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但是,在体系安排上,都把理想信念的内容放在课程的后面讲述,甚至有的教材把它与做社会主义新人整合在一起,作为课程体系的逻辑归宿。在基础教材体系中,把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安排在第一章讲授,凸现了它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从第一章的内容结构上看,第一节主要讲述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及其意义,解决的是何谓理想信念、为何要确立理想信念问题;第二节主要论述为什么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什么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解决的是什么是科学的理想信念问题;第三节主要论述如何确立理想信念,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把理想化为现实,解决的是化科学理想信念为现实的条件、途径和方法问题。本章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
2、逻辑,使三节的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在第一章的学习中,要正确处理树立共同理想与追求远大理想之间的关系。在以往的教材中,往往把树立共同理想和追求远大理想分别设置为相对独立的两个题目来进行论述,但本章的节目是把“追求远大理想”的内容放在“确立马克思主义信念”中阐述的。这种安排的理论依据是,人类社会必然走向社会主义、进而过渡到共产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而得出的科学预见。对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们来说,追求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是一个实践问题,更是一个理论问题、信念问题,因为共产主义必然是遥远将来的美好社会。有志于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大学生,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才能
3、把实现共同理想和追求远大理想有机统一起来。在第一章的学习中要着重分清理想、信念、信仰与理想信念的内涵,还要澄清一些片面的、模糊的看法,如“渺茫论”、“怀疑论”、“无用论”或“无关论”等。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本章置于教材内容体系的前面,本身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为实现本门课程的根本目的,培养“四有”新人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和人格基础。同时,这一章在教材内容体系中又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的必然的延伸和落脚点,又是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和第二部分道德和相关法律、第三部分法律素养的逻辑前提和思想基础。学好这一章对于学好这门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
4、作用。 这一章的逻辑结构:分三节学习,从第一节到第三节,内容层层展开并逐次深化,完成全章的学习任务。第一节的主要内容是深刻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主要是三个问题:“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和“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第二节的主要内容是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主要是四个问题:“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第三节的主要内容是立志“做忠诚的爱国者”,主要是四个问题:“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增强国防观念”和“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本章的创新点
5、在全教材中几乎是最多的。与过去的相比,它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爱国主义的概念界定上有新的进步和发展。本教材提出和阐发了爱国主义新概念,即“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这个概念与以往教材关于爱国主义的概念相比,有新的发展。深入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是深入理解本章全部内容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的调节对象、爱国主义的实质、爱国主义所包含的深刻丰富的感情,才能深刻理解爱国主义传统、新时期
6、的爱国主义和怎样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第二,第二节关于“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内涵也有重要的发展和创新。过去思想道德修养教材中关于“新时期爱国主义”主要包含“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与爱中国共产党”的内容。现在的教材大大地发展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内涵,并形成了新的相对稳定的“新时期爱国主义”内容体系。它由四个相互联系、融为一体的部分组成,即“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与时代精神”。这四个方面共同组成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内容体系,缺一不可,缺一不完整。第一目“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主要讲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与拥护
7、祖国统一的一致性。这是讲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现实性和实质。第二目“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主要讲新时期爱国主义与世界环境的关系,明确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怎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问题。第三目“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主要讲新时期爱国主义与优良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明确在新的条件下怎样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问题。第四目“爱国主义与时代精神”,主要讲新时期爱国主义与时代精神的关系,明确新时期怎样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问题。关于“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内涵,是本章的创新点、亮点,也是难点。本章重点难点问题有以下几个问题:(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2)关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弘扬爱国主义与怎样弘扬爱国主义问题
8、;(3)关于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与弘扬民族精神问题;(4)关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问题;(5)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这一章在全书中的地位可以从“功能”和“逻辑”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其一,系统讨论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说明马克思主义认识和解决人生问题的基本理论立场、主要观点和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说,相对于“原理”、“概论”、“纲要”课来说,“基础”课的全部内容都是关于人生问题的讨论,而这一章则比较深入、系统地阐释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其二,对教材提出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弘
9、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认同并实际践履“社会主义道德”、提高“社会主义法律素质”,在人生观理论的层面上进行学理的说明和提供理论的基础。从教材的内在逻辑角度来看,如果说第一、二章关于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是讲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是什么”,后面的第四至八章说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践中应当“怎样做”的问题,本章的内容则可以理解为对“为什么”问题的阐释,一方面从理论上说明为什么成长成才首先应将个人志向与社会理想结合起来、立志高远又始于足下,做忠诚的爱国者,另一方面说明怎么样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道德、提高社会主义法律素养。就是说,从学理上论证我们认识和解决人生问题的观点和方法是“科学的”,从人生观、价
10、值观理论的层面上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目标提供支持。本章分为三节,主要包含了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环境等问题,基本内容采取正面阐述的呈现方式。三节的关系大体上可以理解为:人生目的为核心问题,说明“是什么”,人生态度讲“怎么样”的问题,人生价值从“意义”的角度对“为什么人的问题”进行价值的判断,而人生环境则可以理解为人生目的问题在生活实践中的具体延伸,或者说是在理论上再现实现人生目的的“条件”。各节的框架结构,具体说就是:第一节直接从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问题切入,由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本质的理论过渡到人的本质的观点,说明如何理解“人”及怎样对待人
11、生,再通过不同人生观的比较分析,从理论上阐释究竟什么是科学而高尚的人生观。第二节提出价值、价值观、人生价值、人生价值标准及评价、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等。建立这节结构的支点应是第二目下关于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就是说,价值观这一节并不是依照价值哲学的逻辑构造的,而是作为人生观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成本章的任务。第三节关于人生环境,从身与心、个人与他人到个人与社会,最后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依照从内到外、从近到远的顺序展开的。这一节所分析的四方面关系,是本章理论逻辑的起点,又是从理论上深入讨论人生观、价值观问题的落脚点。与原来思想道德修养教材中相关章节比较,本教材在篇幅
12、上缩减一半以上,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在内容选择上更为集中,具有主题鲜明、语言精炼的特点。教材内容的选择和体系结构的安排,与原教材的明显不同处体现在:一是将人生观和价值观整合起来,不再分为两个部分;二是将身与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作为“人生环境”来讨论;三是将人生态度不再设为一节,而是作为人生观的一个重要问题来处理。本章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大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1)在什么意义上理解教材中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关系;(2)如何理解“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3)如何分析“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及“人性自私”的问题;(4)如何理解“人生环境”;(5)个人主义、拜
13、金主义、享乐主义辨析,等等。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首先,对第四章的学习,必须与第五章和第六章的学习联系在一起。因为这三章在全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是三个主题部分中联结第一部分,即理想或思想部分和第三部分即法律部分的桥梁,是使全书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重要环节。具体说来,这一部分在全书中的地位及其内在联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首先,从这一部分与全书的逻辑关系来看,这三章与第一部分即前三章的内在联系是:这三章所要阐述的关于社会主义道德的知识内容和品德要求是前三章关于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观与价值观所阐发的知识内容和现实要求在道德领域的延伸和具体化,是实践理想信念、爱国主
14、义、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行为规定和价值规范。这三章与第三部分即七、八两章法律部分的内在联系则是以道德与法律的辩证关系为逻辑基础的,它贯彻了党的“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体现了“以德育人”和“以法教人”相统一,帮助大学生全面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精神。这三章与第三部分即七、八两章法律部分的内在联系还表现在,第五、六两章在阐发人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即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爱情与婚姻家庭生活的道德要求时,同时也阐发了这三大领域的法律要求,因而为第三部分对法律的专门阐发,提供了一个从具体到一般的逻辑理路,架构了一个从道德到法律过渡的桥梁,也体现了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道德和法律的不可
15、分割性,形成了全书从理想或思想到道德、从道德到法律,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有机统一的框架体系。其次,从三部分各自的特征和功能及其互补性来看,就理想或思想部分和道德部分而言,如果说,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精神和人生观、价值观是具有统领性的,它是人的精神风貌的一种综合呈现,是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总的方向的阐发,那么道德则是具体行为活动的准则,它要解决的是人们行为选择的“应当”问题,提供的是人们在具体的行为选择时的价值导向。显然,这两者的互补所体现的是从一般到具体、从虚到实的逻辑理路。同样,就道德部分和法律部分而言,如果说,道德主要是诉诸人们行为活动的“应当”,这种“应当”相对地说,主要是通过内化为人们的
16、观念、情感、意志、信念,唤起人们的道德良知和荣誉感,端正人们行为选择的动机来达成的,那么,法律则以“他律”的硬调控方式直面人们行为的“结果”,法律虽然不是完全不管人们的行为动机,但是它所关注的是人们行为结果所造成的法律事实,法律必须重证据就体现了这种精神。法律以一种强制的形式,通过唤起人们对自己权利与义务的关注,使人们明确自己的行为只能这样做、不能那样做,从而强化人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角色的观念。所以,从理想或思想道德法律,贯彻了这样一种逻辑理路:人们人格的塑造和品质的培养,理想是灵魂、是先导,行为是血肉、是确证,而行为的结果则是判断、裁定的最后依据。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社会的和谐,首先是法律秩
17、序,进而是道德秩序,最后是对意义世界或价值世界的追求,这是一种由形而下向形而上的运动。但从一个人的品德与人格的形成与完善来看则相反,它首先应该注重的是意义世界或价值世界的建构,然后是行为应当体系的确立,最后才是对行为法律后果的关注。这就是古人所一再强调的做人要以“立志为先”、“励志为要”、“知耻为诫”的道理,也是邓小平提出的培养“四有”新人的表述顺序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原因。这是一种由形而上向形而下的运动。本书的逻辑体系就是在这两者的双向运动的互动中,以大学生在其人生所处的特殊阶段和现实状况与问题为依据而确立的。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共安排了四
18、节,这四节的逻辑理路是:从一般道德理论知识到社会主义道德;从社会主义道德同人类道德文化优秀遗产的历史联系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道德;从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到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最后落脚到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修养的自觉性的途径和方法上。第四章有三个重点、两个难点问题。这两个难点问题就是:第一,为什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第二,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基本原则?这两个难点问题也是本章的两个重点问题,它们是相互联系、互为前提的。第三个重点问题就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诚信及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问题。
19、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本章共三节,其构成可以说是一体两翼。一体是指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这是第一节所讲的内容;两翼是指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两种最基本的手段:道德和法律。所以第二节讲公共生活的道德规范,第三节讲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其中第二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这部分,可以说是前面第四章第四节所讲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展开和具体化,其主要内容是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二十个字“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要求。对于这二十字的要求,本教材在简要地阐发了社会公德及其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了较为详细的诠释,并对社会公德的实践与
20、养成问题作了论述,分析了“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和如何“在实践中增强公德意识,践行公德规范”。最后以一个目的篇幅讲了“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之所以要讲这个问题,是因为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网络道德也成为了人们必须遵守的社会公德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也越来越感到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第五章需要着重把握这样两个问题:(1)关于社会公德和国民公德或公民道德这两个概念的内涵;(2)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共生活规范意识培养中的矛盾问题。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本章涉及的是职业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两个部分的内容,但是这两个部分
21、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以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法律素质,以及应当树立的婚恋观念为主线贯穿起来的。本章的逻辑结构是,从分析职业的内涵和本质切入,阐明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活中有关法律规范的基本要求,进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法律素质,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做好在艰苦中创业、在实践中成才的准备。同时,在人的一生中,职业生活与婚姻家庭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大学生不仅关注就业问题,也十分关注恋爱、婚姻和家庭问题。这一部分从探讨爱情的本质和恋爱道德为起点,着重分析了大学生恋爱中容易产生的一些误区,明确了大学生对待爱情的应有态度;阐述了婚姻家庭的本
22、质和调节婚姻家庭关系的道德要求和法律规范。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在以往的思想道德修养教材中,都是把三大领域的问题,也就是“三德”的问题分为三章来分别进行阐述,主要是考虑理论上的完整性,而在本教材中,把职业道德和恋爱婚姻家庭道德合在一起,而且职业道德占的分量要重一些,这是考虑到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体现了教材的针对性。本章在内容上是非常贴近生活的,没有涉及很多抽象的理论问题,但是教材在这一部分内容的设计和把握上还是体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意图,这不仅仅是把道德要求和法律规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且在理论阐述上和在实践指向上都体现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现实性和针对性,而这些问题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要重
23、点把握的。本章需要着重把握这样三个重点问题:(1)关于职业的内涵和本质;(2)关于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3)关于爱情的本质。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首先我们在学习时,应该对本课程有关法制教育的内容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在本课程的内容安排上,法制教育内容的逻辑结构是以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密切联系的,是以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法律规范为切入口,帮助大学生认识到法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内在需要,而不是外在强加,增进他们学习法律的兴趣。接着以社会主义法理为基础,引导大学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24、进而通过阐释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增强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认同感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本课程内容体系框架中的法制教育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五、六章中的法制教育内容和第七章与第八章的内容。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在阐述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的关系以及公共生活中的社会公德基础上,强调在公共生活空间,只有政府、社会和公民都具有明确的公共生活规范意识,并自觉地遵守公共生活准则,才能建立起和谐的现代生活方式。大学生要充分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树立崇尚法律的理念,在公共生活中做守法的模范。并根据法的规范作用的指向和侧重,将公共生活中法律规
25、范的作用分为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同时,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集会游行示威法、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与大学生关系较密切的公共生活中主要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旨在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公共生活中主要法律规范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提高公共生活法律意识。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的第一节“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在论述“职业与道德和法律”的关系和职业道德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从“了解职业生活中的主要法律规范”、“坚持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原则”、“明确职业生活中的法定权利和义务
26、”和“依法处理职业生活中的各种纠纷”四个方面提出了“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第三节“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在讲解家庭美德的同时介绍了我国婚姻家庭法律规范的主要内容,旨在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学习职业生活中的法律,对于大学生求职、就业,正确处理有关的法律关系,做到知法、守法的重要意义,并了解职业生活中的主要法律和婚姻法的主要内容,明确有关法律的基本要求。在系统把握本课程法制教育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较好的理解第七章的内容。本章设四节,分别阐述了“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社会主义法律修养”,旨在帮助大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自觉性,了
27、解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基于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就是要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体系,熟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机制,明确在我国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的逻辑理路,分别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内涵、法律体系、运行机制和建设法治国家的任务。第二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基于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以广大公民高度自觉性为基础,公民法治观念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制约着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的认识,分别阐述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权利义务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等基本观念。第三节“增
28、强国家安全意识”,基于国家安全问题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事关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并有赖于每位公民的自觉维护的认识,分别阐述大学生必须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学习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基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能否顺利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社会主义法律思维能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是否具有普遍的权威和尊严,而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树立,既需要国家努力,也需要公民个人努力的思路,分别论述了“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意义和方法。第七章的重点难点问题,主要有:(1)如何正确认识学法、知法与护法?(2
29、)如何理解和区分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法治观念和法治理念?(3)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4)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5)如何从理想与现实的结合上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6)大学生应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本章设三节,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旨在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公民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增强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认同感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第一节“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基于我国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和统帅作用,强调必须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的权威,使宪法在全社会得到一致遵行,并分别阐述了宪法的特征和原则、我国的国家制度、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我国的国家机构。第二节“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基于大学生正确处理各种法律关系,就必须了解公民在法律关系中应有的权利和义务,正确地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思路,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我国的行政、民事、经济和刑事实体法律制度。第三节“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基于大学生只有在学习实体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程序法,明确实现权利和义务所应有的规则,才能知道遵循法律程序解决法律纠纷的思路,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我国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