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75.34KB ,
资源ID:1970041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7004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心理实验设计考试资料名词简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心理实验设计考试资料名词简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他们以一种字母转换实验来说明这种新的实验技术。P142(第五章)9. 主效应:是指单一因素的不同水平对因变量的作用。检验单一因素各个水平的总体平均数有无显著性差异,称为检验各个因素的主效应。如果某一因素各水平之间差异显著,就说该因素主要效应显著,反之则为不显著。P196(第七章)10. 相等地带:在用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阈限时,上限与下限之间叫做不肯定间距,或者叫做相等地带。P84(第四章)11. 结构效度:是指实验与理论之间的一致性,即实验是否真正测量到假设(构造)的理论。【09】12. 地板效应:也称低限效应,它是指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

2、什么差别的情况。P37(第二章)13. 等级排列法: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它要同时呈现所有的刺激,让被试根据一定的心理特点,将其中最优的刺激排在第一位,把最差的刺激排在最后,其他刺激依次排在中间,以等级来表示与各刺激相应的心理量的顺序。P100(第四章)14. 小n研究(small n research):单被试实验设计的特点是强调单个被试或少数几个被试,有时又把它称为“small n research”。P72- 73(第三章)15. 多基线设计:根据实验设计的具体情况可以分为三种:针对多个不同被试建立的多基线设计;对同一被试的不同行为建立的多基线设计;对同一被试在不同环境下建立的多基线设计

3、。P74(第三章)16. 不真实的主效应:在一个因素设计的实验中,当检验结果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时,常常会出现某一因素的主效应不显著的现象。这是一种假的不显著,称为不真实的主效应。P207(第七章)【08】17. 外部效应:是指实验结果应用到其他人群或环境的程度。为了获得较高的外部效度,其研究结果必须能够推论到以下三个方面:其他人群、其他环境和其他时间。研究结果能否在不同人群之间和不同种属之间进行推论是外部效度的指标之一。研究结果的时效性也是外部效度的一个指标。P36(第二章)18. 高限效应:也称为天花板效应,它是指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

4、且没有什么差别的情况。19. 恒定刺激法:恒定刺激法的特点是只用少数几个刺激,通常为57个,并且这几个刺激在测定阈限的整个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它不像最小变化法那样按强弱的顺序呈现刺激,而是以随机的方式呈现。这个方法常以被试对不同刺激觉察的次数在该刺激呈现的总次数中所占的比例来计算阈限值,因此又叫作次数法。P88(第四章)20. 完全组内设计:就是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排出来进行实验,以抵消练习或疲劳作用的影响。P58(第三章)21.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交谈,来搜集研究对象某些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P22(第一章)【07】22. 平均差误法:平均差误法的典型实验程序是,实验者

5、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客观上一般不可能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完全一样,于是每一次比较就都会得到一个误差,把多次比较的误差平均起来就可得到平均误差。因为平均误差与差别阈限成正比,所以可以用平均误差来表示差别感受性。P95(第四章)23. 75% 差别阈限:在用恒定刺激法测量差别阈限,要求被只作两类回答时,要采用75%的差别阈限计算方法计算差别阈限值。取75%次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作为相等地带的上限,取25%次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作为相等地带的下限。有了上限与下限,1/2(上限-下限)就是差别阈限了。这样,上限和下限的标准刺

6、激比较都有75%的次数可以辨别。所以我们把这种计算差别阈限的方法叫75%的差别阈限。P94(第四章)24. 反应时间:缩写为RT,是心理实验中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反应变量之一。是指从刺激呈现到反应开始之间的时距。反应时间往往也被称为“反应的潜伏期”。刺激引起了感觉器官的活动,经由神经传递给大脑,经过加工,再从大脑传递给肌肉,肌肉收缩,作用于外界的某种客体。这一过程的所有环节都需要时间,而大脑加工所消耗的时间最长。P134(第五章)25. 匹配组设计:匹配被试就是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者是相关 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P54(第三章)26. 个案研

7、究:是对单个被试或单一组织进行的深入描述和分析。个案研究的材料来自于自然观察、访谈、心理测验和档案记录等。P23 (第一章)【06】27. 随机组设计:最常用和最简单的消除组间设计组被试差异的办法是随机分配被试。可以随机选择或随机分派被试到不同的实验组中,是因为假设每个被试被分配到某一组的概率是相同的。通常有两种形成随机组的方法:随机选择和随机分配。随机选择是从同一个总体中抽出两个或多个样本。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是把被试随机分配到各种实验条件中。 P52(第三章)28. 时间迟滞研究:29. 韦伯定律:1846年韦伯发表了他关于重量差别阈限的研究,系统地阐述了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之间的关系:差别阈

8、限与标准刺激成正比,并且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比例是一个常数,用T/I=k这个等式表示。其中T代表差别阈限,I代表标准刺激的强度,K是小于1的一个常数。K也叫作韦伯比例或韦伯分数或相对差别阈限。费希纳把这个关于差别阈限的规律称之为韦伯定律。 P8182(第四章)30. 准实验设计:是介于非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实验设计,它对额外变量的控制比非实验设计要严格一些,但不如真实验设计控制得充分和广泛。 P65(第三章)31. 比较研究:或者是指对同一个人在较长时期内的成长发展,或者是指那些在某些时间内几个子群组样本(即年龄、分类、性别、职业)的比较研究,也包括对处于多个文化中得样本之间的比较研究。

9、有时比较研究指的是横断研究或跨文化研究,我们通常所指的比较研究就是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P76(第三章)【05】32. 统计效度:是指实验数据确实表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这种关系不是偶然的。它取决于研究者是否使用了合适的统计方法和从分析中得到的结论是否可靠。33. 拉丁方设计:每一种自变量在每一横行和纵列只出现一次,不许重复,这就是拉丁方排列的要求。拉丁方设计排列分两种:奇数自变量和偶数自变量的拉丁方排列。P64(第三章)34. 直线内插法:根据实验事实,正确判断为两点的次数百分数与两个受刺激点之间距离的关系,常呈肩形曲线,在25%75%判断为两点的这一段往往是一条直线。因此,可以根据直线

10、关系,用计算法或作图法求出两点阈。计算法是用直线内插法的公式来计算两点阈的数值:公式中x1、x2、y1、y2为实验结果,y1是感觉到两点的次数稍小于50%的百分数,其对应的的刺激为x1;y2是感觉到两点次数稍大于50%的百分数,其对应的刺激为x2。y为所求的感觉为两点的百分数,即50%,x是其对应的刺激值,即两点阈。P89、90(第四章)35. 操作定义:是指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做出具体的界定、说明。操作定义的最大特征就是它的可观察性。给出操作定义的过程就是将变量或指标的抽象陈述转化为具体的操作陈述的过程。P31(第二章)36. 实验者效应:我们通常把由于主试有意

11、或无意影响而造成的实验偏差称为实验者效应。P55(第三章)【04】37. 安慰剂控制:38. 不同感觉通道的交叉匹配法:39. 数量估计法:用数量估计法制作比例量表比分段法简单易行。它要求被试对各种刺激引起的感觉量直接用数字估计。一般作法是先呈现一个标准刺激,并告诉被试对这个标准刺激所引起的感觉用某一数字代表。当呈现其他刺激时,根据这个刺激和标准刺激所引起的感觉的相对关系,给它分派一个数字,使用的数字不受限制,以便使每个数字同被试感觉的刺激相匹配。P110(第四章)40. 事后检验:在方差分析之后还要对实验中的各个总体再进行两两比较,这种比较叫事后检验。P174(第六章)41. 交互作用:是指

12、一个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当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一个自变量的每一个水平上不一样时,我们就说存在着自变量的交互作用。P41(第二章)【03】42. 双盲实验:被试和观察者都不了解各个实验组接受的实验条件。43. 自变量混淆: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这时,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种情况就称为自变量混淆。44. 感觉等距法:是一种制作心理等距量表的直接方法。特点是让被试把两个感觉的距离分成几等份。可以同时分成几个等份,也可以用一次分成两个等份的方法,最后分成几个等份。以刺激值为横坐标,以等距的感觉为纵坐标画成曲线

13、。P102(第四章)45. 简单效应:是指在因素设计中一个因素仅在另一个因素的某一水平上的效应。P204(第七章)46. 定量研究:是指,主要搜集用数量表示的资料或信息,并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检验和分析,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结论的研究过程。定量的意思就是说以数字化符号为基础去测量。每当我们要计算时,我们就要定量。P15(第一章)【02】47. 内部效度:48. 需要特征:是指在心理学研究中,被试通过一些线索或信息洞悉他们在实验中应该表现出来的行为。49. ROC曲线: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简称ROC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等感受性曲线。即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

14、种不同的判断标准下所得的结果就是了。把虚报率作为横坐标,击中率作为纵坐标作图,就可以形象的看到随着标准的变化,击中率与虚报率也相应地发生变化的情形。这就是ROC曲线。P117(第四章)50. 阶梯法:阶梯法是最小变化法的一个变式,它和最小变化法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把增加和减少刺激强度的程序连续进行。当被试报告感觉不到呈现的刺激时,主试就按一定梯级来增加刺激强度;而当增加到被试感觉到了时,又按一定的梯级来减少刺激强度。实验按这样的顺序继续下去,直至达到一个先定的标准或先定的实验次数为止。P87(第四章)五、简答题1. 简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P17第一章【11】答:1. 基础研究是指揭示规

15、律,探明或建立理论为主要目的的科学研究。 2. 应用研究是指以解决实际的科学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科学研究。 3.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区分并不绝对,只是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1. 二者对于心理发展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2. 基础研究的成果指导着应用研究的进行; 3. 实际需要和应用研究是基础研究的推动力; 4. 应用研究的结果会丰富已有的理论。2. 结合实验说明中断时间序列设计。P68第三章【11】1. 中断时间序列设计是指,比较被试接受实验处理前后的反应模型,以评估自变量作用的设计;2. 根据被试组的设置情况,可以分为简单中断时间序列设计和复合中断时间序列设计;3. 简单中断时间序列设计:是最基本

16、的时间序列设计,基本上是一种单组前测后测设计。与其他种类前测后测设计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比较组,并且不是仅有一次前测和后测,而是对一个实验组或一个被试进行周期性的一系列前测和后测。例如:“英国工业疲劳研究组”关于工作日由10小时改为8小时对提高生产效率影响的研究。时间1919年8月一直到1920年8月。得出结论:工作时间从10小时降到8小时,提高了每小时的产量。4. 复合中断时间序列设计:基本上是简单中断时间序列设计的延伸。它是在研究设计的过程中,增加一个没有接受过实验处理的比较组,以提高中断时间序列设计的功能。增加一个控制组可以为结果的解释提供参考信息。 例如:在“英国工业疲劳研究组”关于工作日

17、由10小时改为8小时对提高生产效率影响的研究中,如果可以增加另外一个没有改变工作时间的工厂作为控制组,则会大大提高本研究的信度。5. 中断时间序列设计存在的问题:1. 许多处理并不是迅速实施的,它们逐渐散播到总体中。因此,处理后的因变量的任何变化可能缓慢得使人观察不到。2. 许多作用并非是即时产生的,而是延滞性的,何时出现也无法预期。3. 时间序列设计的统计分析相当复杂。4. 数据收集较难。3. 举例说明反应时间相减法。P135-138第五章【11】1邓德斯A、B、C反应时间及反应时间相减法(1)A反应时:即简单反应时;只有一个刺激和一个反应;认知操作过程:感觉刺激-做出反应(2)B反应时:即

18、选择反应时,刺激和反应都有一个以上,每一个刺激都有对应的唯一反应;辨别刺激-选择反应(选择与刺激对应的反应)(3)C反应时:即辨别反应时;有一个以上的刺激,只对其中某个特定的刺激作出反应。辨别刺激-对其中之一做出反应。一个选择反应不仅包括作为基线的简单反应,还包括刺激辨别和反应选择的认2可以通过反应时之间的相减来估算刺激辨别和反应选择的认知操作时间。 C反应时减去A反应时得到的是刺激辨别的时间;B反应时减去C反应时得到的是选择反应的时间。 这种对执行各种认知操作所耗时间的估算程序,叫作反应时间的相减法。3波斯纳等人运用反应时相减法的研究(1970)表明,短时记忆的信息除听觉编码外还存在视觉编码

19、。(1)研究方法(图5-3 P138页)实验中安排两种材料:一种是形同音同的两个字母,如AA;一种是形状不同但读音相同的两个字母,如Aa;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同时呈现,一种是继时呈现。继时呈现设置几个间隔时间:0.5、1、2秒;要求被试判断所呈现的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建反应,记录反应时间。(2)图中曲线AA线开始低于Aa线(反应时AAAa),随着间隔时间加长,两线趋于一致。说明AA对的匹配是在视觉编码的基础上进行的,至少部份。而Aa对的匹配只能在听觉编码的基础上进行,必须从视觉编码过渡听觉编码,因此需时较长。Aa对与AA对的反应时之差反映了内部编码过程的变化,先出现视觉编码,它保持一个短暂的

20、瞬间,然后出现听觉编码。(3)结论:实验证明了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存在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4. 简述评价法中低标准下的击中率和虚报率,为什么是累计概率。P128、131第四章【11】 (1)在信号检测论实验中,让被试先回答有信号或无信号,然后说明对回答的确信程度(或用概率来表示确信程度),这就是评价法的实验。 (2)评价法中低标准下的击中率和虚报率为什么应该是累计概率对判断标准C5来说,击中率P(y/SN)是当SN呈现时被试以“6”反应的概率。对C4而言,击中率P(y/SN),除了SN呈现时以“5”反应的概率以外,还应加上以“6”反应的概率。因为当被试把标准定在C4时,就意味着对

21、任何大于或等于C4的感觉都以“y”(是信号)反应,凡大于或等于C5的感觉也必然大于 C4,所以对于C4来说,P(y/SN)应为SN呈现时以“6”和“5”反应的概率的总和。其余标准下的P(y/N)以此类推。因此,对于C5以下的各标准来说,击中率P(y/SN)都应该是累计概率。各标准下的虚报率P(y/SN)也应以类似方法计算。5. 举例说明如何控制实验者效应。P56第三章【11】1. 实验者效应:由于主试有意或无意影响而造成的实验偏差称为实验者效应。2. 需要特征和实验者效应一般是无法消除的,但是可以通过一些研究方法大大地减小它们的作用。可以采用安慰剂控制方法和双盲实验;1. 安慰剂控制方法:是指

22、一种看起来象药物或其他速效物质,实际上是一种无效或非活动性的物质。研究两种药物对减轻精神病患者由于紧张导致的唤醒水平的作用。其中安慰剂控制组服用的胶囊和两种药物组服用的胶囊完全相同,即形状、大小、颜色、味道等;但主要成为是乳糖和牛奶混合物;由于安慰剂控制组的被试不知道他们服用的胶囊中不含药物成分,各组被试都认为服用了药物。所以,安慰剂组和实验组之间的差异就是由实验组被试服用药物造成的。2. 双盲实验:即被试和观察者都不了解各个实验组接受的实验条件。例如在上述的研究中,第一个研究者负责准备药物胶囊,并以特殊方式编号;第二个研究者负责把药物发给被试,并负责记录每个被试服用药物的编号;因此,在这个试

23、验中,被试和实验者都不知道哪位被试服用了哪种药物。6. 举例说明如何用恒定刺激法测量两点阈。P88第四章【10】 1. 恒定刺激法:的特点是只用少数几个刺激,通常为57个,并且这几个刺激存测定阈限的整个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恒定刺激法也就是因此而得名的。 2. 恒定刺激法中所用的刺激要事先选定,一般是用最小变化法粗略地测试一下被试的有关阈限值,然后将比阈限值强和弱的几个刺激值确定为要用的刺激值。刺激的最大强度要大到它被感觉到的概率达到95左右,刺激的最小强度要小到它被感觉到的概率只在5左右,各刺激的强度之间最好是等差关系。每个刺激呈现的次数应相等,呈现的顺序要随机排列。3. 下面以测定手掌的两点

24、阈的例子来说明用恒定刺激法怎样测量绝对阈限。按上述原则选定的最大和最小刺激分别为12mm和8mm,然后按照距离1mm的大小确定其余的刺激为9、10、11mm。每个刺激呈现200次,共做实验1000次。按随机顺序呈现刺激,每次呈现刺激后,要求被试回答是“两点”还是“一点”。实验结果见表。从表中可以看到,相距10mm的两点有29的次数被判断为两点,相距11mm的两点有66的次数被判断为两点。可以设想,50次判断为两点的刺激必在10与11mm之间。 用恒定刺激法测两点阈的结果刺激(mm)89101112回答“两点”的次数258132186回答“两点”的比例0.010.050.290.660.937.

25、 结合实验说明如何使用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阈限。P84第四章【10】1. 最小变化法:即感觉阈限是有感觉与无感觉之间分界线上的刺激强度。2. 差别阈限的测定:1. 用最小变化法测差别阈限,首先要确定一个标准刺激和一个比较刺激。假定本实验的标准刺激是64英寸,比较刺激是54英寸到72英寸,共19个。计算差别阈限时,把各个系列的上限平均,下限平均,(上限减下限),的1/2即为差别阈限。也就是,差别阈限等于1/2不肯定间距。这样求得的差别阈限叫绝对差别阈限,它是以64英尺为标准刺激时测得的。如果标准刺激变了,所求得的绝对差别阈限也会改变。2. 绝对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比例叫作相对差别阈限。 下限:从弱

26、于到等于; 上限:从等于到强于; 上限与下限之间叫做:不肯定间距,或叫做相等地带,因为被试不能判断哪一个更长。 主观相等点:我们把不肯定间距的中点叫做主观相等点。它的含义是:被试在作比较时,实际上并不是以64英寸作为标准来进行比较的,而是以不肯定间距的中点62.75英寸为标准来进行比较的,所以把它叫做主观相等点。差别阈限1/2不肯定间距1/2(上限下限) 主观相等点1/2(上限下限)3. 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感觉阈限时,刺激要以相等的间距变化,需要的刺激比较多。8. 什么是因变量?如何选择和测量因变量?P34第二章【10】1. 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2. 选择因变量时要注意指标的:有效性、指标的客观性、指标的数量化和指标的可靠性等特点。3. 我们经常采用的因变量主要有三种类型:1. 生理测试:如fMRI、PET、脑电图、瞳孔反射、血压、血液的化学成分等;2. 行为测试:如错误率、反应时间、正确回忆率等;3. 言语报告:被试对其解决问题中思维模式的描述等。9. 举例说明如何进行分层取样?P46第二章【10】 1. 如果你想要在大学里找一个有代表性的学生样本,那么你可以按照比例抽取商务系的学生,艺术系的学生,食品系的学生等等。如果大学总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