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到嗔,如果不是中华民族出于愤怒,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哪里还有你我呢? 如果不是怒发冲冠,岳武穆怎能写下四个字还我河山? 说到痴,如果比尔。盖茨、爱因斯坦、爱迪生、陈景润不痴迷于自己所爱之事物的话,我们哪里可能享受今天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呢? 佛家思想的盛行来源于对于儒家主体缺乏真正外力制衡的一种思想补充,由于人性的贪婪在儒家思想体系无法真正的制约,所以,引入释家的“戒”来制约世人的心性,唯有“戒”之法才能达到目的,而“戒”无疑也是剑走偏锋,一概否定。而不是“导”和“引”,这种“戒”之法无疑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同样,却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则是愚民,以“戒”之宗旨来维护统治,从
2、而也毁灭人之真性情,压抑人的欲望天性,使人不思变而自锁心门,当然有利于权贵的当权和持久保证自己的利益。 所以,禁欲主体的稳定社会,是一个秩序时代,时代的发展,对于原有的秩序将会提出挑战,从而导致秩序与混乱必将交替,因为旧的秩序的破灭而产生新的混乱,我们在混乱中感到不安,就认为旧的秩序要强于其后的混乱,这并没有太多的道理,因为混乱之后,必有新的秩序产生,而新的秩序则是社会人性在一次混乱的张扬之后,又出现的一个新的平衡。而这种平衡持续的时间长短处决于各人或者代表个人的团体阶层相互之间的制衡方式的优劣性和持续性。 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如何让社会更为规范和秩序化呢?令人无法相信的是,其实早就提出了解
3、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道德经“道”之“中”和“道冲”提出了很好的预案,也体现了制衡的特点。 道德经 : 第 五 章 天 地 不 仁 , 以 万 物 为 刍 狗 圣 人 不 仁 , 以 百 姓 为 刍 狗 。 天 地 之 间 , 其 犹 橐 钥 乎 。 虚 而 不 屈 , 动 而 愈 出 。 多 言 数 穷 , 不 如 守 中 。这是道德经中提到的,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所说的“不如守中”其实谈到的也类似于儒家的“中庸”,但有所不同,意义要高深而且合理得多。根据道德经的主旨和整个道德经的研究方向,我们可以知道,这个“中”并不是表示靶心的位置,儒家已经曲解了它的本意。而“中庸”一词,后人大多都已经是错误的
4、理解,更有可能,孔子提出中庸时就已经误解了“不如守中”的内涵。 “中”到底是什么?我们再来看: 第 四 十 二 章 道 生 一 , 一 生 二 , 二 生 三 , 三 生 万 物 。 万 物 负 阴 而 抱 阳 , 冲 气 以 为 和 。 道生一,一为本一,道生二;二现阴阳;二生三,而三则生万物?这前三物真能生万物吗?那么这第三物到底是谁呢?其实它就是“中”真正的内涵,这第三者,正是“道冲”,而“道冲”这第三物就是来处理阴阳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协调,最后真正它要做的事情就是让阴阳相互制衡,因为它处于阴阳之间,所以“中”代表了它的特性,因为老先生已经给它起名,我不妨来借用,这第
5、三物,就是“道冲”,由此,三生万物,就有了足够理由!所以,儒家所解释的“中庸”已经微不足道,而且不能够解决上面我所提出的问题,同时也僵化了人们思维!道德经 : 第 四 十 二 章说的是一种思维方式,阴阳存在于物体之中,为了调和两者之间的关系而引入道冲,道冲是阴阳调和规则;虽然预示了阴阳之间的活动所产生的果,同样包括调和的过程,而果还不能够由简单用负果和正果这样的论断来定论,正果和负果的结论可以反推出阴阳是两极,这种想法还有些片面! “三生万物”提供的不只是一种思想,更为重要的是,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说起来惭愧,2000多年前就提出了,我们却只能以全新来命名),对于一个人来说,他提供了
6、足够开放的思维空间。 同时这是一门有严谨逻辑推理的科学,现在我用物理学的原理来证明它: 如果我们把阴阳看作为作用在物体上外力,那么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发生运动,同时会使物体本身的内力发生变动,而参与力的制衡,这是牛顿定律中的一个特点,但是内力和内力之间,外力和外力之间、内力和外力之间如何转化如何抵消、如何协作,我们就必须引入第三物来协调它,这个第三物,就是“力之制衡”;如果要让物体保持一种稳定状态,我们应该考虑内力和外力间,内力和内力间,外力和内力之间的平衡,这种平衡反应的是一种制约,也是一种共同的达成,因为共同的达成,我们终于让物体在变动过程中逐步处于匀速运动或者静止状态或者是其他相对稳定的
7、制衡状态。其他相对稳定的制衡状态多见于天文星体运动;如月球和地球的运动。这种状态因为没有类似的地球引力的吸引这样一个重力场的存在表现出一种特殊状态。静止状态就不说了,匀速运动状态,我想第三次工业革命后的现代社会我们太熟悉了,机器上面随处可见。 这里只是提供一种思考方法,实际上物体的本体中是是包含有内力的,因为内力决定了物体的形态和本质,它本身就是构成物体阴阳属性的一部分。内力只会在外力的变动下才会发生变化,其实,内力的形成同样可能是外力变动导致的结果,实际上,任何物体之间都存在力的作用,只是对于物体本生“质”和“量”的影响而言,往往只会是部分物体所形成的外力才会直观的导致物体本身质和量上的变化
8、。 同样,目前科学上所研究的质子和反质子,相遇便化为乌有,并释放出巨大能量,则在试验上证明了老先生已经预言到了:万 物 负 阴 而 抱 阳 , 冲 气 以 为 和 。让它的主体理论已经上升成为一门科学! “道冲”以及由此产生的我们所说的“制衡”论,实用于哲学、医学、社会学、心理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社会学等任何领域。 说一个例子,人类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争取自己的自由,对于个人而言,如果满足个人的所有自由,就肯定会影响到他人的自由,这时候,我们需要第三物来协调制约以保持平衡,第三物也会与此同时产生,那就是“契约。 对于“契约”,他的组成形式的确可以反应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程度,大而言之,可
9、以反映社会的和谐程度;但它是在一定的文化和时代背景下生成的,也是人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自我意识上面的选择,当然,可能是多数人的选择,也可能是少数人的选择,关键在于这些人组成的群体的文化共性和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时代特色,决定了契约的组织形式;而且反过来,契约会约束人的行为,从而影响人的思想和作为,一旦出现失衡,就会出现人因为失衡的变动而产生新契约! 同时我们来看看计算机的相关原理,我们知道它最重要的二元是0,1二进制;而二进制的实现包括运算规则和载体,就构成了第三物;实现了我们计算机的一切功能,规则是可以更新的,电脑的换代和速度的提升就是计算机运算规则更新的必然结果。二、 无为之争: 对于道德经
10、中的种种思想,有些疑惑的是道家的“无为”的定义,如果,学者陷于“无为”,而“无为”有“自然”之意,它对人很容易产生一种诱惑,老先生和庄子都是陷于“无为”之中,却只能自己“无为”,这样道家是消极的,如果从老庄在社会中所做的实际事情来看,同样有消极的嫌疑此。 其实,老先生提到的三生万物,其实已经谈到了对“道”的探索方式,提到了用道冲来协调阴阳(对立面)矛盾,我们所要寻求的强国之“道”(针对性)应该就在道冲之中,换句话说,应该就是协调阴阳二物,使其平衡的合理制衡关系;它的作用本身是维持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 在目前中国学术界道家的领军人物中,无论是杨鹏的“宪政道家”,还是刘军宁“天道自由主义”;都可以
11、归结在这个范畴之类,但他们的立论思想平台我还不太清楚,只是我可以肯定,绝对不会强于“三生万物”这个平台。民主和专制,在这个平台上并不矛盾,相反,他们反而具有同一共性,都是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制衡关系,在不同的时代,由于阴阳(或者说对立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变化不同,而顺势会“自化”生成专制或是民主的格局;而民主也许就在专制之中,或者专制就在民主之中,如果民主或是专制都无法协调阴阳平衡,那么这一维持阴阳之间的关系(民主或是专制)就会退出舞台或者通过阴阳的强弱变化也发生变化,以达到维持阴阳动态平衡的需要而产生新的社会制衡关系,马克思特指此为“生产关系”。 万物有灵,也是说的这个道理,宇宙万物,都在自己的
12、轨迹上面运动,为什么都会遵守其规则,这是因为无论他们是否能够思考,都会有意或者无意地趋向于平衡之中,一旦不平衡,就会有变动,变动的过程和结果都是寻找平衡,内、外因则正是老先生所提到的“道”冲,道冲为虚,不是本体,本体为“阴阳”,是“道冲”得以实现的载体,“阴阳”在“道冲”之力的推动下变化,所以说“万物有灵”。人本万物所生,而得人之“灵”的特色。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如果用现在的话解释,就是万物有灵,变动之因是因“道冲”推动阴阳之变,阴阳失衡又推动道冲之变,最后的结果都是志在求“和”,以达到又一个动态平衡。寻“道”,是所有新道家学者都在思考的问题,我们所寻的“道”(专指或是针对性,属于老
13、先生所提“道”中的一个小部分,不代表其定义的宏观的“道”)在“道冲”之中,则提出了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其“道”,而由此产生的社会也存在其“道”,无论选择哪一种,无论是专制还是民主或是其他,都不会阻止人类历史的进程,它都会“自然发展”。(这才是道家“无为”较为合理的解释。)而我们寻“道”却是自己的选择,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目的性,肯定不是我们所概定的“自然发展”,这里面探讨了选择的理论平台,强调了人自身的作用,而不是强调“自然”的影响,人在其中所选择的“人与人之间的制衡方式”的优劣或者是否适宜,将会决定作为人所形成的民族、社会利益群体其生存的资源分配是否合理,个人是否有更多的权利,是否同样会有健全的
14、监督体系,必须履行其自身的义务和责任。思想意识是否具备更多的开拓性和时代性,民族是否更有潜力,是否最终沉淀民族文化之魂。 所以,寻道还不能用概念目前而模糊不清的“无为”作为先锋,它实际上是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去与他人合理的协调,以最后求“和”为宗旨,顺势而为的一种“有为”。 原则上来说,“三生万物”和“道法自然”以及由此产生的“无为”之间在宏观之上不存在根本的矛盾冲突,因为它们都是在“道法自然”的思想平台之上确立起来的。(但是我仍旧认为“无为”的提法,不是很妥当,这个词的解释已经一次一次的失去本意,但是连老庄都陷于“无为”)我辈中人,就目前稷下道家论坛而言,我和故园兄、黄兄、烟头兄、中平兄、心平
15、兄都无法在“无为”概定上达成统一意见,也都有“陷于”无为的迹象,论坛之外,显然,更不用论! 所以,望云认为,如果以“无为”为先锋去“领军”新道家思想,最后大家都可能会“无为”去了,心智容易堕入这样的一个误区:“道法自然”,人力不能阻挡,无论到哪一天,它都是“自然”的,那么我们还研究这些干什么,睡在暖活的被子里面,管他外面是刮风还是下雨,管它是风云如何叱咤。显然,这不是我们寻“道”的结果。老先生和庄子最后,都选择了这样类似的想法,“无为”去了,我们不能“无为”,之所以寻“道”,是因为为了改变我们自己和民族的际遇,当然,最终的一切依旧会归于“道法自然”的模式中,不同的是,人在其中,却可以因为随种“
16、因”不同而得不同之“果”。 关于对于“无为”的想法,以及反对“人的作为”,我想也就此来作出我的说明。 按照的传记和历史背景来看:他博览全书,在乱世中,他特别惦记和平和安宁,他认为乱是因为“人要作为”而“争夺”的的结果,源于人的“欲望”;而以前的文献中,或许记载了很多人们安居乐业的故事,这在他的心目中留下很多美好的家园前景。由于所处的环境会有些情绪化而导致道德经中出现了“无为”,其实,如果换一个时代背景,或许不会这么看,他该知道,他所看的书,以及书上的文字,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国家的成立,都是人想要达成“欲望”的结果,也是人的有为,很多都是“争夺”和“达成”的结果。老先生想到了这一点么?当然,以他
17、的悟性,不可能不想到这一点,而如何面对这个问题,当然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而哪些又是该有所为,哪些又是有所不为呢?老先生自己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区分,然后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争”,“不为天下先”,“顺其自然”,干脆最好就不是“不为”,“不为”“自然而然”返璞归真,天下就无事了,而这个“不为”是最适当来解释“无为”的内涵的。 而乱世之中,生灵涂炭,国家不安,烽火连天;都是诸侯和人的欲望在作怪,所以人当“无为”,这和目前很多人怀念毛泽东时代的想法有些相同。 后世学者的看法,往往都是以偏概全,解释来,解释去,最后,差不多都是消极“无为”去了。 人类历史的进程,当然不是个人就能够阻挡,目前,就我家里面的
18、几乎每一件物品,都不是“自然”的产物,全部打上了“人为”的产物。人类文明之间一直都在角力之中,“有作为”的文明,历经了腥风血雨,执利剑在手,在争锋的路途上,终于主导了世界文明,“无为”的文化,在夕阳的落幕中,只残存了一点点光亮,尽管如此,还要被撒切尔夫人予以嘲笑。 “无为”,如今又在此困惑我们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的“无为”提议中有一种警示,人类会逐渐独大,如果恣意妄为,将会产生一极独大的恶果而使自然失衡,最后毁灭自己。所以,关注的已经不是自己本身,而且还开始考虑人类所生存的环境。或许老先生自己都不会想到,他的学问最后会被后人拿来作为“生态哲学”。2000多年前的一篇文章,如今还焕发出夺目的光
19、芒,甚至成为中西合流的一个非常合适的载体。恐怕,世界上惟有道德经。道 德 經 : 第 七 十 九 章和 大 怨 , 必 有 余 怨 报 怨 以 德 , 安 可 以 为 善 。是 以 圣 人 执 左 契 , 而 不 责 于 人 。有 德 司 契 , 无 德 司 彻 。天 道 无 亲 , 常 与 善 人 。 对于“无为”我还有一些保留意见,而对于“自化”“专制”之间“漏洞的问题,其实我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上面提到的“契”也是我的想法之一,西方“民自化”过程中,从无形之手,到有行之手,都是一种“契约”,不管它成文或不成文,它制约着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发生,平衡社会秩序等,也平衡着个
20、人或者利益群体的自由。从哈耶克的“自发秩序”的启发中,我认为人是利己的,个人和团体在从事利己的活动来推动社会发展,然后发现他人利己的行为必然会影响到自己的利益,然后才考虑如何保障自己的利益,而相互退让一部分利益,达成约定,这就是契约!人他人契约(第三物),而契约的产生正是“民自化”的结果,三者逐渐形成了人类社会。其实,如果我们按照这种思维去讨论的话,我们得到一个答案会让各位失望:那就是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正是“民自化”而产生了国家,产生了专制制度! 从“人”和“契约”的观点来分析,“自化论”有了新的意义,专制和民主都是“自化”的结果,“无为”太多强调了“自然”,而没有积极的讨论契约中的“人”的
21、主观能动性,和以人为本的特点,对于“良好契约”的达成没有提出核心论断,显得模糊闪烁,不得要领!更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指出“人”的特色和其选择的文化将会直接决定“契约”的“含金量”,而反过来,我们选择的“契约”模式将会直接影响到人的“人性”和“人的文化”;这就是“道法制衡”中的论断之一! 我提出的这个论断,可以解决专制和民主之间存在的漏洞。当然,理由终归是理由,可以为我的论断的提供事实证明的是:几乎每个发达国家,其“契约”所产生的权力制衡方式都足以证明其发达的理由!因为契约是“民自化”产生的,同样反作用于“民自化”!问题是,“民自化”不是简单“无为”,而是人的一种理性择决,我们最近都比较关注中央2
22、套的大国崛起系列片,九个大国崛起无疑一直充斥着“民自化”的过程,无形之手也是此段时间提出,而通过“民自化”的选择,根据各国的不同特色,各国都建立了适合自己国家的新“契约”,成为世界性的强国。这里面,我们还不能够简单地用“无为”来解释其发展历程! 何为“无为”又何为“无不为”,既然“无为”即为“无不为”?不如我来推一下,看看“道”怎样和“无为”相冲突的,首先我们看“三生万物”,这时候我们把“道冲”认为是处理阴阳关系,使阴阳保持动态平衡的第三物;然后我们假定一个主体,国家,国家之道,则是国家这个主体之内的阴阳两大元素该如何调和这一关系,从而引入“道冲”(此道非彼道);如何认识这以国家为主体的“道冲
23、”特色,每个人都有各自看法,都可以描述自己的“强国之道”,而最好的办法,则是通过“道冲”(其实是阴阳间的契约)对国家中的阴阳两个元素作出一个正确的评估,然后平衡其关系,使阴阳间相互制衡,而由于“道冲”的介入,使国家主体中的阴阳力量很快发生了变化,于是,出现了原有的“契约”已经无法满足“阴阳制衡”的需要,这时候,为了维持“阴阳平衡”,“契约”又必须重新调整,如此循环,才是真正的”强国之道“。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到底是“无为”还是“无不为”呢?当然,既不是“无为”,也不是“无不为”,而是“审时度势”的“有为”,人在其中的作用是寻找最适合自身民族特色的国家契约形式,然后成就它。“无为”在其过程中并没
24、有产生作用。如果勉强解释,也可以提供一些“无为”在其中的证据,问题是,这样勉强解释,有没有意义? 如果要看老子的“无为”,要理解“庄子”的无为,以及道家“行不言之教”,都要看老、庄人生的轨迹和路线,如果按照“老、庄”一生中的作为,实际上是出世的态度,并且都有些愤世嫉俗,行为乖张;都无法让“出世”的思想来真正引导国家文明和科技的发展,人类科技的发展是“道”运行的必然结果,实际上,老庄的实际作为,是众人皆醉我独醒,问题是对于世界而言,是众人重要,还是“我”最重要,所以,众人最后开始慢慢遗弃“老庄”,在望云看来是一种“消极”无为,而没有真正的去探究“万物之中所藏之道”。 对比于人类发展的阶段,从奴隶
25、社会到封建社会, 到资本主义和目前定义的社会主义社会阶段。其社会的平衡方式正是在人类的主观推动下趋向于动态平衡。这是“有为”的结果,一个人不能够一边听音乐,一边看电影,一边发帖子,一边说“有为”的坏话,不是人的“有为”,有电脑和网络么?“有为”的西方文化正引导着世界文明的方向,也正是受到西方的影响,我们才会享受这么多由于现代化和工业革命带来的物质精神方面的硕果。 关于老庄的“无为”,从宏观而言是“道法自然”的结果,而不是“老、庄”对于“无为”的自我局部概定,这种概定有些片面,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无为”引导“老、庄”走向了消极。 “无为”的论断必须上升到很高的一个层次才能真正的体会到,否则,泛滥
26、化的“无为”概念,只会让我们在老庄之后继续走向“消极无为”!三、一“生”二“法” 道之精髓,一“生”二“法”,尽在制衡之中。 从第一个真正意义的生命诞生,那是亿万年前的事情,为了这第一个真正意义的生命诞生,天地之母,也准备了更多的亿万年来创造其条件,因为其时间之长,我们几乎忘记了什么时间,也可能弄不清楚了是否还有时间。但是,一切,都在其漫长的时代推进中,走到今天的文明,在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衡下,天地万物,由此而生。 当然,我最喜欢的正是道家所提到的“生”和“法”,“法”指出了规则,规则来自于自身其然;指出,万物有所为,也有所不为,但法其“道”,当顺道而行;使物近其“生”之性;生则体现了事物的变
27、化, 万物都是不停生息;不只是生命的繁衍,还有自然的推陈出新;社会的容颜变化,沧海化桑田;万物总是生养不息;随“机”而变;而总是那么难以参透而又奥妙无穷,生之意不只是春天的万物生气勃勃,而且有冰封之时的胎养,四季草木之轮回,其实古人也可能推测出地球本生也在轮回运动,宇宙也出于轮回之中,周行而不殆!而从易经中衍生出的天干地支之说,则指出了金木水火各又其 长生、帝旺、入库;生旺死绝,然后胎养重生,都是在生命之理中,奇异的阴阳鱼包容着生命之理,而万物有灵则让人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生命体,所有生命体都需要得到尊重,而循其道,则造福于已,造福于人,造福于自然;所以,“老道”就有了生态哲学的美誉;这些都让一
28、个人拥有极度宽广的思维平台以及包容之心,而致力于探讨“生”之道;则处处常新,同时生命本生生意盎然,对新事物的欣喜,让人体感到愉悦而生强健之身心,同时不会画地为牢,封闭自身的心门,也不会被欲望所左右,不容易在特殊的外界环境下丧失平常心智,心处坦然,则循道而得养生之道,吐纳天地之气,所以常说仙风道骨,常传不老之说。 也是对“生”之德赞颂和膜拜;望云有幸入道家之门,来以道之理来内外视天地万物;寻其道,觅其踪;人生之大幸也!四: 道中之“和” 道生万物,归于求和 1、道 德 经 : 万 物 负 阴 而 抱 阳 , 冲 气 以 为 和 “和”,应该来自这里,这里的“和”由“道冲”而出,所以和只是“结果”
29、,阴阳“道冲”这才是过程,如果离开了“道冲”,谈“和”的意义也就不大。 这里面的“万 物 负 阴 而 抱 阳 , 冲 气 以 为 和 。”,我看到的是周易八卦图中阴阳鱼的缩影,老先生应该从中得出了“三生万物”!而它的思想来源,可能正是周易。 以此推出的和,“和”于万物;也是有“天人和一”之意;而且解释了“天人和一,宇宙一体的”动因,但是这个和来源于“冲”,“冲”本意是“虚”或者“空”之意,引申意义则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它就是“无形之手”,处理着“阴阳”二物的关系,在它的本意中,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力量;却协调阴阳关系,让各种内外力平衡,随着阴阳的变动而发生动态变化,最后依旧成就动态平衡,万物为“和”! 万物因此调和,让世界处于一体中,望云认为,这才是“和”的合理解释! 2、“盈亏有数”和“道法制衡”之间的辨证关系盈亏有数的原理我非常之赞同,而“盈亏有数”只是说明了宇宙处在“动态平衡”之中,如果作为人的感觉,寂静的夜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