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用”“节葬”。道家。主要代表人物是庄子。他提出了“齐物”的观点,认为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在人生观上,庄子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认为天与人“不相胜”。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是韩非。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主张变法革新。兵家。主要代表人物是孙膑。孙膑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他的军事思想经过其后学的整理,被编为孙膑兵法一书。2. 概括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答案战国时期学术分裂,百家争起,学者们自由讨论学术问题和发表见解,于是形成了既彼此争鸣又互相吸收的局面。百家争鸣,是中国
2、传统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学习活动提示成语 出处 现在意思东施效颦 天运 比喻不知道人家的好处和自己的缺点在哪里,就胡乱模仿邯郸学步 秋水 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越俎代庖 逍遥游 比喻超越自己的权限办事或抢别人应做的事螳臂当车 人间世 比喻不自量力,必然失败井底之蛙 比喻见识短浅,却
3、又妄自尊大贻笑大方 让内行人笑话。常用为谦词朝三暮四 齐物论 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得心应手 天道 指技艺纯熟,心里怎么想,手里就能怎么做出来。也形容使用非常顺手踌躇满志 养生主 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者成就非常得意望洋兴叹 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而无可奈何游刃有余 比喻工作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毫不费力哀莫大于心死 精神上失去信念是最大的悲哀人生如白驹过隙 知北游 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3课如何理解和评价汉代新儒学的“天人感应”思想?材料从两方面探讨了“天人感应”思想。民族国家的形成,需要政治上和社会上的稳定,知识阶层不得不去确立国家民族的象征性领袖的地位,故承
4、认其受命于天的身份。为避免君主权力的无限扩张所带来的灾难,故又以天作为更高的正义权威并强调对君主的制约。【解析与探究董仲舒与李斯上述主张的指导思想和社会效应有何差异?指导思想方面,李斯的指导思想主要是废弃一切思想理论,实行彻头彻尾的愚民政策,禁锢思想,强化君主专制;董仲舒的指导思想主要是统一思想,发展儒家的思想理论体系,使儒家理论定于一尊,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局面。但是对这一区别的认识也不要绝对化:李斯的主张也包含巩固统一的想法,董仲舒的主张也有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君主专制的目的。社会效应方面,李斯的主张摧残了思想文化,也未能维护秦的统治。董仲舒的主张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兴盛,维护了汉朝的统一与稳定,
5、但也导致了其他思想流派的衰落。自我测评11简析儒学取代黄老之学成为汉代统治思想的原因。随着汉朝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一整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2.概述董仲舒的思想体系,并分析“罢黯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意义。教材中涉及到的董仲舒的思想包括大一统理论、“天人感应”学说、“三纲五常”理论。此外,他还力主“罢黝百家,独尊儒术”。“罢黝百家,独尊儒术” 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确立
6、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4课【课中思考题】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区别?两者都强调通过对外界事物的考察和实践研究来求取真理。但是在对于所求得的“理”的认知方面,两者又有区别。理学家讲求的“理”,作为万物的根源而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格物致知”要获得的,是这一先验性存在并且亘古不变的“理”而“实践出真知”要取得的是一种与实践并行并长的真理性知识,并不固定而是处于发展之中。【阅读与思考】谈谈你对理学重义轻利观念的看法。一种一味追逐利益的风气正日益吞噬整个人类的社会生活,破坏了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工作氛围、健康的心理状态等。而重义轻利观反对重利忘义,否定以利益为主要标准来处理实际事务。这些观点
7、,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漠视与否定个人的正当利益需求以及对事功效益的追求,则陷入另一种片面性,产生了消极影响。我们今天应提倡义与利的辩证统一。【解析与探究】试根据宋明理学家程、朱、陆、玉的思想主张,分析他们与以上两则材料所反映的思想之间有何同异与渊源关系。 首先上面两则材料是广为流传的有关佛教禅宗的故事。神秀所讲求的“成佛”,是指通过修行“勿惹尘埃”,从而彻底觉悟,这需要“格”除外界种种“尘埃”才能做到;慧能则认为,专注个体自身修养就可以彻底觉悟。其次,本题设问的实质是讨论宋明理学与佛教的关系。一方面,要看到宋明理学家都深受佛教的影响,主动对世界的本原及其与个体的关系进行
8、探讨然而程朱、陆王各自的结论不同。“二程”、朱熹强调“理” 为万物之源,主张“格物致知”,带有客观唯心主义的倾向。这与材料一中神秀成佛的方法类似;陆王心学则强调“心即宇宙”,主张“发明本心”、 “致良知”,带有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与慧能自我成佛的做法有些相似。但是宋明理学家均不承认世界本原的客观物质性,这依然与佛教相同。自我测评1.什么是理学?它形成的历史背景是 什么?理学是中回古代社会后期占据统治地位的、以“理”或“天理”为核心观念的儒家哲学思想。广义上的理学,其主要代表是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它形成的客观历史背景主要包括:儒学思想本身发展的衰落,自两汉后,儒学日益衰落。与此同时,王朝的短暂与
9、分裂使人们饱经战乱之苦,从而逐渐对所谓的”君臣”秩序失去信心,转而求神拜佛、炼丹成仙。佛教、道教思想的传播使儒学面临越来越大的危机和挑战,在彼此竞争、相互辩驳和渗透吸纳的过程中,三教调合之风渐盛。不少儒家学者既采纳佛、道学说,但又试图重新建立儒家的权威地位,终于在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大氛围下产生出理学。2.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有什么同异之处? 提示: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都是儒学思想的代表。相同之处:都强调社会秩序的重要性;都认同世界本原不是客观的物质世界,要么是“理”,要么是“心”;都强调 “天理”与“人欲”的对立,要求自我修养、克制,并积极服务社会。相异之处:程朱理学主张通过“格物致知”来认知掌握
10、 “理”,而陆王心学则主张“发明本心”、 “致良知”。他们的认知路径也就自然不同。5课请对照以上材料思考,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对正统儒学的批判与超越有何历史意义。材料中涉及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康熙皇帝视朱熹为儒学之正统,二是雍正皇帝强调三纲五常对于维护统治的意义。结合教材内容对照材料思考,可以发现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潮对正统儒学的批判触及上述两方面的问题。其影响包括:冲击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冲击当时社会正统的伦理道德观念,进而影响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从总体上说,促进了社会的思想启蒙。解析与探究 比较一下,明清之际的君主专制批判思想与以上古代民本思想有何异同?不同之处。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通过总结历代兴亡的
11、教训,对皇帝集权和君主专制提出了猛烈的批判,主张限制君权,赋予民众言论自由和一定的政治权力,以履行行政监督和参与政治的权力。这是种新兴的民主思想,是前代思想家所没有认识到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认为人民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基础,是建设和保卫国家的基本力量,所以提倡当政者要重民、爱民、以民为本。【自我测评】1.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在哪些方面具有进步意义?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主要表现为王夫之、黄宗装、顾炎武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学说和主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并认为它是天下之大害,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
12、都是“民生之本”,应该受到保护和鼓励;思想上,批判程朱理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躬自实践的积极思想, 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以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进步意义:强烈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主思潮以深刻启迪;经世致用思潮影响深远,治学方法开启清代考证之风;为儒学的变革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上述思潮与传统本末观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变化:传统的本末观是农为本、商为末,重农抑商。而顾炎武飞黄宗事是等人主张重视工商业。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经济日益重要。 历史意义:有利于突破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
13、6课阅读与思考你认为上述看法是否有道理?有道理。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结合阅读材料来分析,认为促成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包括: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相关科技成就应运而生的基本原因。如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恢复促成了贾思勰齐民要术的产生,唐宋时期海外贸易和航运的发展,促进了指南针的发明和造船术的进步。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人的思想和事业的进一步解放和扩展,都能够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的杰出天赋和献身科学事业、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是中国古代许多科学成就出现的重要原因。民族迁移和民族融和,使各民族的
14、先进技术和文化得到进一步交流和相互促进的机会,也会带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例如三国两晋南北朝和辽宋夏金元时期,江南经济之所以能得到发展,主要是由于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与南方人民一起辛勤耕耘的结果。国家之间的文化和科技交流,则促进了科学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国既是这种交流的主要推进者,也是这种交流的受益者。这是中国古代科技发达的国际因素。1.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初郑和下西洋与西方哥伦布等远航在规模与水平、目的与 性质、历史影响方面的差异。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环球航行都属于人类最早的远洋航行。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在船舶的技术水平和入员规模、航海知识等
15、方面均优于哥伦布的环球航行(规模与水平方面的差异,参见材料一所列表格),但这并不是二者之间最重要的差异,他们之间最重要的差别还在于远航的目的、性质和造成的影响等方面。郑和下西洋,前三次的主要任务是在东南亚和南亚建立国际间和平安宁的局面,为明王朝树立“声威”,并为下一步向南亚以西更远的地方航行,建立中途候风转航的据点。后四次的主要任务是向南亚以西继续航行,通过开辟新航路和扩大联系,让自古罕通中国的海外国家被泽而来,“宾服”于中国,为明王朝建立前所未有的四海功绩而作努力。另外,郑和下西洋,使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间的国际贸易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以景德镇为中心的瓷器业、以苏
16、州为中心的丝织业、 以松江为中心的棉织业、以芜湖为中心的漂染业等,都有较快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郑和下西洋的结果,打通了从中国到非洲的航路,把 亚、非的仁大海域联成一体,这是地理大发现以前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成就。郑和下西洋的结果,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和平交往,发展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郑和下西洋是和平进行的,没有征讨和杀伐。哥伦布航海的主要目的,研究者们一般都从经济角度来解释,认为他的直接目的在于寻找黄金。但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欧洲对东方贸易的需要。15世纪中叶,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土耳其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传统商路,使得运往欧洲的商品数量少而且价格贵。
17、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各国贵族、商人、新兴资产阶级迫切希望开辟一条新航路,直接通往印度和中国。另外,也有人认为,掠夺土地是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西洋人开辟了新航路,航海事业进一步发展起来,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同时也给拉美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引发了欧洲列强开辟海外殖民地和奴役世界其他民族的狂潮。郑和下西洋加强了明朝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和友好往来,但是,它所采取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朝造成巨大负担,最终导致航海壮举悄然结束。2.思考近代中国科技相对于西方从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可以远洋航海业为例),并带着这个问题投入以下单元的学习。“近代中国科技相对于西方
18、从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这一命题,曾被李约瑟等中外学者反复探讨,因而又被称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以远洋航海业为例,从内部因素来看,王朝有关政策的推行是原因之一,如郑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宣扬明朝国威,其远航行为带有浓厚的政治因素而非经济因素;而其后,明清两代先后推行禁海或闭关等措施,致使官方、民间的远航业及其技术发展都深受打击。从外部因素来看,西欧新兴资产阶级的壮大与活跃,以及资本主义对经济利益的无限需求,使得西欧的远航业在开辟更大市场的背景下不断发展。白我测评1.列举我国古代的重要科技成就。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 火药和指南针是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里程碑。 天文学成就:天
19、象观测和甘石星经;天体测量和张衡的浑象仪、候风地动仪,以及僧一行的黄道游仪、水运浑象仪和郭守敬的简仪。数学成就:突出体现在数学专著如九章算术的出现和圆周率的计算等方面。农学成就:诞生了贾思勰,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和徐光启农政全 书等“三大农书”。医学成就: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医学巨典和张仲景、华佗、李时珍等医学大家的出现。工艺学成就:出现了被誉为“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也可结合课外阅读所获知识回答,只要言之成理。2.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对世界做出了哪些贡献?“四大发明”的传播和更广泛的应用,对人类文明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天文学、数学、农学、医学等方面成就斐然,很多成果
20、在较长时间内都处于世界前列,受到后世学者的推崇,推动了世界相关学科的发展。回答出其他贡献, 只要言之成理,即应肯定。7课阅读与思考 怎样理解“汉字文化是中华儿女永远的精神家园”?通过阅读材料,可以概括出以下几点:汉字关乎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统一的文字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存在的重要基础,是一个文化共同体的重要象征。与汉字一样在远古时期产生的其他各种文字均已成为“死文字”,唯独汉字绵绵不绝,流传至今。汉字在中华民族的融合和凝聚方面,在维护民族统一和尊严方面,居功至伟。也可以说出自己更多的见解和感受。自我测评 1概述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演变过程。文字起源: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劳动实践中群体创造的成果,如结绳记
21、事是促使文字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仓颉将这些散乱的文字加以整理。发展演变: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的刻画符号是汉字的雏形。商周时期甲骨文和金文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内容,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到秦朝时出现了一个巨大飞跃,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措施克服了文化交流中的文字障碍,用秦国通行的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接着又用书写更为简便的隶书作为新的标准。2.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隋唐一统,国家繁盛,书法也体现出大国盛世气象:或意绪狂放,极尽张扬个性之能事;或雍容大度,力求
22、建立新的法度。宋代时市民阶层兴起,通俗文化逐步繁荣,文风很盛,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也是重视个性而忽略法度。明代则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生活丰富,所以书法更世俗化、平民化,强调个性化创造。8课结合课文中对文人画追求意境的介绍, 请你来构思:什么样的画面设计在当时会获得考试的第一名?这道题目是一种开放式题目,没有标准答案可言。画面设计只要接近“文人画意境重于写实,含蓄寄托画家的思绪情怀”这一特征即可。教材的介绍和题目所举的例子,已经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驰骋想像力,设计自己的画面,并一起交流评论,比较谁的构思最接近传统文人画的标准。自我测评 概述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23、依据教材内容,可以做如下概括:原始社会到秦汉时期是中国绘画起源和初步发展的阶段。魏晋隋唐时期凸现性的文人画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出现了一批名家和名作。宋元明清时期山水画兴起并发展,绘画更加注重意境;明清时期出现与正统画风不同的、风格奇特和不拘成法的画家画派,更加体现文人画的个性特点。 自宋以后,描绘民间题材的画作和民间绘 画发展起来。2.从课文的介绍中,你能否概括出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相关的表述集中在教材最后一段,主要是两个方面:写实与写意的两大风格;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9课导致中国古代小说流变的因素有哪些?外部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内部原因:小说自身的发展。1.简述中国古代不
24、同时期诗歌的特色,分析这些特色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先秦时期,形成了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采用四言体形式。在南方形成了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的诗歌形式一一楚辞,采用比较灵活的句式。诗纷和楚辞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汉代赋极盛行,作品多围绕贵族的奢侈生活而作,反映了当时经济的繁荣和大一统时代的民族自信心。写法注重辞藻,手法夸张,有文字堆砌、形式呆板的缺点。唐代政治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诗歌创作繁荣,流派众多,题材风格丰富多样,诗人辈出,佳作如林。边塞诗风格豪放,田园诗清新自然,“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名垂千古。宋代城市生活丰富,又经历了山河破碎、偏安一隅
25、等时代变迁,词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形成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视野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婉约派音节谐婉,情调柔美。元代散曲题材广泛,语言通俗,形式活泼,广受民众欢迎。元代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散曲多感叹时世、歌唱山林隐逸,既表现了元曲作家蔑视正统礼教,也不同程度地流露出一种消极避世的思想。2.概述明清小说的特色,指出这些特色与明清社会变迁的联系。明清小说的特色:通过文学手段重树商人等这些原来受歧视的角色的形象,对现实提出深刻批判。与明清社会变迁的联系:其一,明清时期,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传统的轻商观念开始淡化。这种风气深深浸染了小说的创作,“三言”“二拍”等作品中,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
26、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其二,明清社会繁荣的背后也蕴藏着深刻危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一些文人对现实社会日益不满,写出了一批批判现实的力作。10课解析与探究 1.邮票惊剧脸盼中的角色各属于哪一类行当?京剧脸谱邮票中的人物,上排从左到右为:孟良、李适、黄盖、孙悟空;下排人物从左到右为:鲁智深、廉颇、张飞、窦尔敦,八人全部为净角。2.中国传统戏剧与古代诗词、绘画、园林等艺术门类,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相通之处?本题难度较大,牵涉到艺术、文学、美学、哲学等多学科的相关背景知识。答案不拘定见,只要言之成理,有学者称“中国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对虚无的重视。文学讲究含蓄有余味,无字处皆有意;
27、绘画注重空白处理,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书法追求潜虚半腹,计白当黑,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建筑提倡透风漏日,从房屋的门窗和亭台廊栅之空格,去得自然之动景,感宇宙之情韵。”相对来说,戏曲表演受限于舞台,但又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超越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上的虚拟性和对写意的强调与之相通。1.概述戏曲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哪些因素起了重要作用。戏曲最初的源头之一是原始时期的歌舞仪式,称为“傩”春秋战国至汉唐时期,宫廷乐舞、杂技百戏一定程度上与戏曲的产生有关联。两宋时期出现的南戏已经是较为完备的戏曲形式。戏曲完全形成的标志是元杂剧的产生。此后,戏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昆曲的艺术水平达到更高的程
28、度,影响其他剧种的形成和发展。清中期京剧艺术的兴起代表着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最高成就。影响戏曲艺术产生发展的因素包括: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相关艺术形式的继承和发展、特定的时代背景的影响。2.简述京剧的艺术成就和特色。艺术成就: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国剧”;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优秀成果,成为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遗产而代代流传;形成了一大批题材和表现形式多样的优秀剧目,其中相当多的一部分剧目表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美好品质。特色:形成之初即吸纳了众多的地方剧种的优点,民间地方色彩较弱;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11课 解析与探究 结合历史必修(I)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