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课堂练习练一练第1、2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说判断的理由。使学生明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关键看它因数的个数。分解质因数 教学设计孙晓雷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2、93页。在自主写算式、小组合作验证等学习活动中,学习分解质因数的方法。知道质因数,会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情感目标:在小组合作中积极与他人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收获与快乐。教学重难点:一、复习1要求每个学生说出20以内的质数。2指名说出什么叫合数?什么叫质数?3判断下面哪几个数是合数?5、6、23、28、31、60二、新课1理解什么叫做分解质因数。(1)理解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比它本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
2、形式。先把复习(3)中的质数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指名说,教师填写:(1)(5)5(23)23(1)(31)31再把复习(3)中的合数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有几种写几种。引导学生比较上面的等式,把质数和合数写成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整理:一个质数只能写成1和它本身相乘的形式,不能写成比它本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而合数除了可以写成1和它本身相乘的形式以外,还可以写成比它本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因为一个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约数。(2)理解每个合数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教师说明,把6写成比它本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可用下面的写法:引导学生观察第
3、一个式子,2和3这两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每个质数还可以写成比它本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然后问:现在相乘的数都是什么数?还能再把哪个数写成比它本身小的两个数相乘吗?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写出60的分解式,同时在黑板上板书出来。然后,可以引导学生想:6和10两个数都是合数怎么办?请同学们自己把每一个合数换成比它本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学生写完,指名说,教师板书:然后提问:60不先写成6和10相乘,如果先写成4和15相乘看看怎样?由学生口答教师板书:看一看这两个式子,改写后相乘的数相同吗?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相乘的数都是2、3、2、5,只是顺序
4、不同。引导学生概括:从上面3个例子看出,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什么样的数相乘的形式?(3)引出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概括出质因数。从上面三个式子看出,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做练习十三第6题。概括出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板书“分解质因数”,然后问:什么叫做分解质因数?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根据分解质因数的意义,把6、28、60分解质因数可以写成:6232822760235然后教师着重说明书写的格式:把一个合数写成分解质因数的形式,要分解的合数写在等号左边,把它的质因数相乘的形式写在等
5、号右边。通常把几个质因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2教学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上面老师板书的分解质因数的过程,书写起来比较麻烦,为了简便,通常用短除法来分解质因数。(1)介绍短除法。教师说明短除法是除法笔算的简化。先板书短除符号,把被除数写在符号里边,把除数写在左边,把商写在被除数的下面,因为用口算,把除的过程简化了。例如 ,就表示62,商3。教师可以再带着学生用短除法分解28、60的质因数,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试做。教师行间巡视。然后进行订正。(2)让学生观察上面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过程,归纳总结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一定要用什么样的数作除数?从什么样的数开始除起?除得的商如
6、果是质数怎么办?如果是合数呢?(3)在学生试说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然后打开课本第62页看看结语。想一想:分解质因数应注意什么?三、巩固练习:练一练1、2、3、4题四、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知识?什么叫分解质因数?怎样分解质因数?平均数 教学设计1、知识目标: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求平均数.2、能力目标: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平均数问题。3、情感目标: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在小组团结协作中,合作交流、多策略地解决问题,进一步增强交流时尊重他人的意识与能力,在活动中渗透爱国、
7、爱家乡、爱集体、关爱生命的教育。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平均数”。正确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一、发奖品,感受移多补少。师:给学生戴小红花,对老师这种做法有什么看法?生:不公平。怎么就公平了呢?6除以3,得2棵。把最多的一棵移到最少的后面就一样多了。师引导学生给各自的方法取名。二、感受平均数(课件)比赛正进行到白热化程度,队员们团结一心,争分夺秒地传球、投球,这时红队又进了一球,蓝队暂时落后一分,此时,距离比赛结束只有五分钟了,蓝队的教练们,咱怎么办?暂停休整鼓舞士气;换人对,换上高手上场。现在场外只有7号和8号,换谁上场呢?生交流。为在关键时刻险中取胜,教练拿出了
8、两位高手在小组赛中的成绩记录,咱们帮他分析分析?请看大屏幕:你认为该让谁上场呢?生交流:对,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比较公平合理。用什么方法可以求出两名运动员的平均得分呢?现在请小组的同学合作想办法求(师板书:平均数)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能快速解决这个问题。北排七号,南排八号。2、探索求平均数哪个小组先来交流方法一:用硬币摆一摆。能给你这种方法起个名字。(移多补少)这个名字比较贴切。就是把多的移给少的。方法二:先求和再平均分。也就是先总后分。那我们用两种方法计算得出7号运动员平均每场得分是11分,8号运动员平均每场的得分是10分,现在你知道该让谁上场了吗?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咱们来看7号运动员的平均得分
9、,11表示什么?是他每一场的得分吗?你怎么认识理解11这个数?生交流老师进行了总结:11这个数是9、11、13这一组数的平均数,平均数11比最低数9多比最高数13少,它介于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它比较好地反映了这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二、加深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平均数的用处可真大,你能说说身边有哪些平均数吗?学生举例。有的说考试统计分数需要平均数。有的说歌手比赛打分时用到平均数,平均数的例子举不胜举,看来平均数无处不在。老师也搜集到一些有关平均数的信息,想看吗?(课件出示信息)1、2006年,姚明在NBA篮球比赛中平均每场得分是26分。2、嫦娥1号平均速度不少于是28840千米/秒3、儿童平均每天的饮
10、水量6杯,儿童平均每天蔬菜的最低摄入量是300克。根据以上信息,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对这些信息中的平均数的认识吗?三、生活中的平均数问题学习了平均数,能为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吗?让我们继续研究。(一)判断小明:我们组同学平均体重是35千克。小强:我们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7千克。小明的体重一定比小强轻吗?(二)星期天,小丽高高兴兴去学游泳。在认真听完游泳教练对游泳池的介绍之后,她碰到一个难题,原来游泳池的水平均深是126厘米,小丽身高134厘米,她在这个游泳池中学游泳会有危险吗?(三)诗朗诵比赛打分问题出示统计表,学生观察。四年级二班的得分情况如下1号评委2号评委3号评委4号评委5号评委6号
11、评委91081079分师四年级二班的平均分是多少呢?你会计算吗?学生提议: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指名说说为什么。使学生明白:比赛中,每个评委都要为选手打分。计算选手的平均得分时,往往先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这是为什么呢?由于每个评委的欣赏角度不同,每人给同一位选手打出的分数也就不同,这是正常的。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可以使最后的得分更加公平合理,更能代表选手的实际水平。那么最终算得的平均分是多少呢?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四)国庆黄金周刘公岛门票销售情况咱威海的旅游行势一派大好,谁来估计一下,平均每天门票销量?引导学生加深对平均数理解: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五)节水问题(
12、出示图片)入秋以来威海一直处于干旱少雨的天气,我国的其他地区如四川等还出现了严重的干旱天气,现在请同学们来看一组信息:“在严重缺水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约为3千克。”老师拿出3千克的一袋水,继续说:“洗脸、喝水、做饭、洗衣服,一共就这么一点水。在这里,我还要提供一则信息:(出示小刚家各季度用水情况统计表)小刚家每季度用水分别是:16吨、24吨、36吨、27吨。请你帮他算一算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请同学们独立解决。小组交流,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课件出示两张画面)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同学们有感而发:“小刚家要节约用水。”“水比较多的城市用水要少一些。”师:从现在开始我们要让节约用水成为一种习惯。
13、四、总结收获条形统计图 教学设计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2、方法与过程:通过课件的演示使学生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媒体:教学挂图一、自主探索,获得新知1.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出示:小朋友们喜欢读书吗,光明小学新开了图书馆,图书馆里有好多好看的书,来图书馆读书的同学们可多了,(出示同学到图书馆读书的情景的图片),这是光明小学收集和整理的光明小学阅览室星期一至星期五读书人数情况,他们没有像前面一样制成统计表,而是制成了这张统计图。(1)这
14、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条形统计图(板书: 条形统计图),(2)请你仔细观察这张图,准备回答下列问题:从图中你能看出星期一到星期五的五天里每天有多少人读书吗?条形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张条形统计图与我们以前学习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板书: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这里一格表示多少?你还能从图中看出些什么?(3)学生分组交流,并全班汇报。(4)师小结。2.试一试(1)上周老师去了一家老年活动中心,当了一回新闻采访的记者,做了一次小调查,这是该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参加各种健身活动的人数(出示数据表),秧歌队合唱团舞蹈队太极拳班书法班4352372925老师要求大家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这幅统计图。(出示未完
15、成的统计图)(2)太极拳班的29人,竖轴上没有29呀?怎样找呢?(12在28和32之间,一格表示5人,把上面一格大约平均分成5份,从下往上取五分之一格,点上点,就是29。然后用尺画出条形最上方的一条边。这就可以了吗?写上29(边说电脑边演示)。最后用斜线或颜色把条形加以美化就可以了。(3)下面请你独立完成这幅统计图。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一下另两个条形怎样画?谁来说说?在完成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提醒学生别忘了写日期和条形上面对应的数字。还有画出的条形要注意美观,打斜线一定要均匀,且疏密得当;如果涂颜色那么一定不要涂到条形外面。)(4)在小组里说说从这张统计图中知道些什么?(5)这儿的统计表和
16、统计图统计的都是参加健身活动的人数情况,请你比一比,统计图表示的结果与统计表相比,有哪些优点?直观、形象)二、练习在信息化的今天,我们身边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数据,其中有些来自新闻媒体,有些需要查阅资料。这些数据经过整理后可以制成统计表,也可以制成统计图,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自然,展望未来。1.“练一练” 1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把条形统计图绘制完整吗?(1)学生自己完成统计图(2)在小组里互相检查作图情况(3)提问:从图中你感受到什么?4.收集资料,练一练第2题。大家看着张图,与上面我们研究的有什么不同。(长江:6300千米;黄河:5464千米;珠江:2214千米;淮河:1000千米。请
17、大家课后完成。三、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今天画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四、欣赏条形统计图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也丰富多彩。老师从报刊和网络上收集了一些,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你们也可以收集一些,与同学交流交流。读统计图 教学设计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06、107页。经历读统计图、交流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生活中的一些特殊的统计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不同的统计图来解决。提高学习兴趣。一、问题情境师生谈话,通过生是否明白我国4个直辖市人口问题,引出4个直辖市人口统计图。同学们
18、,在前面学习中大家已经知道我国4个直辖市,以及每个市有多少人,还记得吗?二、读统计图11让学生读四个直辖市人口统计图,交流从图中得到的信息,并发现统计图的特征:从0开始,第一个格表示1000万人,其它格表示400万人。然后教师说明这种统计图的实用价值。有的同学不记得了,没关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读一读106页上面的统计图,说一说从图上你们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全班交流时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三、读统计图21通过四个直辖市人口引出“五一”期间五座名山旅游人数问题。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读图。刚才我们知道了4个直辖市的人口数,了解到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哪个同学能举出一个体现我
19、国人口的众多的事情呢?学生全都会说出自己熟悉的例子。如果说到旅游的人多的问题,师可适时说:在“五一”、“十一”期间各旅游区的人数会特别多,有人用一幅特殊的统计图把 2004年“五一”期间五座名山的游客人数表示出来了。(出示统计图)自己观察课本106页下面的统计图。2交流了解到的信息,使学生“人”形图标表示的意义,然后交流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的问题。四、课堂练习读书调查 教学设计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08页。结合读书调查活动,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过程。能设计简单的调查表,会整理和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结合具体问题进行估算。认识统计的重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课前准备:1课前布置设计
20、调查表和记录自己这学期阅读课外读物的活动。2每人带一本自己读过的中等厚度的书和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生进行最喜欢的书的介绍、交流。留出一定的交流时间。二、读书调查1先让学生互相交流设计的调查表和调查结果。然后选择几个不同的调查表进行全班展示。使学生明确什么样的统计表才能既简单又能完整地记录收集的内容和数据。2完善、改进调查表。把自己的读书情况重新记录在调查表中。3全班合作完成调查任务。出示课本第108页统计表,对全班同学的读书情况进行统计。可按表中分段,采取举手统计的方式进行。4要求学生独立画出条形统计图,表示全班同学的读书情况。然后全班交流,对学生画出的统计图进行评价、讨论。三、估算读书字数1提出估计自己读书字数的要求,让学生先讨论一下怎样估计。2估计一本书的字数。教师提出用估计自己读过的一本中等厚度的书大约有多少字,再乘读书本数的建议。让学生讨论一下,然后估计一本书中大约有多少字。3估计这一学期阅读的书的字数。学生自己估算后再全班汇报。然后提出有兴趣的同学算完后可以一本一本书估计再相加的方法估计一下,看结果相差多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