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考:由同种元素形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二、物质的分类1. 物质的简单分类2. 纯净物和混合物3. 氧化物:由氧和另一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根据其性质可进一步分为:a. 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般来说,低价金属氧化物,特别是活泼金属氧化物(A、A族元素的氧化物)属于此类氧化物。b.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般来说,非金属氧化物,特别是高价非金属氧化物(CO2、SO2、SO3)和高价金属氧化物(Mn2O7)属于此类氧化物。c. 两性氧化物:既能跟酸起反应又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Al2O3、ZnO等。三、物质的变化1.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
2、变化。即物理变化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如:水的三态转化,石油的分馏,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物理变化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键的断裂或者形成化学键,如食盐晶体熔化时会破坏晶体中的离子键,而液态NaCl降温变成晶体时,又形成了离子键。2. 化学变化:变化时生成其他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与物理变化相比,化学性质主要包括: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稳定性。化学变化有以下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伴有放热、发光、变色、发声等现象,变化的本质是:旧键断裂、同时新键形成。石油裂化,煤干馏,胃内消化食物等。四、关于溶液的计算1. 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
3、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关系式:S(溶解度)= 注意点:一定温度,100g溶剂,达到溶解平衡状态(饱和状态),单位是克(g)2. 溶质质量分数(a%)溶质质量分数=五、胶体1. 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2. 分类:按分散剂不同,可分为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3. 性质:(1)丁达尔现象: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从侧面可以观察到一条“光路”,这一现象叫丁达尔现象。利用丁达尔现象可以区别溶液和胶体。(2)电泳:胶体微粒在外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的现象叫胶体的电泳。这一现象说明胶体分散质粒子带有电荷。(3)聚沉:在一定条件下,
4、胶体受到破坏而析出沉淀的现象叫胶体的聚沉。一般可通过加热、搅拌、加电解质、加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的方法来使胶体聚沉。这一现象说明,胶体的稳定性是相对的。聚焦热点1: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例1 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豆浆和雾都是胶体。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 B. C. D. 分析:物质的分类与组成,重点考查纯净物与混合物、酸碱及胶体的概念。从物质分类的标准和相关概念的本质入手。明确各物质的组成和各项中分类标准的含义,然后从概念的实质
5、出发,解决相关问题。中水煤气为不可再生能源;中盐酸和食醋均为混合物;中纯碱为盐。答案:D点评:本题考查立意较好,重点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属于基础知识,涉及面较广,贴近生活,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应用价值。例2 (福州一中高三月考)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酸性氧化物都可以跟强碱溶液反应B. 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C. 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D. 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和碱反应本题重点考查氧化物的相关概念。明确氧化物的分类标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所以酸性氧化物都可以和强碱反应,A项正确;二氧化氮可以和水反应生成酸,但它不是酸性氧化物,B项
6、错误;Mn2O7是金属氧化物,但不是碱性氧化物,C项错误;CO不跟酸反应,也不和碱反应,D项错误。A本题较全面系统地考查了氧化物的相关知识,所设问题有很强的迷惑性,学生答错几率较高。属于中等难度题目。例3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SiO2 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B. Na2O、Na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的产物也相同C. 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D. 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本题主要考查了酸性氧化物的概念、金属氧化物的性质、大气污染物和氯水的性质。此题在解决时不仅需要熟悉金属氧化物、氯水的性质,更需要准
7、确把握它们的特性。酸性氧化物能够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故A正确,因为, 与反应生成反应除生成外,还生成,故B错;在空气中会发生反应,故C错;因为新制氯水中含有,故滴入少量的紫色石蕊试液的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故D错。本题综合性较强,涉及的考点较多,有一定的难度。聚焦热点2:物质的变化例1 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易用物理性质区别的是()A. 苯和四氯化碳 B. 酒精和汽油C. 氯化铵和硝酸铵晶体 D. 碘和高锰酸钾固体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物质的性质。要求考生能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密度、颜色、状态、溶解度以及气味等。所以要从这几个方面来考虑所给物质的不同点。A中苯和四
8、氯化碳,可利用两者在水中的溶解性和密度加以区分;B中酒精和汽油,可利用其在水中的溶解性加以区分;D中碘和高锰酸钾固体,可利用其在水中的溶解性和溶液颜色加以区分。C此题考查形式新颖,涉及物质较多,通过两两比较能使学生加深对重要物质知识的掌握。例2 和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互为同分异构体B. 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C. 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间的相互转化D. 标准状况下,1.12L和1.12L均含有0.1个氧原子本题对同分异构体、化学变化,核外电子排布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等基本化学概念进行了考查。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概念的本质及它们的使用条件等。A中的物质是同
9、一种物质,都是氧气,故A错;B中的两种氧原子的电子数相等,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也相同,故B错;C中两种原子之间的转化,是原子核里中子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C错;1.12L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含有氧原子数为0.1,故D正确。此题涉及考点较多,综合性强。迷惑性较大,学生易出错。例3 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甘油加水作护肤剂B. 用明矾净化水C. 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D. 烧菜用过的铁锅,在潮湿环境中长时间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此题以生活素材为背景来考查化学变化的概念,涉及的反应有水解、酯化反应和原电池的知识。分析时要理清各项变化的原理,抓住各
10、项变化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一特征来解决问题。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甘油稀释后仍具有吸湿性,可做护肤剂,该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明矾溶于水后,发生反应Al3+3H2OAl(OH)3+3H+,产生了Al(OH)3 胶体,从而可净化水;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原因是该过程中发生了C2H5OH+CH3COOHCH3COOC2H5+H2O,产生了具有果香味的乙酸乙酯;烧菜用过的铁锅,由于在潮湿的环境中发生了电化腐蚀,Fe最终被氧化成Fe2O3nH2O,而出现红棕色斑迹。后三者都是化学变化过程。此题设计贴近生活,趣味性浓,所考查的内容都是教学内容的主干知
11、识。聚焦热点3:关于溶液的计算例1 向20的饱和澄清石灰水(甲溶液)中投入适量的氧化钙粉末,充分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溶液温度未冷却到20时,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 溶液温度未冷却到20时,溶质质量分数比甲溶液大 C. 溶液温度恢复到20时,溶液质量比甲溶液小 D. 溶液温度恢复到20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甲溶液的相等此题以氢氧化钙为题材考查了饱和溶液、溶解度、质量分数的相关内容。解决此题必须明确“Ca(OH)2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这一点。还要求抓住同一溶质的两份饱和溶液在同一温度下浓度相等质量分数也相等。Ca(OH)2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向20的饱和澄清石
12、灰水中投入适量的氧化钙粉末,加入的CaO会与水反应生成Ca(OH)2,不仅消耗了溶剂水,并且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所以当溶液的温度恢复到20时,肯定会有溶质Ca(OH)2析出,所得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B本题考查的角度较好,对学生进一步掌握溶液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例2 下图是M、N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t1时,N比M的溶解度大B. 温度从t1升高到t3时,N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增大C. M比N的溶解度大D. N中含有少量M时,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N此题主要考查溶解度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要求学生从溶解度的
13、含义入手,明确图象坐标含义以及图象中曲线的变化走势,将涉及的知识联系在一起来解决问题,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由图可看出,t1时N比M的溶解度大,A正确。因N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从t1升高到t3时N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减小,B错。温度高于t2时,M的溶解度大于N,温度低于t2时,M的溶解度小于N,C错。N中含有少量M时,可用升温结晶法提纯N,D错。此题图文并茂,形式新颖,是近几年高考的一种热点题型。例3 某温度下,1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26.5g。若向此溶液中添加3.5gNaCl和6.5g水,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A. 30% B. C. 26.5
14、% D. 此题着重考查溶解度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含义。应理清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和表达式,明确饱和溶液溶解度和质量分数的关系。本题是一道围绕溶解度、质量分数浓度进行命题的计算型选择题,主要考查概念,如果概念不清,很容易错选D。在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6.5%,由于 26.5% ,显然所加的氯化钠无法完全溶解,溶液还是饱和溶液,其浓度为26.5%。此题主要在“饱和溶液再加溶质,溶液仍是饱和溶液”这一知识上设了一个陷阱。不小心就会上当受骗。聚焦热点4:胶体例1 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 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B. 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C. 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
15、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D. 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本题重点是考查胶体的相关知识,如:胶体的性质和制备等。回忆胶体的性质,特别注意可使胶体聚沉的方法。选项A属于蛋白质胶体遇电解质聚沉;选项B是土壤胶粒遇电解质(海水中)发生聚沉;选项C是蛋白质胶体的丁达尔现象;选项D中Fe33OH=Fe(OH)3,此时生成的Fe(OH)3是大量的沉淀,而不属于胶体此题从不同的角度考查了胶体的性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趣味性较浓。例2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B. BaSO4在医学上用作钡餐,Ba2对人体无毒C. 14C可用于文物的年代
16、鉴定,14C与13C互为同素异形体D. 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不属于胶体结合STS知识考查化学基础知识: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硫酸盐、同位素、胶体等。明确化学变化的本质,明确胶体和溶液的区别。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Ba是重金属,Ba2对人体有毒,14C与13C互为同位素,ABC错;葡萄糖注射液是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D正确。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化学的应用价值。例3 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 分散系颗粒直径都在1100nm之间B. 能透过半透膜C. 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D. 呈红褐色考查溶液和胶
17、体的本质区别,考查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的性质。把握胶体的概念,Fe3+水解后生成Fe(OH)3。溶液中溶质颗粒直径都小于1nm,胶体中胶粒直径都在1100 nm之间,前者能透过半透膜,后者不能透过半透膜。加热蒸干时,氯化铁水解为氢氧化铁,灼烧后,氢氧化铁分解为氧化铁,氯化铁溶液呈棕黄色,氢氧化铁胶体呈红褐色。本题立意较好,以我们熟知的铁的化合物为载体较巧妙地考查了胶体和盐的水解的基本内容。物质分类这部分内容,在复习中一定要抓概念、抓本质。在分析理解基本概念时,要区别本质特征和一般现象,一般现象不能反映概念的本质特征,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概念。下一讲我们将复习化学计量及其应用。物质的量是化学计算的
18、核心,可以说高考设计的有关计量题都离不开物质的量。物质的量、质量、体积、浓度等常规化学计量的计算,从量的角度反映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它具有情境新颖、信息量大、化学知识丰富的特点,重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答题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1. 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依据分子组成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B. 依据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C. 依据能量的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D. 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2.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19、Cu(OH)2难溶于水,属于非电解质B. SO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C. NH4Cl组成中不含金属离子,不属于盐D. HCl气体溶于水电离成H和Cl,属于离子化合物3. 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HNO3应属于 ()酸 氢化物 氧化物 含氧酸 难挥发性酸强氧化性酸一元酸化合物混合物A. B. C. D.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B. 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弱电解质、弱电解质C. Mg、Al、Cu可以分别用置换法、直接加热法和电解法冶炼得到D. 天然气、沼气和水煤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
20、源*5.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二氧化硅是生产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B. 水玻璃可用于生产黏合剂和防火剂C. 盐析可提纯蛋白质并保持其生理活性D. 石油分馏可获得乙烯、丙烯和丁二烯6. 盐是一类常见的物质,下列物质通过一定反应可直接形成盐的是 ()金属单质碱性氧化物碱非金属单质 酸性氧化物酸A. B. C. D. 全部7. 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 金属材料都是导体,非金属材料都是绝缘体B. 棉、麻、丝、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C. 可以向煮沸的1 mol/L 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D. 可以用激光笔检验淀粉溶液的丁达
21、尔现象8. 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胶体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易产生沉淀;溶液均一、稳定,静置后不产生沉淀B. 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与溶液、悬浊液区分开C. 光线通过时,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则无丁达尔效应D. 只有胶状的物质如胶水、果冻类等才能称为胶体*9. 下表中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符合图示要求的是()XYZ例氧化物化合物纯净物苯的同系物芳香烃芳香族化合物分散系混合物电解质离子化合物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发酵粉中主要含有氢氧化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B. 碘盐中的碘可以直接用淀粉检验C. 碳酸
22、氢钠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 硫酸氢钠属于盐类,其水溶液显中性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溶液与胶体 B. 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C. 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 CuSO45H2O是一种混合物*12. 在室温时,下列各组物质分别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能生成5种盐的是 ()A. Al2O3、SO2、CO2、SO3 B. Cl2、Al2O3、N2O5、SO3C. CO2、Cl2、CaO、SO3 D. SiO2、N2O5、CO、Cl2二、填空题13. 有X、Y、Z三种元素,已知:X2、Y均与Y的气态氢化物分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Z与Y可组成化合物ZY
23、3,ZY3溶液遇苯酚呈紫色。请回答:(1)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_。(2)将ZY3溶液滴入沸水可得到红褐色液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此液体具有的性质是_(填写字母序号)。A. 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B. 插入电极通直流电后,有一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C. 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D. 将该液体加热、蒸干、灼烧后,有氧化物生成14. 下表中有三组物质,每组均有甲、乙、丙三种物质(酸、碱、盐均为溶液)。第组第组第组甲 BaCl2FeCu(NO3)2乙Fe2O3K2SO4H2SO4丙MgNaOHMgCl2根据该表回答问题:(1)第组中有一种物质能与第_组中的所有物
24、质反应,这种物质是_。(2)不能跟第组中所有物质发生反应的第_组物质中的_,能与第组中所有物质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 _,_,_ _。15. 已知A、B、C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室温下,A为固体,B和C均为气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它们可以按下面的框图进行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A、B、C三种元素中的任意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属物质类别一定不是_(选填序号)。氢化物酸碱盐氧化物(2)A、B、C三种元素中有一种是金属,则这种元素是A、B、C中的_,理由是_。(3)如果E溶液是一种强酸,则E的化学式为_。16. (1)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并加入适量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反应
25、后得到棕黄色的FeCl3溶液。用此溶液做以下实验:(2)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看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在小烧杯中加入25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加入2 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4)另取一小烧杯也加入25 mL蒸馏水后,再向烧杯中加入2 mL FeCl3饱和溶液,振荡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在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烧杯中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此实验可以区别。(5)取乙烧杯中少量Fe(OH)3胶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一定
26、量的稀盐酸,边滴边振荡,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此变化的离子方程式为 。(6)已知明矾能净水,理由是 。1. 解析:依据电离出H的个数,才能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A错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B正确;根据能量的变化,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C正确。2. 解析:Cu(OH)2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可发生电离;NH4Cl是由NH与Cl组成的盐;HCl属于共价化合物,溶于水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电离。3. 解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硝酸属于:酸、含氧酸、强氧化性酸、一元酸、化合物。4. 解析:纯碱属于盐,选项A错误;硫酸钡属于强电解质,B错误;Mg、Al的金属性比较活泼,一般用电解法冶炼,而Cu则多用置换法冶炼,C错误。5.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常见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A项,SiO2是光纤制品的主要原料;水玻璃是硅酸钠溶液,能作为黏合剂和防火材料;C项,盐析是提纯蛋白质的一种方法,而且不影响蛋白质的生理活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