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250.23KB ,
资源ID:1980194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8019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边坡治理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边坡治理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1、块石碎石夹土。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第2段第3J3P2-3Ss3035.8 厚层浅紫灰色长石砂岩,中部夹两层紫红色粉砂质泥岩。第2J3P2-2-3St+Cr7.8薄层浅灰紫色泥质粉砂岩与紫红色粉砂质泥岩互层。J3P2-2-2St夹Cr15.9为中厚层灰紫色泥质粉砂岩夹极少量薄透镜状粉砂质泥岩。J3P2-2-115上部为薄层灰紫色泥质粉砂岩与紫红色粉砂质泥岩互层;中部为厚约34m的粉砂岩;底部为厚3m的紫红色粉砂质泥岩。第1J3P2-1-420厚巨厚层浅灰色长石石英砂岩。J3P2-1-38.6薄中厚层粉砂岩夹紫红色粉砂质泥岩。J3P2-1-245浅灰色中厚层砂岩。J3P2-1-117.3薄层粉砂岩与

2、紫红色粉砂质泥岩互层。粉砂质泥岩:紫红色,泥钙质胶结较差,层理不发育,可见次圆状泥钙质粉砂岩团块,粒径0.52cm。抗风化能力差,遇水易崩解等特点。泥质粉砂岩:紫红色,泥钙质胶结,成分较均一,局部夹粉砂质泥质条带或薄层,层面略有起伏,抗风化能力差。长石石英砂岩:灰灰白色,泥钙质胶结较好,抗风化能力较强,呈厚层、巨厚层状构造。2.3地质构造(1)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本区处于扬子准地台之次级构造单元四川台坳(图2.1)。基底主要由早元古代变质火山碎屑岩及侵入其间的岩浆岩组成;区内沉积盖层出露齐全,侏罗系末的燕山运动使盖层产生强烈褶皱,断裂较为少见。主要是因为沉积岩的高度柔塑性在地应力作用下,构造变位

3、的表征是塑性流动,褶皱成山,断裂则少发生。主要断裂与褶皱的形成密切相关,即发生应力集中部位的背斜核部或偏翼部,向斜内偶见小规模的断裂错动。区内构造形迹的展布方向由NE向渐变为NEE向弧形,宽阔平缓的屉状向斜与梳状紧闭的背斜相间排列,构成隔档式构造。区内主要褶皱有万县向斜、大池干井背斜、丰都忠县向斜、方斗山背斜与石柱向斜。主要断层有楠木垭大垭口断层、横梁子断层、茨竹垭断层、齐岳山大断层、吊钟坝断层等,分布于工程区外围。图2.1 忠县及其周缘地区构造纲要图1: 背斜; 2: 向斜; 3: 一般断层; 4: 航磁推测大断裂; 5: 二级构造单元界线; 6: 边坡区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

4、062001),该地区地震动基岩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 (2)边坡地质构造边坡内未见断裂发育,层间剪切带不发育,岩体均为裂隙切割,裂隙一般发育在砂岩中,裂隙短小;泥岩中微裂隙发育。边坡区地层为单斜构造。2.4水文地质条件 边坡区为一向冲沟倾斜的斜坡,该区降雨充沛,大气降水大部分多沿斜坡向冲沟排泄,仅有少部分降水渗入斜坡体的松散覆盖层及基岩裂隙内。汇水面积0.0001km2。该区内的地下水,按其赋存条件可分为孔隙水和裂隙水。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坡积层和人工堆积层内。埋藏不深,水量不丰,受季节影响明显。裂隙水:赋存于张开的基岩裂隙中,水量不丰。地

5、下水主要靠大气降雨补给。大部分降水沿斜坡快速向溪沟排泄,仅有很少部分雨水垂直下渗,补给地下水。该地段的松散堆积层中,泥岩类和砂岩类地层中,水量均不丰,大多以渗水的方式排泄,该边坡未见泉水出露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为HCO3 -Ca型水。总体而言,该区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2.5人类工程活动 边坡坡顶主要为农田和山地,没有大的人类工程活动。坡脚为居民自建房或规划建房的宅基地,除规划建房处将来需进行建房施工外,不会有大的人类工程活动。3.边坡特征3.1边坡形态特征边坡走向356,倾向86,坡角64,多呈上缓下陡状。坡顶高程为231m,坡底高程为213.2215.6m。坡面略有起伏,坡面泥岩风化剥落凹进

6、,砂岩凸出。坡长60m,坡高18m。3.2边坡物质组成(1)岩性基岩边坡的地层主要为蓬莱镇组第2段第二大层J3P2-2地层,岩性主要为中厚层灰紫色泥质粉砂岩、砂岩与夹少量紫红色粉砂质泥岩与薄层浅灰紫色泥质粉砂岩夹紫红色粉砂质泥岩互层。第四系覆盖层分布于边坡坡顶及外围,主要为坡积物和人工堆积物,厚0.51.5m。(2)岩体风化高边坡地段出露的基岩,由于自身岩石矿物成份、成岩条件的不同,其风化程度有明显的差异。泥岩类,抗风化能力弱,其风化后多为碎石及碎石土;砂岩类,一般抗风化能力相对较强,风化后矿物变异,岩石颜色变浅,力学强度降低。根据地表及人工边坡出露的基岩的风化特征,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

7、00212001)中的岩石风化分带标准,可将区内风化岩体分为强风化带、中等风化带和微风化带,各风化带特征如下:强风化带:岩石结构大部分破坏,颜色变浅,矿物变异,岩石破碎,部分手搓呈砂粒或泥状,遇水容易松散。中等风化带:岩石结构有轻微破坏,原岩矿物轻度变异,部分泥岩、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浸水后容易破碎;砂岩仅沿裂隙、层面及所夹软岩有色变现象。边坡上部或表层岩体多呈强风化状,强风化厚度0.35.0m。中风化岩体完整,多出露于边坡中下部。3.3边坡的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迳流条件边坡区为一向冲沟倾斜的斜坡,该区降雨充沛,大气降水大部分多沿斜坡向冲沟排泄,仅有少部分降水渗入斜坡体的松散覆盖层及基岩

8、裂隙内。(2)地下水赋存条件(3)岩(土)体的透水性土体的透水性:区内土体透水性总体较弱,仅表部人工填土透水性相对较强。岩体的透水性:据忠县城区大量地质勘察资料揭示,基岩中等风化带岩体透水率少部分为15Lu,大部分小于1Lu。类比可知,该地段中等风化带岩体应属微透水岩体,强风化岩体透水性也较弱。(4)地下水补排形式该地段的松散堆积层中,泥岩类和砂岩类地层中,水量均不丰,大多以渗水的方式排泄,该边坡未见泉水出露。(5)地下水化学成分本边坡区无地下水排泄点,据邻近本边坡区的地下水的水化学分析成果显示,水化学类型多为HCO3 -Ca型水。(6)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根据水质分析成果,参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9、(GB500212001)相关标准判别,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4.边坡稳定性分析4.1边坡类型及安全等级根据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规定,岩体较完整、中风化岩质边坡划为类边坡。根据规范对安全等级划分的规定,岩质边坡边坡高度1530m,破坏后果严重,边坡安全等级定为二级。因此,本边坡确定为:安全等级:二级;安全系数:K=1.30;边坡工程重要性系数: 0=1.104.2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岩质边坡主要控制因素一般是岩体的结构面(或层面)与坡面的关系以及结构面(或层面)的强度指标,因此,正确确定这些参数是边坡稳定分析和边坡设计成败的关键。边坡的稳定性分析评价,应在确

10、定边坡破坏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的边坡有不同的破坏模式,不同的破坏模式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如果破坏模式选错,计算就失去基础,得不到正确的结果。工程地质特征是判断边坡稳定与不稳定的主要内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层岩性地层岩性及其组合是构成边坡的物质基础,岩性决定岩石的强度,抗风化能力,岩体结构及所能保持的边坡高度。(2)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决定岩层的产状,节理裂隙的性质及发育程度,断层破裂带的性质等。这些因素又决定了边坡的岩体结构。受构造的影响,边坡体上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将严重影响边坡的稳定性。(3)边坡岩体的风化程度岩体风化以一方面破坏岩体的完整性,另一方面是岩体物质成分发生变化,导致岩

11、石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直接影响岩体的强度及构造特性,进而影响边坡稳定。风化程度一般分为四级,即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不同的风化程度表示岩体受改造的程度及其力学属性的差异,同时也预示着其变形特征及主要影响变形因素的改变。如全风化呈砂土状岩体构成的边坡稳定性,节理裂隙已不起作用,其控制作用的是土状岩体的强度能否支撑设计的坡度、坡高;强风化碎裂结构岩体或风化呈碎石夹砂土状岩体,由岩体强度、破裂程度及构造面的组合及其与临空面的关系等共同控制边坡稳定性;中微风化硬质岩石,主要由结构、构造面组合及其与临空面的关系控制坡形、坡度的加固工程措施。(4)水文地质条件水是造成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地下水软

12、化岩土体,降低其强度,增大容重而增大了下滑力,产生静、动水压力,引起边坡的失稳。4.3 边坡稳定性分析本工程场区内,考虑的因素有:各组裂隙面(或层面)产状,坡面倾向,岩体风化程度、覆盖层、水等的影响。(1)岩性组合特征岩性软、硬岩相间。由坡上至坡下,风化强烈至中等。(2)边坡与岩层关系,倾角64,坡度4264岩层倾向98,倾角32边坡为顺向坡。(3)裂隙发育特征边坡内未见发育断裂,层间剪切带不发育,岩体均为裂隙切割,统计坡体面上发育的裂隙,主要为如下三组裂隙:走向90,倾向180,倾角65,裂面平直,宽15mm,充填粘土,可见长1.87.0m,发育间距3.04.0m。走向55,倾向325,倾角

13、60,裂面平直,宽13mm,充填粘土,可见长1.58.0m,发育间距4.05.0m。走向358,倾向88,倾角50,裂面平直,宽13mm,充填粘土,可见长1.55.0m,发育间距1.01.5m。图4.1 边坡结构面极射赤平投影图由边坡岩体裂隙与岩层面和坡向绘制的赤平投影图(图4.1 )可知,裂隙3受裂隙1与裂隙2的切割形成倾向坡外的块体,倾角为50,由其构成的不稳定块体沿裂隙面产生滑移破坏。4.4 边坡破坏模式及控制条件边坡的破坏模式有平面滑动、圆弧滑动、楔形滑动、倾倒、剥落等。根据破坏控制条件,岩质边坡的破坏形式分为:沿外倾结构面(或层面)破坏、由岩体强度控制的破坏。对无外倾结构面的边坡,破

14、坏形式为岩体强度控制的破坏。对无软弱结构面有倾角大于40的外倾硬性结构面的边坡,破坏形式为沿外倾硬性结构面滑动或由岩体强度控制的破坏,由相应侧向压力的较大值确定。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受优势面控制(结构面、裂隙面等),边坡岩体各不连续面中及其组合构成了岩体的分离体和滑动边界。边坡稳定性评价关键在裂隙面及坡面的组合关系的评价。综合前述边坡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分析该边坡滑移存在三种失稳模式:(1)顺层滑移破坏在顺向坡中,岩体中发育有顺坡向层面,岩体在层面和结构面的切割下,在边坡临空面上,形成顺层块体,块体在重力作用下,产生滑移破坏解体,其变形破坏模式演化过程见图4.2。 图4.2 顺层块体滑移破坏模式演化

15、图(2)岩体破裂面滑移破坏 在边坡中,在岩体的自重作用下,沿破裂面产生滑移破坏解体,其变形破坏模式演化过程见图4.3。 图4.3 岩体破裂面滑移破坏模式演化图(3)沿裂面滑移破坏在边坡中,岩体发育外倾结构面,岩体在外倾结构面与其它结构面的切割下,在边坡临空面上,沿裂隙面产生卸荷拉开,块体在重力作用下,产生滑移破坏解体,其变形破坏模式演化过程见图4.4。图4.4 沿裂面滑移破坏模式演化图4.5 边坡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边坡岩石主要为: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砂岩。依据岩石试验与经验类比,提出边坡岩体(石)的力学参数建议值(见表4.1)。表4.1 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表岩性风化分带密度(g/cm3

16、)抗剪强度抗压强度(MPa)抗拉强度(MPa)变形模量E0(GPa)泊松比软化系数C(MPa) (度)饱和天然砂 岩强风化2.50.100.1224481.20.30中等2.550.20.2529252.00.280.60.65泥质粉砂岩2.530.080.1023351.02.580.150.22721.50.290.50.6粉砂质泥岩0.050.08220.60.352.60.10.15100.40.5结构面泥岩层面0.050.11924砂岩层面2527泥质粉砂岩裂隙面0.010.0220225.边坡稳定性计算5.1按岩层层面滑动进行稳定性验算考虑岩层层面为滑动面,如图5.1所示。 图5.

17、1 边坡稳定性平面滑动计算示意图岩坡中层面与垂直裂缝的组合面为ABC,由它切割的边坡滑体为ABCD,滑块的重量为W,BC面倾角为,坡面倾角为,坡高为H。 (6-1)根据极限平衡条件,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为: (6-2)式中:岩体的容重,kN/m3;H滑坡体高度,m;L滑动面长度,L=(HZ)/sin,m;Z坡顶垂直裂缝深度,m;滑动面倾角,度;坡面倾角,度;C滑动面上的粘聚力kPa;滑动面上的内摩擦角,度;W为滑块的重量,kN;U为滑动面上垂直方向静水压力,U=wZwL/2,kN;V为滑动面上侧向静水压力,V=wZw2Zw为坡顶裂缝中地下水位深度,m;A水平地震力,Ama,kN;m滑体质量,kg

18、;a地震加速度,6度地震区取0.05g,即a=0.5m/s2。边坡层面内摩擦角折减系数为0.8,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取值为1.30,重要性系数为1.1。由于岩层倾角为32,则32,边坡坡角为64,坡高18米,不考虑地下水,坡顶无垂直裂缝,边坡岩体的力学参数建议值,则:C=80kPa; =200.8=16; =25kN/m3;Z=0;L=H/sin32=33.97m;W=0.525182sin(6432)/sin32sin64=4506.04kN;m=W/g=4506.04/10=450.6kg;A=ma=450.60.5=225.3kN; 即边坡岩层层面安全系数为1.57,大于规范要求的稳定值(1

19、.30)。5.2按岩体破裂面进行稳定性验算根据边坡岩体的力学参数建议值,相关数值取值如下:岩体内摩擦角(度),=230.8=18.4,0.8为折减系数;C滑动面上岩体粘聚力(kPa);取C=60kPa;岩体的容重(kN/m3),取=25kN/m3;破裂角(度),=45+/2,=45+18.4/2=54.2;边坡开挖后边坡角(度),=64H坡体高度(m),H=18m;根据图5.2计算如下:图5.2 按岩体破裂面进行稳定性验算示意图C=60kPa; =230.8=18.4;L=H/sin54.2=22.19m;sin(6454.2)/sin54.2sin64=945.64kN;m=W/g=945.

20、64/10=94.56kg;A=ma=94.560.5=47.28kN;即按岩体内抗剪强度指标进行稳定性验算结果表明,岩体中剪应力最大面的安全系数为1.89,远大于规范要求的稳定值(1.30)。5.3按裂隙面滑动进行稳定性验算考虑块体沿裂隙3滑动,裂隙3为滑动面,如图5.3所示。图5.3 沿裂面滑动稳定性验算示意图边坡裂隙面内摩擦角折减系数为0.8,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取值为1.30,重要性系数为1.1。由于裂隙面倾角为50,则50,边坡坡角为64,坡高18米,不考虑地下水,坡顶无垂直裂缝,根据边坡岩体的力学参数建议值,则:C=30kPa; =220.8=17.6;L=H/sin50=23.5m;

21、sin(6450)/sin50sin64=1423.04kN;m=W/g=1423.04/10=142.3kg;A=ma=142.30.5=71.15kN;即抗滑力977.87kN,下滑力1135.84 kN若岩层内摩擦角不折减,且不考虑地震力,则计算所得K0.99。即边坡沿裂面滑动体安全系数为0.86,远小于规范要求的稳定值(1.30);即使不计地震作用,内摩擦角不予折减,沿裂面滑动体才刚刚接近极限平衡状态,因此必须对滑动体进行加固。6.支护结构设计6.1设计依据(1)建筑边坡工程设计技术规范GB50330-2002;(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3)建筑地

22、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4)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J86-85) ;(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 1996年局部修订条文)。6.2选择支护方案6.2.1设计原则根据前述边坡的坡面形态特征、坡体岩土结构及斜坡稳定验算结果与不良地质现象,综合工程场区内建筑物特点,边坡防护治理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边坡防护工程应与工程场区地质环境、斜坡形态与结构特征及居民楼特点相适应;(2)根据居民楼的相互位置关系,边坡防治尚需考虑可利用空间位置的大小匹配;(3)在达到防治目的的前提下,

23、边坡的防治要尽量做到施工简单、造价便宜、防护工程美观且与居民楼相得益彰。6.2.2设计支护方案根据前述边坡的地形地质条件及稳定性分析成果,以及上述设计原则,结合工程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本工程人工边坡支护方案为:截排水肋梁锚杆支护。截排水:在边坡坡顶及坡面布置截排水系统,以减少雨水对坡面及坡体的冲刷、侵蚀。肋梁锚杆:边坡整体加固及坡面治理防护。考虑了两种方案:一种为普通锚杆结合片石肋梁支护方案;另一种为普通锚杆结合钢筋混凝土肋梁支护方案。其中锚杆主要起整体加固作用,肋梁主要起坡面加固作用,同时兼作锚杆外锚头的锚固端。由于工程场区内坡体结构主要为泥质粉砂岩、砂岩与粉砂质泥。经过验算沿裂面滑动体存在滑

24、移可能,锚杆必须穿过滑动体进入稳定岩体,选用锚杆结合钢筋混泥土肋梁方案,采用锚杆对滑动体加固,坡面采用混泥土肋梁做为锚杆的锚固体。6.3锚杆计算的理论基础岩体和土层的锚固是一种把受力拉杆埋入地层的技术。岩土锚固能充分发挥岩土能量,调用和提高岩土的自身强度和自稳能力,大大减轻结构自重,节约工程材料,并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稳定,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而世界各国都是在大力开发这门技术。锚杆由锚头、杆体和锚固体三部分组成。锚头位于锚杆的外露端,通过它将锚固力传给结构物。杆体连接锚头和锚固体,通常利用其弹性变形的特性。锚固体位于锚杆的根部,把拉力从杆体传给地层。6.3.1锚杆的基本原理岩土锚固的

25、基本原理就是依靠锚杆周围地层的抗剪强度来传递结构物的拉力或保持地层开挖面自身的稳定。岩土锚固的主要功能是:(1)提供作用于结构物上以承受外荷的抗力,其方向朝着与岩土相接触的点;(2)使被锚固地层产生压缩应力区或对通过的岩石起加筋作用;(3)加固并增加地层强度,也相应地改善了地层的其它力学性能;(4)通过锚杆,使结构与岩石连锁在一起,形成一种共同工作的复合结构,使岩石能更有效地承受拉力和剪力。锚杆的这些功能使互相补充的。对某一特定的工程而言,也并非每一个功能都发挥作用。6.3.2锚杆的力学作用(1)抵抗竖向位移对于水池、车库、水库、船坞等坑洼式结构,当地下水的上浮力大于结构物的重力时,将导致结构物上漂、倾斜和破坏。因此在设计上必须采用抵抗竖向位移的方法。传统的方法是用压重法,即加厚结构尺寸,这会时结构进一步下沉,从而又增加上浮力,因而增大的结构自重又会被增大的体积所排开的水所抵消。采用锚固结构抵抗竖向位移,可大大减小结构的体积,而且由于对锚固结构施加预应力,当地下室产生的上浮力不大于预应力值时,就不会出现竖向位移。(2)抵抗倾倒对于坝工建筑,坝体的稳定性常取决于作用在结构物的绕转动边的正负弯矩的比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