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44.52KB ,
资源ID:1986589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8658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析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之不同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析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之不同Word文件下载.docx

1、二、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相同点3(一)从其历史背景看3(二)从其宗旨目的看3(三)从其改革内容看4 (四)从运动实行方式看4三、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不同点4(一)国际环境不同5 (二)文化差异不同5(三)社会基础不同6 (四)领导能力不同6(五)变法阻力不同7 (六)推进方法不同8(七)改革侧重不同9 (八)依靠力量不同9 四、对今的现实意义9参考文献:10注释:10感谢信:11学生姓名:王坤 学号:200602020047政法系 历史学教育专业张守权 职称:副教授 摘 要:19世纪的60-90年代,位于亚州东方的两个国家-中国和日本都进行了一场变法图强运动,即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日本的明治维新。

2、但两场运动的效果却截然不同-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从比较两场运动的异同,我们就可以看出其原因之所在,进而得出其对今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戊戌变法 ;明治维新 ;异同 ;现实意义Abstract: In the 19th century, 60-90 age in the two countries in east China and Japan - are conducted an enterprising reform movement of 1898, the Chinese and Japanese Meiji restoration. But two

3、 of the campaign is distinct effect - 1898 failed, the Meiji restoration to Japan on the road to capitalism. From the comparison of the differences of two campaign, we can see the reason lies, and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oday.Key Words:The 1898 reform movement;The Meiji restoration;similarit

4、ies and differences;Realistic significance 前言 梁任公曾经说过:上世史是中国的中国,中世史是亚洲的中国,近世史是世界的中国。他的所谓近世史,是指乾隆末年以后的历史。也就是说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中国的历史,就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发生关系的历史。平心而论,从一种特定的角度来考察,梁氏的说法具有明白而确定的概括性。在世界近代史上,1840年以前的中国和1853年以前的日本,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中,极重要的一点,就是都同处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商品经济蓬勃发展、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殖民主义浪潮席卷世界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所有的国家都不可能闭关锁国地生存下去了,

5、而中日两国的统治者由于种种原因,仍然实行着闭关锁国的封闭政策。中日两国的大门都是被西方的炮火轰开的。在中国,其标志是鸦片战争。在日本,其标志就是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培里率舰队东来叩关。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中日两国所面临的许多问题,都有相似之处。而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也都是作为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而出现的。它们在两国历史上都有重大的意义。但是,它们对两国历史的实际影响,却不可同日而语。本文就着重从比较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异同,来看其出现不同改革效果的原因,以及其对今的现实意义。一、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简介(一)戊戌变法的简介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康有为多

6、次上书,痛陈变法之迫切,使光绪帝深受感动,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变法运动正式开始。6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的具体步骤和措施。康有为详细地陈述了他的意见,深得光绪帝的赞许。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帝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但维新派对经济、政治、文化的一些改革,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并于9月21日,慈禧太后和荣禄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慈禧太后宣布“亲政”,下令搜捕维新派,废除变法法令,逮捕杀害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了。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前后仅103天,因此又称“百日

7、维新”。因发生于戊戌年,也称“戊戌变法”1。 (二)明治维新的简介 19世纪中叶,一向奉行“锁国政策”的日本,遭到美、英、法、俄等国的侵略,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人民仇视外国侵略者,更痛恨和侵略者相勾结的幕府。农民和市民纷纷起义,开展“倒幕”运动;中下层武士、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中的改革势力也投入了“倒幕”斗争。就在1月3日这一天发动了政变,由明治天皇召开有倒幕派皇族公卿,大名和武士出席的御前会议,宣布“王政复古”,恢复天皇亲政、废除幕府,成立新的中央政府,并责令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交出领地和财产。1月6日夜间,德川庆喜逃往大阪,集中兵力反扑。内战爆发。 1月底,倒幕军在京都附近击败幕府军队

8、,德川逃往江户。2月,天皇组织了讨幕军,由于广大农民和城市贫民积极配合,倒幕军终于打败了比自己数量多3倍的幕府军,德川庆喜被迫投降。倒幕派取得胜利后,建立起以明治天皇为首的日本新政府。明治天皇废藩置县,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为发展资本主义扫除了障碍,自此以后,由明治天皇主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在日本历史上称作“明治维新”2。二、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相同点(一)从其历史背景看 从其历史背境看,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是在本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全面侵略、社会面临着殖民地化或半殖民地化严重危机时所发生的政治运动。这种侵略与危机,在中国,是鸦片战争的失败。第二次鸦

9、片战争、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的失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主权的逐步丧失,大量的赔款、割地和全国被几个列强瓜分为若干个势力范围,中国面临亡国的危险。 在日本,则是1853年以后的被迫开关,是日美亲善条约、安政五国条约、日美友好通商条约之类的极端不平等条约的订立,是黄金的大量外流,是经济的日趋恶化,是民族工业受到沉重打击,是被迫让外国在本土建立军事基地,是国内政治危机的加剧,是国家存在着被肢解的危险。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分别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爆发的,它们都背负着救亡的历史任务。(二)从其宗旨目的看 从运动的社会性质看,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在本质上都是以带有某种半殖民地化色彩的封建社会为母体,向资本

10、主义过渡的变革。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可以上溯到北宋。而在较完整的意义上说,明代中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了较可观的发展,然而,直到鸦片战争前,还是封建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其中,虽经洋务运动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成份有所增长,但在社会经济中,始终未占主导地位。而鸦片战争后强加给中国社会的,则除了一部分外来资本以外,更多的是半殖民地化的因素。 日本在18世纪从自然经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的因素。特别是在江户幕府建立之初,由于政局稳定,全国统一,商品经济获得较大的发展。雇佣劳动与资本,以手工业工场为载体,已缓慢地开辟着自己的航程。然而,就整个日本社会而言,它也不居主导地位。1853年以后的开关,又给仍蹒跚

11、在中世纪长廊末端的日本社会打上了半殖民地的烙印。因此,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是以带有半殖民地色彩的封建社会为出发点,旨在经过变革而走向近代文明的政治运动。(三)从改革内容看 从改革的内容上看,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包括着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等诸方面变革,两个运动所涉及、所要解决的,都不是枝节性的而是社会体制、社会制度问题。戊戌变法诚然是个失败的运动,运动中的主干人物所提出的一系列主张,包括光绪皇帝下的二百多个诏书,许多并未实行就已烟消云散。但就其所提出的内容来看,诸如废八股、办新式学堂、开言路、裁减绿营、裁撤臃肿机构、准许自由开设报馆、设中国银行、矿务铁路总局、办农会、商会、训练精兵、奖励

12、新发明,以及在百日维新之前作为运动先声所提出的反对签订不平等条约等等,所涉及的,都显然不是社会生活的个别问题或枝节问题,而是重大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问题。而明治维新运动所提出的尊王攘夷、尊王倒幕、版籍奉还、地税改革、废藩置县,以及“以西洋文明为目标”大量输入西洋文化的措施等等,也都是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问题。3(四)从运动实行方式看 从运动的实行方式上看,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是由围绕着皇帝的一个政治集团酝酿、引发、组织、施行,自上而下地采取颁布政令、法令等方式进行的。在中国,是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首的知识界的精英们,拥簇着一个光绪皇帝,在政坛上兴云布雨,以期达

13、到运动的目的。在日本,则是得到一批武士支持的萨摩、长州二藩和一些有西方思想的志士,把凄凉寂寞的天皇推到历史的前台,以实现自身的抱负。三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不同点(一)国际环境不同 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而西方列强在东亚侵略的主要目标是地大物博的中国,加上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对西方列强力量的牵制,都为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日本维新派本身也比较注意外交斗争策略,尽量利用英法、英俄之间的矛盾。 而中国戊戌维新已经到了19世纪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通过争夺

14、殖民地的高潮已经基本上把世界瓜分完毕。中国成了列强在东方争夺的“惟一富源”,出现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时帝国主义列强绝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二)文化差异不同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另一个重要区别点是,它们历史文化背景有很大的不同。日本民族具有开放性地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传统。战后日本的第一位首相吉田茂曾坦言,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日本一直是以中国为师的。其后日本又从朝鲜、印度学习到不少东西。在幕府时代,尽管实行锁国政策,但它仍然向荷兰吸取了许多新知识,形成了相当有意义的所谓“兰学”1。而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统治者由于尝到了苦头,并从残酷的现实中醒悟到,

15、必须从科学文化和政治经济上向西方学习,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竭力向西方学习,成为朝野上下的大潮流、大风气。日本人对外来文化既不一概排斥,也不盲目崇拜,而是对外来文化的优秀部分合理吸收经过创造性的再熔炼,使其具有新的性质而逐步成为日本传统的组成部分,是一个稳定而又“开放”的文化系统。 中国的情况比较复杂。历史进入近代,先进的中国人肩负“救亡”和“兴中”的使命,为救国也向西方去寻求真理。林则徐、魏源的“师夷之长技”旨在维护大清国的独立;洪秀全改造西方基督教为的是建立“男女平等”、“单一神权”的天国;康有为、梁启超推行变法走资本主义道路;孙中山提出“取法西人文明而用之”这些只反映了中国近代国情之一面。

16、从历史上看,汉、唐两朝是历史的大开放时代,然而,自安史之乱以后,特别是唐末以后,却逐步陷于封闭状态。比较地说,宋还不是很封闭的,郑和下西洋以后的明清社会,基本上就封闭起来了。闭关自守带来的社会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如果说,经济上的闭关自守,是中国近代经济落后的重要根源的话,那么,思想文化上的闭关自守则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落后的重要原因。乾嘉汉学对古籍和史料的整理,自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人们不要忘记,当乾嘉学者将自己横肆的天才和巨大的精力销熔于经史之中,搞得梁任公所谓“乾嘉以来,家家许郑,人人贾马,东汉学斓然如日中天”之时,正是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思潮勃起之日。戴震、惠栋、焦循、阮元之辈,不是生活在但丁

17、、卜伽丘的时代,而是生活在亚当斯密、李嘉图、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的时代。当纪晓岚在编纂四库全书之余,开始写阅微草堂笔记,宣扬“人心微暖,鬼神皆得而窥”、“冥冥之中,有如是之委曲”2的前因后果说时,正是法国大革命爆发和进行的岁月。翻阅历史至此,常常使人废书长叹:若是其时的中国不是自我封闭,而是能够睁开眼睛看看世界,以乾嘉汉学诸大师的才能和精力,其成就当会有崭新的面貌,中国的学术思想当不会落后如许,以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闹出封疆大吏叶名琛靠吕洞宾的乩语来对付外敌的笑话。正是在这样封闭的历史氛围中,戊戌志士们悲壮而激越的呼号,才显得特别的孤独。(三)社会基础不同 日本幕府统治与清朝统治虽然

18、同样面临严重的危机,但情况有所不同。在明治维新前,日本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不仅在统治阶级上层存在着尖锐复杂的矛盾,日益贫困化的广大下级武士对上层的不满情绪也发展到“恨主如仇”的严重程度,一部分武士甚至向资产阶级转化,这就使幕府陷入极端孤立的地位。此外,强藩的离心倾向也越来越大。日本封建制度因其僵化的土地所有制和封闭式的社会结构,不但无法调节种种社会矛盾,本身也陷于瓦解。 而中国戊戌维新时,清王朝总的说来守旧势力还很强大的。在统治阶级内部,掌握清政府大权的满族贵族,对外向外国侵略势力投降妥协,勾结起来共同绞杀中国人民革命;对内则向汉族地主实行让步,依靠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军阀官僚镇压农民起义

19、,办理国防外交,使清朝封建政权暂时得以维持。(四)领导能力不同 戊戌变法的领导人是康有为,谭嗣同等,他们都是书生出生,在政治上虽有一定的领导能力,但缺少谋略,戊戌变法103天,奏议无数本,上谕无数条,不分轻重缓急、主次先后,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更糟的是,这些条令几乎没有一条能够扎实贯彻下去。维新派又不懂得争取同盟军。在维新运动初期,洋务派包括李鸿章在内,无不争相趋附,但维新派却对实力最强的李鸿章派系力加排斥。在处理翁同龢问题上,他们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光绪帝刚宣布变法,后党就斥逐帝党中最能左右政局的翁同龢出京,维新派不但不努力挫败后党阴谋,反而利用光绪帝思想日渐激进,同翁产生了一定程度矛盾来

20、促成此事。其实,在维新派同顽固派的剧烈政争中,翁李和王朝内部的洋务派分子、其它非后党官僚分子,是可以起到缓冲矛盾、甚而牵制削弱顽固派作用的。可是维新派没有看到这一点。 而明治维新的领导人的谋略和经验就丰富多了.明治维新的发起人都是武士出生.他们因当时森严的等级制度而流浪街头,饱经风霜,深入社会,清楚地看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对社会那种厌恶之情可想而知.日本维新派精明强干,长于韬略,是批出色的政治家、权术家、军事家。目标坚定,百折不挠,死死咬住夺取政权这个环节不放。在步骤上,稳扎稳打,谨慎行事。新政府成立,施政方针只有再三斟酌后改定的五条誓文,并无倾盆大雨,却实实在在地初步改造了政体。然后逐步

21、实行废藩置县,取消身份证,废除士族华族特权,改正地税,发展实业和近代教育,最终实现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开化。为废除不平等条约,从1869年正式谈判开始,到1894年签订日英通商条约,基本恢复关税自主,取消治外法权,争得国际贸易最惠国待遇,花费25年时间。到1910年实现废除不平等条约,次年签订新约,完全取得关税自主权,前后花了42年时间。这表现出明治维新具有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的民族民主运动的性质,也表现出明治人物的坚韧毅力。在策略上步步为营,选择了一种阻力最小的路线和做法。 (五)变法阻力不同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虽然都是具有反封建性质的运动,但它们各自所拥有的力量,作为其对立面的

22、力量即变法的阻力,却有很大的不同。 戊戌变法的思想旗手是康有为,政治上的权威则是光绪皇帝。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思想理论的准备和宣传上,都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为这个运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光绪皇帝,在名义上是“九五之尊”,而实际上,在没有武装力量拥簇的条件下,他表面上的“无限权力”事实上却是极其有限的。维新改革是一场严酷的政治斗争,其锋芒所向,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腐朽势力,维新改革必遭维护专制制度、及盘踞要津的顽固派的抵制,维新的精神也为保守的世俗所不容。维新派没有军政实权,也没有广大人民作后盾,只有一个连自己地位也朝夕难保的傀儡皇帝,所以,当决战关头逼近,变革与反变革力量短刀相向时,他们找不到

23、一只救生之筏,而只能求助于袁世凯。而当袁世凯把他们出卖以后,从光绪皇帝到康、梁,到所谓“六君子”,也就只能或则瀛台被禁,或则亡命天涯,或则京华喋血。 反观日本,日本明治维新时也面临沦于半殖民地的危机,但明治维新发生在1868年,那时世界资本主义还没有完全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强大多忙于其他事物还未顾及去争夺殖民地。英、法、俄的对立使各国的侵略魔手相互受到牵制。美国的内战及其善后工作,使它没有余力在东方发动侵略。这一切都有助于日本摆脱半殖民地危机。在明治维新前夕,以长州蕃为首的革新派即以“开港倒幕”、“强蕃割据”为口号,展开反封建的倒幕运动。长州、萨摩、土佐、肥前诸蕃,不仅有“船中八策”、“王政复

24、古”、“辞官纳地”3的方案、纲领,还有事实上的“王政造成的以天皇为核心的政治权威”,它恰恰是改革的领导者和推行者。(六)推进方法不同 从革新派对变法的推进方法来比较,以明治天皇为首的维新派显得较为条理、有序,而戊戌变法在操作上则显得紊乱和操之过急。 1868年明治维新政权建立以后,通过废藩置县,各藩全部解体,实行“四民平等”;通过地税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对资本主义发展有重要意义;文化开明、殖产兴业、富国强兵使西方文化大量进入日本,特别是大力普及初等教育,到明治末年全国就学率已超过95。1890年以天皇命令形式发布教育敕语,把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道德规范纳入军国主义的轨道。正是这条

25、理有序的政治、经济、教育等改革的成功,日本迅速走出了封建时代,开始接受资产阶级人权、民主思想,为建立资产阶级近代国家奠定了基础。 戊戌维新在策略上似操之过急,在新政改革中分不清轻重缓急,措施失当。103天的新政,颁发上谕达100多道,改革的内容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以至修理街道等琐事的措施也涉及了,新政上谕纷至沓来,每一措施都重要,结果究竟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连改革者也弄不清楚了,由于君主专制的官僚机构臃肿庞杂,更缺乏强有力的行政组织措施。从改革机构这一新政内容来看,康有为曾主张不必裁减旧衙门,只需添置新衙门,并主张官爵分离,给年事已高的冗员爵位及优厚物质待遇,这是较稳妥之措施

26、,而光绪帝一次就下令裁撤了十多个衙门,这样就触犯了大批官员的特权和地位,必然会使矛盾激化,使他们群起而反对变法。(七)改革侧重不同 从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改革侧重点,我们来比较其有何不同。 明治维新的主要工作,是从无到有,重点是建立原来没有的东西,比如具有现代民主体制的议政制、建立现代国防、对外开放引进西方的科技、开办现代教育等。戊戌变法则是从旧到新,重点首先是要将原来的否定,然后另外搞一套新的。(八)依靠的力量不同戊戌变法所依靠的是光绪帝,一个当时并没有实际权力的皇帝,政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并对封建势力和列强寄于幻想,远

27、离了民众,他们害怕农民斗争,把维新运动作为阻止农民革命的手段,因而也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归于失败。 日本维新派有强大的藩做后盾,明治维新领导人多为长州、萨摩藩的中上层武士。他们同藩主有世代相传的比较紧密的历史联系,对藩内政治也有较多发言权,又比较了解下层武士动向。他们大多参与了藩政改革,于五、六十年代掌握了藩内实权。维新派与人民群众也联系紧密,受到人民的支持和物资的大量资助,力量与中国相比强大多了。四对今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看出,中国的封建势力比日本的要强大,而中国民众的革命性迫切性与热情比日本的要低,所以我们看到戊戌变法只有几个人在历史荒原上嘶声力竭的高呼,而明治维新的闯将们一呼百

28、应。相比之下,康梁显得很无助,很可怜,但没办法,他们生在中国,而且是生在晚清时期的中国。我们站在二十一世纪的船头回望历史时,我们只能以沉默的方式来祭祀他们。 戊戌变法失败了,我们不必过多的去追问古人,我们所要做的是记住昨天的教训,在未来的征程中前进。国人应该明白,中国的一切发展道路,都需要我们思想的觉醒,摆脱传统的束缚,放眼世界,我们才会走的更远。参考文献1许海山中国历史M.北京:线装书局,2006,521-5262刘祚荣、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58-1683黄涣宗、胡永树.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比较J.厦门大学学报:1981,(2):15-18注释1吴

29、廷嘉.戊戌与明治时期的中日维新运动之比较J.世界历史: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1987,(4):83-952何捷.略论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之异同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1):10-143刘越英.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若干条件之比较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6):20感谢信 四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回顾四年的学习生活,感受颇深,收获丰厚。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有很多困难,无论是在理论学习阶段,还是在论文的选题、资料查四询、开题、研究和撰写的每一个环节,无不得到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借此机会我向导师张守权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要感谢周口师范学院政法系授课的各位老师,正是由于他们的传道、授业、解惑,让我学到了专业知识,并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如何求知治学、如何为人处事。同时我也要感谢我的同学给予我的帮助,他们为我撰写论文提供了不少建议和帮助。我要感谢,非常感谢我的导师张守权老师。他为人随和热情,治学严谨细心。在闲聊中他总是能像知心朋友一样鼓励你,在论文的写作和措辞等方面他也总会以“专业标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