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112.21KB ,
资源ID:1970012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7001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上海高中化学高三试用本实验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上海高中化学高三试用本实验Word文档格式.docx

1、(2)当不再看到有气泡产生时,把瓶塞打开,观察现象,并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加以解释。2 探究溴水中的化学平衡溴水中存在如下化学平衡:可用下列实验证明溴水中存在着以上平衡,并使该平衡发生转移。(1)取少量溴水于一支试管中,观察它的颜色。(2)向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3)再向试管中滴加盐酸,观察现象,并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加以解释。用pH计测定甲酸与醋酸的pH1 用pH计分别测定0.1 mol/L甲酸和0.1 mol/L醋酸的pH。2 将0.1 mol/L醋酸溶液加热,然后用pH计测定它的pH。用pH计测定1 mol/L的NaCl、CH3COONa、NH4Cl三种溶液的pH。温度对醋酸钠溶液的

2、水解平衡的影响1 如图,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 mL 0.1 mol/L醋酸钠溶液和1滴酚酞试液,观察颜色的变化。2 如图,将其中一支试管加热后,再与另一支试管比较。第5章 非金属元素铜与氯、硫的反应将细铜丝烧热后插入集有氯气的集气瓶中。可以观察到: 发生的反应是:在一个较短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硫粉,加热,出现硫蒸气时,将燃烧的系统四插入硫蒸气中。氮氧化物和氧气及水的反应如图,一个针筒内装有10 mL氧气,将氧气慢慢地推入到装有20mL一氧化氮气体的另一个针筒中观察到:原因是 。2 如图,一个针筒内装有约10 mL水,将水慢慢地推入到装有30 mL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的另一个针筒中。观察到 ,装气

3、体的针筒中剩余的气体是 ,体积大小的范围为 。探究与实验:比较白磷、红磷的着火点请设计一个实验,以证明白磷的着火点远比红磷要低,并完成这个实验。用浓硫酸能制备溴化氢吗?使用实验室制氯化氢气体的装置,在圆底烧瓶中装入溴化钠,将分页漏斗中装有的浓硫酸滴入原地烧瓶,加热进行反应。 。(提示:此实验宜在通风柜中进行。因生成的溴化氢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应用适当的方式吸收)硫化亚铁和酸的反应在配有带玻璃导管的单孔塞的大试管中,加入几粒硫化亚铁,再加入少量稀盐酸或稀硫酸,塞紧塞子并把玻璃放到酒精灯火焰中。待关口出现火焰时,先用湿润的品红试纸放到火焰上方检验,再用蒸发皿底压灭火焰。在整个实验中,发生的

4、反应有:可得出硫化氢的化学性质: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的反应1 将分别集有硫化氢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的集气瓶,对扣在一起,抽去毛玻璃片,并上下倒转几次。 。发生的反应为:2 将二氧化硫气体缓慢通入到溴水中(尾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结论:硝酸的强氧化性分析下面三个实验:1 铜与浓硝酸反应;2 铜与稀硝酸反应;3 碳与浓硝酸反应。实验现象:化学反应方程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加热分解分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装入配有单孔塞和玻璃导管的大试管,使试管中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加热,并使导管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碳酸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在一个大试管中加入三分之一容积的水,并便加入碳酸钠边振荡,直至加入的碳酸钠不在溶解为

5、止。静置片刻,把上层清液导入另一支大试管中,然后向此溶液中慢慢通入较纯的二氧化碳气体。电解饱和食盐水如图,在具支U形管中装入滴有酚酞的饱和食盐水,用分别连接直流电源负极的铁棒和正极的石墨棒作为电极,进行电解。并对两支管口溢出的气体作有关实验。第六章 金属元素钠与水的反应1 取一个小烧杯,加入约三分之一的水,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准备好盖住烧杯的表面皿。用镊子取出尽在煤油里的钠,用滤纸吸干煤油,再用小刀切下绿豆大小一块,投入烧杯中,并立即改好表面皿。观察到的现象:钠与水反应可能产生什么气体?2 设计钠与水反应并收集产生的实验(用常用仪器),画出装置图。3 用图6.2装置完成钠与水的反应并收集产生的

6、气体,实验其可燃性。由实验现象推测钠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钾、镁与水的反应设计并完成钾、镁分别与水反应的实验。课题实验: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在盛有少量过氧化钠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放出的气体,再向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学生实验:氢氧化铝的两性1 (1)把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氯化铝溶液中至过量,反应时不断振荡试管。(2)把氯化铝溶液逐滴加入到庆阳换溶液中至过量,反应时不断振荡试管。分析与推理:2 (1)把盐酸逐滴加入偏铝酸钠溶液中至过量,反应时不断振荡试管。(2)把偏铝酸钠溶液驻地加入盐酸中至过量,反应时不断振荡试管。有关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7、:氯化亚铁、氯化铁与硫氰化钾的反应将氯化亚铁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分别注入两个试管中,各滴加硫氰化钾溶液。硫酸亚铁和硫酸铁溶液分别与氢氧化钠反应向两个试管中分别注入少量新之辈的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铁溶液。用胶头滴管吸取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注入到两支试管中,在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时,要把滴管头深入到硫酸亚铁溶液内部再注入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要把胶头滴管伸到硫酸亚铁溶液中再注入氢氧化钠溶液?铁的性质实验1 将稀盐酸加入到盛有铁粉的大试管中(使铁粉有剩余)备用。取大试管中上层清液,分装三个试管,各加入硫氰化钾溶液,然后,向这三个试管中分别加入绿水、双氧水和用气唧鼓入空气,再分别向三支试管加入铁粉和铜粉,

8、振荡。2 在试管中装入少量碘化钾溶液,并滴入基地淀粉溶液,振荡,再加入一滴管氯化铁溶液。第7章 烃第8章 卤代烃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取两支试管分别滴入15滴溴乙烷,在一支试管中加入5滴硝酸银溶液,振荡试管,加热,在另一支试管中,先加入1 mL 5%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震荡后,加热,静置,带液体分层后,用滴管取10滴上层水溶液,并一如到另一支结晶的试管中,加入1 mL稀硝酸再滴加数滴硝酸银溶液。1 加入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加入硝酸的作用是 。2 溴乙烷水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乙醇跟氢卤酸反应按图中所示装置仪器,在圆底烧瓶中放入少量的溴化钠(约2-3g)加入少量乙醇,再加入两倍于乙醇的硫酸(1:1),塞

9、上有长导管的塞子,长导管的另一端进入装有水和冰的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烧瓶,片刻后,观察试管底部的现象。乙醇跟氢卤酸(溴化钠和浓硫酸反应的产物)反应时,卤原子取代了羟基生成卤代烃和水。乙醇跟氢卤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苯酚的物理性质1 观察苯酚晶体的颜色、状态,并嗅闻齐气味。取少量晶体加入试管中,将试管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稍后再将试管浸在盛有冷水的烧杯中。2 向盛有苯酚晶体的试管中,加入3 mL水,振荡试管。先将试管进入热水中,然后再将试管浸在冷水中。3 向盛有少量苯酚晶体的试管中,加入2 mL乙醇,振荡试管。推断苯酚的一些物理性质:苯酚的弱酸性假设:苯酚显示弱酸性实验设计:1 取一支试管

10、,放入少量苯酚晶体,再加入2 mL 蒸馏水,振荡试管,然后滴加数滴紫色石蕊试液。2 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苯酚晶体,再加入2 mL水,振荡试管,然后逐滴加入5%氢氧化钠溶液,继续震荡试管。苯酚跟氢氧化钠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 。比较苯酚与碳酸酸性的强弱在上述实验所得的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在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苯酚的检验向盛有少量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1-2滴氯化铁溶液。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盛有少量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鉴别乙醇和乙醛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2 mL,再滴入2%的硫酸铜溶液4-6滴,振荡。然后各滴加0.5 mL乙醛和乙醇,加热到

11、沸腾。(1)乙醛发生 反应,氢氧化铜发生 反应。(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取两支结晶的试管,分别加入1 mL2%的硝酸银溶液,然后一边振荡试管,一边各滴加2%的稀氨水,知道产生的沉淀恰好消失为止(所得溶液称为银氨溶液)。乙醛发生 反应,转化成 。酯水解反应趋于完全的条件提出问题:(1)酯发生水解反应的条件是什么?(2)怎样是酯的水解反应趋于完全?在3支试管里各加入6第乙酸乙酯,向第一支试管里加蒸馏水5.5mL;向第二支试管里加稀硫酸(1:5)0.5mL和蒸馏水5mL。向第三支试管里加入30%的氢氧化钠溶液0.5mL和蒸馏水5mL。振荡均匀后,把3支试管都放在70-80的水浴里加热几分钟,比较3

12、支试管里乙酸乙酯的变化。结果讨论:(1)羧酸的酯化反应与酯的水解反应的关系为:(2)酯水解反应趋于完全的条件是 。羧酸酯化反应趋于完全的条件是 。第9章 化学实验探索设计具有启普发生器作用原理的气体发生装置启普发生器操作简便,安全实验,是实验室必备的气体发生装置。它的特点是随用随开、随关随停。适合于制取反应物为不溶性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的气体,如氢气、二氧化碳等。课题:用实验室常用仪器及用品,设计具有启普发生器原理的气体发生装置。设计思路:1 分析启普发生器的装置特点和作用原理。2 将启普发生器的局部装置变形,寻找替代仪器。3 反应物固体、液体各盛放在什么位置?开启时怎么使反应物接触

13、,关闭时怎样使反应物分开?在硝酸钾和少量硫酸钾混合物中分离出硝酸钾要求:依据硝酸钾、硫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差异(表9.6),用结晶的方法来提纯。表9.6 硝酸钾和硫酸钾的溶解度(g/100 g水)T()102040608090KNO313.921.231.661.3106167203K2SO47.49.311.114.818.221.422.9实验步骤设计:在以下流程的空位中,填写操作名称并回答有关思考问题。思考:1 操作IV以后获得的硝酸钾为什么要重复再一次结晶?2 操作IV,残液的成分是什么?氯化钠的提纯除去氯化钠固体中少量的硫酸钠、氯化钠选择合适的试剂使硫酸钠转化成沉淀除去。在以下流

14、程的空位中填写操作名称,并回答思考中的有关问题。1 试剂A 是 ,试剂B是 ,稍过量的原因是什么?2 操作III得到的滤渣的成分是什么?3 试剂C是 ,为什么要调节滤液pH?4 最后得到的氯化钠与试样中的氯化钠质量是否相等?分离氯化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1 本课题能学到哪些知识、方法和技能,确定分离的方法。2 怎样将一下实验步骤3的滤液职称氯化铝溶液,在空白处写出简明实验步骤和画出操作图。3 完成本课题需要哪些实验用品?将讨论结果填入有关实验报告中,在实验中完成实验步骤1至实验步骤5.孔雀石的检验对某碳酸盐矿石,如孔雀石(碱式碳酸铜)做检验的初步试验。(1) 外表观察观察记录(2)灼烧试验:取少

15、量固体试样,研磨成粉末放在试管中加热,观察。现象 。(3)水溶性试验:取少量试样粉末,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可加热),观察(4)酸溶液试样:取少量试样粉末,用少量稀盐酸,观察纸上层析1 上升纸层析法分离彩色墨水。在一条形滤纸下端滴上一滴彩色墨水,繁殖晾干或电吹风吹干后,再补滴一次(可重复2-3次)在试管中加入展开剂(乙醇、丁醇、1 mol/L硫酸铵溶液按体积比1:1:1配制),然后将滤纸挂在试管内,待彩色墨水中各组分逐渐展开。现象:彩色面墨水由 组成。2 径向纸上层析检验Fe3+和Cu2+如图9.12,在滤纸中央点滴FeCl3和CuCl2混合溶液,放置晾干或吹风机吹干后,再补滴一次(可重复2-3次

16、)将丙酮和6 mol/L盐酸按体积比9:1配置成展开剂,取10 mL展开剂注入培养皿中,然后将滤纸剪开的小条浸入展开剂中,待Fe3+和Cu2+滤纸上展开。当展开达滤纸直径约2/3时,取下滤纸,可观察到现象:将硫氰化钾溶液用喷雾器盆栽滤纸上,滤纸上出现现象:然后将滤纸放在盛有浓氨水的培养皿中,用氨水熏,观察到现象: ,检验处Cu2+.注:铜离子与氨分子结合成绛蓝色Cu(NH3)42+络离子,使Cu2+显现出来。离子的检验实验内容(1)限用一种试剂鉴别四种无色溶液:Al2(SO4)3 、MgCl2 、NaNO3和NH4Cl选用试剂:现象与结论:(2)利用试样间的相互反应鉴别四种无色溶液:AgNO3

17、 、Na2CO3 、KI和HNO3简述实验步骤:(3)检验某未知溶液中可能含有Fe3+、Na+、NH4+、Cl-、CO32-、SO42-中的三种离子(由教师任意设定,如Fe3+、NH4+、Cl-等)测定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碳酸氢钠的含量课题要求:(1)对固体试样,用滴定法测定。(2)设计实验步骤,同时指出影响准确性的操作注意点(3)拟订实验目的,并写出主要实验用品。(4)实验后,处理数据,对结果做误差分析,完成实验报告。讨论:(1)取5g固体试样(假设碳酸氢钠的含量95%),溶解成100mL溶液(用容量瓶定容),取出20 mL用标准盐酸滴定,若盐酸的小号体积为15-20mL,则标准盐酸的浓度范围为

18、 mol/L。(2)选用的指示剂是(3)写出你认为重要的操作注意点(两点)(4)设固体试样m g,溶成100mL后,取20mL,用c mol/L标准盐酸滴定,消耗体积V mL,则该试样中碳酸氢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实验步骤:镀锌铁皮锌镀层厚度的测定铁皮表面镀锌是钢铁防锈的常用方法,下面我们用简单的化学方法测定锌镀层的厚度。这一测定可以分解为以下两个问题。(1)测定某块铁皮上锌镀层的质量(2)测定该铁皮的面积,依据测出的锌镀层的质量及锌的密度(查阅资料),计算出锌镀层的厚度。测定含有少量氧化钠的过氧化钠的纯度思考与讨论:(1)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性质有哪些差异?(2)在试样(已知一定质量)中加入

19、何种试剂会产生何种生成物,设想用重量发或滴定法等测量哪些物理量,从而确定其中过氧化钠的量?方案所用试剂及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直接测定的物理量及有关计算方法简要操作步骤方案1方案2方案3(3)将设计方案填入表中按滴定法进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1)称取约2.000 g试样,溶解于适量的蒸馏水中,带氧气放完后用容量瓶定容为100mL待测液(2)用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测液润洗)取20.00mL待测液于锥形瓶中,加1-2滴甲基橙试液。(3)另取一只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注入标准盐酸溶液,进行滴定。至溶液由黄色至橙色,30s不变时为滴定终点。记录读数。(4)重复操作在滴定一次

20、。(5)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6)数据处理:先计算20.00mL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然后计算全部试样(质量m1g)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m2g),最后计算氢氧化钠的纯度。苯酚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二氧化碳跟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另一产物为什么是碳酸氢钠而不是碳酸铵?课题分析:二氧化碳跟苯酚钠的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如下:根据“盐+酸 新盐+新酸”的反应模式来看,能转化成,说明H2CO3(CO2、H2O)的酸性比强,而碳酸只生成HCO3-,不能继续生成CO32-。可能的原因是H2CO3属于二元酸,只能把第一个H+(以及电离)交给,却没有能力继续把第二个H+(二级电离)交给。据此,形成如下

21、假设HCO3-的酸性(电离出H+的能力)比弱。检验:(1)查阅教材中苯酚、碳酸的店里常熟K的数值。(2)设计一个实验,从实践上检验假设是否正确。提示:(1)能否把H+交给CO32-形成HCO3-(当做新酸看)(2)查阅资料:和的水溶性,据此设计有显著现象的实验。(5)实验方案:(6)现象和结论:制备乙酸乙酯(1)阅读制备乙酸乙酯的化学原理,选择制备的反应装置。(2)根据乙酸、1-丁醇、乙酸丁酯的性质,确定乙酸丁酯的提纯方法。(3)完成实验和实验报告。实验原理及有关资料:乙酸丁酯由乙酸和1-丁醇在浓硫酸、环境温度115-125条件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酯化反应有一定的可逆性,制备中一般通过提高相对

22、价廉的一算浓度和及时移去生成物水,能使反应转化率达90%。乙酸丁酯是一种带水果香味的液体。沸点126.3,密度0.88g/cm3.微溶于水,能与乙醇等互溶。乙酸丁酯是常用的有机溶剂,在尤其涂料工业中有重要用途。1-丁醇是一种略带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沸点117.2,密度0.81g/cm3,能溶于水和有机溶剂。首先,由于乙酸丁酯的沸点较高,故采取制备溴苯、硝基苯的方法即先制备、后提纯。制备反应器可选择大试管,反应完成后再将反应液导入分液漏斗中洗涤,进行提纯操作。提纯乙酸丁酯可选用水、碳酸钠溶液洗涤。其次制备乙酸丁酯的环境温度较高,不能用水浴。为防止温度过高,可用石棉网控制,即把大试管放在石棉网上放的

23、空气中。最后,由于一算一会发,且反应较缓慢,故采用制备硝基苯的装置,即用长玻璃导管做空气冷凝回流,以提高反应的转化率。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研究课题背景:过氧化氢是一种氧化剂,也是一种使用的消毒杀菌剂,过氧化氢在空气中会缓慢分解释放氧气,多种催化剂如二氧化锰、三氯化铁、碘化钾等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1)探究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连续测定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体积,绘制时间-氧气体积曲线,推求某时段的平均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里产生氧气的体积表示)(2)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仪器及操作如图装置,左边A是Y形试管反应器,D是烧杯做水浴用。右边是量气管B和能赏析按移动的水准管C,量气管与水准管下面用胶管连通。在Y形试管一端注入2mL3%过氧化氢,另一端注入1mL1mol/L氯化铁溶液。链接好反应器和量气管,进行气密性检验。然后将量气管的水面用水准管调至上端0刻度。记录室温,测定室温时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倾斜Y形试管使其中两种溶液反应,同时(注意必须同时)每隔30s或1min,从量气管水面高度读出氧气体积(读至0.1mL),数据记录如表格。用水浴将温度提高10,在过氧化氢和氯化铁相同用量和浓度下,测定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研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