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看了好多全国评比得奖的课例,几乎连最基本的识谱教学和歌唱发声及演唱技能的训练都没有。在这一导向作用下,我们的歌唱教学失去了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多年来形成的经验几乎荡然无存,出现了因学生不识谱而只能随老师跟唱,因白声喊叫而不统一,因音准差而不谐和,学生的歌声无美感可言,一学期下来不会完整演唱一首歌曲,“唱”少“演”多,多声部作品无法演唱等不正常现象。面对我们极不愿意看到的学生歌唱能力急剧下降的局面,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质疑与反思:这种跑调、不和谐、毫无美感的演唱怎会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又谈何提高人的审美素养?音乐教育家指出:歌唱所具有的审美功能在更多情况下,只是一种具有高度开发价值的潜能,必须通过
2、良好的音乐教育才能使之产生积极的审美效应。换言之,只有将歌唱活动纳入审美教育的范畴,使之成为一种有序的自觉教学行为不断加以实践,歌唱的美育潜能才能体现其审美价值。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精选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实践教育我们,如何全面正确的理解和执行课程标准,正确把握知识技能教学的“度”,已成为落实新理念、实践音乐教学改革的关键之一。下面就这个问题来谈谈本校班级歌唱教学的一些认识与实践。一、 审美是歌唱教学的核心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审美对象能否唤起审美主体的情感则是判断作为审美价值和艺术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志。1、歌唱教学必须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强化音乐审美体验的前提条件。
3、歌唱教学的目标制订、曲目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设计、教学环境布置等方面都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第一考量,切忌要求过高、难度过大、教法单调、学法枯燥。应从词、曲两方面充分挖掘其审美教育内涵。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作为歌唱教学的重要原则,在歌唱教学的全过程,始终抓住一个“情”字,让学生时时刻刻体
4、验音乐作品中的美与情感,通过细致入微的情感陶冶,帮助学生完善人格。(1)欣赏领先,激发学生的学唱热情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选择优秀的声乐作品或通过教师有感情地范唱,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听觉体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是使学生走进音乐、享受音乐的前提。在教唱歌曲时,我们常用声情并茂的演唱,将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充分表现出来,感染学生。只有让学生对唱歌产生兴趣,才能激起学唱歌曲的愿望。(2)借助歌词,体味歌曲意境语言是歌唱的基础与核心。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歌词也一样,让学生细细揣摩,体会歌词的内在韵律、深刻内涵以及所蕴涵的情感。再配上歌曲旋律,让优美的曲调与诗般的语言完美地结合起来,让他们陶醉
5、其中,兴趣便油然而生。例如合唱曲春游,我们请学生齐声朗读歌词,清新、雅致的诗句让学生感受到了歌曲的古典文学意境。演唱时,学生很自然跟随着指挥的手势运用轻柔、悠远的声音演唱,虽然他们的演唱还很稚嫩,但从他们的表情、呼吸上能感受到他们的歌唱已经完全融入到了歌曲的意境之中。(3)培养学生进行艺术再创造的能力 选择不同风格的歌曲,讨论、归纳歌曲特点,从速度、节奏、节拍、旋律等要素上再度审美。 改变歌曲力度、速度、表情术语、演唱记号等,体会不同的审美效果。如将欢快活泼的歌曲改为缓慢速度演唱,让学生比较,体会不同效果。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鼓励学生对学会的歌曲根据其风格、情绪等特点,运用各种音乐要素及演唱技巧
6、进行艺术处理。例如,学唱歌曲妈妈后,学生经讨论认为各乐句应根据旋律的上下起伏,运用力度强弱的变化来演唱,可以更准确地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为歌曲配伴奏。为歌曲配上打击乐伴奏,要求学生挑选合适的乐器,按节拍、节奏及歌曲情绪特点,注意音量力度的控制,创作出固定节奏的伴奏。为歌曲填词。要求学生根据旋律创编歌词。让学生来演唱自己创编的歌曲,他们会兴致勃勃,唱得特别投入。用教学乐器为歌曲伴奏。为歌曲配上伴舞、朗诵、绘画等。2、学习过程是获得审美体验的必要条件。审美体验是一种细致的审美心理活动,必然建立在必要的重复的基础之上,即俗话说的“回味”。“好歌是唱出来的”,只有通过必要的适量的反
7、复咏唱才能真正感悟美的存在与价值。3、尊重学生的审美体验。”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审美体验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中小学生有自己的生活经历,有与他们年龄相符的精神世界和理解音乐的方式,音乐教师应与学生平等交流,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感受、理解、演绎歌曲,获得属于他们自己的审美体验。二、情感是歌唱教学的主线歌唱具有直指人心的感染力。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
8、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三、音乐知识与技能是为审美服务的基础在歌唱教学成功与失误的经历中,我们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歌唱教学要有一定基础知识与技能为支撑,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是歌唱等音乐审美活动的基础。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完人所必备的一种素养。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才能获得感知、表现、鉴赏、创造音乐的基本能力,才能逐步提高音乐实践的综合水平,才能拓展音乐视野,沟通与相关艺术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提高文化素养。但由于长期来“重技轻情”,一提知识技
9、能就很容易回到过分追求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老路。如何在审美教育中渗透知识技能教学,在知识技能教学中贯彻审美教育,既克服“重技轻情”,一味灌输、枯燥操练;又避免“谈技色变”,不敢触及、初尝辄止,在教学中正确把握两者关系之“度”,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是值得我们重点研究的课题。1、识谱是歌唱教学的前提初中学生尤其是预备年级的学生,他们识谱能力普遍都很薄弱。为此,我们对预备年级的学生加强了识谱训练。教学中我们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不单纯地讲解乐理知识,而是贯穿于歌曲学唱之中。我们常采用“节奏先行”识谱教学法,综观中学音乐教材,不难发现节奏的组合可以归
10、纳为有限的、基本的若干种式样,结合歌曲学唱,每节课掌握一两种节奏组合,不用一学期就能基本掌握常用的节奏,学生学唱歌谱时心理负担大为减轻,只要将主要精力放在音高的识读上,此法在五线谱的学习上更显有效。在识谱教学中适当降低要求与难度,采用有趣生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坚持小步子天天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聚少成多,最终达到能独立学唱完整歌曲的目标。我们的实践证明,经过一年的学习,当进入初一时,学生的识谱能力就会有明显提高。2、音准是发挥歌唱教学审美功能的关键音准训练是歌唱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歌声美妙与否的决定因素之一。新入学的预备年级学生唱不准音高的现象较为普遍,七音不全、五音不全甚至三音不全,这里有变
11、声等原因,但更多的主要是缺少训练与实践,近几年来,随着音乐学习内容的拓展与综合,校园内、音乐课堂上的歌声明显减少,学生的歌唱行为主要是盲目追随社会上的流行歌曲。我们对症下药,先从唱准音阶开始。回顾我们小时候唱音阶就像唱山歌似的每节课都不离口,而现在小学至中学的音乐课本中已不见音阶练习的内容,部分教师又习惯于“教教材”,教材中没有的就不教,以致学生音高概念急剧下滑。经尝试,发现学生唱音阶很觉新鲜有趣。我们所用到的音阶练习有(看似老套,但却是音乐学习必不可少的,不可回避的):(1)(2)(3)预备年级的学生好动、好玩,决不能用枯燥的练习消耗掉他们学习的热情。为激发学习兴趣,针对上述第三条练习,我们
12、做了这样的设计:先不出现谱例,而只告诉规律:每一音组均从前一组的中间一音开始。练好三个音一组,再变化为四个音一组、五个音一组(再多就因循环次数过少而失去意义)。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富有创意的练习而提增,并在各班级屡试不爽。类似的音阶练习可以变化出多种样式,也可启发学生自己创编。3、统一优美的声音是歌唱审美的物质基础塑造美的歌声,抒发美的情感是我们永远的追求。歌唱是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最终目的是抒发情感。只有牢记这一宗旨才能避免机械地“唱声音”。反之,只有用优美的声音才能表现美、创造美,才能感动歌者、感染听者。在歌唱教学的全过程都应以“情感”和“声音”为中心,力争做到“声情并茂”。过去一段时间,
13、由于片面理解“自信的歌唱”,刚入校的预备年级学生唱歌时,喊叫、白嗓的现象很普遍,歌唱是声音的艺术,班级歌唱首先要求声音统一,统一是协和的基础,否则就无美可言,歌唱教学的审美功能就无法体现。如何让这些普通的学生获得优美、动听的歌唱声音呢?我们是这样实践的:(1)气息练习气息是歌唱发声的动力源泉。从科学原理上讲,中小学生的歌唱呼吸与成年人的相一致。但由于生理、心理、歌曲表演时的需要等因素,进行中小学生歌唱呼吸训练时,只要重点强调吸气不耸肩、吸得较深但不僵滞、呼气时保持吸气感觉和状态就行。气息练习的基本要领:姿势自然直立,肩部放松,两手叉腰(用手感觉腰腹部是否扩张)。“闻花”体会闻花的感觉,用鼻子和
14、口同时吸气。保持吸气后随之停住,保持气息。吐气从牙缝里发“咝”的声音,慢慢将气吐出并保持吸气的状态。(2)轻声歌唱引导学生用轻声歌唱,用声带边缘震动发声,边唱边听别人的声音,只有听了才能与别人的声音靠拢。(3)训练声音的高位置低位置的声音个性强,不易统一,高位置的声音带有更多共性,便于统一。通过欣赏高位置的音响录音和范唱,选用和编写有利于练就高位置声音的以下行为主练声曲进行必要的练声,启发学生面带微笑,将声音发到眉心的小阁楼里,每次歌唱都坚持要求,功夫必定不负有心人。我们常采用以下练习:供练习共鸣用:供找高位置用:注意小腹的跳动,(开始也可用连音练习),注意Mi、Ma的统一,Ma的位置不能掉。
15、(注:Hi为日语的发音。)注意声音位置始终在眉心,Ha的位置不能掉。供统一音区用:注意从高音“Do”到低八度“Do”之间的各音都唱在“一棵树干上”,不要唱到“树杈”上去,始终想着高音“Do”的位置与状态,下行时有往高音唱的感觉,高音“Do”到低八度“Do”声音的“管子”不要明显变粗。(4)真假声结合为了获得集中、统一的声音,应采用真假声结合的唱法。要求同学们自然放松(这是学习一切音乐表演艺术的原则),用“闻花”的感觉体会吸气,似“惊吓”如“喝水”张开上口盖,拉开喉咽壁,上提笑肌,保持以上状态,开始发“噜”的长音练习。从小字二组C音往上不断地增加一些假声的成分,把声音打在上口盖稍靠前的位置,充分
16、利用鼻腔和头腔共鸣,并注意气息的深度与压力,音越高,假声成分越多,声音位置越高。声音训练是很抽象的,应避免空洞的说教,将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声音概念和训练方法,通过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联系的具体比喻来加以说明,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练声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易乏味,用同学们熟悉的歌曲配上不同的母音进行练习也不失为培养学生兴趣的好方法。 上述训练的设计是开放的提倡由教师或师生合作创编,同时又是可选择的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存在问题从中选择适合的训练内容。四、多声部合唱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合唱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气息长,二、音量变化大,三、音色丰富,四、内容容量大。因此,合唱具有丰富
17、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它可以表现大海的汹涌澎湃,也可以表现湖泊的浪漫平静和小溪的娇媚柔情;可以表现温柔的圣母玛利亚,也可以表现勇猛的古罗马角斗士。合唱的审美价值是其他声乐形式所不能比拟的。据此,新课标特别规定了多声部合唱的内容与要求。合唱是合的艺术,对于未接受过合唱训练的学生,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合唱技术方面;一是和声思维方式。合唱技术训练要按照由简到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进行二部和声练习,然后再进行三部和声练习,以三度或六度和声音程的感悟与练唱为主。关于和声思维方式,在这里不是指理论上的和声功能与和声进行,是指同学们对和声音乐的认识和感受及主动反映表现的思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你会
18、发现,唱主旋律声部(多数是在第一声部)的同学很快就能学会,而唱和声声部的同学学得慢,忘得快,很容易跟着主旋律声部“跑”了,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是与和声音乐整体思维方式有关。学生接触的中国音乐文化较多的是单音音乐形态,听独唱独奏多,听合唱合奏少,即使偶尔听一点合唱也是听主旋律为主,形成了对和声音乐的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导致学生在进行多声部合唱时心理上打怵,就像瞎子过河摸不着深浅,容易“随了大流”。我们采取以下措施解决上述难题:1、坚持抓好和声音准的听唱训练(1)两声部三度和声练习(2)三声部和声练习进后再进行以下的练习:运用教学乐器辅助各声部的音准练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合唱时请几位同学用口琴吹
19、奏自己声部的旋律 ,以帮助解决各声部的音准。2、掌握合唱咬字吐字的要领(1)声母要擦火柴一样快捷地发出且立即进入韵母的状态。(2)韵母的发声不可“切韵”,而要“归韵”,要引长“字腹”。(3)不收声或少收声。所谓“收声”,只要有向韵尾走的趋势,不要“到达”韵尾,将状态保持到该音时值的最后甚至保持到下一字将出的一刹那。(4)发声母想韵母,发前一字想着后一字的状态与位置,发后一字不脱离前一字的状态与位置,改一字字地唱为一句句地唱,直至整首歌完整统一地唱。3、科学合理安排班级合唱的组织形式与声部配置预备年级预备年级的学生绝大部分为变声前的男女生,可采用同声合唱形式。班级里会有少数几个男生开始变声,可让
20、这几个男生用假声跟随大家一起演唱,若遇确实无法发声的个别学生,则可用心灵感悟的方式参与合唱活动。合唱歌曲可视班级具体情况选用同声两声部或三声部的歌曲。对于教材中的齐唱歌曲,可根据需要由教师自行编配和声声部。例如,学习歌曲美丽的村庄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和声效果,我们将教材中第一部分原来复调式的第二声部去掉,在第二部分加入了和声声部,以便更好地抒发对家乡的赞美热爱之情。初一至初三年级初一第一学期,若变声同学较少,则仍可参照预备年级的方式,演唱同声合唱类别的歌曲,让变声的男生用假声轻声地演唱或默唱。进入初一第二学期,变声的男生逐渐增多,一般一个班级二十几个男生会有十多个进入变声期。对于那些变声严
21、重、无法发声的仍只能让他们用心灵去感悟,另一些已能发出低八度声音的,则可以设置一个男声部,这时的合唱便已具混声合唱的性质。在曲目选择上以二声部(男、女)、三声部(女1、女2、男)为主(少数还没变声的男生应划归女声部)。选用的歌曲音域不能太宽,音量不能过大,有些定调过高的歌曲要降调演唱。教材中选用的三声部歌曲较少,可选用马革顺教授改编的本事、徐武冠教授改编的送别、李叔同的春游等曲目,教师也可自行创作或改编。初二至初三年级的男生大部分都已变声,再让他们用假声跟随女生演唱同声合唱已很不现实,应以混声三部合唱为主。五、 注重培养自信歌唱的心理素质俗话说“艺高才胆大”。盲目地追求自信是不可取的,但忽视自
22、信作为重要的心理素质对才能的发挥所起的作用也是欠妥的。因此,培养学生特别是男生的歌唱自信心是我们的责任。要保证每节音乐课都有让学生歌唱的时间,鼓励学生到教室前面进行表演,改变大部分学生不愿当众演唱的害羞心理。另外还要拓展学生歌唱的空间,提供学生展示歌唱才能的机会,举办形式多样的各类歌唱活动和比赛,促进学生歌唱水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我校长期坚持抓好班级歌唱教学,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既营造了浓郁的歌唱氛围,使学生在歌声中得到美的熏陶,又为校合唱队输送了人才,为我校成为区合唱特色学校做了贡献。校合唱队员回到班级又成为班级歌唱活动的骨干力量,在他们的带动下,班级的合唱水平也随之提高。班级歌唱教学与校队
23、合唱形成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在歌唱教学方面还存有诸多困惑:1、从全国音乐课改的整体情况来看,歌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有较大程度的削弱,有必要进行反思,以便制订出更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教育发展水平的标准。2、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与要求的矛盾较为突出,加上由于过分强调“淡化识谱”而造成的好多学生不识谱的客观现实对歌唱教学的制约,如何走出恶性循环的怪圈,值得引起重视。3、在提倡综合课的大环境下,以歌唱为主的“单一课”型是否有存在的必要,以缓解教学时间上的矛盾?4、上海中小学长期以来形成的歌唱教学经验,对于今天的课改有无可借鉴之处?如何继承发扬?歌唱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功能是无法替代的。我们将在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音乐教学研究机构的领导和指导帮助下,进一步学习领会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勇于探索、敢于实践,不断提高班级歌唱教学的质量和校合唱队的演唱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用汗水催开艺术的花蕾,用歌声滋润学生的心田。有心如歌、惟歌似心,愿歌声永远萦绕我们的心田,愿欢笑永远伴随我们的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