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54.63KB ,
资源ID:1978635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78635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50件事情小时候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50件事情小时候Word文档格式.docx

1、时间: 2011-3-30 小时候,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渴望:什么时候能长大?什么时候能像大人一样“指手画脚”,能像大人一样去干自己想干的事,能像大人一样对别人“发号施令” 于是,孩子们渴望听 对换节 的故事,孩子们经常趁大人不在时,换上大人的衣服和鞋子,去体验成人的乐趣,另眼看世界。1. 满足婴幼儿“进入”成人世界,模仿成人行为的情感和愿望。2. 在装扮过程中,发现自己身体与衣物的不合适与合适,从而进行大小、长短、胖瘦的区别、比较。3. 孩子在穿脱衣服和鞋袜的过程中,能了解、学习简单的生活技能,形成初步的自我服务能力。1. 在活动场地可备有落地镜子,提示孩子可以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模样。2.

2、提供的服装可以是多样的,如:帽子、成人的 T 随衫、肥大的短裤、宽大的鞋子以及其他容易穿戴的衣物,以便孩子尽可能自己穿脱衣服。3. 可以让孩子在穿上大人的衣服、鞋子后,模仿大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等,问一问“这是谁的东西?”并提供成人用品(如包袋等),体验大人的感觉。4. 让孩子穿穿爸爸妈妈的鞋,感受穿上不同鞋子的体验,听听各种鞋子走路时的不同声音。啃啃肉骨头 2011-3-31 让年幼的孩子啃啃肉骨头,也许你会感到不可行。事实上,将肉骨头紧握手中,并不断地送入口中,不停地咀嚼、吮吸,这对孩子来讲既是一个有趣的游戏,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尤其是对 O- 3 岁的孩子,成人不妨可以让孩子体验一下。

3、1. “啃啃肉骨头”有助于孩子牙齿与口腔的正常发育,并增强孩子食欲,增强消化功能。2. “啃啃肉骨头”的过程,锻炼了孩子咀嚼功能,提高了孩子手的协调性、灵活性。 让孩子“啃啃肉骨头”能帮助其建立最初级的自我意识、自信心,体验自己动手用餐的快乐,也是生活自理能力培育的良好开端。1. 当孩子 6 -8 个月时,让孩子先尝试吃一些烘面包干、馒头片、饼干、苹果片之类易消化、有一点“硬度”的固体食物,锻炼手与口的协调性。2. 成人可以通过自身“啃肉骨头”的饮食快乐感染孩子,鼓励孩子进行动作模仿。3. 给孩子啃的肉骨头应烧烂、烧酥,以便于孩子“啃啃、咬咬、吮吮”,进行咀嚼与吞咽。4. 刚开始,可以让孩子啃

4、一些长条的软肋骨。在孩子啃骨头的过程中,成人应注意观察,注意安全,小心骨头碎片噎住孩子的喉咙。倒来倒去假如你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就会发现孩子常常会把一样一样东西倒出来,又重新一样一样地放进去,并快乐地重复着。此时,请你千万不要干扰孩子,这是一个有意义的感官刺激活动。1. 当孩子在把液体或物品倒来倒去时,他们能感受到空与满的因果关系,并感受到液体、物品在倾倒过程中发出不同的响声,积累认知经验。2. 在倾倒的过程中发展孩子手部的抓握力量,及腕部、小肌肉群、关节的灵活性,促进精细动作的发展。3. 重复的动作,让孩子的兴趣、需要和情绪得到充分的满足。1. 在地板上放两只篮子,在一只篮子里放一些玩具,另

5、一只是空的。告诉孩子空和满的区别,然后把玩具从一只篮子全部倒到另一只篮子里。这些玩具可以是旧勺子、小积木、玩具车或其他安全的用品。2. 根据季节为孩子准备一些水或米粒,在碗里放一些水或米粒,边上放一个塑料瓶。与孩子一起玩,如何把水或米粒装进瓶子里,并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倒来倒去。可以对孩子说“你正在把米粒装进瓶子啦”、“啊,你又把它倒出来了”,鼓励他们大胆地尝试。3. 在小水池或浴缸里放入 10 厘米深的温水,帮助宝宝坐进去。给他一些小杯子用来装水倒水,勺子用来舀水,海绵用来挤水,并与之谈论他正在做的事情。4. 此活动适宜在孩子 18 个月以后进行。小主特孩子天生就有当众表演、获得关注的欲望,

6、那就给他一个舞台吧,可以看做他走向更广阔人生舞台的起点。1. 学着当众表演,体验在别人面前表演、自我展现的快乐,增强自信心。2. 抓住语言发展关键期促进语言表达能力,并在主持中尝试学习与他人交流、沟通。3. 增强家庭凝聚力,感受到被亲人关注、关爱的愉悦。1. 利用节假日,在家中辟出一块地方,并稍作装饰,布置成“舞台”的样子,让孩子“表演”。也可满足孩子把床当“舞台”,自娱自乐“表演”的需要。当然,提供给孩子“话筒”(可用替代品),则更能增添“小主持”的热情。2. 事先和孩子协商制订节目单(可以图示意),特别是帮助孩子准备几个小节目,届时所有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对每一位成员的表演热烈回应。表演结束

7、还可评选优秀表演奖。3. 年幼的孩子已经非常在意他人的评价。对孩子的主持和表演要认真对待,以鼓励为主,即便有失误也不要讪笑。4. 开始可由家长主持、孩子参与表演,或亲子共同主持。随着年龄的增长可放手由他自主完成在雨中行走孩子天生就喜欢雨。雨的动态、变化、消失,总是那么令孩子感到惊奇。在雨中,有大量可供孩子观察、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事物,有许多自由活动的空间,可以帮助孩子认识世界,宣泄情感,丰富各种经验。让孩子在雨中运用他们的听觉、视觉、嗅觉及触摸觉等来认识自然吧!1. 倾听雨滴在身上、伞上、屋顶上、地面上,以及水中、河中等的不同声音,培养婴幼儿对事物的专注性,并能区别声音的不一样。2. 感受雨落

8、在不同地方的变化(流走、消失、涟漪、飞溅、水花等),帮助婴幼儿积累雨水变化的经验。3. 在雨中慢慢地行走,可以了解各种不同的雨具,观察各种各样伞的颜色、形状、大小。4. 感受雨天的自然景象与变化,引发对周围事物的兴趣。1. 看见小水坑,在家长的帮助下,可以跳过小水坑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或者在小水坑里踩一踩,体验水珠飞溅的快乐。2. 出门前,家长可准备一些辅助材料,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如,折小纸船,让“船”在水中漂浮、淹没;准备小水瓢、枝条等,在雨中戏水。3. 春天和秋冬季节在雨中行走时,要注意保暖。夏季,蒙蒙细雨时,可以让雨淋在孩子的脸上,摸一摸,感受湿媲渡的感觉。也可让孩子赤脚在雨水

9、中踩一踩,体验凉快,感受地面的不同。与孩子谈论雨天,帮助他们学习描述雨天的简单词汇。走“特别”的路对孩子来说,人生的道路可能是平坦的、松软的也可能是曲折的、坚硬的 从小,让孩子感受走不同的路,也是让孩子体验人生道路的最初启蒙。1. 观察因各种材质而形成的各种不同的路,积累生活中有不同的路的经验。2. 感受走不同的路面(泥、沙、水泥、草地等),脚底产生的不同感受,从而发展孩子的感知觉和平衡能力。3. 体验走不同的路所带来的乐趣,养成探索和发现的习惯。1. 走不同的路,让孩子体验不同的感受,并比一比,说一说走不同路的特点(沙路的松软、泥路的泥泞、水泥路的坚硬等)。同时,观察鞋子会有什么变化(走沙路

10、鞋子里面会进沙、走泥路鞋子外面会带有泥)。2. 走沙路时,可让孩子玩玩沙子,体验玩沙的乐趣。玩好后让孩子清理自己的鞋子,将沙子从鞋子里倒出来,学习穿脱鞋子,培养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3. 提醒孩子在走不同路时要注意安全,走泥路有水坑时要避开走,培养孩子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平衡协调能力。自己敲开(或剥开)果壳餐前饭后,闲暇之余,品尝各种果子能给我们带来美味和营养,体验分享和亲情。此时,我们可别忘了让孩子一起来努力,别总是让宝宝吃“哇来之食”哦。不用担心宝宝不会剥果壳,或害怕宝宝会弄痛小手,其实,孩子们是非常喜欢自己动手的。在“自食其力”的过程中,他们获得了特别的成长意义。1. 敲开(或剥开)果子,

11、可以增强孩子手腕、手指的力度,提高孩子手眼协调能力及小肌肉动作的灵巧性。2. 在剥剥、找找果肉的过程中,能让孩子获得惊喜,并刺激着他们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发展。3. 剥剥尝尝能让孩子感受不同果肉的特点(大小、多少、形状、颜色、软硬等)以及果肉特有的滋味(香、松脆、软硬、酸甜等),有利于孩子积累认知经验,促进感知觉的发展。4. 让孩子把剥出来的果肉给他人品尝,有助于培养孩子与他人分享的情感。1. 可以根据季节特点,适时提供果子。但果子不能太坚硬,且最好是孩子熟悉的(如:花生、栗子、薄壳大核桃等),让孩子指认并说说果子的名称。在剥开果子时,大人可以先替孩子剥开一点小缝,然后请孩子自己剥,逐步引导孩子自

12、己寻找开口的地方。2. 大人在敲开(或剥开)果壳时要注意动作的轻重,并且可以用语言加以强化,以便于孩子理解,利于孩子的模仿。如:“敲核桃了,笃、笃、笃,没敲开,再重一点,笃!笃! 3. 当孩子剥开看到果肉时,家长要表现出惊奇,并说:“看到 XX 果肉了!”让孩子体验成功的愉悦,并引导孩子说说果肉的名称、数量。待孩子敲敲(剥剥)行为熟练后,家长可以和他聊瘾:“栗子可以怎么吃呀? “核桃肉很香的,宝宝喜欢吃,还有谁喜欢吃呀?”以进一步丰富孩子的成长经验。4. 剥剥尝尝中应注意安全,整个过程成人要共同参与。将果子塞入鼻孔等行为。敲击果子的工具宜小、边缘光滑子时固定位置,以免敲打到孩子的手。要注意避免

13、孩子,并注意敲击果子时固定位置,以免敲打到孩子的手。戳戳挖挖小洞洞孩子的精细动作主要表现在手的动作发展方面。 3 个月左右,小手能有意识地抓握。以后,由不准确到准确,表现为一把抓、逐渐五指分开、手眼协调抓握等。从一把抓握到五指分开,大多数孩子常常会出现戳、抠、挖行为,这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必然表现。假如此时父母能巧妙地利用家中原有的环境,满足孩子的需求,对孩子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1. 在抠、挖、戳的过程中,能促进孩子的小肌肉群、精细动作及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2. 当孩子出现抠挖行为时,创设环境满足孩子需求,不仅能促进孩子抠挖行为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同时还能引发孩子关注细节的能力及探究事物的欲

14、望。3. 当孩子用手伸入容器抠挖物品时,孩子能感受到物品在容器中的不同方位,发展方位知觉。1. 做一本可以用手戳的书,满足孩子戳、抠、挖的行为。父母和孩子一起看书时可以这样说“你能用手戳这个洞吗?这一页是红色的” 2. 给宝宝一些有洞的玩具,让他可以利用手指去戳,如,玩具电话、多功能盒、跳棋盒、钉板,或在纸箱上剪几个洞,供宝宝戳着玩。洞要足够大,以保证宝宝的手戳进去时不被划伤,同时注意洞口是否有锋利的边缘。保证活动的安全性,是成人首要的任务。3. “把手放进电话拨号孔里去,这是一个圆圆的洞”,成人的语言交流能让孩子在戳、抠、挖时,获得更多有意义的经验。感受成人说“不”“如果把孩子比作驾驭小船试

15、航人生之海的小船长,那么,父母与教师便是导航的罗盘和灯塔,必须时时提醒缺乏经验的小船长,哪里有险恶的暗礁,哪里是畅通的航道。”(摘自一位教育家的名言)1. 感受成人说“不”,是孩子去除自我中心的一次很好的实践与体验,也是学着对周围环境、对行为规则进行认识的一次难得的教育契机。2. 在感受成人说“不”中孩子能逐渐学着自我控制,了解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3. 感受成人说“不”。是孩子是非观念建立的启蒙,也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开始。1. 拒绝要及时并且让孩子能理解。当准备干涉孩子的行为时,成人必须考虑到孩子的理解能力,并且在拒绝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让他们知道自己错在哪,什么是不允许做的。在拒绝

16、之后,成人应告诉孩子为什么会拒绝,怎样做是对的。2. 拒绝孩子时应语气坚定、直接、平静,不可对孩子大发雷霆,这样的拒绝反而会引起孩子过度的反应。也可以利用孩子对成人的依赖,用语言及非语言的表现让孩子感觉到“拒绝”,例如“妈妈生气了”、“你这样做我不喜欢”等。3. 对不同年龄的孩子应采用不同的拒绝方式。如, 2 岁前的孩子可以直截了当地拒绝(如直接对孩子说“不可以”或是对他摇头) ; 3 岁左右的孩子正处于人生第一个“反抗期”,可采用冷处理的方式,避免采用强硬的手段。4. 对孩子的拒绝一定要前后一致,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树立行为规则,但不能过于频繁。看大人修理物品当成人在修理物品时,可以让孩子

17、在边上观看,也许他会帮你传递一些小物品;也许他还会说:“哇!爸爸(妈妈)的本领好大哦!1. 看大人修理物品时,知道有的物品损坏了是可以修好的,培养珍惜物品的习惯。2. 知道修理物品时可以使用工具,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处,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3. 能感受到爸爸、妈妈的本领很大,产生敬佩之情。1. 大人可以边修理物品,边对孩子的提问给予简单回答,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衣服破了,可以用针线缝补;椅子坏了,敲个钉子又能坐了等。2. 大人修理物品时,有孩子在一旁看要注意安全,最好另有一位大人看护孩子,保障孩子的安全。修理的物品是不带电的;钉子、锯子别误伤孩子等。3. 可能的情况下,可以满足孩子拆、装小物品的

18、愿望。小别父母在亲友家住几天孩子整天和家人在一起,有时会很难体会家人的关爱。创造机会,让孩子小别父母,思念之时,也许能唤起孩子对父母平时关爱的回忆,体会父母的爱心、亲情,加深亲子间的情感。1. 感受不同家庭的生活方式,体验父母不在身边时的“独立”。学习与人共同生活的技能,学习力所能及的生活自理,促进孩子与人交流。2. 了解人们联系的方式(打电话、通过网络视频与父母交流、收到父母寄来的邮件)。表达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期待与父母的团聚。1. 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尽可能让他去熟悉的、他比较喜欢的家庭。要告知对方家庭自己孩子特殊的生活方式及情感需求,减轻孩子离开父母的心理压力,让孩子离开父母后仍能感受到

19、如同父母般的关爱。2. 和孩子共同准备行李,为孩子生活自理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用赞美的语言介绍对方家庭的各方面情况,激发孩子进入对方家庭的期待心理。3. 每天按时与孩子联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她)的关注。告诉孩子父母的联系方式,以便及时和父母取得联系户。4. 万一孩子产生严重的分离焦虑,可以缩短行程或“打道回府”,避免给孩子心理留下阴影和伤害。戴上自己喜欢的小面具面具的特有形象常常会吸引孩子的目光。每当看到大孩子们戴着面具,你的宝宝常常会兴奋得手舞足蹈。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挑选喜欢的面具,在共同装扮的游戏中,会带给你和宝宝很多快乐。1. 成人“戴面具”的装扮过程,会激起孩子模仿的兴趣,诱发孩

20、子的装扮意识、装扮性行为,促进孩子表征性思维发展。2. 在与家人或同伴的共同装扮中,孩子体验着装扮的乐趣。3. 在模仿不同面具角色的行为中,能增进孩子相关的认知经验(如不同小动物的叫声、动作、有关特性等)。1. 一开始,可让孩子以观看为主。成人戴上面具游戏,表演中突出角色的对话和动作,鼓励孩子模仿,以满足孩子好动、好模仿的天性。2. 孩子刚戴面具时,成人可以让孩子对着镜子,将面具一会儿罩在孩子脸上,一会儿拿下,并对孩子说说,如:“宝宝变成奥特曼了!”让孩子逐步感受到自己戴上面具的样子,体验装扮的乐趣。3. 成人也可以和孩子共同戴上面具,装扮相同的角色(如孩子做小猫,大人做猫妈妈或猫爸爸),或装

21、扮相关的角色(如孩子做小猫,大人做鱼)与孩子共同表演,逐渐地可鼓励孩子独立戴上面具进行游戏。4. 节日里,家长和孩子外出时,可以让孩子戴上面具,以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5. 给孩子戴的面具,一开始可以是“头饰”,即让孩子的脸全露出来,也可以将“头饰”戴在身体不同部位,如挂在胸前或系在手臂上,逐步让孩子戴上封闭式的面具(只露出眼睛),以便消除孩子的紧张感。同时,注意面具与孩子眼孔距离要合适。家长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自己制作面具。送礼物对孩子来说,礼物可以是一个心仪已久的玩具,也可以是一件自制的手工作品或一小包糖。不管是什么,在赠送和收受礼物的过程中,孩子们都能收获一份爱。1. 婴幼儿会对亲近和喜欢

22、的人产生不同形式的快乐表现,可以此为基础引导婴幼儿通过赠送礼物主动表达情感,感受给予和接受的快乐。 岁半到 3 岁是儿童获得自主感、发展自主能力的重要阶段。尝试站在他人角度做出选择,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自主能力。3.从小在孩子心中播撒爱的种子,感受他人的爱,也学着爱别人。1.婴儿 9 个月至 1 岁是学话萌芽阶段。这一时期的孩子逐步能听懂成人的一些言语,并按言语做出动作。例如“给奶奶一盒巧克力” ,“送一辆玩具汽车给小哥哥”等。在按照成人语言指令行动的过程中,孩子体验着赠送的乐趣和分享的快乐。2.整个过程中,家长的指导和参与不可或缺。但要记住这主要是孩子的事情,在送的对象与礼物的确定(制作或购买)

23、等问题上,应尽可能把“决定权”交给他,让孩子在此过程中学会独立。当然,涉及安全、卫生的问题,家长要及时予以指导。3.平时引导孩子与周围的小伙伴、成人多接触,多游戏,并利用节假日、生日或互访等时机,激发孩子赠送礼物的愿望。逐渐培养孩子学会关爱他人的情感。4.在接受别人礼物时,应引导孩子记住东西是谁送的,学会感恩。找影子阳光明媚的好天气,带孩子一起到室外去找影子;太阳升起来时与太阳落下去时,与影子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 你会发现,孩子的小脑袋里会增加许多有趣的问号!1. 可以增加孩子对“影子”、“光”等现象的认知经验和探索兴趣,发现阳光下的物体会产生影子,了解影子会随着物体的移动而发生变化等。2. 在观察、比较、发现、判断的过程中,培养孩子善于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问题的能力。1. 让孩子指指、说说自己的影子在哪里,注意观察影子会随着自己的移动而发生变化的现象。2. 可以和孩子一起观察、记录一天中随着太阳的升与落,影子相应发生的变化,激发孩子对自然现象的探索欲望。3. 与孩子一起做些有关影子的小实验、小游戏,如:用手电筒光直射物品呈现影子;和孩子玩玩手影游戏;在灯光下做追逐影子的游戏等。让孩子感受影子的变化,并从中感受到乐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