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0.65KB ,
资源ID:1960284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602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煤矿矿井综合防灭火专项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煤矿矿井综合防灭火专项设计.docx

1、煤矿矿井综合防灭火专项设计煤矿矿井综合防灭火专项设计 煤矿矿井综合防灭火专项设计 2017年xxx煤矿 矿井综合防灭火专项设计 编制人:xxx 编制日期:二0一七年四月二十日 纳雍县曙光乡xxx煤矿矿井防灭火专项设计会审表 会审地点 会审日期 会审意见: 会审单位及人员 序号 职务 会审意见 签名 1 机电矿长 2 生产矿长 3 安全矿长 4 总工程师 5 矿 长 目 录 第一章 矿井概况 5 一、 矿井基本情况 5 二、 开拓与开采系统 5 三、 主要可采煤层赋存及储量 6 四、 地质构造 8 五、 水文地质.8 六、 煤的自燃性及地温10第二章 矿井通风11 一、 通风系统11 二、 矿井

2、监测系统11第三章 井下内因火灾防治12 一、自燃防灭火预测13 二、矿井内因火灾防灭火措施16 第四章 井下外因火灾防治19 一、电气事故引发火灾防治措施及装备20 二、其它火灾的防治措施及装备26 第五章 供水系统37 一、井下给水系统.37 2、 井下洒水系统.38 第6章 建立完善的自救和互救系统.39 第7章 火灾事故应急处理预案40 1、 总则.40 2、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43 三、应急处置基本原则.44 第一章 矿井概况 一、矿井基本情况 矿山位于纳雍县城南西约45km处,属纳雍县曙光乡所辖。 开采范围极值地理坐标:东经10516111051642,北纬:26431126

3、4340。 xxx煤矿矿山距307省道15km,距阳长镇政府所在地约15 Km,距纳雍一电厂16Km,距纳雍二电厂8km;距纳雍县城45 Km,至滥坝火车站56 Km,交通方便(见交通位置图111)。 根据xxx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区地形属云贵高原中低山丘陵浅切割地貌,总体呈西部高,北东低,最高点位于西部的山头,标高1810.6m,最低点位于北东的冲沟出口处,标高约1520m,相对高差约290m。 区内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署,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据纳雍县气象站资料:年平均气温15,日极端最高气温32(1988年),日极端最低气温-3.5(1991年);年平均降雨量138

4、2mm,平均相对湿度85%,无霜期240天。 二、开拓与开采系统 主井、副井井口位于工业场地内,主井井筒从煤层顶板穿层布置在基岩之中,采用半圆拱型锚网喷支护,主井井筒内安设胶带运输机,主要作为矿井的原煤运输。 副井井筒沿M32煤层的伪倾斜方向布置在M32煤层之中,副井主要作为矿井的材料运送和矸石运送等。 回风井井口位置布置在工业场地附近的的 主斜井在+1518.45m标高以302.6的方位,10.5倾角掘进262m至+1475m(水平标高),布置井底联络平巷;副斜井在+1518.52m标高以302.8的方位, 5倾角顺着M32煤层掘进至1500标高布置1500车场,然后顺着M32煤层掘至+14

5、96m标高后落平,布置44m井底联络斜巷与井底联络平巷贯通;回风斜井在+1545.24m标高以299.9的方位, 17倾角掘进70m,然后以相同的方位,变坡为24.6掘进59m至+1496m标高揭M34煤层布置平巷与副井贯通,形成通风系统 ,井筒利用斜巷联系各煤层进行开采。 矿井划分为一个水平(+1475m),受F1断层的影响,以F1断层为界将井田划分为东块段和西块段,东块段划分为一个采区,即一采区;F1断层以西为二采区。 三、主要可采煤层赋存及储量 (1)M16煤层:位于龙潭组中段下部,上距长兴组灰岩底界3545m,含夹矸00.12m,层位及厚度稳定。 颜色呈灰黑色,粉色至深黑色,结构简单。

6、 倾角39,平均4。 厚度0.902.32m,平均厚度1.60m,顶板为粉砂质粘土岩,底板为泥质粉砂岩。 (2)M29煤层:位于龙潭组下断上部,上距M16煤层11.2m,无夹矸,层位及厚度稳定。 颜色呈灰黑色,粉色至深黑色,结构简单。 倾角39,平均4 。 厚度0.671.90m,平均厚度1.40m,顶板为砂质泥岩,底板为灰黑色泥岩。 (3)M31煤层:位于龙潭组下段上部,上距M29煤层22.4m,含矸00.4m,层位及厚度稳定。 颜色呈黑色,灰黑色至深黑色,结构简单。 倾角39,平均4 厚度0.802.78m,平均厚2.10m,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泥岩。 (4)M32煤层:位于龙潭组下段

7、中上部,上距M31煤层10.8m,含矸00.3m,层位及厚度稳定。 颜色呈黑色,粉色至深黑色。 倾角39,平均4 厚度0.752.13m,平均厚1.50m,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泥岩。 (5)M34煤层:位于龙潭组下段中部,上距M32煤层6.4m,无夹矸,层位及厚度稳定。 颜色呈黑色,灰黑色至深黑色,结构简单。 倾角39,平均4 厚度0.822.31m,平均厚1.60m,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泥岩。 (6)M35煤层:位于龙潭组下段中部,上距M34煤层20.4m,无夹矸,层位及厚度稳定。 颜色呈黑色,灰黑色至深黑色,结构简单。 倾角39,平均4 厚度1.002.20m,平均厚1.70m,顶

8、板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泥岩。 (7)M36煤层:位于龙潭组下段中部,上距M35煤层10.5m,无夹矸,层位及厚度稳定。 颜色呈黑色,灰黑色至深黑色,结构简单。 倾角39,平均4 厚度0.901.93m,平均厚1.50m,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粉砂质粘土岩。 获得工业资源/储量601.4万t。 计算永久煤柱损失共56.4万t,其中断层煤柱损失9.7万t,防水煤柱损失1.1万t,井田边界煤柱损失45.6万t。 共获得设计资源/储量340.84万t。 共获得设计可采储量263.15万t。 四、地质构造 在矿区内岩层呈单斜产出,走向N2630,倾向39左右,平均倾角4,本矿地层受加嘎背斜构造影响较大

9、,但在小区域内构造较为单一,倾向北西,区内无大的断裂和褶曲,在矿井中部发育一条断层F1,为正断层,断面倾向北西,呈南南西向延伸,该断层断距在12m左右,对矿井内煤层稳定性和连续性无较大影响。 矿井范围内无对矿体造成破坏的陷落柱、剥蚀带等地质构造。 M16、M29、M31可采煤层在井田南东角有煤层露头出露,M32、M34、M35、M36煤层露头线均在矿井范围以外。 煤层风氧化带倾宽度按30m考虑。 五、水文地质 1、概述 本井田呈一带状山地,属侵蚀单斜构造地形。 山势由西向东渐低,最高海拔标高+2358.9m,一般高差360520m左右。 区内水系不发育,仅有三条季节性水沟。 2、岩层含水性 (

10、1)第四系( Q )-弱含水层 分布广泛,厚度不大,但厚度变化较大,钻孔所见最厚达39米,以残积、坡积物为主 。 总体上该层为孔隙弱含水层 (2)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 -弱含水层 出露于矿区东部区域,全处侵蚀基准面以上,厚度大于150m,下距M16煤层20m左右,主要为粉砂岩组成基岩裂隙较发育,地下水补给及排条件较好,未见常年性井泉出露。 (3)二叠系上统大隆组(P3d) -弱含水层: 大隆组(P3d):由黑灰色薄至中厚层硅质岩夹数层黄绿色玻屑泥灰岩组成。 硅质岩单层厚0.160.25m,脆而硬,菱面体节理发育。 厚度4.4-9.87m。 一般7m,与下伏长兴组整合接触。 该段地层露头

11、上的灰岩遭受风化作用较强烈,基岩裂隙发育,含基岩裂隙水,总体上为弱含水层。 (4)长兴组(P3c)-中等含水层 为灰、深灰色中厚至厚层含燧石团块生物屑灰岩夹灰绿色钙质粉砂岩及粘土岩。 厚度32m。 下伏龙潭组整合接触。 长兴组岩溶裂隙发育,为岩溶裂隙水及岩管道水,含水性好。 (5)、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 d、龙潭组(P3l):为含煤段。 岩性为细粒砂岩、粉砂质粘土岩夹煤层。 为弱风化裂隙水。 6、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组(P) -隔水层: 为深色中厚至厚层泥岩,泥灰岩和玄武岩组成,厚度75m左右。 与上覆龙潭组呈假整合接触。 f、断层 区内无大的断裂和褶曲,在矿井中部发育一条断层F1,为正断

12、层,断面倾向北西,呈南南西向延伸,该断层断距在12m左右,矿井开采时容易和地表构成导水通道。 3、井田充水因素 ,直接充水水源为含煤岩系地层龙潭组基岩裂隙水和老窑采空区积水、地表冲沟水,故本矿区属于以裂隙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 4、含水层、地表水、地下水及其相互关系和对开采的影响 有无名小河在矿区外围北部流过,地表水大多为雨季“V”型冲沟水,冲沟流程短,水量较小,汇入岩溶洼地滲入地下。 矿区地势北高南底,地下水径流由北向南径流,并受到地形因素影响,矿区东北地区岩溶侵蚀形成缓丘,地形坡度较小,侵蚀基准面标高约为1500.0m(位于矿区北部外围无名小河河流水面)。 矿区范围

13、内不存在河流、山塘、湖泊等较大的水体,对矿井的开采没有影响。 5、矿井涌水量 安全专篇采用比拟法计算矿井井正常涌水量45m3/h,最大涌水量135m3/h。 六、煤的自燃性及地温 1、煤的自燃性: 据六枝工矿集团鉴定各煤层煤炭自燃倾向性为三类:属不易自燃煤层。 根据2008年4月贵州煤田地质局实验室检测,各煤层属于三类不易自然煤层。 2、地温 区内未发现地温异常区,地温正常。 53 第二章 矿井通风 一、通风系统 纳雍县xxx煤矿鉴定为高瓦斯矿井,采用抽出式通风,主要通风机2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通风机型号为FBLCZ-No16/275型对旋轴流式风机,风量40.289.4m3/s,静压8

14、883354Pa。 容易时期(单机运行配单级导叶),困难时期(双机运行)。 回风井井口(回风上山出口)安设有防爆门,反风方式为直接反转风机进行反风。 矿井等积孔为2.06m2,全矿井总进风量为18373/min,总排风量为1894m3/min,总排瓦斯浓度均小于0.2%。 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3.323/min;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1.20 m3/min。 二、矿井监测系统 矿井安装KJ90NA集中监测系统,人员跟踪定位系统和工业电视监视系统,并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矿井通风安全监测装置使用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在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机电硐室、回风巷、地面通风机房和瓦斯抽放站等需要安装的地点

15、,安装甲烷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局扇开停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负压传感器、风门传感器、摄像头等。 主要以监测采面及掘工作面瓦斯、风速、电器设备开停、局部通风机运转、总回负压等参数。 KJ90NA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是由数据处理系统、信息传输系统、传感器及其它关联设备组成 ,可集中快速地对矿井中的瓦斯、一氧化碳、风速温度、风硐压力等各种环境参数及开关量进行实时监控和连续监测。 它主要分地面和井下两部分。 地面由工控计算机 ,数据接口;井下由分站和各种传感器等组成。 地面中心站配置监控主机2台1台备用,打印机1台。 第三章 井下内因火灾防治 矿井的内因火灾是井下煤炭在长期的缓慢氧化积热而产生的,根据煤矿生产的特殊情况,主要产生的地点有:一是采空区;二是掘进及回采期间两顺槽的高冒区、破碎带;三是片帮、冒顶,围岩破碎的煤巷;四是长期积煤点;五是通风不良的煤巷;六是煤仓、煤堆等。 导致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工作面回采速度慢,采空区浮煤自燃;煤炭自燃而未彻底灭掉的火区;有漏风供氧条件;检查不到位,未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