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 ,大小:18.38KB ,
资源ID:1957916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579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再见了亲人教案一.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再见了亲人教案一.docx

1、再见了亲人教案一再见了亲人教案一【教材分析】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作者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前3个自然段的写法大体相同。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饱含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密不可分的亲情。同时,这3个自然段还以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

2、,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3个自然段中间叙述的内容又主要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所组成,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学情分析】本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离朝归国时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颂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由于现在的学生对抗美援朝战争知之甚少,对于战争的残酷难以想象,对于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会理解不深。因此,课前要布置学习搜集关于朝鲜战争及志愿军战士英勇战斗的相关资料,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另

3、外,由于文章段式相同,感情真挚强烈,一定会深深吸引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课文的活动之中。【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叙事抒情的散文,此文蕴涵着伟大而丰富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饱含对朝鲜人民的崇敬之情,用生动的、充满激情的语言感染学生,再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中朝人民的友谊确实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是用鲜血凝成的,力求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课文情感,以读感悟,读中熏陶,进而抒发、升华自我情感。【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4、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重难点】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语:亲爱的同学们,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都有许多令我们感动的人。尽管他们中的有些人,连名字都不为人所知,他们的形象却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让我们重温历史的感动瞬间,聆听那特殊年代那震撼人心

5、的动人故事。2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3解题:你觉得“亲人”应该指哪些人?在本文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之为“亲人”呢?设计意图:教师创设具体情境,通过课前搜集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为理解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奠定基础。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中“亲人”指谁,想想作者写了他们什么事情?2反馈自主学习情况,交流 。(1)拼读生字表,纠正读音。注意读准易错字的读音:暂,谊,混 (2)生字卡片,读字、词:指出哪个字字形易错,重点说一说。 区别:谣、瑶、摇。(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讨论理解:(或查

6、字典,或结合课文,或结合生活实际。)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自由读课文,汇报:这篇课文讲了哪几位人物的哪些事?生小组内交流后进行汇报,试着用小标题概括。(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小孙孙小金花,救老王,失去妈妈 大嫂,挖野菜,失去双腿)(2)说一说: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走入文本,并帮助学生体会所表达的感情。三、品读课文,体会真情。1请同学们放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圈出你认为最重要的词语。并细细体会体会。2反馈交流(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句子)(1)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

7、谊,我们怎么能忘怀?齐读,读了这一句话,你有什么要问的吗?引导学生质疑。再读课文,划出能表现出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的事例。总结:枪林弹雨送打糕;为救亲人失孙儿;为救亲人勇献身;为了亲人失双腿。(2)出示句子: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引导学生抓住“顶”、“冒”、“穿”、“送”等动词展开想象,体会大娘的真情。联系上下文理解“雪中送炭”词意。指导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指导朗读,体会感情。3迁移学法,合作学习第二、三段。总结学法:放声读,划句子。读重点句,抓重点词,展开想象,体会真情。有感情朗读,读中悟情。4引导学

8、生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段。5反馈交流。根据学生读的句子,随机点拨。预设一:理解:“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不要哭了怎么?心里难过,唱不出来?”失去妈妈的痛和与志愿军叔叔分别的痛对比强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抓住“噩耗”、“同归于尽”两个词品味。)预设二: 理解:“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到前沿阵地上挖野菜会有哪些危险?大嫂为什么还要去?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您为我们付出了这

9、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抓住“代价”一词,说说“代价”具体指什么?给句子换个说法,比较表达情感的不同。)预设三:讨论:前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不光重视句子的理解,还有学习方法的积累。通过对一个自然段的剖析和理解,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并用上这一方法引导学生实现有效的自主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四、回归整体,感受“亲人”。1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事例真是感人肺腑,志愿军怎能忘怀呢?让我们走进课文,跟志愿军们一起和朝鲜人民话别,愿意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读。(有感情朗读13段)2拓展资料:想象说话。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

10、是用鲜血凝成的,是经受过战火洗礼的。当年,志愿军战士雄纠纠、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中,有200万优秀的中华儿女奔赴朝鲜战场,其中36万余人将热血洒在了朝鲜的三千里江山。同学们可以结合学过的课文,展开想象,说一说,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了什么?可以采用第二人称来讲。3 引读,感悟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师:列车还未启动,站台上军民难舍难分,有千言万语在这时却说不出口,只能在心中呼喊(生齐读第4自然段)。师:列车终于开动了,站台上会出现怎样的情景?此时此刻,战士们会在心里喊出:(生齐读第5自然段)。师:如果你是一名志愿军战士,这时候心情会怎样?会想些什么?列车越开越远,他们对着朝鲜的亲人齐声呼喊:(生齐读第6自然段)。设计意图:拓展资料、引读体会都是帮助学生体会课文思想情感最好的方法。不仅仅是这些亲人们为志愿军做了许多事情,志愿军们也为朝鲜人民付出了很多,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通过一遍遍的朗读,使学生的感情得以进一步的升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