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3 ,大小:186.61KB ,
资源ID:1973639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7363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财政学》教案3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财政学》教案3文档格式.docx

1、(导论、第一章) 2. 财政收入。主要阐述财政依据什么、采取什么形式、从哪些渠道和环节组织收入,这些收入又是如何取得的。财政收入的分类和构成,财政收入的规模分析,以及每种收入形式的生成和运行。(6、7、8、12章) 3. 财政支出。主要向大家讲述财政筹集上来的资金是按照什么标准分配出去的,投向了哪些部门,干了什么,效果如何考察。财政支出的结构与支出方式,财政支出量效分析以及每种支出项目的生成和运行。(3、4、5章)4. 国债。主要向大家介绍财政如何运用有偿的方式筹集资金。它包括国债投资工具的种类与功能,国债制度以及政府债务的一、二级市场。(9、10章)5. 国家预算与政府间财政关系。财政收支如

2、何通过国家预算组织实施以及国家预算的工作程序。政府间的纵向分配制度。重点是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之间如何划分财政收支。(11、13章)6. 财政政策与宏观调控。如何运用税收、国债、财政投资、补贴各种财政杠杆调节社会总供求的平衡。以保证一国经济稳定发展。主要包括:财政赤字及其经济影响,财政政策如何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以及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14章) 二、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财政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也有人把它叫做“政府经济学”(Public Sector of Economics)。大家熟悉的著名经济学家、2000年度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里茨(Stiglitz)就持这

3、种观点。但财政又不是纯粹的经济学,实际上它是经济与政治的结合体,所以我们国内的一部分学者也认为它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改革以前),所以财政学是在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一般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揭示财政分配关系及其分配规律。这是财政学研究的第一个层次。又由于财政是发生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领域的国家为主导的一种分配,它既包含作为经济基础的财政关系,也包含作为上层建筑的财政关系和财政制度。现实的财政活动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结合体。具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双重内容。这是财政学研究的第二个层次。财政分配关系:国家凭借什么取得收入安排支出财政制度:财政运行依据的法律、税法、政府采购法财政政策:针

4、对宏观经济形势:刺激需求、扩张;减少需求、紧缩 (二)财政学的方法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科学的方法论只有一个,那就是唯物辩证法。这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都必须遵循的唯一科学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体现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上就是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地研究事物,再由本质到现象、由抽象到具体地描述事物的方法论体系。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到我们财政学的教学上就是: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统一。所谓实证分析就是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描述事物,说明研究对象“是什么”,进一步讲就是按照财政活动的原貌,勾勒出从财政收入直到财政支出全过程及其产生或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规范分析要回答“应当是什么”,按照一定道德标准

5、和价值观确定若干准则,并据以判断研究对象目前是否符合这些准则。如果存在偏离如何调整。具体讲就是看看财政制度和财政政策是否符合一定准则,如果不符合如何进行改革,并据以探讨财政改革问题。实证分析是什么 positive economics规范分析应当是什么 normative economics 这是财政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另外,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 借鉴一些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三、 参考资料1. 教科书财政学东财大2001,以它为蓝本讲课。2. 杂志 财政研究 着重理论 税收研究 着重理论 财贸经济 着重理论 财政与税务理论与实践 中国财政

6、 着重实践 【本章思考题】1. 学习财政学应具备哪些经济理论基础?2. 如何才能学好财政学?第一章 财政、政府与市场【本章讲授内容】 财政的一般概念政府与市场公共产品理论【重点】政府与市场的分工;【难点】混合产品与纯公共产品的划分界限第一节 财政的一般概念一、从财政现象谈起(一) 财政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遇到一些财政现象和财政问题,可以说,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甚至每个人都与财政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 一个国家要想安全稳定,必须得有国防、军队、公安、司法上的开支;国民经济中的一些重要的公共设施的建设,像规模宏大的水库、电站、港口、铁路等都是国家投资兴建的;还有非生产部门,像机关、学

7、校、科研单位、医院主要靠财政拨款来维持和发展。大家的贷学金和奖学金就是财政拨的款,我们学校也是靠财政投资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每年为了维持国家各项庞大的开支,政府就要依法向企业、单位和公民征税,国有企业还要向国家上缴利润,当税收、利润不足以抵补开支时,国家还要向社会各界发行政府债券等等。以上这些都属财政现象。(二)财政问题我们从不同的渠道和不同的角度还可以触及到一些财政问题: 改革以来,我们经济发展了,为什么财政却连年出现巨额赤字? 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有什么关系?对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 为了筹建建设资金和弥补赤字国家每年发行国债和向外国借款,这种状况将永远进行下去吗?公债的发行有没有数量的限制等

8、等。 市场经济条件下,退休人员今后能不能得到国家的社会保障支出?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开放背景下,中国政府如何应对入世以后的各种挑战: 如何依据WTO的规则来规范现行的财税制度; 如何利用WTO中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条款保护本国经济发展。这些均属财政问题。 二、财政的一般概念 (一)“财政”一词的来源财政是一个古老的经济范畴,中国古代称财政为“国用”、“国计”、“度支”、“理财”等。并把财政管理部门成为“大农会”、“大农司”。但财政一词的出现在中文词汇中却只有百年的历史,据考证,清朝光绪24年,即1898年,在戊戍变法诏书中有“改革财政,实行国家预算”的条文,这是政府文件中最初起用“财政”一词。

9、当时“财政”一词的使用,是维新派在西洋文化思想的影响下,间接从日本“进口”的,而日本则是来自英文的“Public Finance”一词。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宣传三民主义,曾多次应用“财政”一词,强调财政改革。民国政府成立时,主管国家收支的机构命名为“财政部”。西方国家相应的机构英文为“Treasury”,其本意是金库或国库,在我国也译为“财政部”。但要了解财政概念,还得从财政特征入手。 (二)财政的特征(三个方面) 1.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财政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而产生的一种特定的经济现象。原始社会没有国家,也就没有财政。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在私有制和阶级出现以后产

10、生了国家,国家产生后,要行使职能,就要消耗一定的物质资料,而它本身并不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者,为了满足需要就必须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地分配和占有一部分社会产品,这种特殊的分配行为就是财政。 2. 财政分配对象是社会产品,而且主要是剩余产品 原始社会生产出来的产品全部消费掉了,没有剩余,只存在一般的平均分配。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产品出现了剩余,剩余产品的增加是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基础。这就使财政从一般产品分配中独立出来,专门为国家行使职能提供物质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财政分配既不是社会产品的全部,也不是剩余产品的全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财政收入中既包括剩余产品价值M,又包括劳动者报酬收入

11、V部分,在我国(1985年以前)还包含一部分折旧基金C部分。 3. 财政分配目的是保证国家实现职能的需要,这种需要属于社会公共需要 这里涉及财政学的一个重要理论社会公共需要理论 (1)社会公共需要的含义和特征 人类社会的需要尽管有多种多样,但从最终需要来看无非有两大类:私人需要和社会公共需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提供私人物品用于满足私人个别需要,由代表政府的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那么,什么是社会公共需要呢? 社会公共需要:是指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 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 第一,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公共产品)其效用具有

12、不可分割性。这种产品是向整个社会提供的,不能将其分割成几个部分分别归某个人或集团消费。如国防、卫生防疫等,与私人产品相区别,衣服、粮食分割到某个人身体才能体现效用。第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具有消费上的非排他性。某个集团或某个人享用这种产品并不排斥其他集团和个人享用这种产品。因此这种产品不付费或少付费。如航海中的灯塔、国道等。私人产品付费后他人不能消费,如某人买一瓶啤酒,排斥其他人消费这瓶酒。第三,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取得方式上具有非竞争性。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引起总的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所引起的边际成本为零。私人产品增加一个多一份成本(如面包) (2)社会公共需要包括的范围和内容

13、 第一,保证执行国家职能的需要。包括执行政权职能和社会职能的需要。 第二,半社会公共需要。即介于公共需要与私人需要之间在性质上难以严格划分的一些需要,其中一部分或大部分也要由国家集中分配来满足。 例如:大学教育。这种需要并非全体成员都可以享用(名额的限制),进入大学学习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并且还要对享受人员索取一定的费用。从这点看,大学教育具有个人需要的特征,但由于大学教育是为国家培养高级人才的,所以在许多国家尤其社会主义国家都是由政府出资兴办的。享受大学教育的人员,只需付一少部分费用,这种需要具有公共的性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公立大学也是如此。另外,像抚恤、救济、社会保险、价格补贴等也属于这

14、类需要。 第三,大型公共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投资需要。如邮电、通讯、民航、铁路以及市政建设,这些产品在使用上具有共同性的特点,不可能被单个企业独占,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社会主义国家这部分建设由政府出资,即使在资本主义国家,某个企业集团也负担不起,大部分仍然由政府投资兴建。 (3)社会公共需要是共同的、特殊的和历史的 “共同的”是指任何社会形态下都存在社会公共需要,它不会随着社会形态的更迭而消失。“特殊的”是指社会公共需要总是具体地存在于某种社会形态之中(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有自己社会公共需要的内容)。如西方国家的一些福利是社会公共需要,但我们经济发展未达到,对我们来说就不是社会公共

15、需要。像北欧一些国家,医疗、教育和养老(65岁以上)免费。“历史的”是指社会公共需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变化,如对农业、工业和社会教育投资,在不同历史时期,它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是不同的。 农业国比重大 后工业时代西方国家对IT投资最大工业国比重小 三、财政概念的一般表述 财政概念是对财政一般特征的抽象和概括,根据以上分析: 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可以简称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第二节 政府与市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商品的生产和分配主要依赖非政府部门而不是政府部门。由于我国从封建社会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没有经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方式,因此,对政

16、府与市场关系的研究仅仅是近20年的事。而在资本主义国家里,经济学最古老的信条之一就是认为市场经济制度有其公平合理性,特别是它导致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倘若果真如此,为什么还需要政府部门?政府与市场在一国经济运行中是如何分工的?这一节我们将具体地探讨一下这一问题。 一、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因而研究财政问题要从政府与市场关系说起。市场是一种有效率的运行机制,但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也有其本身固有的缺陷,经济学把这种缺陷称之为“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市场失灵为政府介入或干预经

17、济运行提供了必要性和合理性的依据,这也是分析和研究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础。二、市场体系与市场失灵 (一)市场体系的运行 在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经济活动是由家庭和企业进行的,其纽带是市场体系。 家庭是由个人组成的一个群体,他们集体做出如何赚取收入,如何把这些收入花费出去的决策。家庭作为一个经济行为主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行为目标是效用水平最大化; 初始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数量有限; 自由出售要素服务以获得收入; 自由使用其收入以购买商品和服务或取得资产。企业是生产商品和服务的经济单位。企业从家庭那里购买生产要素,通过生产过程转换成商品和服务,然后把它们卖给家庭以获得货币。它的行为具有以

18、下特征: 行为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利用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生产一定的产出; 自由出售其产品以获得收益; 自由使用其收益以购买生产投入。 在没有政府的经济中,家庭和企业之间的流量关系可以用下图描述: 货币 货币 产品市场 需求 产品 产品 家 庭 供给 企 业 供给 需求 要素服务 要素服务 要素市场 图1.1 市场体系 该图分上下两部分: 在上半部分,货币与商品和服务构成一种流量,家庭为了获得商品和服务用货币与企业相交换。 在下半部分,货币与生产要素构成一种流量,企业以货币同家庭换取要素服务。从企业流向家庭的货币是家庭的“收入”,其主要形式是劳动力的工资、资本服务的利息及土地服务

19、的租金。于是,整个经济体系就形成这样一种循环:家庭把收入花出去形成企业收益,企业用这些收益购买生产要素,形成家庭收入。我们看到:在没有政府的经济中,市场是“伟大的协调者”。在每一市场,都有两类参与者,买者和卖者。在交换过程中买卖双方都公开他们愿意支付或愿意提供的某种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因此,市场是联结经济个部门的纽带。在市场中,交换得以实现,价格得以形成,收入、收益、成本得以确定。市场把买卖双方,家庭与企业联结起来,实现了资源的配置效率。 然而在没有政府的经济运行中,市场体系要有效地发挥作用,必然要有特定的环境,其中包括完全竞争的市场、充分的信息、不存在公用品及外部效应,以及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20、、全面的收入分配机制,而这些恰恰是市场失效或失灵的领域。 (二)市场失灵及市场缺陷的表现 1. 市场失灵的含义 市场失灵指市场天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从而引起收入分配不公平及经济社会不稳定的态势。 2. 市场失灵的表现 (1)自然垄断和规模经济(竞争失灵)为了保证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能够发挥调节经济的作用,就必须有充分的竞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产品之间总是有差别的,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交通费用等交易成本也往往阻碍着资源的自由转移。这些都会增强个别厂商影响市场的能力,从而削弱市场的竞争性。像自来水、电话、供电等自然垄断行业,大规模的生产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即存在规模经

21、济,一旦某个公司占领了一定的市场,实现了规模经营,就会阻碍潜在的竞争者的进入。同为新进入该行业的公司,由于生产达不到一定的规模,成本会高于大公司。因此在规模经济显著的行业,特别容易形成垄断。 在存在垄断的情况下,垄断者凭借自身的垄断优势,往往使产品价格和产出偏离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要求。,其后果是剥夺了消费者剩余,造成社会净福利的损失,既不公平也不效率。为此,各国都致力于削弱垄断的势力,如制定反垄断法或政府通过自己生产(公共生产)或公共定价办法,来达到更高效率的产出。西方国家法律认定为垄断就要制裁,其中一个办法就是拆分。美国电报电话拆分为四;1999年微软被美国司法部起诉为垄断,如果罪名成立,这

22、家世界最大的软件公司将面临解体。因美国经济不景气,这件事被搁浅。 (2)信息不充分 完全竞争市场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要求有充分的信息,生产者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需要多少,以及需求的变化;消费者也知道产品的品种、性能和质量,生产者之间也需要相互了解。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都不可能掌握充分的信息。特别是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信息越来越分散、复杂,加工处理信息的成本也难以为决策者所接受,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许多非理性决策。生活在一个大都市的人们,是不可能为买一件衬衫而跑遍所有商店的。这样他的选择很可能不是物美价廉的一种。这就需要政府向社会提供有关商品的供求状况、

23、质量价格趋势以及前景预测资料。政府提供信息,弥补了市场缺陷,属于公共服务的范围。 (3)外部效应 完全竞争市场要求成本和效益内在化。产品生产要负担全部成本,同时全部收益归生产者所有。外部效应说明一个厂商从事某项活动对其他人带来的利益或损失的现象。如上游水库下游可以受益,这是正的外部效应;上游造纸厂对下游河流造成污染,这是负的外部效应。 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 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效益补偿,因而完全靠市场竞争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当出现外部效应时,政府可以采用税收和财政补贴加以纠正。对正的外部效应给予

24、适当补助鼓励,对负的外部效应加税缩小产量。还有另外两个办法: 合并与外部效应有关的企业,使外部效应内部化。焦碳加眼镜,养蜂、种苹果树; 通过重新分配产权,由私人交易自行解决。 著名的科斯定理:只要交易无障碍(交易费用为零),不管最初产权归谁,市场机制所导致的均衡最终会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如眼镜和焦碳(付费)。 以上三条属于资源配置失效。 (4)分配不公平 竞争的市场机制是按要素进行分配的,但人们拥有的初始要素是与人的天赋、遗传、家庭关系、社会地位、性别、种族有关,以及垄断和其他不完全竞争的存在,从而使人们之间的收入差异很大,且有失公平。这就需要政府按照合理的社会公平准则通过财政收支实施再分配政

25、策。税收、转移支付、财政补贴、社会保障。 (5)宏观经济的不稳定 由于各国经济存在着周期性的波动,政府有必要启用财政货币政策调节社会的总需求,以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后两条属于市场的缺陷,头三条属于市场失灵。 三、政府失效及其表现 (一)含义 用政府活动的最终结果判断的政府活动过程的低效性和活动结果的非理想性。对于“市场失灵”的认识使西方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60年代期间采取了一系列干预经济的措施。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这些措施所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们开始注意“政府失灵”现象。我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二)表现 1. 有限信息。信息不足是“市场失灵”的表现之一。然

26、而现实经济生活相当复杂,许多行为的结果是难以预料的。私人经济部门难以完全掌握完全信息,事实上政府也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即使抱着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的目的,政府也难免出现决策的失误,政府“犯错误”并不少见,一再修改自己的决策甚至否定过去的做法也是常事。 2. 对私人市场反映的控制能力有限。政府采取某种政策后,它对私人市场可能的反映和对策往往无能为力。政府采取医疗保险或公费医疗政策,都无法控制医疗费用的上升;一些国家为了使收入分配更公平,对高收入者征收高额累进税,却把这些人赶到税率低的国家定居,随之失去了他们的资本和智慧。 3. 决策时限和效率的限制。这首先体现在政府做出一项决策要比私人部门决策慢

27、得多,因为当中要经过这样几个时滞: 第一,认识时滞。这是从问题产生到被纳入政府考虑的这一段时间。如果是中央政府决策,那么还要加上地方政府反映、报告问题的时间。 第二,决策时滞。这是从政府认识到某一问题到政府最后得出解决问题方案的那一段时间,当中可能要经过反复讨论、争论,政府做出决策决非易事。 第三,执行与生效时滞。这是从政府公布某项决策到付诸实施以至引起私人市场反映的时间。 任何公共决策都不可避免上述时滞,在一些时候,当针对某一问题的政策真正起作用的时候,情况已发生了变化,它已不是什么重要问题了。 除了时滞问题外,有时政策实施情况和最初政策意图可能不一致。因为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一般不是同一个

28、政府机构。在更多的时候,由于政策的执行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行人员的效率和公正廉洁,而政府官员自己的利益或偏好与社会利益和偏好往往不一致,这会使政策执行的结果大打折扣。 4. 政府决策程序的局限性。政府的决策会影响到许多人,但真正做出决策的只是少数人,不管这少数人是由选举产生的还是其他方式指定的,他们在决策时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倾向自己所代表的阶层或集团的利益,而且一旦既得利益集团形成,这种格局就很难打破。 由于“政府失灵”的因素存在,不能过分夸大政府对纠正“市场失灵”的作用。另外,政府干预本身也是有成本的,税收是政府筹资的主要方式。在征税的过程中会产生征收成本,另外,由于税收干扰了私人部门的选择往往还会带来额外的效率损失,即税收的超额负担。只有在市场失灵导致的效率损失大于这些税收成本的情况下才需要政府干预。总之,单纯的市场机制和单纯的政府机制都是不可取的,两者都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