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5 ,大小:97.87KB ,
资源ID:1956989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5698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财政学题库简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财政学题库简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x

1、26.简述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27.简述基础产业的特点。28.简述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29.简述政府投资的特点。30.简述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的区别与联系。31.简述我国“三农”投入的特殊性。32.简述财政投融资的意义。33.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34.简述财政投资的标准。35.简述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36.简述财政补贴的性质。37.简述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38.简述财政补贴效应。39.简述财政补贴进一步完善的思路。40.简述税收支出的形式。41.简述税收支出的预算控制。42.简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43.简述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作用。44.简述价格与财政收入的关系。

2、45.简述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46.简述税收与收费的区别。47.从税收支出作用的角度,简述税收支出的分类。48.简述我国财政收入按收入来源的分类。49.简述马克思主义税收观。50.简述税收的形式特征。51.简述税收原则。52.简述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53.简述税收公平原则的含义。54.简述税收的“中性”原则。55.简述税负转嫁方式。56.简述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57.简述税收效应。58.59.简述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60.简述分级分税预算体制的要点。61.简述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功能。62.简述完善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途径。63.简述划分收支的基本理论依据。6

3、4.简述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65.简述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基本思路。66.如何理解财政收支平衡?67.简述财政赤字的分类。68.如何理解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69.简述财政政策的目标。70.简述财政政策的类型。71.简述财政政策工具体系及其运用。72.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性是如何表现的?73.简述政府投资的乘数效应。74.比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时滞效果。75.汲水政策与补偿政策的区别有哪些?76.如何实现扩张性财政政策?效应如何?77.减除国际双重征税的方法有哪些?78.简述外债功能的特点。79.简述税收管辖权的内容。80.简述国际重复征税的影响。81.实行税收饶让有何意义?答:(1)垄断。垄断

4、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都不可能掌握必要的信息,信息是不充分和不对称的。(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效应说明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对其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对他人带来利益,则是正的外部效应,对他人造成损失,即为负的外部效应。外部效应典型的例子就是“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由于市场经济的第一道分配是要素分配,个人收入依赖于劳动投入的数最、质量以及投入资本的多少,即承认个人天赋、受教育程度以及私人财产所有权,所以市场在初次分配中

5、是不完全公平的,只能照顾效率,公平问题只能由政府财政来考虑。(5)经济波动。市场机制是通过供求机制来自发调节价格与产量的,因而不可避免会引起经济的波动或失衡。(1)阶段性与公共性。由财政与国家或政府的关系产生了财政的两个并存的鲜明特征,即阶级性和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财政的强制性是指财政这种经济行为以及运行时凭借国家政治权利,通过颁发法令来实施。财政的非直接偿还性是与它的强制性相一致的。(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财政的运行过程是有收有支,即通过“收入支出、支出收入”过程运行的,因而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构成财政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市场机制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采取以下三

6、种手段干预市场运行:(1)立法和行政手段,即制定市场法规,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制定经济政策,引导和调节经济运行。(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即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的工商企业和单位。(3)财政手段,即以税收、收费、国债等形式筹集收入,又通过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以及财政政策等手段调节经济的运行。政府的运行总是以政治权力为基础和前提,而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权力不能创造财富,却可以支配财富,甚至凌驾于经济之上支配经济,这正是政府机制的缺陷和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政府缺陷和失效可能表现在多方面,包括:(1)提供经济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2)政治决策失误,大的方面包括

7、发展战略,小的方面包括一个投资项目的选择,而决策失误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3)滥用权力而导致的寻租行为;(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公共需要时相对于私人的个别需要而言的,它具有以下特征:(1)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一定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了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2)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的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

8、要付出代价(如缴税或付费),但这里的规则不是等价交换原则,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与其所得时不对称的。(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所以,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6.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是什么?西方国家把经济部门分为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两部分。私人部门提供的产品叫私人产品,用于满足使人个别需要;公共部门提供的产品叫公共产品,用于满足公共需要。区别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基本标准有二:(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即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公共物品并不能排除他人从该公共物品中获益。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当消费者为私人产

9、品付钱后,他人就不能享受此种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利益。(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说,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按零边际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或服务。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二私人产品具有竞争性,消费者获得私人产品,必须通过市场采用出价竞争的方式。综上所述,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公共产品是相对于私人产品而言的,纯公共产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市场是通过买卖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在市场上,市场买卖要求利益边界的精确性。市场机制不可能实现公共产品的帕累托最优的供给,

10、为了增进社会福利,必须由政府财政来提供这类产品。政府主要是通过无偿征税来提供公共物品。但是,征税是可以精确计量的,如按率征收或定额征收,而公共物品的享用一般是不可以分割的,无法个量化。纯公共产品有效配置的条件为每个社会成员从公共产品中获得的边际收益的总和(社会边际效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林达尔均衡是对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一种实证性解释,它描述了社会集团通过讨价还价来决定公共产品成本分担的情况。社会成员偏好显示困难成为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得以实现的主要障碍,因而会出现“免费搭车”,强制性融资方式是解决免搭车问题的有效途径。8.简述财政配置资源的机制和手段。(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

11、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船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财政支出项目千差万别,衡量财政支出的效益需要多种方法:(1)“成本效益法”,当某类财政支出项目的效益是经济的、有形的,可以用货币计量时,可以用“成本效益”法进行分析。(2)“最低成本法”,最低成本法又称“最低费用选择法”,当某类财政支出项目的成

12、本是易于计算的,但效益却不易衡量,而且,通过此类支出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不可能以任何形式进入市场交换。分析此类财政支出的效益,一般采用“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选择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运用经济分析方法来研究政府决策的方式和过程的一种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的主题涉及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投票者行为、政党政治、官僚机构等等。其基本假定是经济学的“经济人”假定,即人是自利的、理性的效用最大化者。公共选择理论不是抛开市场因素只限于政治领域,而恰恰是着眼于市场与政治的不足之处。试图使经济和政治理论相互弥补,就现实的问题进行探讨。由此可见,公共选择理论就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假定和分析方法来研究非市场决策和

13、公共决策(特别是政府决策)问题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其主要贡献在于:证明了市场的缺陷并不是把问题转交给政府去处理的充分条件,同时以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的限度或局限以及“政府失败”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分析政府行为的效率并寻求政府有效率的规则和制约体系。(1)预算监督(2)税务监督(3)国有资产监督(4)财务会计监督(5)预算外资金监督包括三方面:(一)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1)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2)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3)调节全社会的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二)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1)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2)调节居民个人收入水平。(三)财政经济

14、稳定职能的主要内容(1)通过财政预算,调节社会供需平衡。(2)通过财政收入与支出制度的安排,发挥财政内在稳定器的作用。(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4)通过转移性支持,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2)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

15、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4)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1)综合地观察财政各职能的矛盾与协调,最终归结为公平与效率的冲突与权衡。公平是和分配相联系的,一是按劳分配二是按对社会的贡献实行分配。效率实质上属于生产力范畴,它是以投入与产出、所费与所得之比来计量的,投入少、产出多,所费低、所得高,为高效率;相反则为低效率。(2)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来看,协调公平与效率两个原则,根本问题在于有效地协调社会经济目标及其实现机制。第一,公平与效率既然具有统一性,则两者必须兼顾,只顾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必然失之偏颇。对于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从总体上说,侧重于效率同时兼顾公

16、平,是应有的选择。第二,如何通过市场和财政两种机制的有效结合实现两种原则的兼顾,是一个关键问题。首先,在公平分配方面,财政机制主要是通过工资、奖金、税收、补贴以及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并保证每个居民的最低生活需要和社会福利水平。同时,通过市场机制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使每个居民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只要多付出劳动,多为社会做出贡献,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物质利益。其次,在资源配置方面,我国的剩余产品价值主要集中于公有制经济,其中有相当大的部分又集中由国家支配,所以财政在积累的形成和资源的配置方面应发挥重要的支柱作用和调节作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

17、用会日益加强是无疑的,但这种基础作用要有一个转换和形成过程也是无疑的。第三,正确处理收入差距与效率的关系。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拉开收入差距,但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是指靠劳动致富;同时,收入差距要适度,防止与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原则相对立。适度的合理的差距,有利于推动效率的提高;差距过大,则会走向反面,影响社会安定,不利于提高效率。因此,在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同时,还必须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手段来调节收入差距,使之维持在合理的限度以内。16. 简述财政支出的分类。(1)按财政功能分类,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五大类。(2)按支出用途分类,分为基建支出

18、、流动资金、挖改和三项费,地勘费、工交商事业费,支农,文教科卫,抚恤和救济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价补支出等。(3)按照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分为经常性支持和资本性支出。(4)按经济性质,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17. 简述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区别。(1)作用不同。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使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相交换,政府直接以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身份出现在市场上,因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此类支出当然也影响分配,但这种影响是间接的。转移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过程使政府所有的资金转移到领受者手中,是资金使用权的转移,微观经济主体获得这

19、笔资金以后,究竟是否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以及购买哪些商品和服务,这已脱离开了政府的控制,因此,此类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2)遵循的原则和对政府的效益约束不同。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在安排转移性支出时,政府并没有十分明确和一以贯之的原则可以遵循,而且,财政支出的效益也极难换算。由于上述原因,转移性支出的规模及其结构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只能根据政府同微观经济主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谈判情况而定,显然,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 (3)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效益

20、约束不同。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也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对于向政府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企业来说,它们收益的大小,取决于市场供求状况及其销售收入同生产成本的对比关系,所以,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并无交换发生。因而,对于可以得到政府转移性支出的微观经济主体来说,它们收入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对于个人)和生产能力(对于企业),而取决于同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显然,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软的。(1)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范围只限于政府之间,它只是在财政纵向级次之间或横向财政的各区域之间进行财政分配活动。(2)政府间转移

21、支付是无偿的支出,这部分资金的分配原则不是等价交换,而是按均等化原则来分配。(3)政府间转移支付并非政府的终极支出,只有接受转移支付的主体将资金使用,才形成终极支出。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瓦格纳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1)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这样,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的和法律的设施。(2)经济因素,则是指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将密集化,由此将产生拥挤等外部性

22、问题,这样也就需要政府进行管理与调节工作。(1)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如道路、运输系统、环境卫生系统、法律与秩序、健康与教育以及其他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等。这些投资,对于处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早期阶段的国家进入“起飞”,以至进入发展的中期阶段是必不可少的。(2)在经济发展的中期,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这时政府投资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无论是在发展的早期还是在中期,都存在着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阻碍经济的发展。为了弥补市场失灵和克服市场缺陷,也需要加强政府的干预。(3)在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马斯格雷夫认为,在整个经济发展进程中,

23、GDP中总投资的比重是上升的,但政府投资占GDP的比重,会趋于下降。但罗斯托认为,一旦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对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且这方面的支出增长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也会快于GDP的增长速度。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就是财政支出规模。各国有所不同,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由于政治、经济等条件的变化,这一比重也有所不同,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出现下降趋势。(1)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下滑具有必然性。在经济体制改革前,我国政府扮演一个总企业家和总家长的角色,在分配上实行“统收统支”,一方面实行“低工资,高就

24、业”的政策,在GDP的初次分配中,个人所占比重较小,同时许多生活必需用品由政府低价乃至无偿供给。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利润乃至折旧基金几乎全部上缴国家,相应地,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投资,甚至更新政策改造投资均由国家拨付。在这种体制下,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必然高。改革后,为了调动积极性,对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同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应地,削减或取消了许多支出,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自然下滑。(2)改革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下滑速度过快,下降幅度过大,1979-1985年17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影响了财政职能的充分发挥。影

25、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有:(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主要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等。(2)政治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三是政府干预政策。(3)社会性因素。社会性因素包括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政支出的规模。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微观因素:福利经济学对财政支出增长的分析主要是从微观角度进行的,它采用效用最大化的分析方法,将市场有效供给原理运用到政府公共物品的供给中,通过影响财政支出的变量,如公共物品的需求、公共物品的成本和价格、

26、公共物品的质量、生产组织形式等,来分析和研究财政支出规模。23.简述我国转移性支出的特点(1)口径不够规范,与发达国家存在不可比因素。一是发达国家的转移性支出主要是社会保障支出和福利性支出,而我国目前社会保障支出采取收费制度,尚未实行社会保障税,社会保障支出视同预算外资金进行管理,任未纳入预算内,预算内只有小量的“抚恤和社会福利救助费”,事实上是缩小了转移性支出;二是发达国家的转移性支出中,有关债务支出只包括付息支出,不反映还本支出,我国则因为1999年以前还本和付息混在一起的,没有公布付息数字,只好采用还本付息数,实际上是加大了转移性支出。 (2)各项支出波动较大,存在不稳定性,1985年转

27、移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高达33%,这主要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价格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曾一度泛滥,“两项补贴”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即达30.2%。相同点:(1)社会消费性支出与投资性支出同属于购买性支出。(2)在必要的限度内,它们都是为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所必需的。不同点:(1)社会消费性支出是非生产的消耗性支出,它的使用并不形成任何资产。而投资性支出既包括生产性投资也包括非生产性投资,它的使用可能会形成资产。(2)社会消费性支出满足的是纯社会共同需要,它所提供的服务可为全体公民共同享受,具有明显的突出的外部效应。在投资性支出中,政府居于宏观调控主体的地位,它所提供的服务并非全体公民可以无偿享受,

28、有的投资还需公民付出一定的代价。政府投资可以微利或者不盈利,它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当然,政府投资建成的项目,如社会基础设施等,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包括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和外交支出。(1)社会消费性支出与投资性支出同属于购买性支出,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非生产的消费性支出,它的使用并不形成任何资产。然而,两者又有共同之处,即在必要的限度内,它们都是为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所必需的。而且,就其本质来说,社会消费性支出满足的纯社会共同需要,正是这种支出构成r财政这一经济现象存在的主要依据。社会消费性支出既然是社会的,它所提供的服务就可为全体公民共同享受,具有明显的突出的外部效应,因为有这一特点,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提供以及为此而支出的资金的筹措,就要遵循与一般的商品交换有所不同的另外的一种原则。在财政支出安排上,首先保证这些支出项目必要的开支,是财政工作的基本职责。(2)社会消费性支出是国家执行政治职能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