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7.51KB ,
资源ID:1979031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7903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康德伦理学讲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康德伦理学讲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一、 康德生平和主要著作Immanuel Kant 康德于1724年4月22日清晨5时出生于哥尼斯堡。康德的父亲是一个马鞍匠。康德出生的时候正好是基督教的一个节日,所以康德的名字有“上帝保佑我们”的意思。康德的父母总共生了九个小孩,只有五个活了下来。并且康德从小体质淡薄,所以他的母亲想方设法,尽一切可能要使康德在体力和道德上都得到健康发展。康德在晚年说过:“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我的母亲。她在我身上培植了最初的优良品质,她用得自大自然的观念启发了我的心灵,唤醒并扩大了我的智力,她的教诲对我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康德8岁时进入腓特烈学校上学,腓特烈学校是一个牧师学校,在这个学校总共学了8年时间。这个学

2、校纪律严格,经常体罚学生。所以康德根本就不想以后当一个牧师。学校的课程很紧,从来都不放假,每天从7点开始,一直到下午四点结束,其中开设数学、音乐、法语、波兰语、希腊文和古犹太文。“体质羸弱虽然妨碍了Immanuel Kant的学习,但是他的聪明才智、极强的记忆力和勤奋足以弥补了这个弱点。除了毕业考试名列第二之外,每年考试都是名列第一。”1740年秋天康德考入哥尼斯堡大学。现在很难确定康德到底是在哪个系学习的。当时的哥尼斯堡大学总共有三个系:神学系、法律系和哲学系。有的康德传记作者认为康德选的是神学系,这可能是按照其父母的意愿,但是也有证据说明康德选的是医学系,因为后来康德对这个领域表现出了异常

3、浓厚的兴趣,他专门写过一本关于脑病的著作。从上大学起,康德对哲学就非常感兴趣,根据阿尔森古留加的看法,这很可能是受到舒尔茨和马丁克努真教授的影响。马丁克努真很有哲学天赋,但是只活了37岁就死掉了,假如寿命和康德一样长久的话,会在哲学史上留下一笔,并可能列人德国哲学的泰斗。现在人们记住他完全是因为他是康德的老师。康德最早就是从马丁克努真教授那里听到牛顿的名字的,在马丁克努真教授的影响下,康德很早就开始撰写物理学方面的著作。在康德13岁时候,他的母亲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只能是勉强度日。康德的生活这时候是非常困窘,学业经常中断。他不得不靠有钱的同学资助。康德的第一部著作是论对活力的正确评价。这部著作主

4、要内容是关于笛卡儿和莱布尼茨之间关于动量和动能之间的争论做出裁决。虽然内容有些失误之处,但也是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个组成部分。现代天文学对康德关于三维空间和万有引力定律之间联系的论断感兴趣。康德认为:“看来三维空间是这样产生的:现存世界诸实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是:作用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康德的这个第一部著作可以称得上是一篇绝妙的散文,清新质朴,散发着青春活力和充满自信。首先就是引用塞涅卡的,名言:“不要重蹈前人的覆辙,而要走你所应该走的路。”他自己在这部著作中说道:“我已经给自己选定了道路,我将坚定不移。既然我已经踏上了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康德的这个第一部著

5、作是要把种种偏见都带到理性面前接受批判的尝试。康德认为,如果牛顿和莱布尼茨的权威有碍于揭露真理,就应当把它抛弃,除了理性的命令之外不接受任何其它权威观念的束缚。1747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当家庭教师,康德第三次做家庭教师是在凯瑟林伯爵家里。这一次康德有大量的时间阅读书籍,写了几篇天文学方面的著作,1755年匿名出版,定名为关于诸天体的一般发展史和一般理论,或根据牛顿原理试论整个宇宙的结构及其机械起源,或宇宙发展史概论(内容)。恩格斯对康德的这部著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康德关于目前所有的天体都从旋转的星云中产生的学说,是从哥白尼以来天文学取得的最大进步。认为自然界在时间上没有任何历史的那种观念,第

6、一次被动摇了。直到那时,人们都认为各个天体从最初起就始终在同一的轨道上并始终保持同一状态;康德在这个完全适合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的观念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形而上学宇宙观,用静止的观点看宇宙,否认运动、变化和发展,这种宇宙观在18世纪有以牛顿为代表的宇宙不变论。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永远没有发展变化,静止不动。照这个说法很难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生的许多变化现象,一个物种是如何演化为另外一个物种的,只好求助于上帝,认为上帝在创造了一切之后,所有的一切就永远是现在这个样子。形而上学必然导致唯心论和上帝创世说。牛顿对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转换、运动等无法做出彻底的说明,只好把上帝拿来。牛顿所描述的宇宙是唯

7、物的,但也是形而上学的。按照牛顿的宇宙图景:宇宙间充满了由原子组成的各种天体,相互之间依靠万有引力联系在一起,恒星永远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上,行星、卫星和彗星等由于上帝的第一次推动运转起来,沿着固定的轨道永远作循环往复运动。在生物界的情况也是如此林奈认为,上帝一开始创造多少物种,现在就有多少物种,物种永远不变,不增加也不减少。康德在这个形而上学的宇宙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在宇宙发展史概论一书中,他提出了关于天体起源的“星云假说”,用天体内部的引力和斥力之间的矛盾来说明天体的发生、发展和转化,说明物质永远都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中,取消了牛顿物理学中的“上帝第一次推动”。康德对形而上学宇宙观的批判包含

8、着一切继续进步的起点。宇宙发展史概论是第一部系统的进化论著作,展开了自然科学的新篇章,由此开始了十九世纪中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的新发展,包括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这时候康德还只是一个在校的大学生。1755年康德以一篇论文论火取得讲师职称,开始在大学教授课程,包括逻辑学、形而上学、自然地理学、数学、伦理学和力学,每周最少有16个小时课程,最多28个小时。康德最喜欢上的课程是自然地理学,他很少出门,无法用实地旅行所获得的观感来加以补充,但是他有极强的记忆力和想象力,“对一切细微末节的留心和善于从这些细微末节出发塑造完整的形象,这使得他能够生动而准确地描绘异邦的情境。康德虽然足不出户,但却似乎漫游了

9、这个地球,远涉重洋,跨越荒漠。作为一个地理教师,他虽然从来没有看到高山,然而却能够对高山做出引人入胜的描写,好像他真的攀登过人迹罕至的峰顶。”他根据各种见闻对地球表面状况,对植物和动物群落、对矿藏和地球各处的居民生活都做过综合的描写,他发现了信风和季风形成的原因。彼得堡科学院在选举他为科学院院士时考虑的是他的自然地理学著作,而不是批判哲学和其它的伦理学著作。1762年对康德来说是一个十分关键的一年,他首次接触到卢梭的著作,自此康德受到了卢梭的极大的影响,他如痴如醉地阅读卢梭的作品,有一段时间,阅读爱弥尔占去了许多时间。卢梭在这部著作中表达的教育哲学思想深深吸引了康德,以致平时散步的惯例被打破了

10、,后来在康德的房间中出现了卢梭的肖像画,这是他房间中唯一的一个装饰品。康德把卢梭称为道德世界的牛顿。除了卢梭之外,康德还受到影响很大的哲学家是David Hume(大卫休谟),休谟的怀疑论思想使得康德从教条主义的迷梦中清醒过来。康德一辈子过的是独身生活,妇女在康德的生活中没有引起像在歌德等人身上所起的那种激情作用。独身在哲学家中是常见的现象,如柏拉图、笛卡儿、霍布斯、莱布尼茨和休谟都没有结婚,康德对自己的这种生活的说明是:“当我需要女人的时候,我却无力供养她,当我能够供养她的时候,她已经不能使我感到对她的需要了 。从70年代起,康德沉默了长达11年之久,一个叫拉法德尔的人问他:“您为什么沉默,

11、为什么总是那些外行在写作,而不是擅长写作的您在写作?您为什么沉默?在这样一个时代,您怎么不一显身手。您在睡觉吗?康德,我不想颂扬您,然而请您告诉我,您为什么沉默?或是最好请您谈谈您想要说些什么?这个阶段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做,思想上在做艰苦的探索和研究。其间有一次,康德的一个学生在哥廷根对一群教授们说,在他老师的办公室里有一本快要写好的著作,它将使在场的教授先生们心惊胆颤。这番话引起了在场教授的一阵哄笑声,都认为对哲学上浅尝辄止的人搞出什么名堂将是徒劳和妄想而已。康德的第一本最重要的哲学著作纯粹理性批判 The Critique of Pure Reason酝酿了很长时间,但成书只是用了一个夏天和

12、一个春天(1780年),总共用了5月时间。1781年(康德当时57岁,是许多人忙着准备退休的年龄)书出版后,其面临的遭遇是出乎康德的预料,人们是用冷淡来对待它的。纯粹理性批判是经过长期酝酿的结果,而成书仓卒,所以十分晦涩难懂。康德把该书稿给门德尔松,门德尔松答应很快就为该书写一个书评,但是接到书以后,门德尔松也发呆了,他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化这本书,一直等到两年之后,门德尔松才把书评写出来,而且还有许多地方的理解是不正确的。最初这部书很难卖出去,但是后来当康德出名后,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可以卖到8000多马克(现在可能不止这个价值了)。1785年道德形而上学基础问世,这是康德的第一部伦理学著作

13、,1788年实践理性批判出版,这两部著作是康德伦理学中关于道德学说的基础部分,直到1797年,康德的伦理学体系才最终完备,康德的最后一部伦理学专著道德形而上学出版。1790年判断力批判出版,1793、1795分别出版了仅论理性范围内的宗教和永久和平论出版。研究哲学的方法: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二、 道德形而上学基础的主要内容在18世纪下半叶,以感性为基础的利己主义伦理学风靡一时。康德对此很是反感,他在先天学说大基础上提出了德性伦理学,认为“人是为了另外的更高的理想而生存的,理性所固有的目的是实现这个理想,而不是为

14、了幸福。这个理想作为最高条件,当然远在个人的意图之上。”康德把道德的纯洁性和严肃性提到了首要的地位,他反对那种把个人幸福作为最高原则的伦理学,认为使一个人成为幸福的人和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决不是一回事情。幸福向道德提供的动机不但不能培养道德的崇高,反而败坏了道德的尊严。人之所以崇高和尊严不是因为他获得了所追求的结果,满足了自己的爱好,而是因为他有德性。“德性是有限实践理性所能得到的最高的东西。”康德的论证枯燥抽象,但他以前所未有的严禁和雄辩,证明了道德的纯洁,他像一股清凉的晨风,顿使天开日朗,千峰竟秀,万里澄明。因此Paton H J在道德形而上学基础的英文译本中直截了当地说:“道德形而上学基础是

15、一本真正伟大的小书,它对西方思想的影响之深刻远在国家篇、尼各马可伦理学之上。康德的伦理学,犹如晨宿列张的星空,悠远而又深沉,它鼓舞勇敢的精神去开拓和探索,也抚慰那些在人生旅途中长途跋涉、饱经风霜倦旅的心灵。在康德成名后,有许多人给康德写信。康德收到的最奇怪的信当数Maria von Herbert(玛利亚冯赫贝尔特)(1770-1803)给康德的信,她在信中写到:“伟大的康德,我像一位信徒恳求上帝一样向你恳求,你救救我吧,安慰安慰我吧!不然我就要死了。”玛利亚赫贝尔特小姐当时正在经受一场不幸的恋爱,只是靠着阅读康德的伦理学著作才勉强活了下来。康德在1792年春天给这位玛利亚赫贝尔特小姐回了一份

16、长信。康德的书信总共有300封左右,这些书信是康德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含康德对自己思想体系的许多重要补充、说明和解释,而且以动态的方式再现了康德思想的形成过程。另外由于书信所针对的对象不是哲学家,其所用的语言和概念都相对简单,不是那么晦涩难懂,是进入康德思想的最好最容易的途径。康德写信给玛利亚赫贝尔特的时间在1792年,这时候康德的伦理学思想基本成熟。介绍康德给她的书信。爱情和友情都是以相互之间尊重对方的性格为前提条件的,没有这种相互尊重,爱就只不过是一种很容易变化的感性错觉,惟有这样的爱才是德性,其它的爱只是一种盲目的爱慕。这种真正的爱是需要双方都相互倾诉出来的,不要因为任何不信任的矜

17、持而受到削弱。但是人固有一种不真诚的本性,从而限制了心怀坦荡。这种矜持妨碍了人们在交往中做完全坦白的倾诉。但是这种矜持,作为那种襟怀坦白品质的缺乏,与诚实的缺乏,即在真实吐露思想时候说假话是有很大的区别的。矜持属于人的本性的局限,因为每一个人在完全坦白心怀时,会担心被人瞧不起,矜持不会败坏性格,而只不过是妨碍从性格中引申出一切潜藏的善。相反,说假话则是一种积极的恶。根据德性论说法,这种行为就叫做撒谎,虽然有时候是无害的,但不是无辜的。撒谎严重地损害了对自己的责任,践踏这种责任也就在自己的人格中贬低了人类的尊严。欺骗使得一切都变得可疑,使得德性失去了一切信赖。玛利亚赫贝尔特对自己的撒谎行为做出了

18、严厉的谴责。然而,康德还有问,这个谴责是针对自己的不明智的行为,还是针对自身中的不道德的内心谴责。如果是前者的话,做出谴责是因为后悔坦白自己的内心而导致的损害;如果是对自己的责备仅仅是基于单纯到底的评价之上,将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要是一个道德医生劝告说,由于不可能使得已经发生的事情不再发生,你就完全可以使自己的内心摆脱这种责备,只要今后努力做到完全的诚实就可以了,这样的道德医生不是一个好的医生。因为良知必须保存一切逾规行为,就像一个法官,他并不因为一个犯罪行为已经受到判决就把档案销毁,而是把它保留在档案室,以便今后对类似的或者不同的犯罪行为提出控诉时,能够使得自己能够依照正义原则所做的判断更加敏

19、锐。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基础(Grundlegung zur Metaphysik der Sitten)不像康德的其它著作。相对好懂,是本最适合的道德哲学入门书,要想对康德哲学做深入了解,这也是最适合的起点。因此,选择这本书作为讲课内容。康德反对以感性为基础的利己主义伦理学,认为这种伦理学把为善和作恶的动机等量齐观,抹杀了二者在本质上的根本差别。康德认为,人之所以崇高和尊严并不是他获得了所追求的目的,满足了自己的爱好,而是他具有德性。把德性作为伦理学的中心,是西方哲学的传统,苏格拉底在集市上就和别人在谈论什么是美德了。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四德性说。亚里斯多德在其伦理学中认为,德性是具有寻找中

20、间之点的特长。但是康德根本不同意亚里斯多德的观点,认为他把德性和邪恶只是看作一种量的差别。康德认为二者之间的差别决非是程度上的不同,而是质的一种差别,是行为的准则和道德规律的关系的差别。德性是一种道德强制性,只是在责任的恪守中,在对理性自身所创制规律的遵守中。在理性的主宰下,可以排除一切外来的干扰,清洗自己的全部利己的意图和动机,保持自身所创制的规律的纯洁性。责任概念在康德的伦理学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Pflicht)。康德认为,责任是一切到底价值的源泉,合乎责任的行为虽然不必然具有道德价值,虽然不一定是善良的,但是,违反责任的行为肯定是邪恶的。对人来说,责任具有一种强制性,在于排除来自爱

21、好和欲望的障碍。每一个有道德价值的人都要有所承担,没有任何承担、不负任何责任的东西在康德看来只不过是一种物件,而不是人。康德认为,人是一个有限理性的存在物,因此在其一生中都要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斗争。一方面是从道德律所产生的责任,另一方面是来自经验的爱好(Neigung)。人们在爱好和需要身上感到了一种和责任戒律完全相反的强烈的要求,这种戒条是理性向自己提出的并要求高度尊重,理性对爱好毫不让步,坚决颁布自己的规范,那些受到忽视的要求却绝不向理性让步,坚持着看起来颇有道理的要求。从这里就产生了一种自然辩证法(Naturliche Dialektik)。这是一种对责任的严格规律进行论辨的倾向,对道德

22、规律的纯洁性和严肃性表示怀疑,并从根本上使之败坏,使其失去尊严。因此,在康德看来,普通人的理性并非是处于理论上的需要,而是处于一种实践上的需要,而走出自己的范围,从而踏进实践哲学的领域,以便对其原则的来源以及其正确性进行哲学论证。从而使得自己从普通大众哲学进行道德形而上学领域。由于人的行为动机可以有着很大的差别,同一结果的行为可以有着完全不同的动机。因此,康德认为,行为的道德价值要从其动机来评价。一个行为尽管可能合乎责任,不一定具有道德价值,甚至完全没有什么道德价值。只有出于责任才真正具有道德价值。商人的“童叟无欺”也许只是为了维持自己的店铺的信誉才这么做,其目的是为了增殖财富的利己动机,在康

23、德看来,这种行为虽然合乎责任,但却不是出于责任,因而没有什么道德价值。为了使得更加准确的把握道德生活的本质,康德归纳了三个命题1:一个行为的价值不取决于是否合乎责任,而在于它是否出于责任。2:一个出于责任的行为,其道德价值不取决于它所要实现的意图,而取决于其所被规定的准则,不依赖于行为对象的实现,而有赖于行为所遵循的意愿原则。3:这个以上两个命题的结论:责任是由于敬重规律而产生的行为必要性。例如,忠于责任完全不同于害怕该行为所带来的不利后果而来的忠实。因为,忠于责任对我来说包含着规律,而在另外的情况下我就需要在行为之外寻找行为的动因。纯粹责任观念意识到自身的尊严,鄙视那些来自经验的动机,并逐渐

24、地成为这些动因的主宰。与此相反,一种混杂的道德学说,把出于爱好和情感的动机同理性的动机搅和在一起的道德学说,就一定会摇摆在两种完全无原则可言的动因之间,止于善是偶然的,而趋于恶是经常的。(顺便介绍康德关于保存生命和信守诺言的例子)康德把责任看作是普通人可以在自己的道德知识范围内可以找得到的原则,通过责任观念,进而至于道德律。康德从日常生活中举出例子加以说明,这并不表明康德把责任当作一个经验概念,相反,康德认为责任不是一个经验概念,在经验中找不到一个完全的例子说明人们是有意识的出于纯粹责任而行动的。有一些事例从表面上看是合乎责任的,但很难判断它们自身是否真正出于责任;而有些例子直到现在人们也不能

25、够在经验中找到,对此那些相信经验的人甚至怀疑是否有这样的东西,但是康德认为责任却毫不犹豫的加以接受。在康德看来,责任是先天的理性观念,是一切道德价值的唯一源泉,完全摆脱意志的外来影响,也摆脱意志的对象,它本身是一个完全先天的咱明概念,责任的约束性根据就在于此。责任要在纯粹理性的概念中寻找,这样责任概念就和规律紧密联系在一起了,责任其实就是服从客观普遍规律的行为必要性。把普遍必然性的规律作为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康德伦理学的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康德认为伦理学和物理学一样都是以普遍必然的规律研究对象的。物理学所研究的规律是万物循以发生的规律,而道德律是有限理性存在物在自然的影响下给自己所制定的规律,即

26、自由律、道德律。前者是物理学,后面关于自由的学说就是伦理学。康德的伦理学的目的是阐述一种道德形而上学,由此来对抗经验论、感性论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利己主义伦理学。康德认为,只有在纯粹哲学里才有纯粹而又十分重要的道德律,因此,形而上学是一个出发点,没有下而上学就没有道德哲学。纯粹原则和经验原则的混杂一定会毁灭道德的纯粹性。自由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对立是康德论证道德纯洁和崇高的前提,因为如果没有一个不同于自然规律的自由规律,那么人只能作为自然界的一个部分,就像一架机器受到自然规律的摆布,成为自然必然性的奴隶。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说道:“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得内心充满常

27、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两者对我的作用是不同的。从前者来看,那无垠的茫茫宇宙把我当作一个动物和物件,消灭了我的重要性,这个动物只是暂时被赋予生命,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把构成自身的质料归还给自己所居住的星球,这个星球本身只是茫茫宇宙中的一粒尘埃。而从后者来看,道德律提高了我作为一个理智的东西的价值,道德律向我展示了独立于动物,以致独立于整个感性世界的生活。有理性的东西的行动都必须以道德律为基础,正像所有的物件以自然规律为基础一样。规律是规定意志的根据,行为的道德价值不在于所要预期的后果,也不在于以这种预期后果为动机的任何行为原则,最高的、无条件的善只能在有理性的东西的

28、意志中找到。但是,人作为一个有理性的东西和物件不一样,并不为规律所直接规定,而只有通过人对规律的意识和观念才能规定人的行为,人只有有意识地遵循道德规律,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人们对规律的意志康德称之为“敬重”。敬重这种情感不是由于外部原因的作用而产生的,而是通过理性概念自身产生出来的情感,是与爱好和恐惧有着原则区别的情感。敬重是一种使我的意志服从规律的意识,是一种加之以自身的东西,由于要服从它,因而产生了一种类似恐惧的感觉。责任、规律和准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一个出于责任的行为应该完全摆脱意志的对象,摆脱意志所受到的影响,所以客观上只有意志,主观上只有对这种纯粹规律的尊重,也就是准则才能规定

29、意志,使得自己服从道德律,抑制住自己的全部爱好。根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康德认为,行为的善良就是行为的准则和道德律的普遍符合性。康德据此得出道德行为的第一个原则除非愿意自己的准则成为普遍规律,你不应该行动。(自杀、信守诺言)。人有时候虽然不愿意自己的所奉行的准则成为一个普遍规律,但仍然要这么做,因为自己认为有如此的理由,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爱好的满足而去做。如果从理性的角度来缜密地考虑一切,就会发现自己的意志中存在着一种矛盾,一方面从理性的角度考虑问题,一方面从爱好的角度考虑问题,这就是所谓的自然辩证法(Natrliche Dialektik)。从这个例子可以反证出存在着这样的命令,定言命令(Category Imperative)。定言命令表示一种责任的必要性和强制性、约束性。和定言命令相对的是假言命令(Hypositisch)。假言命令都是有条件的,把某个行为当作达到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