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47.14KB ,
资源ID:1961869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6186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金融危机下谈论国际会计准则文章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金融危机下谈论国际会计准则文章文档格式.docx

1、实际上,这种估值偏好也正是金融工具本身所具有的“助推效应”。如果市场条件越好的时候,证券及资产价值越容易被高估,相反,越是市场条件恶劣时,证券和资产价值越容易被低估。以金融资产为例,国际准则规定,以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进行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从某些方面讲,公允价值确实增加了投资产品的公开透明性和公正性,也有效预防了金融机构和交易人员以成本价掩盖市场价格下滑的会计舞弊风险。但是,关键问题是我们如何获取公允价值的信息。(二)公允价值的计量给全球资本市场带来的影响我们从会计环境、全球资本化程度两个方面分析。首先,公允价值计量标准完全受到本土会计环境和资本环境的影响。如果在活跃市场与不活跃市场

2、两个环境(一个是纯粹竞争性的资本环境,另一个可能是有条件竞争或约束性竞争的市场环境)基础上分析,前者可能以公允价值获取途径相对更容易、更具代表性,后者可能以公允价值获取途径相对更艰难、更具个案特征。当然我们并不是说美国的会计环境一定适合公允价值;而中国会计环境一定适合成本与市价孰低。实际上,无论以公允价值计量,还是以估值模型计量,甚至以成本与市价法计量,首先应当考虑自己国家或企业的基本会计环境。例如,本国的市场开放程度、资本流动规模、会计信息透明公开程度、有效的市场调节机制等都构成基本会计环境和资本环境因素。我们如果脱离这些环境因素,一味、盲目地肯定国际会计准则,将会得到极为惨重的教训。其次,

3、由于公允价值不合理给全球各国造成的影响,还受到各国资本化程度的约束。也就是各国资本融入全球资本总量的多少和比重。有一种物理现象称为“共振”,全球金融危机也与共振有关。国际会计准则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类似于一致的“口令”,如果各国资本化程度越高,本国会计准则融入全球化的程度越高,则全球金融动荡给该国家造成的损失就越大。反之道理亦然。当然,我们不能在全球金融动荡时,把国际会计准则给各国带来的负面影响看得过于消极,市场失灵毕竟属于短期现象。我们不能总在“市场有效”时分析公允价值问题,应当考虑国际会计准则在什么样的市场条件下、当市场失灵到何种状态时,可以暂时放弃公允价值,选择一些替代方式对金融资产、负债或

4、损益计量。笔者认为,我们应当把金融行业的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对各种会计要素的影响,纳入国际会计准则调整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进可攻、退可守”的灵活战略。二、国际会计准则因为公允价值计量所导致的估值偏好的正负面效应,存在着以下几种缺陷(一)由于国际金融动荡,使金融机构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严重丧失了会计的一贯性任何一个资本市场(包括美国)都存在着“市场有效”和“市场失灵”两种情况,但是,当市场高涨时,因为交易价格偏高,也就容易导致相关产品价值的高估;相反,当市场低迷时又会导致产品价值的低估。同时也表现出在市场交易不活跃,证券或资产需要估值模型定价时,真正合理的价值内涵是不容易发现的。例如,各种不

5、同模型结构差异、各种影响结论的变量差异,使最终估值结论完全带有主观随意性。这就产生了“模型风险”。(二)严重降低或化解了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在市场活跃时,以所谓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产品利润丰厚,管理者往往盲目乐观、大胆冒进;股东投机欲望也更严重,结果导致各种金融风险不断上涨。一旦市场看空,金融资产价值被低估,依据国际准则,金融机构就要按照资产属性计提减值准备或减少所有者权益,又将影响企业盈利水平和资本充足率水平,此时为了规避不利影响,金融机构又会大量抛售资产,大家越抛售造成资产估值水平越低廉,如此恶性循环,直至银行破产。(三)加剧了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的“非理性投资行为”有些充当企业喉舌的金融分析

6、师和评极机构,在金融动荡时为了规避责任,往往助纣为虐,在极短时间内就会变更同一企业、同一债券的信用等级,这不但加剧了市场恐慌,也形成了负面因素叠加、几何放大作用。实际上,公允价值应当是在一个完全健康的市场环境下使用的,这个有效的市场必须具备灵活的调控机制和健全的政策体系(当然包括会计政策)。既要防止经济过热,也要防止经济过冷,既不能在市场高涨时“火上浇油”,也不能在市场低迷时盲目看空。三、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完善国际会计准则首先,我们从全球金融监管角度,分析会计准则“国际化”与“国家化”之间的矛盾。在金融风暴来临之前,国际化一直受到盲目吹捧。例如,自由贸易比任何国际援助项目都更迅速、更有效地提高

7、所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自由贸易能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多极化条件下,一切贸易壁垒都消除了,世界是平的,一切能流动的东西都会流动,更包括了资本。但是,有谁能想到,危机时刻全球金融风险也在迅速蔓延、金融危机造成的严重损失也不断从大国或发达国家,转嫁给小国或发展中国家。总之,全球金融危机在国际化条件下,不断加剧了“共振的振幅”,这时的全球金融无监管状态真正出现了。其次,解决国际化与国家化之间的矛盾应充分强调全球金融统一监管体系与各国独立监管的有机协调。这里既考虑统一监管体系的参与者(即由谁监管和对谁监管),又要考虑如何监管(即监管方式和手段)。只有各国参与者依照统一政策、方式和规则,相互协调之后才能实现

8、最终监控目的。当时,在处理全球统一监管与各国独立监管模式两者矛盾时,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既要考虑全球利益,又要兼顾参与者的各国利益。实现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全球资源合理配置等,这些都是解决矛盾的基本策略。最后,统一的全球监管要以各国独立监管为基础。全球经济“多极化”分布关键是由于各国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统差异所导致的。说到底,各国监管差异和会计准则差异都是因为“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文化根基已经渗透到每个经营者和监管者的骨子里。例如,偏好风险、大胆冒进、过度贪婪、投机欲望强烈;与投资谨慎、经营保守、生活有节制、理性投资,形成了鲜明的文化差异甚至文化隔阂。有鉴于此,全球金融危机当头,才应更好地注重各国文

9、化协调与沟通,“文化霸权”或“单边文化”必然使全球金融风暴损失更严重。总之,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现代金融业始终都是一种重要的孵化器和助推器。由于金融行业内在的经营风险和特殊性,所以,为了稳定全球金融运行机制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应进一步强化全球统一金融监管与各国独立监管的协调机制。金融危机背景下看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发展摘要:任何一次全球性的重大经济现象对会计界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让美国开始了对会计准则制定的探索,九十年代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也让很多国家认识到错误使用会计准则而导致财务报告缺乏透明度带来的弊端。因此,这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我们渴望看到各国以此为契机,在携

10、手解决危机的同时,能够更进一步的推动会计国际化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金融危机下会计准则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促进和阻碍力量的分析,得出会计准则国际化统一是一个需要经历漫长过程,但最终必然实现的目标,是经济发展和会计准则发展要求的必然结果。关键词:金融危机 会计准则 国际化 发展一、引言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了一场全球性金融风暴,使世界经济遭受重创。在此状况下,公允价值计量问题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的位置。在危机中备受谴责的华尔街银行家甚至指责其为危机加剧的根源之一,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导致金融机构确认巨额的未实现、没有现金流的账面损失,引发投资者的恐慌,使得大多数投资者非理性地大量抛售次贷

11、产品金融机构的股票,使危机加剧。可以说,这次金融危机从根源上与会计无关。但在如此巨大的全球性经济问题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会计准则的不足之处。除公允价值计量外,不足之处还反应在金融工具的确认和特殊目的实体的合并等方面。而这些不足之处的改进需要国际合作交流。二、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积极推动因素1.跨国公司的壮大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初期,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甚微,各自的会计准则针对自己的特殊情况而定无可厚非。然而经济发展至今,科技的进步,特别是高速发展的跨国公司带来的了国际商业格局的重大变革。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必须借助会计信息,因此跨国经营者迫切需要一个双方或多方共同认可的会计方法或会计准则可以遵循,进而更好

12、的扩大跨国经营。2.资本全球流动的加剧经济一体化从最初的资源流动到产品全球化,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资本全球化流动的局面。资本全球化流动必然伴随着高风险,而全面真实透明并且可比的会计信息是决策者能否做出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重要作用在金融市场上的体现是不言而喻的。伴随着国际资本流动多元化、全球化,会计准则国际化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前提和最大需求。3.各组织团体的促进(1) 政府间组织,如联合国。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设立了跨国公司委员会和跨国公司中心,并在1979年5月,任命成立了“关于会计和报告国际准则政府间专家特别工作小组”。尽管小组未能就联合国对会计领域的将来工作提出一致的

13、建议,但我们可以看出,联合国对会计国际统一的关注和努力。(2) 民间组织,如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在其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正式协定中,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支持和认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指定的国际会计准则,并通过相应的“国际审计指南”确保其执行与实施。三、会计准则国际化面临的挑战1.制定过程中的困难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规定了会计发展的基本格局。在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下,会计的诸多方面都必须能够体现这些制度的基本要求。(1)政治因素。任何国际化的全球合作过程都要求各国之间相互妥协、合作。合作过程中,任何国家都必然希望自己处于优势地位,因此会计准则趋同的过程也必然存在大量政治力量之间的角逐。正如F

14、ASB早期一位委员David Mosso所说,准则制定是一个政治过程,其中存在着讨价还价和互相让步,事实上是一种权力游戏。(2)经济因素。会计国际统一背后的实质是巨大的经济利益的转换与分配。这种经济利益转换不仅对于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和债权人有影响,政府、职工和社会公众等各个方面也都与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面对如此巨大的经济影响,任何国家都不会愿意退让。当英国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占支配地位时,必然要保持英国在国际会计界的主导地位,当美国介入之后,美国的主导地位又是显而易见的。(3)文化冲突。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是一种印有地区特色的文化,而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必将产生一种排他情绪从而阻挠国际协调一

15、致。(4)准则制定方缺乏强制性。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包括FASB和IASB都是会计职业界的民间组织,不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由这样的机构互相之间协调后产生一个国际通用准则并被各国所接受是一项很困难的任务。2.使用过程中的困难(1)会计使用目标的差别。上市公司、大公司会计目标主要是提供信息给信息决策者或在证券市场上市筹资等,在此基础上制定的会计准则更多的是服务于资本市场。而中小企业使用会计信息,更倾向于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信息以供经营管理,或是为了纳税目的。资本市场需求和税务管理需要必然存在很大差异。这样一来,在不同使用目标之下,统一会计准则很难确保所有会计信息都能被充分披露或高质量有用。(2)会计

16、从业人员的差别。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规模的会计人员的执业素质高低差异很大,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普遍执业能力较低。短时期内要求所有会计从业人员掌握高度复杂的诸如上市公司的一系列会计准则是很困难的,同时整个社会也会为此付出高昂的教育成本,这显然违背了成本效益原则。四、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前景到目前为止,FASB与IASB的趋同还不能等同于完全合并,更多的应该是合作并取长补短,尽力在制定准则时少发生冲突,使会计从业者应用会计准则更加清晰,指导性更强。尽管FASB考虑到了向IASB趋同的必要性,但其在短时期内,似乎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的可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在

17、很大程度上取决于FASB与IASB的趋同状况。可以说,作为两个应用范围最广的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FASB与IASB的动向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发展。同时,促进会计准则国际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经济的发展。金融危机下国际会计准则的方向近日,G20会议发表了金融市场与世界经济峰会宣言,其中提出,“全球主要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应改进其对证券计价的指南,尤其是对复杂金融产品的计价”。这一主张源自这样一个事实和背景,即2008年9月18日左右的短短几天内,花旗银行、AIG、美林集团、高盛公司、雷曼兄弟等这些原本市值高达几千亿甚至上万亿美元的金融机构“一落千丈”,有的市值甚至跌至低于公司的净资产。人们

18、终于发现公允价值不但不公允,而且几乎将几百年辉煌的华尔街毁于一旦。面对华尔街即将全面崩盘,美国政府使出浑身解数,寻找原因和解救方案,最终意识到都是“市值”惹的祸。2008年10月3日美国国会通过的7000亿美元救市法案中授权美国证监会停止使用市值计算方法这一实施多年的最重要的会计准则。10月15日,欧洲议会和欧盟成员国政府同样决定修改欧盟现行会计准则中有关按市值计算资产价值的规定,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不过,尽管业界普遍认为公允价值是导致此次灾难的技术凶手,但非金融专业出身的美国现任证监会主席考科斯近日在国会作证时表示,他认为公允价值并没有太大问题。我认为他之所以这样说,一是

19、他根本不懂金融;二是因为国会要他拿出新的替代标准,而他又不知道用什么替代。如果回到账面价值,就等于取缔证券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允价值”概念是由1980年代美国储蓄和房屋贷款危机而引入的,这一原则被200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SFAS157号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推向了高潮。根据该会计准则规定,金融机构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有金融资产及其交易的计算都应是即时的市场价值,即公允价值。如果说在上一轮储蓄和贷款危机中,会计处理被指责为没能真实和迅速地反映金融机构财务状况,那么在这一轮次贷危机中,会计处理却被指责为过于真实和迅速地反映金融机构财务状况。单从会计角度来看,157号准则本身与金融

20、危机无直接关系,有问题的是金融机构对该准则双向和功利的态度:在金融产品价值持续上升时,金融机构乐于看到按公允价值计量而带来的益处;在金融产品价值下跌时,就转而抱怨和指责公允价值计量原则。事实上,此次金融危机的本质在于盲目金融创新的同时疏于金融监管,它的背后则是目前全球绝大多数金融从业人员根本不了解金融的属性、生态体系和系统性这三个金融规律最为核心的部分。万物皆有规律,金融也不例外。气象学家借助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已经能够相当准确地预测自然风暴,可以有效地减少它们带来的损失。然而,尽管全世界从事金融预测工作的精英如会计师、审计师、经济学家、风险评估师、信用评级员、金融监管人员等比任何领域

21、都多,但面对金融风暴和金融的不确定性,人们几乎束手无策。尽管金融是人类创造的,属于人类意识范畴,但仍然无法摆脱天地规律之制约,也就是说,人类不能随心所欲,否则灾难无法避免。事物的发展往往是多维、全维的,金融更是如此。我们人类的肉眼看到的往往是一维、二维的,与事实存在很大差异。众所周知,次级债只是这次危机的导火索,只是美国这棵金融树上的一个分枝,即使这个枝杈不断裂,其他枝杈,如信贷市场、对冲基金、衍生证券、国债期货、个人贷款等也会断裂。一个枝杈断裂,得不到及时修复,将可能导致整棵树的倒塌。近年来,不断膨胀、失控的美国巨额赤字及金融泛滥,已经使得美国这棵金融大树严重失衡,不堪重负。当时人们之所以看

22、不到这棵大树的严重失衡,原因是美国政府用未来和别国的钱硬把它支撑起来。如果美元能够继续保持其作为全球贸易、金融及外汇储备的唯一货币的地位,及美国这棵大树上的任何分枝不出现断裂,那么这种现象仍然可以维系。价值体系是整个金融和经济的命脉。原有的价值体系,尤其是金融资产价值体系完全是人为的,是导致此次危机的技术原因。这已在业界形成一定共识,但如何改?用什么代替?如何加强所谓的监管?这些都是未来全球金融重建面临的核心问题。未来的金融趋势如同树冠来自于树根、树干,金融来自于实体经济,很大程度上代表未来的发展,而我们看到的实体经济已经发生着不可逆转的改变。2009年全球金融和经济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不平

23、衡性,整体金融资产规模进一步萎缩,价值进一步下行。在世界各国面临经济衰退和下滑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很容易抬头,处理不当将会引起新的全球贸易战。也就是说,美次贷危机没有得到解决,演变为美国金融系统危机;美国金融危机没有得到解决,演变为全球金融系统危机;全球金融系统危机没有得到解决,演变为全球经济危机;全球经济危机得不到解决,将演变为全球贸易危机。经济危机得不到解决,可转换为社会危机,甚至成为战争发起的根本原因。2007-2008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2007年4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正式爆发。一年来这场危机的影响愈演愈烈,形成一种“蝴蝶”效应,引发了国际金融风波,导

24、致全球闹股灾。次贷危机造成美国的坏账是4600亿美元,由于美国把坏账证券化,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现在扩展到全球,波及到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和银行,估计最终损失要达到1.2万亿美元,其损失和危害正在逐步显露。这件事远远没有结束,预计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的影响将持续到2008年10月末或年末,才能最终见底。美国一打“喷嚏”,全世界都跟着“感冒”,这就是金融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传感效应。次级房产贷款简称次贷,是一种房地产抵押的按揭贷款。美国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分为三级市场,第一级是优级房贷市场,第二级是次优级房贷市场,第三级是次级贷款市场。次贷政策对中低收入的购房者很有诱惑力,因为它具备了三个特点:一是

25、次贷低首付,有的次贷甚至没有首付,这对中低收入者特别具有吸引力。一般的按揭贷款都要有首付,大概占总额的20%40%,而次级贷款的低首付特点则激起了人们的购房欲望。二是次贷期限长,有的20年还本息,还款周期长使贷款者压力小。三是次贷利息前低后高,即前2年是低息,后18年是高息,越到接近20年的时候利息越高。这三个特点使得中低收入者踊跃贷款购房,房地产价格涨得很快,一套豪宅最高达到几百万美元以上。美国开办次级贷款的初衷是好的,旨在解决中低收入者买房难问题。这项措施启动后,美国的私人住房率提升了6个百分点,为1000万中低收入者解决了住房问题。在美国,孩子18岁以后基本自立了,剩下父母构成了家庭的小

26、型化。次级贷款政策迎合了美国人的生活习惯,并较好地满足了美国人的购房欲望。但市场经济的供求规律是不可违背的,次贷刺激了房市,也毁了房市。因为当时美国的房地产价格暴涨,信贷双方都有一个心理底线,即最后实在不行就卖房子还贷款,反正也赔不上,结果恰恰就在这里面出了问题,房价连跌了40%,房地产市场因此溃不成军,终于爆发了次贷危机。从根本上讲,次贷危机是金融炒作的结果。美国金融是全球一体化的龙头,很多银行都在发行贷款证券(英文缩写是MBS),形成债务后再卖债券(英文缩写是CDO),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波及到全球形成了一个债务链,债务链一断,便产生一种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效应,造成了全球性的金融风波。探求

27、原因,主要是三个因素集合造成的。(一)宏观调控力度不当。美联储为了有效调控经济,格林斯潘首先是在2003年之前多次降息,从5%降到1%。降息使贷款成本下降,诱使很多人靠次贷买房,促成了房地产“泡沫”。而后美联储为了治理通货膨胀,又连续13次调高了存贷款利息,到2006年初由最初的1%调到了5.3%。因为利息高了,还贷的成本也就高了,本金滚利息,越滚越大,加重了还贷者的压力。美联储主导贷款利息前降后升的“U”型走势种下了祸根,致使很多人次贷低息买房,而后又高息还款难,最终引发了危机。(二)房地产市场失衡。美国房地产从2006年开始降温,“泡沫”破裂后,房地产价格大跌,原来售价100万美元的房子,

28、现在只能卖到60万美元左右,出现了房地产全面缩水和下跌的局面。这使最终指望卖房子还贷款的人始料不及,房价下跌到卖房子也还不上贷款的地步,次贷危机终于浮出了水面,引发了金融风波。(三)金融机构推波助澜。金融机构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便竞相炒作房地产贷款的证券和债券,炒来炒去,炒得扩大化了,波及到全球,把很多国家和银行都卷了进去,从而引发世界性的金融波动和风险。美国次贷危机是历史的巧合。现在设想:如果美联储当年不加息,贷款的利息也就不会这么高;如果美国的房地产价格还在涨,房主还贷就不会出问题;如果只是单纯为了刺激房贷,没有证券商、银行家从中炒作金融衍生品,也就不会引发全球的金融危机。而现实的结果恰恰

29、是这三个问题汇集在一起“交叉感染”,其结果必然引发美国的次贷危机。事出有因,绝非偶然,偶然寓于必然之中,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美国的次贷危机就像计算机病毒一样,马上蔓延到全球金融系统的各个角落,带来了全球性的诸多问题,包括现在的股灾和金融风波。(一)次贷危机引发美元贬值。美国处于世界霸主地位,小布什希望美元贬值,贬值后会刺激外贸出口,降低进口,减少美国的外贸逆差,这是他的基本立足点。美元贬值以后,美国可以多印美钞向全球输送通货膨胀,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都出现了反应,物价上涨、经济放缓。比如人民币升值的问题,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从2005年7月21日晚上19:00开始升值,到目前已累计升值了18

30、.2%,汇率已突破7元的大关。到2008年年末,人民币与美元的比率将升到6.6元,接着继续再升到5元,2020年最后升到4元左右。人民币升值的另一个原因是压缩出口、增加进口,降低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美国打压人民币升值意在减少它的外贸逆差,内外的原因兼有,就像“天平”的两端,一端是美元贬值,另一端人民币就要升值,这是一个联动的过程。美元贬值带动人民币的升值加快,为全球输送通货膨胀,现在俄罗斯的物价涨得也很厉害,欧盟、日本、新加坡、韩国也都受到影响,物价都在上涨。所以,面对物价上涨,中央提出“两个防止”,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利用财政、税收、货币政策等多种经济杠杆调控物价和股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次贷危机引发石油价格上涨。美元贬值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