活性14。最近Lu等15从海洋真菌Penicillium 图2 微生物来源的部份ARIs化学结构式citrinum B 57中也分离到桔霉素衍生物,对RLAR的IC50为mol/L。 Yoshida等16从真菌属的Chaetomella circinoseta代谢产物中分离取得了对RLAR有抑制作用的化合物(12,图2),其IC50为mol/L,成效明显好于IC50为m

12、ol/L的对照组托瑞司它。 从嗜碱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sp.发酵液中分离取得的YUA001(13,图2)对猪肾AR的抑制活性IC50为10-3mol/L17。强翔等18应用ARIs微量高效挑选模型对数千株阳性菌株进行挑选,其中灰色链霉菌SIPI 99 807的代谢产物5,7 二羟基 3 (4 羟基苯酚) 4氢 1 苯并吡喃 4 酮(14,图2)对牛眼晶状体AR有抑制活性。后来,任晓等19从云南挑选取得N99 253菌株,发酵分离取得了结构类似物质异黄酮类化合物7 ( L 鼠李糖基) 5 羟基 3 (4 羟基苯酚) 4氢 1 苯并吡喃 4 酮(N99 253B)(15,图2)

13、,针对猪晶状体AR活性测定IC50为75g/ml19。 2002年Rao等20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CFR W 105菌株代谢产物中分离取得nigerloxin(16,图2),它对RLAR的IC50值为69mol/L。2003年Rao等21又从Aspergillus niger CFR 1046菌株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取得asperaldin,对AR显示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为27mol/L。 Fujita等22从曲霉Aspergillus 388的发酵液中分离出对人重组体AR(HRAR)呈抑制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8 羟基黄豆苷元(8 hydroxydaidzein)(17,

14、图2),其IC50为mol/L;对照品为一种经常使用黄酮类物质槲皮素,其IC50为mol/L,活性弱于槲皮素,8 羟基黄豆苷元表现为非竞争性抑制。研究发觉,与8 羟基黄豆苷元结构类似的物质黄豆苷元在100mol/L时对HRAR也不能表现出任何活性,从结构上发觉可能是在环上的邻二羟基决定其是不是有活性。 2005年Dong等23从云南土壤的Streptomyces diannanensis中分离出了两种异黄酮鼠李吡喃糖苷类化合物N99 596A和B(1八、19,图2),它们对AR的体外IC50别离为170和165mol/L。 2006年任晓等24利用高通量ARIs挑选方式,从数千株放线菌和真菌中

15、挑选取得阳性菌株邬氏黄丝曲霉(Talaromyces wortmannii),并从发酵产物中分离取得活性化合物F01 195A(20,图2),其对猪晶状体有抑制作用,IC50为mol/L。Chidananda等从青霉属的Penicillium frequentans发酵液中分离取得一种有效的ARIs核丛青霉素(21,图2),对RLAR的IC50为mol/L,其活性显著高于同一实验室的所发觉的ARIsnigerloxin和asperaldin20,21,25。 最近,有从大型真菌的子实体中抽提分离取得ARIs的报导。Sanghyun等26从灵芝Ganoderma applanatum子实体提取液

16、分离取得7种结构不同的RLAR,依次为D 甘露醇、2 甲基 脂肪酸、单糖脑苷类化合物、胡萝卜甾醇、2,5 二羟基苯乙酮、2,5 二羟基苯甲酸和3,4 二羟基苯甲醛,其中3,4 二羟基苯甲醛活性最强(22,图2),IC50为g/ml,可能成为一种较好的糖尿病并发症的抑制剂和医治剂。Lee等27第一次从平盖灵芝的子实体中分离到一种麦角甾醇过氧化物化合物(ergosterol peroxide)(23,图2),通过测定发觉其对RLAR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IC50为g/ml。 4 结语 目前已报导二十多种微生物来源的ARIs,尽管动物实验已证明许多ARIs有抗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也挑选出了一些高效的

17、ARIs,但由于此类药物大多项选择择性较差、毒性大,限制了其临床利用。目前这是ARIs新药开发进程中存在的要紧难题,设计出合理高效的挑选模型对挑选高效低毒的ARIs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以后研究的一个重点。 我国是一个物种超级丰硕的国家,微生物资源专门丰硕,为ARIs来源提供了普遍而宝贵的条件;微生物具有来源广、种类多的特点,目前人们只分离到自然界现有微生物的1%,未知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具有广漠的前景。为寻觅新型高效、平安的ARIs,咱们需要开拓视野,从植物内生菌、海洋微生物和极地微生物资源等多方面寻觅冲破口。更多的天然产物中新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发觉,和ARIs化合物库的成立也将为通过化学改造取得

18、高效低毒的ARIs提供思路。【参考文献】 1 King H, Aubert R E, Herman W H. Global burden of diabetes, 19952025: prevalence, numerical estimates, and projections J. Diabetes Care,1998,21(9):14141431.2 Ruderman N B, Williamson J R, Brownlee M, et al. Glucose and diabetic vascular disease J. Faseb J,1992,6(11):29052914.3

19、Wilson D K, Bohren K M, Gabbay K H, et al. An unli kely sugar substrate site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human aldose reductase holoenzyme implicated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 J. Science,1992,257(3):8184.4 Draznin B, Melmed S, Roith D.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of diabetes mellitus. Vol. III: Compl

20、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M. New York: Alan Rliss Inc,1989.5 杨吉吉,余利岩,宋京,等.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挑选模型的成立和初步应用J.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2,27(4):193195.6 闫泉香. 黄酮类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活性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4,20(2):911.7 肖尚志. ARI挑选模型的成立及黄芪甲苷对VSMC生长的阻碍和机制研究D. 浙江:浙江大学,2005.8 刘英华,张荣欣,郑子新,等.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挑选模型的成立J. 军事深造学院学报,2007,28(3):193194.9 Nishika

21、wa M, Tsurumi Y, Namiki T, et al. Studies on WF 3681, a novel aldose reductase inhibitor J. J Antibiot,1987,40(10):13941399.10 Ozasa T, Yonedawa T, Hirasawa M, et al. Thiazocins, new aldose reductase inhibitors from Actinosynnema sp. I, Fermentation,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J. J Antibiot,1991

22、,44(7):768773.11 Yaginuma S, Asahi A, Takada M. Physiologically active novel substance aldostatin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US,4749571 P. 1988 06 07.12 Nishikawa M, Tsurumi Y, Murai H, et al. WF 2421, a new aldose reductase inhibitor produced from a fungus Humicola grisa J. J Antibiot,1991,44(2

23、):130135.13 Matsumoto K, Nagashima K, Kamigauchi T, et al. Salfredins, new aldose reductase inhibitors produced by Crucibulum 3817 J. J Antibiot,1995,48(6):439446.14 Deruiter J, Jacyno J M, Davis R A, et al. Studies on aldose reductase inhibitors from fungi. I. Citrinin and related benzopyran deriva

24、tives J. J Enzyme Inhib,1992,6(3):201210.15 Lu Z Y, Lin Z J, Wang W L, et al. Citrinin dimers from the halotolerant fungus Penicillium citrinum B 57 J. J Nat Prod,2020,71(4):543546.16 Yoshida T, Tashiyuki K, Yoshimi K, et al. Aldose reductase inhibitor: US,5284870A P. 1994 02 08.17 Won S S, Jung M P

25、, Dong H, et al. YUA001,A novel aldose reductase inhibitor isolated from alklophilic Corynebacterium J. J Antibiot,2001,54(10):827830.18 强翔,龚炳永,叶文杰,等. 微生物来源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SIPI 807 1的研究J.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1,26(6):406409.19 任晓,董悦生,张华,等. 微生物来源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N99253B的研究J. 中国新医药,2003,2(6):2526.20 Rao K, Divakar S, Babu K,

26、et al. Nigerloxin, a novel inhibitor of aldose reductase and lipoxygenase with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from Aspergillus niger CFR W 105 J. J Antibiot,2002,55(9):789793.21 Rao K, Divakar S, Srinivas M, et al. Asperaldin, a new aldose reductase inhibitor from Aspergilus niger CFR 1046 J. J An

27、tibiot,2003,56(2):173176.22 Fujita T, Funako T, Hayashi H, et al. 8 Hydroxy daidzein, an aldose reductase inhibitor from okara fermented with Aspergillus sp. HK 388 J. 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2004,68(7):15881590.23 Dong Y, Yang J, Ren X, et al. New aldose reductase inhibitors N99 596 A and B from

28、Streptomyces J. J Antibiot,2005,58(11):737739.24 任晓,董悦生,张华,等. 微生物来源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F01 195A的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26(1):710.25 Chidananda C, Rao L J, Sattur A P. Sclerotiorin, from Penicillium frequentans, a potent inhibitor of aldose reductase J. Biotechnol Lett,2006,28(20):16331636.26 Sanghyun L, Hee S S, S

29、un K J, et al. Aldose reductase inhibitors from the fruiting bodies of Ganoderma appla natum J. Biol Pharm Bull,2005,28(6):11031105.27 Lee S H, Shim S H, Kim J S, et 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fruiting bodies of Ganoderma applanatum and their aldose reductase inhibitory activity J. Arch Pharm Res,2006,29(6):479483.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