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4 ,大小:3.66MB ,
资源ID:1969158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6915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5G行业及产业链专题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5G行业及产业链专题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1、IMT-2020(5G)与IMT-advanced(4G)比较 图2:不同场景下各项关键能力的重要性情况图3:ITU定义的5G三类应用场景5G支持的三种基本场景又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子类,具有不同的指标要求。根据3GPP文件(TS 22.261),为实现全网覆盖,城区和郊区均将部署宏基站,在宏基站覆盖范围内,下载速率/上传速率目标为50Mbps/25Mbps;办公区或居民区可部署室内热点,下载速率/上传速率目标为1Gbps/ 500Mbps;在特定人口密度大的区域,可通过网络部署支持最多每平方千米50000用户接入,下载速率/上传速率目标为25Mbps/ 50Mbps;在高速列车场景,通过在铁路边

2、设立基站,支持500km/h的高速运行下目标为50Mbps/ 25Mbps的用户体验速率。在低时延、高可靠应用中,也存在多个场景,对应有不同的速率、时延和可靠性等要求。表2:5G高速率传输以及高速移动场景主要功能目标(eMBB场景)表3:5G低时延高可靠场景主要功能目标(uRLLC场景)2. 标准制定和频谱规划顺利推进2.1标准制定工作有序进行在通信标准制定的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机构是ITU(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前身可追溯到1865年成立的国际电报联盟(International Telegraph Union),1934 年正式更名为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Teleco

3、mmunication Union),1947年,ITU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现有193个国家成员和近800个企业和学术机构成员。ITU的主要职能包括管理国际无线电频谱和卫星轨道资源,以及发展通信技术标准等。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通信标准需提交给ITU,才能确定为国际标准。ITU制定的IMT-2020工作时间表中,2017年的工作已经完成,在2017年10月(ITU-R WP5D第28次会议)到2019年9月(ITU-R WP5D第32次会议)期间,ITU将接收各成员国/单位的5G提案(ProposalsIMT-2020),提案需包括:无线接口技术方案、完整的自评估结果;2018年10月(第31次会

4、议)到2020年2月(第34次会议)期间,ITU将对5G提案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将于2020年6月(第35次会议)形成报告;在2020年9月(第36次会议),IMT-2020标准(初稿)将完成,对IMT-2020各项技术进行具体说明。图4:ITU关于IMT-2020(5G)工作时间表在5G标准制定方面,3GPP具有较强的话语权。3GPP(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成立于1998年12月,该机构汇集了全球七大标准制定组织(日本ARIB、美国ATIS、中国CCSA、欧洲 ETSI、印度TSDSI、韩国TTA、日本TTC为3GPP

5、机构伙伴)以及TD产业联盟、GSM协会、5G PPP等非官方组织(为3GPP市场代表合作伙伴),同时七大机构伙伴的会员均可成为3GPP的个体会员。3GPP制定的标准规范以Release进行管理,平均一到两年就会完成一个版本的制定。2016年6月,3GPP启动了Release 15(5G第一阶段),Rel-15标准预计在2018年9月冻结。5G第二阶段Release 16标准制定已经于2017年3月启动,计划在2019年12月之前(3GPP第87次会议)完成。3GPP将在ITU-R WP5D第29次(2018.1.31-2018.2.7)、第31次(2018.10.9-2018.10.16)、第

6、32次会议(2019.7.9-2019.7.17)上向ITU递交提案,在第32次会议递交的最终稿将综合Rel-15和Rel-16的成果。图5:3GPP关于5G标准制定时间表图6:3GPP关于IMT2020(5G)标准递交时间表2017年12月18日-21日,在里斯本举行的3GPP第78次会议上,5G NR(New Radio,新空口)的NSA标准(Non-standalone,非独立组网)制定完成,预计在2018年3月冻结,该标准已于2018年1月递交ITU;5G NR SA(Standalone,独立组网)标准计划于2018年6月完成。非独立组网和独立组网是5G网络部署的两种形式,非独立组网

7、将借助于现有4G基础设施,5G基站部署在高业务密集区域;而独立组网将形成新的网络,包括新基站、回程链路和核心网。为了尽早部署5G系统,美国、日本和韩国早期曾制定5G私有标准(5G OTSA),随着3GPP 5G NR标准的完成,这一私有标准将成为历史,全球产业分裂的风险也得以消除。图7:5G非独立组网(NSA)主要候选架构 图8:5G独立组网(SA)主要候选架构表4:非独立组网和独立组网优缺点比较2.2频谱资源分配逐步落地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RC)是国际电信联盟涉及无线电频率、卫星轨道资源的划分、分配、指配、规划及管理的全球盛会,每3-4年召开一次。2015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RC-15

8、)上,各国对6GHz以下新增IMT(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 System)新增全球统一频率进行了讨论,最终将1427MHz-1452MHz、1492MHz-1518MHz确定为IMT新增的全球统一频率;3400MHz-3600MHz被升级为国际电联1区(非洲、欧洲、西亚部分国家、中亚)及2区(美洲)IMT统一频率,3区(亚太)将此频段确定为IMT频率的国家进一步增多;3300MHz-3400MHz频段被全球45个国家确定为IMT频率;4800MHz-4990MHz频段在部分国家被确定为IMT频率;在不对邻国广播业务产生任何影响的前提下,国际电联2区和3区的部分

9、国家确定把470MHz-698MHz或其中的部分频段用于IMT。这些频段将在未来用于5G中。除了6G以下的中低频段外,WRC-15还确认了11个6G以上高频段候选频段,这些频段分布在24GHz-86GHz之间,根据ITU计划,这些频段将在2019年举办的WRC-19中得到确认。图9:ITU关于5G频段划分的工作情况图10:国际电联(ITU)三大区域划分各国先后对5G频段进行规划。美国最早确认5G频段,2016年7月14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同意将24GHz以上约11GHz高频段频谱资源用于5G部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5G通信技术规划频率的国家。继美国之后,2016年11月,欧洲的无线

10、电频谱政策小组(RSPG)公布5G频谱战略。工信部于2017年11月发布通知,规划3300-3600MHz和4800-5000MHz频段作为5G系统的工作频段,自发文之日起,不再受理和审批以下新申请的频率使用许可;另外,工信部还就24.75-27.5GHz、37-42.5GHz或其他毫米波频段5G系统频率规划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2018年1月,IMT-2020(5G)推进组发布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规范,第三阶段测试将在上述频段下进行,同时推进组正在申请2.1GHz 1965-1980MHz、2155-2170MHz)用于5G测试。表5:主要国家5G频段规划情况随着LTE 业务进一步发展,G

11、SM 业务可能逐渐减少,频率使用率降低。GSM频率使用情况在不同省市会各不相同,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区域也会各不相同。另外,同一地区在不同时段的频谱资源使用情况也不同,表现为上班时间居民区话务量低,商务区话务量高,下班时间则相反。因而,可以根据不同区域频率使用特点,对GSM部分频谱进行重用和灵活调整,在满足现网需求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频谱利用率和收益。2.3各国5G时间表陆续出炉从移动通信的发展史来看,IMT-2000(3G)早在1985年就开始进行研究,2000年ITU确立IMT-2000(3G)标准,耗时15年;ITU在2003年开始IMT-Advanced(4G)的标准制定,在2012年最终确

12、立4G标准,耗时9年;IMT-2020标准在2015年开始制定,根据ITU计划,预计2020年完成,然后逐步商用。图11:IMT-2000(3G)、IMT-Advanced(4G)和IMT-2020(5G)时间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陆续出台了5G商用时间表,资料显示,各国计划实现5G商用的时间相似,基本在2020年左右实现商业部署。目前,全球主要电信运营商基本已开展5G试验。韩国运营商的计划相对靠前,韩国电信(KT)已在2018年2月平昌冬奥会期间提供5G服务,计划于2019年进行商业部署。平昌冬奥会于2018年2月9日开幕,能为用户提供沉浸式5G体验服务,包括:同步观赛、互动时间切片、360度

13、VR直播等。这是全球第一张28GHz频段的大范围5G无线网络,也是全球首个准商用5G服务。韩国电信(KT)、爱立信、思科、三星和英特尔等联合为此次5G应用提供基站、网络设备和终端支持。表6: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5G发展时间表我国在3G和4G的网络建设中均较为滞后。3G标准在2000年得到确认后,日本运营商NTT DoCoMo于2001年5月在全球率先推出3G服务,而我国在2009年1月才正式发放3G牌照;在4G方面,瑞典于2009年12月推出全球首张4G网络,实现4G商用,而我国在2012年ITU发布4G标准最终版后,于2013年12月发布4G牌照。在5G时代,我国将与全球其他国家或地区基本同步

14、。中国5G试验是全球首个由政府主导和规划的5G试验,也是全球最大的区域性5G试验,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技术研发试验(2016-2018)和第二阶段的产品研发试验(2018-2020)。其中5G技术研发试验开始于2016年1月,分为5G关键技术试验、5G技术方案验证和5G系统验证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试验分别于2016年9月和2017年9月完成。2017年11月23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工作的通知,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工作正式启动。2018年1月16年,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规范发布,预计第三阶段工作将于2018年底前完成。通过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的测试,预

15、计在2018年底5G产业链主要环节基本能达到预商用水平,推动5G更好更快地发展,为5G规模试验及商用奠定基础。图12:5G技术和产品研发试验时间安排图13: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试验主要工作和计划安排国内三大运营商的5G规划大体相似,基本为2018年开始规模试验,2019年实现预商用,2020年实现规模商用。2017年,三大运营商均进行了5G测试工作,中国移动在北京、上海、广州、苏州、宁波启动5G外场测试,中国电信在深圳、雄安、苏州、上海、成都、兰州先后开通5G试点基站,中国联通也在深圳、上海开展了5G测试。表7:三大运营商5G进展及计划3. 网络架构继续演进3.1移动通信网络架构回顾第二代

16、移动通信系统(2G)不具有数据业务功能(以GSM网络为例),GSM网络是基于电路交换技术(CS,circuit switching),其核心网只有电路域。由2G演进到2.5G之后,最主要的变化就是增加了分组交换业务(PS,packet switching),这使得通过移动网络可以访问互联网。3G网络(包括WCDMA、TD-SCDMA、CDMA2000网络)的核心网与2.5G基本相同,可以分为电路域(负责语音和短信业务)和分组域(负责数据传输业务),3G和2.5G的差异主要在接入网,其调制技术和编码技术等均与2G/2.5G存在差异,从而具有更高的频谱效率。图14:GPRS叠加网络(2.5G)结构

17、示意图相对于2G和3G,4G网络的接入网和核心网均具有自身的特点。接入网方面,4G接入网(E-UTRAN)中仅有基站(eNodeB)单元和移动终端(UE),RNC(基站控制器)的功能被eNodeB和MME(MobilityManagement Entity)承继;在骨干网方面,4G的核心网(EPC,Evolved Packet Core)由MME、SGW(ServingGateway)、PGW(PDN Gateway)等网络单元构成,该系统仅有分组域(PS)而无电路域(CS)。由于没有电路域,早期4G只有数据业务,进行语音业务需要回落到2G/3G;在后期,随着VoLTE网络(包括SRVCC和e

18、SRVCC等类型)的部署,4G也能提供语音业务。在VoLTE下,运营商需要建设IMS(IP多媒体子系统)网络,完成类似于2G/3G中的电路域功能,使得用户端不需要切换2G/3G了,等待时间降低。图16:LTE网络结构示意图图17:LTE语音解决方案(eSRVCC)网络架构3.2灵活的5G接入网架构4G基站eNodeB采用分布式架构,由BBU(Baseband Unit,基带处理单元)、RRU(Remote Radio Unit,远端射频单元)和天线构成,其中,BBU主要完成信道编解码、基带信号的调制解调、协议处理等功能,同时与核心网相连接;RRU主要功能为基带信号变频、射频信号调制解调、功率放

19、大等功能。BBU集中放置在机房,RRU可安装至楼层(也可放置在机房,和BBU集中部署),BBU和RRU之间使用光纤连接,RRU再通过同轴电缆及功分器等连接至天线。图18:4G基站eNodeB结构示意图为了适应5G不同场景要求,5G接入网结构需要在4G基础上进行演进,BBU中的非实时部分将独立为CU(Centralized/Central Unit,集中单元);BBU中部分物理层处理功能将与RRU进行整合;而剩余功能将独立为DU(Distribute Unit,分布单元),负责处理物理层协议和实时服务。CU又可进一步分割为用户面CU-U(Central Unit Userplane,负责用户面数

20、据处理)和控制面CU-C(Central Unit Controlplane,负责信令控制功能)。eMBB、mMTC和URLLC是ITU定义的5G三大业务,业务需要差异大。根据每种业务的特征和需求,无线网络接入功能可以进行按需灵活部署,以满足业务的时延、带宽、大连接等多种特定需求,并达到最大的资源使用效率。在不同网络架构中,CU-C/CU-U与DU集中部署,能够减少数据传输的时延;CU与DU分离部署,不仅有助于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而且有利于保证网络的信令处理能力和内存可扩展性。对于URLLC业务和eMBB时延敏感业务,CU-U可以和DU集中部署,减少数据传输的时延;对于eMBB时延不敏感的业务,

21、CU和DU可以完全分离部署,以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对于mMTC业务,要求支持海量连接,建议CU-C和DU完全分离部署,确保网络的信令处理能力和内存可扩展性好。图19:5G DU堆叠场景的功能灵活部署3.3核心网网元继续分离和下沉相对于4G而言,5G的核心网出现了新的变化,突出的一点就是控制面和用户面的进一步分离。在控制面方面,MME的功能被AMF、SMF等功能模块取代,同时新增NSSF(网络切片选择功能)模块,用于5G下网络切片的管理;在用户面,4G网络中的SGW和PGW被UPF(用户面功能)模块取代。从2G到4G,再到5G,核心网一直沿着分离和软件化方向演进。图20:5G网络架构示意图(非

22、漫游情形)4G 时代,核心网部署位置较高,一般在网络骨干核心层。为了满足5G下对低时延的要求,核心网下移以及云化成为5G发展的趋势。在部署位置方面,核心网从省网下沉到城域网,4G时代的 EPC拆分成 NewCore 和 MEC(Mobile Edge Computing,移动边缘计算,UPF为其组成部分),New Core将云化部署在城域核心的大型数据中心,MEC 将部署在城域汇聚或更低的位置中小型数据中心。New Core之间、New Core和MEC之间、MEC之间均云化互联,这些连接通过IP承载网实现。图21:5G核心网架构演进对承载网架构影响示意图图22:5G时代下的云数据中心网络架构

23、图3.4网络切片是5G下新需求不同业务场景对网络要求差异明显,如时延、峰值速率、QoS(Quality of Service)等要求都不相同。要在同一张网络中实现不同的场景功能,需要使用网络切片技术,将不同的网络服务放在不同的网络切片(一组逻辑网络功能的集合)中。为了实现网络切片,NFV(网络功能虚拟化)是一个先决条件。网络切片除了可以实现不同业务场景外,还可以满足按不同租户(如虚拟运营商)需求,形成多个并行的虚拟网络。前传网络(AAU/RRU与DU之间的传输)不需感知传送的具体内容,因此对不同的5G网络切片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中传(DU和CU之间)、回传承载网(CU和核心网之间)则需要考虑如

24、何满足不同 5G 网络切片在带宽、时延和组网灵活性方面的不同需求。光传送网具有天然的网络切片承载能力,每种 5G 网络切片可以由独立的光波长/ODU 通道来承载,提供严格的业务隔离和服务质量保障。图23:5G网络切片示意图4. 下游需求逐步显现我国IMT-2020推进组定义的5G应用场景包括四类:连续广域覆盖、热点高容量、低功耗大连接、低时延高可靠,该定义与ITU基本相同,只是将eMBB场景进一步细分为连续广域覆盖和热点高容量两类。华为从5G技术相关性和市场潜力的角度对5G应用场景进行了比较,其研究显示云VR/AR、车联网(远控驾驶、编队驾驶、自动驾驶等场景)、智能制造(机器人云端控制)、智慧

25、能源(馈线自动化)、无线医疗(远程诊断)等十个场景与5G的相关性最大,同时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图24:5G主要应用场景4.1移动流量不断增长Cisco VNI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约为7,201PB/月,预计到2021年将达到48,270PB/月,2016-2021年复合增长率约为46%。在移动数据流量中,消费性视频类流量占比最大,2016年全球消费性视频移动流量约为3,660PB/月,占总移动流量的50.76%,预计到2021年达到33,173PB/月,占移动流量比重达到68.72%,2016-2021年复合增长率约为55%。图25:2015-2021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预测 图

26、26:2015-2021年全球消费性视频移动数据流量预测就我国情况而言,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末,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12.5亿户,同比增长16.6%。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11.6亿户,同比增长13.73%,手机上网用户对移动电话用户的渗透率为82.1%。2017年11月,我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29.84亿GB(约为2,346PB),同比增长191.2%,当月户均移动互联网为2.39GB,同比增长150.9%。图27:2016年1月-2017年11月我国手机上网用户及对移动电话用户的渗透率图28:2016年1月-2017年11月我国当月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和户均流量比较4.

27、2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推广需要5G支撑Digi-Capital数据显示,2016年VR/AR市场收入约为39亿美元,其中VR收入为27亿美元,AR收入为12亿美元。根据Digi-Capital最新预测,2022年AR(包括mobile AR,smartglasses)用户基数有望达到35亿左右,市场规模约为850-900亿美元;2022年VR(包括mobile, standalone, console, PC等)用户基数预计约为5000-6000万,市场规模约为100-150亿美元。图29:全球AR/VR市场规模预测图30:AR/VR用户基数预测(包含Mobile AR) 图31:AR/VR用户

28、基数预测(不包含Mobile AR)从VR方面来看,早期的VR头显设备需要通过数据线与PC进行连接,不利于用户体验的提升,2016年11月,HTC推出了由传动科技开发的TPCAST VIVE无线套件,率先将头盔和PC之间的多根数据线升级为无线方式连接。无线化是VR发展的一个趋势,而采用移动蜂窝网络进行连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根据华为白皮书,在VR极致体验阶段,时延在10ms以下,同时要达到正常流畅播放,带宽需要接近1Gbps,而在即时交互情况(如快速转动头部时),带宽需求将超过2Gbps。在带宽方面,4G的下行带宽在100Mbps以下;在时延方面,4G的空口时延(从终端到基站)约为10ms,网络时延在20ms以上。可见,4G网络在带宽和时延方面都难以满足VR需求。5G下,空口时延能达到1ms,使得端到端时延在ms级别,能满足VR对时延的高要求,同时在室内热点,5G的用户体验速率可达到1Gbps,峰值速率达数十Gbps,在带宽上也能支持用户VR体验。图32:VR不同发展阶段对网络条件的要求4.3车联网发展值得期待根据埃森哲(Accenture),2015年全球新车销售约为8800万量,其中35%的汽车通过嵌入式移动通信系统、内置tethered系统、智能手机等方式实现联网,预计到2020年,全球联网汽车销售将占新车销售的98%,预计到2025年全球销售的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