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
2、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本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时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地表达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一个“狂”字贯穿全文、统摄全词,奠定了全词纵情、豪迈的感情基调。“卷”字极具表现力,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观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行走之快,精神抖擞。本词虚实结合,用“锦帽”“貂裘”的实写与“千骑”的虚写,突出大军席卷山冈的宏大气势。“挽”字表现出拉满
3、弓的强劲姿态,信心百倍,激情无比。“酒酣”之后,更觉得心胸开阔、壮志满怀。词人以魏尚自比,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思想感情。最后三句表达了词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坚信终有一天会为国杀敌立功,抒发了词人强烈的爱国情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把烤好的牛肉分给部下,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
4、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辛弃疾,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这首词追忆了词人当年在起义军中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第一二句表达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情怀。“八百里”运用典故,写出战前的给养准备;“五十弦”与“吹角连营”相呼应,营造雄浑壮阔的意境,描绘了
5、战争爆发前的情状。“秋”点明了季节,烘托了出征前肃杀的气氛,隐含词人羡慕军中生活,渴望能再从军杀敌、建功立业。马快弦急刻画了杀敌报国,冲锋陷阵的英雄形象,表现了词人渴望率师北伐,统一南北的美好愿望,也充分表达了词人的爱国热情和雄心壮志。“了却”二字表现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怜”充满了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满江红小住京华近现代 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我在北京小住了一段时间,转
6、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身子不在男儿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秋瑾,女,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 ,近代民主革命志士。这首词是作者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
7、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真切而感人。 上片前两句化用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二句,表达了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下片前两句写词人虽然过着贵妇生活,但不仅对这样的生活并不留恋,反而加以蔑视。虽不是男儿身,但她的心比男儿更刚正。“身”与“心”“列”与“烈”,两两谐音却意义不同,用这样的显著变化,来表达词人自己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
8、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9、”;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这首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即景生情,表现出作者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疯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
10、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置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哲理:只有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顺境不骄,逆境不惧,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宁静和快乐。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 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春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睛的景致。古往今来多少历史
11、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诗尊杜甫,前期清新明快,后期雄浑沉郁;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豪放处尤近于苏轼,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这首词通过回忆在洛阳的游乐来抒发作者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 从黄昏到夜阑,词人“闲登小阁”,回首往昔岁月,深感时光不再,豪情已减。洛城的繁华、午桥的宴饮、幽雅的杏花、悠扬的笛声,如同沟水中的月影,都已远去。经历国破家亡的流离之苦,看破尔虞我诈的宦海沉浮,世事沧桑,人生如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
12、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这首词
13、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 月轮转动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功业无成,白发却不请自来,表现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挡住月光的“桂婆娑”,实际是指朝廷中阻碍北伐的人。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清 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风吹散了骏马的嘶鸣,教人听不真切。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夕阳下,荒烟飘在废弃的营垒和关隘上,半竿红日斜挂在旧时关城,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纳兰性德,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14、,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将塞外的荒凉和词人内心的悲怆合二为一,凄凉中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今古之悲。上片极目远眺,云山苍茫,纵马驰骋,北风呼啸,写出了深秋边关的苦寒和空旷。“一抹”两句写晚烟飘过,斜阳返照,那荒凉的营垒,那破败的关城,显得更加萧索,更加寂寥。末句抚今追昔,怀古抒情,由眼前之景,联想到对人生、世事以及时光流逝的感慨。十五从军征汉 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
15、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他说)“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注:“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原为“遥望是君家,松柏冢垒垒。”作品简介:乐府诗集是北宋郭茂倩所编著的乐府歌辞集。 本
16、诗借写一个老兵从军回家后的情景,表达了对封建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控诉,反映了百姓在战乱社会中的痛苦。“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运用夸张,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表明其中途未能回来。一个“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来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两句以哀景写哀景,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主人公亲友的离去。“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采用近景描写,运用白描的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家中无人、庭院芜杂的荒凉破败的画面。诗人从侧
17、面表现出主人公从军时间之久,家中人去屋空、人亡园荒,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用野谷和野葵做饭,“不知贻阿谁”表现出主人公的孤苦伶仃。最后两句,采用动作描写,以老兵的动作描写,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 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
18、上空留马行处。北风席卷大地吹折了白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飘降大雪。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雪花飞进珠帘沾湿了罗幕,狐裘不保暖盖上锦被也嫌单薄。将军的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上。无边沙漠结着厚厚的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曲折已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岑参,唐代边塞诗人。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 这首诗虽以送别为主旨,衬托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意,从侧面反映出西北边塞军旅生活
19、的困苦,烘托出边塞将士和诗人自己的豪迈气概和壮烈情怀。“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卷”“折”二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即”写出了诗人对这里冬天到来之早的惊奇。“飞”字勾勒出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画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比喻,通过联想把边塞雪景描绘成春景,营造出情趣盎然、壮美浪漫的意境。“愁云惨淡万里凝”,“愁”“惨”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为转入写送别做铺垫。“愁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情,为下面的送别营造出一个奇异壮伟、广漠辽阔的氛围。“胡琴琵琶与羌笛”运用渲染,用“胡琴”“琵琶”“羌笛”等具有西域特色的乐器渲染了送别的场景和氛围。“
20、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动静结合,从视觉角度写出红旗与飞雪的状态。“掣”字真实地描写了红旗被冻住,被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运用夸张和反衬,写出了边塞的奇寒,表现了边塞将士不屈的斗志。最后两句,“不见君”从壮丽的雪景回到送别的主旨。“空”字写出了边塞空旷苍凉的特点,表明了处境的恶劣,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无限惆怅的心情。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
21、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词作,词人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懦弱无能的丑态。全词饱含着爱国、卫国的感情。“悠悠”写出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年少”指孙权,词人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最终战而胜之。采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用曹操的话,强调孙权的雄才大略,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意图的南宋朝廷的鞭挞。过零丁洋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
22、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诗人通过追忆自己抗元事业失败(抗元被俘)的经历,表现了诗人宁死不屈、舍生取义的坚定决心。“
2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用双关的修辞手法概括了诗人的两次难忘经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险要、情况危苦的处境。表达了诗人忧虑不安,孤苦伶仃的心情。最后两句,以议论的表达方式直抒胸臆,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山坡羊潼关怀古元 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华山的)山峰从四面
24、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张养浩,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忠”,尊称为张文忠公。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三俊。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作者通过写景与想象,勾勒出王朝兴亡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关怀。本曲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开头从写景入手,大处落墨,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气势的雄浑。“踌躇”二字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不平静,
25、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历代王朝兴亡的感慨及对战乱受苦人民的同情。全曲之“眼”,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揭示封建统治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现了作者对天下受苦受难百姓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统治者无比强烈的愤慨。南安军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由南往北走过大庾岭口,一路风雨打湿衣裳。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夷齐,吃野菜充饥等死。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
26、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这首诗写诗人被元军押解,路过南安军,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之志。 首联点明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说到梅花,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颔联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而两个“出”字和两个“归”字的重复对照,更使得声情激荡起来。颈联对仗工整,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感情和自信心。尾联两句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别云间明 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
27、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明末著名诗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著有南冠草、续幸存录等。 这首诀别故乡之作表达了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羁旅”一词将诗人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颔联抒写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颈联表达了诗人内心自然涌起的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与无限依恋。尾联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精忠报国的赤子情怀。骊山怀古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站在骊山上环望四周,雄伟瑰丽的阿房宫已被付之一炬,当年奢侈的场面现在到哪里去了呢?呈现在眼前的只有稀疏寥落的草木,回旋迂曲的水流。到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