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恩施州现代烟草农业综合示范区旅游地学研究方案恩施州现代烟草农业综合示范区地学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方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9年12月目 录一、研究区概况 1二、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1、必要性 22、可行性 3三、主要研究内容 41、地质遗迹资源基础调查 42、地质遗迹资源价值评价 53、旅游容量测算与市场分析 54、景区、园区建设规划 55、旅游路线及产品设计 66、标示系统的设计 67、导游体系建设规划 78、旅游推广宣传与地学普及方案 79、旅游形象与品牌策划 810、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811、安全设施与灾害应急措施 912、远期旅游发展建议 9四、拟解决关键问题 10五、预期成果
2、 10六、效益分析 111、经济效益 112、社会效益 113、生态效益 12一、研究区概况恩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清江中上游,位于东经1094481095842,北纬295033303930。东邻建始、鹤峰,西界利川、咸丰,南连宣恩,北接重庆奉节。东西宽86.5公里,南北长90.2公里,全市国土总面积3972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16.6%。恩施市地处鄂西南山区中部,属云贵高原东延部分,地近四川盆地边缘,处于我国地势的第二梯级末端。武陵山脉余支从东南部蜿蜒入境,西有大娄山山脉向北延伸,北有巫山余脉环绕。西北及南部两翼高,平均海拔18002000米;西南及东北大部分地区海拔900米左右,
3、有较大的山间坝槽座落其间;中部地区丘陵起伏,由于地层下陷,形成陷落盆地,比较开阔,平均海拔500米左右。全市最高点为板桥镇大山顶石门子,海拔2078米,最低点为红土乡绵阳口,海拔262米,相对高差1816米。整个地势起伏、高差悬殊,分为低山、中山、高山三种类型,面积各占1/3。地貌以碳酸盐岩组成的高原型山地为主体,兼有碳酸盐岩组成的低山峡谷与溶蚀盆地,砂岩组成的低中山宽谷及山间红色盆地。境内山峦起伏,岭谷切割明显,海拔高差悬殊,呈现出极为明显的地域差异,属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型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雾多湿重、雨量丰沛。水系亦较发育,有众多的飞瀑流泉和伏流暗河。全市流域面积在1
4、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2条。除西南部的马鹿河向西经重庆涪陵汇入长江外,境内其余30余条大小河流均为清江支流,呈叶脉状分布,清江自西向东流经境内1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27公里,至红土绵阳口出境,在枝城注入长江。现有耕地79.4万亩,草地3.12万亩,林地327.0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2.5%。土壤共有9个土类,19个亚类,53个土属,136个土种。从低山到高山,土壤分布逐渐由黄壤向黄棕壤、棕壤演变,恩施盆地属棕红壤。恩施现代烟草农业综合示范区位于恩施市城区西北郊,距市中心约10公里。区域国土面积约为36.88平方公里,分为望城坡和茅坝槽两部分。整个示范区呈东北西南走向,平均海拔约1100
5、米。望城坡最低海拔高度约为800米,最高海拔高度约为1500米,东北至西南最长处7.2千米,东南至西北最宽处1.3千米,区内笔架山最高海拔约1540米;茅坝槽最低海拔高度约为1000米,最高海拔高度约为1750米,东北至西南最长处12.4千米,东南至西北最宽处3.5千米,区内云雾山最高海拔约1750米。现有耕地面积约5161亩,土壤多为黄棕壤;年降雨量1480毫米左右,呈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特点,四季分明,自然特征明显。森林覆盖率约84,其中自然林在55以上,林木类型多为乔木和乔灌混林。二、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1、必要性 示范区属典型的碳酸岩分布地区,是多种构造体系联合复合部位,地层尚全
6、,构造复杂。地质地貌遗迹景观种类丰富,分布广泛。白果背斜、恩施断裂、岩溶槽谷、洼地、落水洞、漏斗、暗河、溶洞等发育齐全,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地质构造形迹景观,集中反映了鄂西寒武纪、奥陶纪以来的地质演化历史,具有显著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 随着全球旅游业由传统单一的观光产品模式向旅游产品多样化、旅游诉求多元化和开发模式不断创新的方向发展,地质旅游成为时代的新宠,已显示出广阔的旅游市场前景。地质遗迹和景观成为旅游活动的对象物,使旅游活动和产品更加丰富。截止2009年,我国共计审批182家国家地质公园,极大地推动了地学旅游的发展,为开展地质地貌资源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对恩施现代烟草
7、农业综合示范区的地学旅游资源进行深入调查与研究,不仅能促进区内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合理开发,还将为人们提供一个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游览、度假休闲、保健疗养、科学研究和文化娱乐场所,进一步推动示范区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升示范区乃至恩施市的旅游知名度。2、可行性 旅游资源方面,恩施现代烟草农业综合示范区地学旅游资源是以喀斯特地质地貌景观为主,并与白果褶皱、恩施建始断裂等地质构造形迹景观相伴,分布集中连片,各个景点有一定的基础设施相连接,易于开发。而且可与周边的腾龙洞、清江大峡谷、土司城、龙鳞宫、梭布垭石林等景区形成一条“珍珠串”式的旅游线,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 市场前景方面,北临318国道
8、,东靠规划中的209国道绕城线,南有在建的宜万铁路和沪蓉西高速公路,距恩施城区仅有10公里,是恩施市“天然的后花园”,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将生态农业与地质旅游资源紧密结合,即可以吸引恩施近郊游客,又可以开发武汉、重庆等方向的远郊客源市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研究方法方面,立足现代地球科学理论与手段,通过收集资料、野外考察、实地取样、测试分析、综合研究和系统对比等,深入研究区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地质构造和构造运动过程,尤其是新构造运动的发生过程,并结合古近纪以来的气候变化和流水、风、生物等外动力因素,揭示出示范区地质地貌资源的演化过程,发掘其独特的景观价值,从而为区内地学景
9、观的开发保护和规划建设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三、主要研究内容1、地质遗迹资源基础调查地质遗迹资源的调查是地学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期基础工作。地质遗迹资源的调查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区域地质背景(岩石、地层、构造、构造运动、环境地质和古生物化石遗迹等); 地质遗迹资源状况(类型、数量、规模、分布、成因、演化过程等); 已建成旅游景区及外围旅游资源; 旅游基础设施现状调查;旅游地质景观的可达性和安全性调查; 地学研究概况等。通过地质遗迹资源调查,全面地认识区内域地质遗迹的地学特点,可以充分挖掘旅游景区的潜力,也是开展地质遗迹保护规划的必要准备。2、地质遗迹资源价值评价地质遗迹资源评价是基于前期调查,做出
10、地质遗迹资源价值评价。分别包括:科学价值,确定其自然属性;美学价值,评判其景观优美性;经济开发价值,评价其可开发性,发展潜力。地质遗迹资源评价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地质旅游资源的前提。通过对区域内地质遗迹资源的评价,可以对旅游资源的品位、特质、开发条件等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认识,从而明确该地质遗迹资源在同类旅游资源或在所处区域中的地位,确定不同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位序,为示范区制定地质旅游开发规划等提供科学的判断标准或理论依据。3、旅游容量测算与市场分析旅游容量是在保证地质旅游资源质量不下降和生态环境不退化的前提下满足游客舒适、安全、观赏、求知等需求,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允许容纳游客的最大承载能力。
11、游人容量的估算结果需与规划区的水资源供应量、相关设施建设用地规模、环境质量和生态容量及游览区的划分相互协调,综合平衡。市场是旅游开发的风向标,因此需要调查旅游地和目标客源地的经济状况、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游客居民消费水平和出游率。依据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大小,进行可能的客源分析,包括客源形成的范围和数量预测,以划分客源市场级别;对调查区客源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不利因素等。4、景区、园区建设规划景区、园区建设规划是地质旅游资源开发的关键。地质遗迹景区与一般自然景区不同,它包含一定科学价值的地质遗迹或在一定地质地貌基础上形成的自然景区,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科学知识的天然讲堂,使游客在游
12、赏中获得愉悦和知识。地质旅游景区的建设规划要保证这一功能的实现,其主要规划内容包括:地质遗迹资源的分级开发与保护及范围确定;地质资源旅游功能区的确定,以及各园区、景区、主要景点的平面布置;旅游设施用地安排、平面布置与竖向规划;园林景观小品设计;景区、园区内部道路设计(景区环路、徒步探险道、普通步行道等等);科普讲点的布置;标志碑、纪念墙、科普画廊的设计等。5、旅游路线及产品设计旅游路线及产品设计是地质旅游开发的先导。通过旅游路线设计,将景区各个地质旅游点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组织良好的游览系列,从而提高旅游质量。旅游路线设计包括不同类型、不同时间长短、面向不同客源的路线设计等。根据研究区内的
13、地质遗迹景观赋存和品位,通过市场调研,使得旅游产品的开发能够突出重点、配套开发、分期发展,以形成不同等级、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满足不同旅游目标客源的需求,并由此设计出包括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科研考察、科普教育、探险娱乐等方面的旅游产品。6、标示系统的设计地质遗迹景观标示系统设计是与普通旅游景点标识设计不同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它的科普宣传性。它是一个面向游客的信息传递系统,能够使地质遗迹景观的教育功能、科普功能和服务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是地质科学旅游不可缺少的基本构件。景区地质遗迹标示系统将根据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试行)(2002)的规定进行设计。标示系统设计可以分
14、为两类:识别类(形象名称碑/牌、界桩、界碑、交通引导牌、警示牌、服务类指示牌、管理说明牌等);解说类(科普解说碑/栏、导游图、信息公示栏、地质遗迹保护标志牌等)。具体工作是:在地质公园管理站设立公园景点分布与旅游线路图;在各景区入口设置景点分布图;在各个地质遗迹景点设置科普解说牌;沿线设醒目的导游标桩、标牌等。标桩、标牌可采用坚固耐用的材料制作,形式美观大方,使用中英两种语言书写清楚,目的明确、通俗易懂,图文准确简练。7、导游体系建设规划导游是旅游景区形象的“窗口”,又是联结旅游产品和游客的关键。只有导游本身拥有了一定的科学素质,才能把地质遗迹最核心也是最有特色的地学内涵,较好地传递给社会。因
15、此建立一个完善的导游体系至关重要。导游体系建设要与示范区整体旅游开发相结合,进行地学旅游从业人员的技能与素质培训,并编写地学导游手册,提高示范区地质旅游服务水平和知名度。8、旅游推广宣传与地学普及方案地质遗迹资源旅游的目的就是向游客普及地学知识,满足游客求知和猎奇的心理,这也是吸引游客的最主要因素。望城坡与茅坝槽紧邻恩施城区,对普通市民和城乡中小学生的科普宣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旅游过程中,安排形式多样的科普知识宣传活动,既可以向公众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又能提高地质资源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景区旅游推广宣传与地学普及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地质遗迹景区纪念品和图章设计;中小学科普读物编写;科普导
16、游图绘制;景区宣传画册制作;地质遗迹科普简介折页设计;景区重要节庆活动策划;与中小学校、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与合作,设立地学野外实习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地学科研、科普旅游等项目。9、旅游形象与品牌策划旅游形象是旅游地的识别标志,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必需要以旅游区的形象塑造为核心。没有鲜明、独特、整体性的旅游形象的旅游地是难以长久吸引旅游者的;旅游品牌是区域旅游开发成果和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它同某个具体旅游产品或旅游产品群相关联。旅游品牌在提升旅游地整体形象,巩固和拓展旅游市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旅游形象与品牌的策划主要包括:旅游品牌策划;地质旅游资源形象雕塑设计;旅游形象徽标设计
17、;旅游区视觉形象设计。10、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因而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地质遗迹旅游开发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才能有利于地质遗迹保护、生态环境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地质遗迹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估;环境容量、人口容量估算以及当地人口与游客对环境的影响预测;工程建设生态环境恢复;天然林区培育方案;生态环境分区分级保护规划;生态保护知识普及方案。 11、安全设施与灾害应急措施景区开发要以保护地质遗迹景观为前提,遵循研究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严格保护地质遗迹,保护原有的景观特征,维护生态环境的良好循环,遵守可持续发展,有序利用、保护环境
18、的原则,防止污染,防止地表滑坡和地表径流侵蚀等地质灾害。因此,景区必须要建设适当的安全设施和制定相应的灾害应急措施。12、远期旅游发展建议研究区地质旅游发展潜力较大。如果项目需要,我们还可以提供地质博物馆建设规划,以系统地向参观者展示旅游景区的珍贵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系统介绍恩施地区的地质演化史;主要介绍地质地貌景观及其它遗迹的科学知识背景和成因;景区地质遗迹的地学发现史、科学研究史及主要的研究成果等,使参观者对地学旅游有一个比较系统与科学的认识与了解,这样既增加了新的旅游景点,又提高了旅游质量与品位。博物馆的建设规划内容包括:博物馆平面布置:门厅、实物展厅、图文展厅、专门展厅、多媒体演示厅、
19、库房、服务用房、研究用房等建筑面积的确定、空间布局安排等;博物馆风格设计:突出恩施土家、苗族的文化元素,结合喀斯特地质遗迹景观特点进行设计;博物馆布展小样设计:制作景区宣传影像制作、地质遗迹发育过程示意图、科普图文知识、地质标本、示范区DEM模型、地质遗迹景观沙盘模型、示范区景观分布及各景区路线图、地质遗迹景观说明标牌、地质遗迹保护与地球科学知识宣传展板等内容。四、拟解决关键问题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是本次研究的核心所在,也是在具体工作中需要深入研究的内容。具体如下:1、地质遗迹资源类型与分布;2、地质遗迹资源成因、发育期次与演化过程;3、地质旅游景观价值的评价(科学、美学、经济开发);4、地质遗
20、迹景区的建设规划;5、旅游路线设计及产品开发;6、旅游形象与品牌策划;7、地质遗迹与生态环境保护方案;五、预期成果根据上述“恩施现代烟草农业综合示范区地学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方案,我们将提交如下预期成果:1、示范区地学旅游资源综合考察报告;2、示范区地质遗迹开发可行性报告;3、示范区地学旅游总体规划报告;4、示范区地学旅游规划图集,包括:遥感影像图、区域地质图、地貌图、环境地质图、地质遗迹景观保护规划图、地质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图、地质景点分布及旅游线路设计图;5、示范区地学旅游景点集;6、地质旅游导游手册和导游培训教材;7、地学旅游景观推广宣传与地学普及方案;8、地质遗迹开发与保护工作实施方
21、案;9、地学旅游标示体系样式设计;10、旅游形象、产品和品牌设计方案。 六、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恩施州现代烟草农业综合示范区内的地质遗迹景观能够系统反映鄂西地质演化历史,观赏价值极高,市场前景广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景区建成后,势必会带动服务、饮食、邮电、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能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带动示范区农民收入的增长,促进示范区的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可增强恩施市旅游发展后劲,拉动全市经济发展。2、社会效益开发地质遗迹旅游资源,给社会提供了一个寓教于游的新舞台,让游客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受到环境保护教育和地学科普教育,是进行社会教育的重要窗口,对于激发全民对地质遗迹保护的自觉性、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旅游景区规划建设过程中,改善了项目区的基础设施条件,为示范区旅游增添了新的景点和旅游接待设施,增强了旅游接待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恩施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3、生态效益地质遗迹资源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地质遗迹的旅游开发可以有效的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可以保护园内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完整性,还能有效地减少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相关景区建成后,通过加强对周围环境的管理力度,正确引导、积极扶持,还可以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