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3.27KB ,
资源ID:1981090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8109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如果你有孩子一定教会他自己寻找快乐.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如果你有孩子一定教会他自己寻找快乐.docx

1、如果你有孩子一定教会他自己寻找快乐 如果你有孩子,一定教会他自己寻找快乐 如果你有孩子, 一定教会他自己寻找快乐 策划人小语 2019 年 6 月 1 日,第 68 个国际儿童节。 每到这一天,天下父母都想方设法让孩子开心快乐,买礼物、吃大餐、去游乐场总之是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愿望。 然而,这些就是快乐的全部含义吗?如果是,那为什么如今的孩子,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呢?或者,孩子快乐的来源,仅仅是物质的满足,甚至是沉迷于电子游戏? 其实,快乐还有更多层次: 被爱、获得是快乐,爱人、付出也是快乐;让别人快乐是快乐,能正确处理负面情绪,决定自己是否快乐,更是快乐。 而这些深层次的快乐体验,往往是被父母忽

2、略了的,他们没有教会孩子去体验更深层次的快乐,以至于孩子获得的快乐只停留在最浅显的层面,而这样的快乐是暂时的、是空虚的,并不能带给一个生命真正的营养。 那么本期策划,我们就邀请台湾著名心理专家林昆辉老师来告诉父母: 如何才能培养出真正快乐的孩子。 快乐的第一个层次需求被满足 快乐的表现形式 当人的需求被满足,就会很快乐。 这种快乐是第一个层次的快乐,是每个孩子从婴儿时期就不学而知、不知而行的一种快乐。 具体说来,父母主动、无条件地给孩子提供衣食住行、娱乐等基本需求,孩子就会获得满足与快乐。 但值得家长注意的是,不是孩子所有的需求都应该被满足,而且满足的形式、内容与时空条件,也都需要遵守某种原则

3、(如父母共同制定的家规)。 比如去商场,孩子走到玩具专柜时就停下来想要买玩具。 妈妈给他买了辆小汽车,孩子拿到了小汽车,但没有满足地离开,而是嚷嚷着: 我想要个翻斗车!妈妈说: 不行!孩子撇嘴,欲哭,妈妈心烦意乱,犹豫不决。 她担心哭声影响别人(丢自己的脸),就又给孩子买了翻斗车。 你以为孩子得到翻斗车就罢休了吗?No!他高兴了一阵子,发现其他小朋友买了最新版乐高玩具。 家里有很多乐高啊,不能再买了!妈妈有点儿生气了。 孩子才不管呢,他一屁股坐在地上,哇哇大哭引来众人侧目。 妈妈懊恼、愤怒,好话歹话都说了也没用。 由此可以看出,第一个层次的快乐虽然很容易被满足,但是会很快过去。 孩子要想持续快

4、乐,必须以需求不断被满足来换取。 今天要乐高玩具,明天要 iPad,后天要游戏点卡永无止境。 上学后,孩子的需求更多,同学有的,我要有;同学没有的,我也想有!只要有一个需求未被满足,他就哭闹、发脾气,甚至以死相逼。 总是活在这种快乐和不快乐之间的孩子很可怜,因为无论快乐还是不快乐都是被动性的,取决于父母是否愿意满足他的需求。 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 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快乐,但是就要不断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吗?一个 9 岁男孩迷上了手机游戏,因为某次单元测试,他的语文和数学都得了满分,父亲高兴不已,奖励他玩儿游戏,孩子从游戏中获得莫大乐趣。 从那以后,他上兴趣班累了要玩儿手机;父亲让他给远方的爷爷打电话

5、,打完电话也要玩儿游戏作为交换;孩子过生日,奶奶问他要什么礼物?他脱口而出iPad!从那之后,男孩沉迷于手机游戏中,反而影响了学习。 最后父母一怒之下,没收电子产品,断孩子却万分痛苦和不解,甚至想要跳楼自杀。 那么父母到底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获得第一个层次的快乐?又该如何拒绝不合理的需求呢? 我要需求被满足的快乐,但是你却讲条件或者不愿意之所以发生冲突,是因为双方都不明白这种快乐的内涵是被爱,既然是被爱,就要能激起被爱的 3 种内在正向反应: 感谢、感动和感恩。 如果家庭角色发展历程中,孩子只是一味地享受获得后的快乐,从来没有被激发感谢、感动和感恩的心,从来没表达这 3 种语言和行为,那么他就只

6、会索求无度。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很简单,在满足孩子需求的同时,教给他最基本的礼仪,凡事都要说谢谢。 第一个层次的快乐除了代表被爱,还意味着我接受被爱,表面上是需求的满足,本质上是被爱的满足。 所以,这种快乐不应该停留在需求满足的初级阶段,而是要因为需求的满足获得被爱的满足,之后产生感谢、感动与感恩的回报行为。 比如孩子得到心仪的玩具、吃到美食时开心的不得了,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抬起头,睁大眼睛看着满足他的人(父母、长辈或朋友),感受对方源源不断的爱以及自己得到的丰沛的爱。 当孩子体会到被爱后,他的心才会感动,才会真诚地说出谢谢,做出想要回报对方的举动。 如果孩子只知道沉浸于需求被满足的初级阶段怎

7、么办?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示范给孩子看,因为需求被满足,所以我很快乐。 但这个快乐的真相,是每天都有人向我施魔法,让我享受被爱的幸福。 比如妈妈做好吃的菜给我,我吃了很开心,是她在向我施快乐魔法。 其次,提醒孩子,有人满足你的需求时,你是否忘了回报呢?比如奶奶给你做了一个小收纳袋,你很开心,是否应该对奶奶说声谢谢然后用刷碗、扫地或陪奶奶散步来回报她? 在满足孩子需求的同时,父母一定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帮孩子界定: 哪些是正当的需求,哪些是不正当的需求,父母要做到不去满足孩子的不正当需求。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必须一直快乐不能让孩子不快乐,其实这是父母的误区。 让孩子快乐是必须的,让孩子

8、不快乐也是必须的。 谁说父母一直要让孩子快乐了?所有不正当需求带来的快乐,都会在将来某一天以不快乐甚至悲剧收尾。 快乐的第二个层次有能力满足别人的需求 快乐的表现形式 有能力满足他人的需求,让他人快乐;而看到对方快乐,自己也快乐起来。 种种为了自己有能力给他人快乐而感受到的快乐,比自己的需求被满足更快乐,这是第二种快乐的基本含义。 这种快乐与第一种快乐的最大区别是: 前者源于需求的满足,而后者源于满足别人的需求。 这种快乐其实很常见,但多体现在父母身上。 家庭饭桌上有一个常见场景,妈妈专门负责给孩子剥虾吃,因为孩子喜欢吃虾,但是因此妈妈就顾不上吃饭了。 当孩子说: 妈妈,你也吃一只虾好不好?通

9、常,妈妈会这么回答: 宝贝,你吃就好了!你吃,妈妈就很开心!妈妈真的不用吃,妈妈剥虾就好。 为什么孩子吃虾,妈妈就开心呢?因为妈妈在享受第二个层次的快乐: 我有能力满足别人的需求,我因别人快乐而快乐! 中国传统文化把第二种快乐结合在我们的家庭角色里面父母亲(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或其他长辈)。 当我们扮演这些角色时,会自然地执行并享受第二个层次的快乐。 但也如此导致孩子一直停留在享受第一个层次的快乐里无法成长。 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 林昆辉说,一个真正聪明的妈妈,会让孩子也给她剥虾。 当孩子把虾递给她时,她应该张嘴就吃,而且一边吃一边说: 真好吃!你再剥一只虾给妈妈!吃完后,告诉孩子: 宝贝,你那么

10、喜欢吃虾,却把虾给妈妈吃。 妈妈很开心,你好棒哦!告诉孩子: 他为了让妈妈高兴,放弃了让自己高兴的机会。 当孩子学会执行第二个层次的快乐时,父母一定要把孩子付出的代价和动机都说出来,你爱妈妈,想让妈妈快乐,所以顾不上吃饭,给妈妈剥虾。 这才是真的机会教育。 把行为讲清楚,还要把行为背后的动机讲清楚,这个行为是利他性行为。 你如果不做说明,那么孩子吃虾吃撑了,也学不会我有能力满足别人需求的快乐。 家庭教养常常就在这些细微之处。 孩子生病了,父母悉心照顾,他会觉得生病没那么难受,因为自己被爱而感到幸福。 不妨告诉孩子: 如果下次爸爸、妈妈生病了,也希望你这么照顾呢!孩子可以倒水拿药,做点儿他力所能

11、及的家务事。 而当孩子这么做时,父母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他这么做你很高兴,你还要把谢谢说出来。 儿童的成长总是在尝试的过程中积累的,只要他的行为被肯定、被奖励,那么这个行为就会变成习惯,久而久之,价值观就会内化为某种能力。 反之,某个行为没有被肯定、被奖励,反而被处罚,那么这个行为就会消失。 至于哪种行为应该被肯定而哪种行为应该被处罚,和第一个层次的快乐一样,家长应该会孩子甄别哪种别人的需求是正当的。 比如孩子为父母剥虾、做家务活儿是值得肯定和奖励的,而别人要求你替他撒谎、欺骗老师家长等行为,就要果断拒绝,而且不要因为拒绝别人的需求而不快乐。 第二个层次快乐的内涵是爱人。 要让孩子拥有这种快乐,

12、父母同样可以以身示范或者引导孩子,努力对别人施展快乐魔法,让他们快乐的同时,也让自己快乐。 比如和亲人、同学,甚至陌生人相处时,我有没有发现别人的需求?有没有主动满足别人的需求让对方快乐?当别人快乐时,我是否在他们身上,甜美地享受了他们的快乐? 快乐的第三个层次有能力满足自己的需求 快乐的表现形式 有能力满足自己的需求让自己快乐,包括需求的满足与能力的实践,简单说就是自得其乐。 这种快乐来自于自己满足自己的动机意念和不假外求的自我规范。 这种快乐不必等别人给予,也不必等别人接受或高兴就可以完全自主、自发、自控和自给自足。 这个层次的快乐是人间极乐。 我有能力满足自己需求的快乐,必须以学会第二种

13、快乐为前提。 某天,孩子很高兴地对你说: 今天,我的同学很伤心的时候,我过去安慰他了!懂得快乐教养的父母会问: 那个同学一定因为你的安慰变得开心了是不是?而且我也看出来你很高兴,那么,你能告诉我,你是怎么做的吗?孩子一定会很兴奋地告诉你,说他拍了同学的肩膀,说有我在,然后对方破涕为笑了! 但如果到此为止,孩子第三个层次的快乐也未必能被激发出来。 父母应该真心地夸奖孩子: 你怎么这么厉害?你有能力让别人快乐,你真是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因为这么做的时候,孩子会主动把第二种快乐上升到第三种快乐,因为自己的付出让别人高兴,别人高兴比我自己高兴还要高兴,别人高兴了,我没有理由不高兴。 孩子领会了第三个层

14、次的快乐,当他有需求时,首先想到的是我要怎样做,他不会动不动向父母要钱买玩具、玩游戏,而是主动走出去和小朋友玩儿,或请求父母带他走出去,爬山、旅游、看电影或者组织朋友举行有意义的活动。 如果孩子出去玩儿的要求被父母拒绝后,他也不会沮丧,而是想办法积极争取,比如承诺不会跑出院子不会欺负小朋友如果有什么事情,第一时间告诉你们。 或者接受父母的拒绝,但不因此沮丧、发脾气,而是学会找到替代出去玩儿的方式,比如自己看故事书、让爸爸给自己讲故事等。 林昆辉认为,现在的家庭或学校教育领域中,几乎没有这种快乐的训练,是非常遗憾的。 这种快乐的最大?橙耸抢炼琛览担?很不幸的是,懒惰和依赖恰恰是儿童期最易养成的坏

15、习惯。 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 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学会这种自己寻找快乐的方法,从而摆脱被快乐的困扰,慢慢发现快乐是一种主动行为。 有一个 10 岁小女孩遭遇父亲车祸离世,母亲得了重病。 从那以后,她自己洗衣、做饭、上学,节假日还要去医院陪母亲。 她也会伤心难过,也会偷偷哭泣,但是擦干眼泪,她一切如常。 像妈妈一样,她每天把家打扫得干干净净;每次去医院看妈妈,都会买一枝康乃馨或粉玫瑰,因为妈妈看到花儿就会笑;她打电话问候乡下的爷爷,像妈妈一样关心姥姥的身体。 可是这个女孩的老师觉得她如此自得其乐是不正常的,给她请了一位心理专家。 心理专家和女孩聊完后说: 因为父母的言传身教,她早就具备了让自己快乐的能

16、力,她能应付这突来的变故,也有一颗乐观的心让自己和家人快乐。 孩子拥有自得其乐的能力,离不开父母的引导。 比如有些父母遇到不开心的事情,通常不会在孩子面前表达负面情绪,怕让孩子不快乐。 但正确的做法是如实告诉孩子: 爸爸今天在单位发生了些事情,感觉不快乐,但我不想因为我的心情影响家人。 所以,爸爸决定快乐起来!然后,征求孩子的意见,要不跟爸爸一起出去散散步?因为如果你能陪爸爸散步的话,爸爸就会快乐了。 以身作则,主动索求,让孩子培养我有能力满足别人需求的快乐能力。 孩子处在顺境中时,他们不必花费心思就可以开心欢畅。 一旦逆境来临,孩子还能昂扬地抬起头,擦干眼泪后微笑面对吗? 当一个人具备了无论

17、环境好坏都自得其乐的能力时,其实离拥有第四种快乐的能力也就不远了。 林昆辉说,要获得第三个层次的快乐,照样有魔法。 第一个魔法: 总是能找到让自己快乐的途径。 比如孩子喜欢自然探险类的书,主动要求父母陪他去书店买书。 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努力满足孩子。 当然需求的满足可以视情况而定: 既可以立刻满足,也可以延时满足。 总之要让孩子体验到,自己有办法获得快乐。 第二个魔法: 无论遇到顺境还是逆境,都尽量往积极的方向想。 比如帮助了一个迷路的小孩找到妈妈,但对方没有说谢谢时,要告诉自己: 那妈妈可能急坏了忘了说谢谢无论如何,只要孩子找到妈妈就是好事。 此外,还可以做些好事或想一些快乐的事情,让自己回

18、到快乐中。 这种时候,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做好事,比如让他帮你倒杯水、递个东西,而你真诚地表达感谢和快乐,这样孩子也会快乐起来。 第三个魔法: 无论是在家里、学校,还是其他环境,总是能找到适当的方案让自己快乐。 比如有同学欺负你,聪明的孩子会找办法走出困境,向老师反映情况,让老师协助你得到道歉,或直接告诉对方自己的感受,从而让对方意识到影响了你。 实在不行的话,就求助于父母。 快乐的第四个层次: 有管理快不快乐和排解负面情绪的能力 快乐的表现形式 这个层次的快乐具体来说就是: 不因为我快乐而让别人不快乐,不因为我不快乐而让别人也不快乐,不因为别人快乐而我不快乐,不因为别人不快乐而我不快乐。 它和前

19、三种快乐层次截然不同,人们追求前三种快乐却遭遇挫败,就会落入与之对应的三种不快乐中,而且前三种快乐几乎都是为了获得快乐,必须解除不快乐。 但第四种快乐则落在管理快乐与不快乐上,判断标准是会不会影响别人的快不快乐。 同桌被老师批评了,孩子很沮丧,他不知道自己是该继续快乐,还是该配合对方情绪跟他一起郁闷?懂得第四个层次快乐的孩子,不会因为别人不快乐而跟着不快乐,他会保持自己的正常节奏、步伐而不被别人打乱,从容地管理自己的快乐与不快乐。 也就是说,他快不快乐,是由自己来决定和管理的。 其实,孩子在小的时候天然就会以为快不快乐都是自己的事情,不能因为父母的快不快乐而弄得自己快不快乐。 但当他慢慢长大,

20、会发现自己快不快乐,会和别人快不快乐混在一起,怎么办? 比如父母吵架后心情糟糕,把自己的不快和郁闷统统发泄在孩子身上,有时还会加上一句都是因为你,我才要是没有你,我就不会这种时候,孩子怎么会做到不要因为别人不快乐而我不快乐呢?委屈、受伤、愧疚等多种负面情绪肯定会涌上心头。 孩子因为某件事伤心得要命,父母却不以为然。 父母不接受孩子在家里表达负面情绪,因为他们认为小屁孩儿没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儿我们为了你而累死累活,你咋还不高兴呢?渐渐地,当孩子郁闷时,就不敢在家里表达了。 比如在学校挨了老师批评,正常的情绪反应是沮丧、郁闷,但孩子担心父母不在意或批评,回到家依然嘻嘻哈哈。 于是父母就觉得我的孩子多

21、阳光啊。 林昆辉经过多年研究发现: 几乎所有儿童自杀,基本上都是求助无门,因为父母不允许他们犯错、生气,不能接受他们发泄负面情绪。 不懂得示范正确排解负面情绪的方式,是很多父母的失职。 爸爸回到家就抱怨领导严苛、同事变态,并因为这些人很不快乐,不快乐就喝酒、外出或睡大觉;妈妈心情不好就找爸爸的茬儿,刷微信、打电话、上网购物。 孩子不高兴了怎么办?抱怨令他不开心的同学,想着怎么报复人家,或者玩电子游戏,偷偷用父母的钱打赏网红。 除了向父母学习情绪表达方式,现在很多孩子负面情绪表达方式的老师,是电视和网络。 生气就是要很大声、扔东西、摔门而出。 其实孩子这么做是通过伤害自己来做给别人看的,只是他自

22、己并不知道而已。 一旦孩子出现这些行为,父母不要不以为然或不理解,也不要过于害怕,因为孩子是学习模仿得来的。 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 那么到底该如何引导孩子处理负面情绪呢?首先是和他沟通,问他这么做是从哪里学来的?然后告诉他: 你这种生气方法很笨。 很多坏蛋都像你这样生气,好汉才不这样呢。 孩子就会知道: 原来让自己不生气还有其他方法。 还要告诉孩子: 如果妈妈让你生气,你可以告诉妈妈我不要;你可以让孩子抱着你说: 妈妈我好生气,我不要做那件事情! 林昆辉说,在教孩子学会感受、体验第四个层次的快乐时,父母要告诉孩子,应该遵循如下快乐魔法: 首先,如果因为我的快乐而让别人不快乐时,立刻结束自己的快乐

23、状态。 我想快乐或正在快乐时,会注意别人是否快乐,以及我的快乐是否激起别人的不快乐;当我想要不快乐或已经不快乐时,我是否会注意别人快不快乐? 其次,如果别人正在快乐我却出现不快乐情绪,不管有意无意还是其他原因,都要立刻结束自己的不快乐。 当我不快乐时,检查一下自己: 是自发性还是反应性。 父母可以和孩子做这样的游戏,当发现对方不快乐时,玩玩儿猜谜游戏。 嗯,我发现你好像有点儿不高兴哦。 让我猜猜,是什么事、是谁让你不高兴了,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同桌又把你的橡皮抢走了?当孩子愿意说出不高兴的缘由时,再告诉他: 你的不快乐原来事出有因,或者是我觉得你不应该因此而不快乐要不,我们一起做点儿快乐的事情

24、吧! 第三,不因为别人不快乐而让我不快乐。 如果发现自己不快乐是别人的不快乐引起的,立刻结束不快乐。 当我不快乐时,我会注意是别人影响的,还是把别人当借口来借题发挥的。 你那死样子,看了就不高兴!我什么心情都被你毁了!这是很多家庭里,夫妻之间、亲子之间都会出现的情形。 显然,这种情形会引发不快乐,第四个层次的快乐,也就无从谈起。 第四,能管理自己快不快乐,这是更高层次的快乐。 对孩子来说,这种快乐的学习过程中会困难重重。 家长要告诉孩子,生气和不快乐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要允许他生气和发泄情绪。 其次,当孩子生气时,不要谴责,也不要让孩子独处,而是走过去,抱抱孩子。 如果孩子不让你抱,想要挣脱,那就不要强搂强抱,而是改为去摸他。 摸摸他的头、脸蛋或小手,在不离开孩子的前提下,不断做这种尝试。 本刊观点 因为爱,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快乐。 但是就像爱的表达方式有千百种一样,我们要知道: 获取快乐一样有不同的途径。 通过获取物质而得到的快乐,得来简单,却也稍纵即逝。 孩子终将长大,离开父母的怀抱,走向学校、社会,于千万人中择一人,开始另一段崭新人生。 这时候,快乐显然意味着能独立选择自己的人生,自如地决定自己快不快乐。 明白追求快乐是必须的,而不快乐也是正常的。 那么快乐,就会不请自来,孩子的人生,也会因此变得更加丰盛和有意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