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5.37KB ,
资源ID:1959446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5944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精品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精品Word格式.docx

1、通过两个观察活动,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放大倍数的大致估算方法,进而探究放大镜的凸度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在了解放大镜放大倍数的规律之后,再尝试着用较高倍数的放大镜来观察周围的物体。 第三、四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和放大镜下的晶体。昆虫和晶体的观察,单单用肉眼,能够获得的信息量比较少,于是教材把引导学生把昆虫和晶体“带”到放大镜下,拓展学生对昆虫和晶体的认知需求和探究兴趣。 第五课怎样放的更大。这个教学内容是为了满足学生“想把放大镜下的物体放得更大”的需求,是对前面教材内容的延伸,即让学生探究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方法,又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历史,培养学生对科学不懈的追求、探索精神。 第六、七课用显微镜观察

2、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和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了什么。组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用显微镜观察研究什么样的物体、观察需要的工具、材料以及观察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并把观察到的内容通过科学展示会的形式相互进行交流。 第八课微小世界和我们。通过间接的了解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过程中在医疗、食品、农业等方面的活动和成果,直接的尝试用酵母菌发面的实验,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对微小世界研究的与我们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由此激发学生好好学习、立志探索微小世界的欲望。 以上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用放大镜观察和用显微镜观察。放大镜下的主要观察对象是昆虫世界、晶体世界。显微镜下观察的主要是生命世界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生物的细胞是怎样

3、的,鱼缸里的水为什么发绿,等等。单元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昆虫、晶体等身边物质的兴趣,激发他们了解微小世界的热情。 2.在用观察工具观察、欣赏周围物体的过程中,渗透自然美的教育。 3.激发学生对科学执着追求和不懈探索的热情。 4.体会到技术的发展给学习研究带来的便利、对科学研究发展的促进作用。二、科学探究: 1. 能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物体。 2. 能用身边的材料自制放大镜和显微镜。 3. 能用图的形式记录记录放大镜下观察到的物体图象。 4. 培养独立探究微小世界的能力(探究计划的制定、研究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和交流)和整理、归类相关主题资料的能力。 5.

4、 能做酵母发面的实验。三、科学知识: 1.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显微镜是由不同倍数的放大镜组合而成的,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象的功能。 2. 知道计算放大镜放大倍数的简易方法以及放大倍数跟镜面凸度的关系。 3. 了解有关昆虫、晶体的知识。 4. 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活动和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教学建议 本单元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也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单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 关于观察材料:在放大镜下观察昆虫的活动,可能会受到具体天气和环境的一定限制。比如:天气比较冷,就可能找不到昆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选择容易找到的昆虫或者

5、利用平时积累起来的昆虫标本,选择相对容易的特征进行观察。 同样观察晶体时,课前要考虑到天气状况对晶体析出速度的影响,教师要事先估计晶体析出所需要的时间,并且在课前准备一些在玻璃片上的结晶体。同时,为了学生能够观察的比较清楚,最好能选用放大倍率10倍以上的放大镜。 2. 关于自制显微镜:在自制显微镜时,学生容易受使用放大镜的经验影响,习惯于先用一个放大镜将物体放得最大,再拿第二个放大镜放在第一个放大镜之上,调节第二个放大镜和第一个放大镜的距离来观察,这样做虽然也能把物体放的更大,学生也往往会误以为这样显微镜就制作成功了,但这和显微镜的原理不同。 教师要指导学生先用一个放大镜观察物体,并逐渐拉开放

6、大镜和物体的距离,使放大镜中的像刚刚模糊,再拿第二个放大镜放在第一个放大镜之上,调节第二个放大镜和第一个放大镜的距离来观察,注意两个放大镜保持平行并在同一轴线上,直到看到放大倒立的清晰图像为止,用胶带和纸筒把两个放大镜固定下来。 3. 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所蕴涵的有关教育性内容,适时适量的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通过显微镜的发明、发展的历史,人类对微小世界探索的活动以及所取得的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成果,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将来从事科学研究、造福人类的热情。 4.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探究兴趣要进行激发和保护,鼓励学生

7、以实验的事实为基础进行活动记录,尊重客观事实,体验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预测和验证的必要性,经历拟订科学报告会评价标准案并根据标准对实验报告进行评价的过程。第二单元 环境和我们 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人类总是在与环境进行着频繁的物质、能量交换。然而,环境问题已成了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直接危害着整个人类的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成了人类共同的影响深远的战略性任务。 虽然学生在此前参与了有关生命和物质世界的许多探究活动,尤其是五年级时已渗透了一些环境教育的内容,但还没有对我们生活的地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以前的研究是静态的,重在了解、分析,现在对环境的研究则要求学生带有价值判断,引领学生们关心有关

8、地球整体的环境问题,并力图影响他们的日常行为习惯。教材安排的整个脉络是围绕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和现今人类处理环境问题的一些方法展开的。 本单元内容分两部分,分别为对垃圾的研究( 1 5 课)和认识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 6 8 课),主要让学生体验两个典型过程:对垃圾的处理过程和对其他环境的考察过程。在这些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模拟各种处理方法,小中见大。 教材安排首先着眼于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垃圾分类,让学生去关注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找找家中会产生哪些垃圾,这些垃圾在日常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如何。接着按照学生探索垃圾问题的发展过程为线索,让学生经历垃圾的处理(主要是填埋)有什么问题改进处理方法(

9、减量、再使用再回收、垃圾分类)的探究过程。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处理垃圾的一般方法和工业方法,知道处理垃圾的一些基本原则,为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解决知识障碍。比如垃圾的分类,就是为了减少处理垃圾的成本,从而使学生明白自己平常一些小的行为也会产生很大的环保价值,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价值观。 单元的最后部分,以人类面临的其他环境问题扩展学生对环境认识的视野,带领学生实际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包括参与一些社会环保活动),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教材安排了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我们也根据具体情况设计了一系列和环保有关的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在课堂中开展,也可以在校园里进行

10、,甚至在教师或成人的带领下在社会环境中开展,活动的规模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一、科学探究: 1、经历关于生活垃圾的产生、数量、种类的调查统计活动; 2、做垃圾填埋模拟实验,尝试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分析简单填埋和直接焚烧垃圾带来的危害; 3、经历研究包装盒的活动,了解过度包装和滥用塑料包装的危害; 4、经历查阅、收集资料,了解垃圾回收利用方法和益处的过程,亲身经历一次垃圾回收利用的活动; 5、经历垃圾分类和做堆肥的活动; 6、经历调查家乡环境的活动,学习考察自然环境的方法 ; 完成一个环保行动方案和个人的环保行动计划,并付诸行动。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关

11、注环境问题,做力所能及的事,以实际行动参与改善环境的活动。 2、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培养资源意识。 1知道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了解垃圾处理的一般方法及其优缺点。 2、知道垃圾减量的重要性,探索减少丢弃和物品重新使用的一些方法。 3、知道垃圾怎么分类,每类包括哪些,知道各类垃圾的合理处理方法。 4、认识可回收利用的物品和材料,了解一些常见的可回收材料的回收方法及其好处。 5、知道人类面临的一些环境问题:缺水、气候变暖、物种灭绝、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等。 6、了解家乡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7、了解人们开展的环境保护工作及取得的初步成果。 1把正确认识环境和人类

12、的关系这一思想贯穿整个单元。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人类对环境负有保护和改善的责任,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尽量结合本地区的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事例进行教学。教材提供了一般的普适性的内容,而结合当地实际的环境教育才是对学生最生动最有效的。我们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追求实效。 3要十分重视调查、考察、实践体验活动,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并不容易,需要长期的坚持,前提是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产生共鸣。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要充分估计调查、考察、实践体验活动可能遇到的困难,从时间、安全、方法、途径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如垃圾堆里有什么中关于家中垃圾的调查要提前布置,提

13、醒孩子争取家长的支持。如考察家乡的环境中对家乡水资源的考察,要强调安全,对查找植物的“杀手”要给予查找途径和方法的指导。 5让学生真正行动起来。参加环境保护活动需要真正的行动,而非口号。我们要在学生知道怎么做的基础上,明确哪些是我们能做的也是必须做的,把我们的环保行动切实开展起来。可以与校外机构的环保行动、学校大队部活动、班队活动等相结合。第三单元 宇宙 太阳、月亮、星星、银河茫茫宇宙,壮丽而遥远,总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也会引起人深深的思索。在和学生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知道许多有关地球、太阳、月亮、星球的知识,甚至还可以讲一些关于黑洞、超新星、宇宙大爆炸等让人感到有些新奇的事情,我

14、们不禁会惊叹于浩渺宇宙对学生们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 学生们对宇宙的认识,多来源于书籍、网络或者电视节目。他们或许从未真正去观察过月亮的阴晴圆缺,从未去寻找过那熟悉的北斗星究竟在什么地方,他们对宇宙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文本上,停留在幻想中。“宇宙”单元就是要让学生们走进大自然,在夜晚、在星空下感知宇宙,同时还要让学生在感知和获取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完成对宇宙粗浅的解释,建构最简单的关于宇宙的模型。 学生们在以往科学课的学习中,经历了“水”、“空气”、“天气”、“岩石与矿物”、“在阳光下”、“时间”、“地球的运动”等单元中有关宇宙方面内容的学习,但这些内容只是宇宙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些片断、侧面,学生们尚未

15、对此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解,在这一方面的深入与强化是本单元的重点与难点。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本单元所涉及的天体有一些是学生难以直接观察到甚至是无法观察到的。为了增强单元教学的活动性,教材设计了一些让学生画月相、做环形山、探索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以及建立太阳系、北斗七星的模型、制作活动星图等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使天文方面的教学不再枯燥乏味,使学生对宇宙的理解同样建立在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基础之上。这是本单元的特色之一。 另外,强调学生在教学中全方位参与也是本单元的一大特色。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只是天文学习的一部分,在课堂教学之前和之后也要开展有关活动,例如查阅有关资料,积极开展晚间的观察活动等

16、,因为这一类活动能够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们学习天文的兴趣,并培养他们自主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作为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其结构要与学生们的学习基础、学习特点相适应,以利于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本单元的内容采用由近及远、由静到动、由实到虚的逻辑结构。由近及远表现为从月球太阳太阳系星座星系宇宙这样一个顺序来观察认识周围的星体;由静到动表现为从观察了解星体的一般特点和现象到观察和认识星体的运动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由实到虚表现为从星体的观察活动的开展到在学生领悟力和解释力基础上建立一个宇宙模型,知道宇宙是可以被我们所探索、了解和认识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物质世界。这是本单元的第三个特点。 本单元在教学活动开展

17、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 客观存在的观察障碍,如天气、灯光等因素影响要观察的星体。 2. 夜间观察活动难于组织与开展。这对教师们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方法加以解决。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从了解月球开始,观察研究月相、日食、月食、星空等种种现象;引导和鼓励学生对了解到的各种资料、现象、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合理的推测;鼓励学生利用模拟实验或建立模型的方式检验自己的推测;激励学生在课外进行相关的观察与记录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对探索宇宙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推理和

18、建模,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 2. 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外)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经历对月球、太阳系、星座及宇宙等资料的搜集、整理、交流过程;经历月球卡、月相图、环形山模型、星图等的制作过程;经历对环形山成因、日食和月食成因、星座成因等的合理推测过程;经历根据事物特点、事物变化特征、数据信息等建立模型的过程。 3. 组织、指导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中,了解月球、太阳系、星座及宇宙的有关知识;理解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的形成原因;知道人类探索月球、探索宇宙的历程。 1. 本单元教学内容共有 5 个一级标题,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除了

19、“在星空中”一课需 2 课时外,一般按一个标题用一个课时进行教学。但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课时数。 2. 由于本单元的内容特点,学生们进行单元学习时,需要较多的关于宇宙的资料,这些资料一方面可由学生自己准备,另一方面教师也应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搜集一些相关资料。这些资料可以是文字的、图片的、影像的。本单元还涉及到许多制作活动和模拟实验,需要的材料教师应事先准备或要求学生准备。“在星空中”一课中需要的投影仪可用其他灯光来代替。 3.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许多活动需要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学生们需要自己对学习问题提出看法、想出办法,对产生的各种现象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观点,独立自主地完成

20、一些学习任务。比如,“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过程”、“建立太阳系的模型”等。在教学中,不要急于给孩子答案,让孩子在学习中自由探索求得解答。 4.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对宇宙的已有认识是肤浅的,对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各种天象的解释也多源自书本或电视节目。因此教学中,许多探究活动需要教师的引导,比如“观察月相”“探究环形山的成因”等等。但对于这些探究活动,也不能面面俱到地进行指导。只有当学生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老师才加以适度的提示,帮助他运用思考、创意解答,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要让学生养成依赖的习惯。 5. 花一个月的时间来观察月相的变化,在夜晚观察满天的星星,这是

21、对孩子们耐心细致地观察态度的培养。虽然其间有可能因为天气原因而影响观察活动,但长期的观察活动可以让孩子体会科学研究活动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有时候还必须在夜晚进行观察活动,促使学生积极从事长期观察(一个月)和夜间观察,这是十分重要的。 6. 要关注孩子的课余探究活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些课余的探究活动,包括搜集资料、观察月相、观察星空等。在这些课余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动员家长和孩子一起从事观察活动,并对孩子的认真观察进行鼓励。第四单元 信息 本单元是小学科学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信息单元。它既是小学阶段科学学习活动的一个结束,又是学生学科科学探究活动的新的开始。学生们在学习

22、和生活中,从各种渠道获得了各种各样的信息。 通过本单元学习,让学生明白在科学课上经历的所有学习活动其实都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共享信息的活动过程。相关内容有:第1课科学家怎样进行探究,主要包括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探究的和我们是怎样探究的二部分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中进行的象科学家一样的探究,其探究过程与方法要与科学家们进行的研究是一样的,都需要用科学严谨的态度来对待。第2课我们是怎么知道的,主要包括从大树开始和我们的身体有多高二部分。在科学探究中,首先要获取大量的信息。教材这一部分内容,让学生通过对前几册科学课中有关的科学活动的整理与讨论,发现在科学探究中一般的获取信息的途径。第3课

23、看到的和想到的,主要包括 观看录像片段并记录、比较记录结果,讨论如何才能准确观察、再次观看录像并记录和小结收获四个部分。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对“看到的和想到的”产生一些新的认识,对观察的真正涵义有新的感悟。让学生体会到探究过程中需要获得准确的信息,要用科学的方法整理分析信息,这样才可能发现一些规律或对问题作出较为正确的解释,当我们把探究所得的结果记录下来后,不仅便于人们快速地获得信息,还有助于人们更进一步地深入探究。帮助学生形成关于“科学探究”的相对清晰的认识,让学生能初步了解一个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单元还将让学生们经历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查阅、收集信息、辨别信息、储存、整理信息和交流

24、信息的活动过程。第4课 查阅和辨别信息,主要包括怎样查阅信息、选择准确信息等。第5课记录和整理信息,主要包括记录信息的方式、有效的记录信息的方法和记录储存信息方式的演变过程。第6课整理信息,主要包括对信息进行分类、信息进行对比和信息过程的整理三部分。第7课交流我们的信息,主要包括把“话”传下去、把要说的话写下来和交流信息的意义三部分。第8课把信息传给更多的人,主要包括通过墙报或展览与更多的人交流信息、用更多方法与远方的朋友交流信息和邮递“电报”游戏等三部分。通过本单元学习,指导他们如何进行信息的整理、加工,如何更有效地把信息传递给更多的人。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更

25、有效地获得更多的信息。让学生们体会到信息的交流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到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另外,学生们通过经历4年科学课的学习,在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中获得了很多信息,包括一系例科学事实、科学概念以及科学探究方法等。信息单元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单元,还希望通过学生能对所获得的信息作一个分类和整理,将学到的科学知识进行结构化。对所学到的科学探究方法以及策略进行梳理和小结。(一)科学探究 1.通过阅读分析科学家的科学探究实例,指导学生了解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知道科学探究需要收集大量信息,不同的研究对象需要有合适的获取信息的手段 3.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记录比较分析再次观察记录”的

26、活动,使学生对观察与记录有一个新的认识。 4.让学生能初步了解一个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帮助学生形成关于“科学探究”的相对清晰的认识。(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事实根据和理论依据的获取是非常重要的。 2.知道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正确辨别与选择。 3.体会整理信息能节省信息储存空间的重要作用,形成信息整理的意识。体验信息整理方法的作用。 4.懂得交流是科学探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帮助我们纠正错误,获得更多的证据。 5.培养乐于与别人交流信息的意识。从中感受到信息的传递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三)科学知识 1.学习画统计图和解读图表信息。 2.通过让学生经历查

27、阅相关资料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几种常见的查阅信息的方法。 3.了解信息记录和存储的手段,以及它们的演变过程。学习用科学的方法,选择适当的媒介记录、存储获得的信息。 4.了解几种不同的整理信息的方法,尝试对提供的信息进行整理,学习选择恰当的方法对以前学过的科学内容进行整理。 5.知道交流信息时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快速、准确地交流信息。 6.学习把信息传给更多的人的比较有效的方法。单元教学建议 1.本单元的教学可以通过如讲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故事,通过测量身高、利用画统计图、框架图等解读图表信息、通过“传话”活动等游戏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作丰富的亲历活动来充实教学过程。 2.可以充分现代信息技术如图书、录音、录像、电视、计算机课件、网络等方法来进行资料收集和教学,有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3.本单元的内容是综合性的,教师要有宽阔的视野,整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教学,不要拘泥于教科书的范围。 4.要以开放的心态和观念,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不要拘泥于教科书规定的教学内容,而让学生的学习变成静座式的传统接受式教学,努力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