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课程性质该课程是广播电视学专业的专业学习领域必修课程与核心课程。(二)课程定位该课程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对接广播电视、高级秘书、公共关系、广告、文化产业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职业岗位,是提高相关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本课程上承“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下接“文化产业调研与项目策划”。“网络传播与新媒体”课程主要讲授网络传播理论和网络传播实务两方面内容,主要涉及网络媒体中的新闻传播者、网民、网络传播效果、网络新闻、移动互联网、网络公关等方面内容。(3)课程设计思路1、总体思路:我校是一所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建设目标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文学院主要培
2、养适应地方现代化建设的涉及基础语文教育、文化管理、文秘、新闻和广告等各方面专业人才。本课程在培养学生调查、策划、执行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结合理论和案例,向学生传授网络传播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使学生掌握调查、策划、制作等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扩充与网络新闻、网络广告、网络互动组织、媒介融合等领域的知识;注重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结合课堂实践,让学生参与课堂,并制作出有独立思考、有完整内容的专题节目。2、具体方法:采用专题教学和实际操作的方式,主要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介绍网络传播的实务,第二阶段主要讲解网络传播的相关理论。由于新媒体日新月异,教材上的知识迅
3、速被淘汰,学生难以从教材中获得新趋势、新知识;教师的讲授囿于其自身积累与平日观察,视野也有所限制;学生仅听教师讲解,难以掌握获知新媒体知识之方法;因此,教师每周在课堂讲授基本原理、基础知识之后,专门设立一个专题。该专题由教师提出方向,学生选题、策划、主持、讲解、参与互动,组织一个40分钟的专题(课程),并冠以新媒体观察之名。项目流程:每位同学需要参与最少1次;学生组队;小组根据每周的内容确定选题的方向(或者小组自报方向);小组将选题、设想报给教师;小组策划一个专题;专题的时间是40分钟;专题形式不限,可以是辩论式、研讨式、讲解式(但需要分成至少三个栏目)。教师能够从宏观上把握教学进度,学生根据
4、每周进度选择新鲜的话题进行专题讲解,教师对每个小组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理论+实践”、“课堂+课外”有利于使学生全面掌握基本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从而继续深化所学知识并最终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结合起来。整个课程设计将社会调查、节目策划与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将中文素养与应用中文能力落到实处。二、课程目标(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1、系统掌握网络传播的基础知识,懂得如何分析优秀的网络传播案例,熟悉本学科的最新学术和业界动态。2、提高学生洞察、调查、策划等能力,使之建立起创新、务实的实践精神。通过分析优秀案例和课堂实践“新媒体观察”,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初步
5、掌握网络传播的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通过课堂实践,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调查能力、策划能力、执行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二)职业能力目标针对学生在媒体、政府部门、企业就业的特征,强化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1、培养网络传播案例分析能力和策划能力;2、掌握网络新闻、网络政务等网络传播专业人员必备的技能、拥有良好的专业意识;3、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快速跟踪新技术和文化市场需求的能力;4、培养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一定调查研究能力; 5、具有独立参与策划或参与团队策划能力,具有较强的项目执行能力。(三)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目标 无。三、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安排(专业教育课
6、程)(一)课程教学内容章 节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目的第一讲导论:网络传播技术与应用的发展讲授、讨论理解课程目标、了解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掌握互联网的特征。第二讲融合媒介产品的基础知识理解媒介融合对传媒业的影响;融合媒介产品的形式;融合媒介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融合媒介产品的推广与营销。第三讲网络新闻的加工与整合理解网络新闻的内在逻辑结构和外在视觉传达的关系。信息层次化,报道单元,新闻专题。网络新闻中的多媒体,图表新闻。第四讲自媒体与新闻业的融合理解自媒体;理解UGC、PGC、OGC的联系与区别;能对UGC网站进行分类。第五讲网络互动组织了解网络论坛、博客等网络互动组织,能对网络受众实施调查。其中对网
7、络论坛的概念,网络论坛的管理,网络论坛组织者的素质,新闻传播中网络论坛的利用有较为深入的了解。第六讲移动互联网与终端变革了解移动媒体的概念,转变从Content到Context的观念;理解场景理论下移动媒体的特点;理解移动媒体的困境。第七讲网络公关与广告传播了解网络营销、网络公关与网络广告的关系;理解并运用网络公关、网络广告的传播法则。第八讲网络的属性,网络传播的基本形态和典型形式理解网络的属性;区分并理解网络传播的基本方式;能自行勾勒出网络传播结构。第九讲网络媒体中的新闻传播者讲授、实践清晰了解网络新闻传播者的构成;了解我国专业网络新闻机构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网络媒体的结构要素;理解网络新闻
8、传播中的“把关人”的作用;新闻网站的任务与业务构成;能辨析网络新闻报道的主要问题。第十讲网络传播情境中的网民:构成、需求、特征、心理理解网络传播的受众构成、需求、特征,特点、心理;能分析中国网民的阶段性典型特点。第十一讲网络传播的效果传播效果是指由传播活动引起的受众在情感、认识和行为方面的反应。以传统的传播学效果理论为框架,对影响网络传播效果的因素及其结果进行研究,探讨经典的传播效果理论能否在网络情境中起作用。第十二讲网络传播的社会影响:网络文化、网络游戏理解网络游戏的运行特点;理解网络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理解网络传播的符号系统。(二)学时安排表(学习情境规划与设计) 教学模块学习情境子学习
9、情境(项目载体)主要内容学时分配网络传播与新媒体导论学生上本门课程前接触过互联网,部分学生已经在见习期间在互联网公司实习或者在媒介部门负责新媒体内容运营等任务。结合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之前的经验。网络传播与新媒体课程的意义与授课方式;网络传播技术与应用的发展;网络的基本特征;网络服务的基本类型。3媒介融合是媒体发展的趋势和现状,媒介融合的特点、影响、具体表现是什么?需要让学生有着深入的观察和思考。讨论及分享媒介融合的概念,媒介融合体现在五个层次: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平台融合、市场融合、机构融合。媒介融合影响的主要表现。在此基础上,分析融合媒介产品的形式,介绍融合媒介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融合媒介产
10、品的推广与营销。传统媒体纷纷进军网络媒体平台,如东方早报推出澎湃新闻客户端,南方日报推出南方+新闻客户端。新浪新闻、网易新闻、腾讯新闻、Zaker等纷纷抢占网络新闻的入口。如何加工和整合网络新闻,成为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必修的内容。新媒体观察网络新闻的概念;网络新闻的特点;网络新闻的结构逻辑;网络新闻的视觉传达;网络新闻与传统新闻的关系;网络新闻如何在信息加工和信息整合环节中做出与众不同的内容。网络新闻的宏观层面:报道单元;新闻专题。网络新闻的微观层面:层次化。在上一模块的基础上,对融合媒介的内容进行拓展。自媒体在目前网络传播中占据一席之地,如何将自媒体与新闻业进行融合,也是一个热门话题。理解自媒
11、体、UGC、自媒体与新闻业的关系;了解公民新闻的兴起与自媒体的关系;理解自媒体的困境;探讨自媒体融合应用中碎片与聚合、优化与职能、社区价值等问题。人们在互联网上经常与网络互动组织产生关联,那么网络互动组织有哪些?他们有什么特点?他们如何运行?通过这模块学习,让学生全面了解网络互动组织,为以后就业提供多种渠道。网络互动形式有哪些;如何组织网络中的互动;网络论坛的管理;网络论坛组织者的素质移动互联网用户占比越来越高,移动终端越来越丰富,各大网络服务也将重点转向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就业机会增加。公关业、广告业等是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重要的就业方向,了解网络公关和网络广告是该专业学生的必修内容。前面
12、的内容都是网络传播的实务,在了解实务的基础上,本模块进入网络传播的理论研究。拉斯韦尔5W模式中传播者处于第一位,网络传播理论研究中也将网络媒体中的新闻传播者放在第一位。本模块将重点介绍网络新闻传播者的特点、人物和问题。网民是网络传播活动的主体之一,分析网民的特点对了解网民的需求、心理等有重要的帮助。传统媒体的效果理论在网络传播中是否依然有效?通过本模块学习,让学生对传播学理论的理解更为深入。网络传播的社会影响 网络传播对社会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辩证地看待网络传播的社会影响,对网络传播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能让学生反思网络与社会的关系。复习、考试总学时36四、课程实施把基于专
13、题调查与策划的专业能力训练作为本课程的主要内涵,融合最新实践教学经验和成果,将其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增加专项能力训练的教学时数,重视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专题策划能力、专题制作和执行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根据需要增加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工具的运用。根据课程制作规划,丰富网络传播与新媒体课程网络学习资源,适时打造线上课程教学资源,探索网络传播与新媒体课程翻转课堂建设。合理吸收与学习传统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努力改革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使得网络传播与新媒体课程的教学改进理念,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程教师高度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
14、用,课程专任教师全部能从网上下载材料,掌握最新学术信息、业界信息,共享全国著名高校的课程资源。2、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推行“专题教学,与时俱进”原则,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使教师和学生积极配合,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3、从网络传播与新媒体课程的自身特征出发,提倡“案例分析”+“专题节目制作”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训教学法等,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领悟到网络传播的基本原则,锻炼网络传播的核心技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1、教的评价:根据学生评教,麦克斯报告,遴选任课教师,根据师德、教
15、学水平对老师进行评价。2、学的评价:从记忆题、理解题、简单应用分析题、综合应用题,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全面评价与考核。注重过程的考核与期末的考查相结合,探索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考核办法。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硬件条件安装文字编辑软件、排版制作软件、视频剪辑功能的计算机(2)师资条件 课程组负责人1人,任课教师不少于3人。任课教师都有相关学科丰富的教学经验,较强的专业能力,都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职称层次合理。(三)教材编写传播学概论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讲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才能加深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加强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能
16、够了解人类传播的发展历程以及推动传播历史发展的动力;掌握传播的微观过程以及传播要素对传播实践的重要影响;形成传播的系统观念,能够把具体的传播问题放到复杂的传播环境中去理解。对传播学中重要的传播理论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用简约的模式表达。学会在学习的同时大胆质疑,不迷信既有的理论。充分结合我国的传播实践,最终达到用传播原理指导所学专业业务的程度。前导课程:新闻学概论中外新闻事业史后续课程:专题工作坊广告学(三)课程设计思路1、在保证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对讲授次序、课时分配、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方式、方法可以根据专业教学计划作适当的调整。2、本课程作为广播电视学专业必修课,在课程教学中
17、注重新闻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更加注重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综合运用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练习实训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上,明确上课的重点和难点,突出课程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能力目标。并在课后布置相关的课后思考题和课后实践项目,及时反馈教学效果。3、课程成绩的考核采用平时成绩、期末综合测试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查和对新闻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考核。4、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指导学生进行见习、调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运用VCD、视频等现代教学手段来加强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在教学过程应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布置课程练习
18、、指导课外实践活动和推荐参考书等方式来锻炼学生的自学、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本课程以理论和实践应用相结合,传播学概论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工具学科,是学生从事各种信息传播活动的必备基础,也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增强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够运用传播学的基本理论解决信息传播中的实际问题。对传播学中重要的传播理论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用简约的模式表达;学会在学习的同时大胆质疑,不迷信既有的理论.充分结合我国的传播实践,最终达到用传播原理指导所学专业业务的程度。(二)职业能力目标传播学概论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讲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才能加深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加强学
19、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了解人类传播的发展历程以及推动传播历史发展的力;掌握传播的微观过程以及传播要素对新闻信息传播实践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运用传播学理论分析新闻传播中的具体案例和具体问题,对以后从事记者、编辑、广告策划等职业储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传播学概论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讲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才能加深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加强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以中国人民大学彭兰教授著的网络传播概论(第三版)为基础,结合雷蔚真的跨媒体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编写相应的教案或课件。将教材的内容删繁就简,结合实践,适当整合,在深化、细化的基础上,将其简化。注重任务驱动和实践导向,注
20、重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结合。(四)信息化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课件,利用网络,适当运用电子图书和专业网站。七、其他说明1、本课程强调创新创业教育,鼓励积极参与校园媒体实践(如肇庆学院微信公众号、肇庆学院视频站等),其成果可用于课程考核评定参考。2、本课程重视自我学习、网络新闻写作、网络专题策划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其他各类网络传播实践(包括比赛),比赛获奖由课程组负责人认定,可作为课程考核评定参考。3、本课程重视策划能力和项目执行能力培养,课程学习期间开展“新媒体观察”传播学概论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讲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才能加深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加强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4、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指导学生进行见习、调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运用VCD、视频等现代教学手段来加强教学的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