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制度变化 宋朝:路、州、县 元朝:行省(行省制度)、路、府、州、县 明清:沿用行省设置。 (3)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发展趋势) 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 两汉:设刺史 (1)监察体制完善 唐:御史台 宋:提点刑狱司 制度保障 元明:元朝设有御史台,明朝改为都察院 世官制:含义 (2)选官制度变化 察举制:含义、发展、特征 科举制:含义、创立、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可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屈辱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
2、主义和封建主义,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抗争史和探索史)。本专题主要涉及:列强侵略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屈辱史)、近代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抗争史)二个方面的内容。而探索史主要在专题三中讲。 (1)世界形势: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而对外扩张 背景 (2)中国形势: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微;地广人多,资源丰富。 (3)根本原因:列强要开辟中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时间:18401842年,英国发动 (1)鸦片战争 结果:南京条约内容、危害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发动,战争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150
3、多万Km2 一、 (3)中法战争:18831885年,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 列 时间:18941895年, 强 概况 (4)中日甲午战争 结果:马关条约内容、危害 入 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侵 (5)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瓜分狂潮”:19世纪末 19001901年,英法德俄美日意奥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结果:辛丑条约内容、危害 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 (1)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 政治: 影响 (2)对中国社会带来严重破坏 经济: 文化: (3)客观上促进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经济、思想等方面 时间:鸦片战争时期 (1)三元里人民抗英 经过:牛兰岗之战;
4、两次包围四方炮台 意义:第一次人民自发的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二、19世纪军民 (2)黄海海战: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抗日英雄:的反抗斗争 背景: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定,日本强占台湾 (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经过:邱逢甲、徐骧为首的义军;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 (4)义和团运动反帝运动 “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军事 南京大屠杀 进行细菌战、毒气战 日本在中国 日本侵华史实 政治:“以华制华”,扶植傀儡政权 犯下的罪行 经济:经济掠夺,把沦陷区经济沦为日本的附庸经济 文化: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 根本原因:灭亡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九一八事变 原因 直接原因:日本受世界
5、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1931年) 国内形势: 中国国民政府在南方全力剿共 三、 影响:日本侵占东北,成立伪满洲国,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抗 局部抗战 A中共:发表抗日宣言、“八一宣言”、瓦窑堡会 日 B东北军民: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 战 抗日救 淞沪抗战:1932年,蔡廷锴、蒋光鼐 争 亡运动 C爱国官兵 山海关之战:1933年,安德馨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冯玉祥、吉鸿昌 西安事变: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影响 D关内人民:1935年,北平,“一二九运动”:背景、特点A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日本全面侵华 抗日民族统 B八一三事变,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一战线建立 C红军改编:八路
6、军、新四军的主要领导人 D正式建立: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A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抗日战争 B太原会战:国共军队合作抗日,平型关大捷 全民族抗战 正面战场抗战 C徐州会战:李宗仁,台儿庄大捷 D武汉会战;武汉失守,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E枣宜会战:1940年5月,张自忠殉国 A洛川会议:1937年8月,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敌后战场抗战 B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 1937年9月 C百团大战:1940年,彭德怀、地点:华北。 D少数民族抗日: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 A 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 背景 B中共七大召开:内容、意义 C 1945年5月,德
7、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a1945年7月,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b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 抗战胜利 胜利 c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关东军作战 d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 e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 A “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意义 B 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奠定了坚实基础; C 是重要组成部分,为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近代民主革命是实现近代民主政治的主要途径之一,由于各国生产力水平、社会性质的不同,因此民主革命的内涵也有很大的不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指寻求民族独立(反侵略)和社会进步(反
8、封建)而进行的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本专题主要涉及农民阶级领导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略。 社会基础: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1)背景 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旧民主主 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兴中会、同盟会 义革命 (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组织者、影响 民国成立:时间、性质、都城、国旗、纪年 辛亥革命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性质、法令措施 (3)中华民国成立 颁布时间、制定的机构 临时约法 主要内容 意义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
9、义: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原因:根本原因、导火线 第一阶段:中心在北京;主力学生;口号 (1)五四运动 过程 第二阶段:6月初,中心转移到上海;主力是工人(意义?) 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初步胜利的标志? 意义:性质、广泛性、影响、历史地位等 近 条件:经济和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干部和组织条件、外部条件 代 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嘉兴 中 (2)中共成立 中共一大 内容:党的任务;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国 意义:的 时间:1922年 民 中共二大 内容: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主 意义: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革 前提:国共第一次合作(合作的原因有?命
10、新民主主 兴起:标志是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召开(会议的内容、意义?) 义革命 (3)国民革命 高潮:北伐战争:时间、目的、过程、成果: 失败及原因:局部失败、彻底失败的标志什么? 意义: 南昌起义:时间、地点、领导人、意义 (4)“农村包围城 八七会议:时间、内容 市”道路开辟 秋收起义:时间、地点、领导人、意义 开展土地革命: (5)红军长征:原因、起止时间、结束的标志、意义。 (6)抗日战争:(见上一专题) 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底,“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论断 战略反攻: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7)解放战争 战略决战:1948年秋-1949年春,辽沈
11、、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河北西柏坡, 渡江战役:)1949年4月,解放南京(意义? (8)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专题四 近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本专题涉及两条主线: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和实现祖国统一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历程。第一、第二课反映的是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线索。包含三个阶段:(1)建国初期民主政治的起步。新中国的成立,为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一届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而逐步确立了国家的三大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12、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2)“文革” 时期民主政治建设一度陷于瘫痪。本阶段要注意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我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艰巨性和必要性。(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转折和发展。这表现在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制定颁行了包括新宪法在内的一大批法律文件,建设法治社会和实行以法治国方针。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和程序化的健康发展轨道。第三课则反映实现祖国统一的奋斗历程。“一国两制”理论的创设,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丰富了“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 背景:七届二中全会:
13、1949年3月,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内容 前提:新中国成立 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9月,内容?现 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成立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代 中 一届政协:1949年9月,内容 国 时间:1954年 的 (1)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 一届人大 内容:宪法的内容及意义 三大政治制度建立及意义政 (民主政治的奠基) 会议的意义:治 二届政协:1954年,内容 建 阶段 (2)文革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挫折:文革的爆发、民主与法制的破坏的表现 设 时间: 1978年12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民主政治建设的转折 内容: (3)新时期政治建设 意义: 民主政治的初步构
14、想的提出: 民主政治建设成果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82年宪法 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过程、意义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背景目的: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含义: A 1979年元旦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内容 “一国两制”的构想 形成过程 B 1981年叶剑英委员长在关于台湾问题的九条建议: C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祖 D 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一国两制”构想。国 意义:统 A香港问题的由来:一 港、澳回归 B港、澳回归的概况 “一国两制”的实践 C港、澳回归的条件和意义: A发展的原因: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B发展的表现: “九
15、二共识”等 C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主要由各国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综合力量)的决定。本专题主要叙述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关系的发展历程,可为三个阶段:(1)新中国初期(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末)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阶段,主要内容有:外交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以独立的姿态走向国际舞台。(2)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阶段。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及中日关系正常化。其中中美关系的缓和是重大突破的关键因素。(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关系进入全新发展局面。国际、国内 总原则
16、、总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外交方针制订 另起炉灶: (1)新中国初期 具体方针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外交的奠基 一边倒:含义、原因、作用 A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建交”、“签约” 历史背景 外交成就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主要内容 重要意义 日内瓦会议:时间、特点、内容 C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时间、特点 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含义、背景、影响 现 原因:代 中国重返联合国 概况: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中 意义:国 原因:是双方共同的要求(为什么?对 A乒乓外交:1971年3月,打开两国交往的大门 外 B基辛格访华:1971年7月,为尼克松访华作准关 (2)70年代中国 时间
17、:1972年系 外交重大突破 中美关系缓和 进程 C尼克松访华 内容: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美建交公报发表:1978年12月、内容 E中美正式建交:1979年,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影响:对双方的影响、对亚太及世界的影响 原因: 中日邦交开始正常化 概况: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签署建外交声明 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3)改革开放以来对 方针调整:不结盟政策,是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外关系全新发展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主要活动 外交成就 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APEC):活动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过程: 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性质:专
18、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文明 民主与法制是政治文明的核心,是衡量时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本专题第一课和第二课主要概括希腊的民主制度,其中第一课主要揭示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历史条件。第二课主要叙述民主政治发展过程,并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得失。本专题第三课主要论及罗马的法律制度,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 “公民法”到“万民法”,从法律实践到法律理论(自然法),罗马人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意识构成古代罗马文明的核心内容。 希腊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对雅典民主政治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1)形成的历史条件 城邦政体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城邦的特点:政治、经济、文化 公民素质是民主政治产生的重要条件:公民的组成、地位及特
19、点 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工商业奴隶主崛起。 颁布“解负令”,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措施 颁布财产等级制度,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古 梭伦改革 恢复公民大会 希 (BC594) 改革国家权力机构 新设“四百人会议” 腊 设立陪审法庭 的 特点:“公平”、“中庸” 民 (2)雅典民主政治演变过程 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 主 克里斯提尼改革(BC506年)雅典民主的确立 制 A除十将军外,以抽签方式产生各级官职 度 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 B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 (“黄金时代”) 百人会议、陪审法庭。各机构的职能? C公职津贴。作用? (3)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主权在民、轮
20、番而治、公民平等、法律至上 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在哪些方面对近代西方民主产生积极影响? 得 促进了雅典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 (4)评价 民主范围 性质 失 抽签选举、轮流坐庄,使民主效率产生不确定性 历史事实证明: 早期习惯法:含义、局限性 习惯法到成文法 标志:十二铜表法前449年 成文法诞生 主要内容: 评价: 公民法:存在的时间、特点 古 (1)罗马法的发展演变 公民法到万民法 形成时间:由共和国到帝国过程中 代 万民法 特点:罗 作用:马 自然法:含义、影响 的 罗马法实质(根本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维护奴隶制度) 法 A公民法
21、的作用 律 (2)罗马法的价值 推动罗马社会的不断发展 B万民法的作用 C罗马法影响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世界法制史上的地位:与近现代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有着传承关系;人 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的过程就是西方代议制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所谓代议制,即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代议制的主要特征是选举和议会立法。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构是国家的立法机关,独立行使立法权,并与其他两权即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制约与平衡。代议制度
22、是为了反对专制王权而出现,也是社会分工日益专门化和国家事务日益复杂化的客观需要。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各自的生产力水平不同、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导致了他们所建立起来的代议制政府的模式也不一样。本专题主要涉及的英、美、法、德的代议制模式,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四种模式。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二次内战,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过程 新贵族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资产阶级革命 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颁布的条件: 限制王权法案 权利法案等法案:内容、实质 一、英国君主立 (2)确立过程 结果: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近 宪制的确立
23、 形成过程:代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特点(内阁与议会的关系):西 影响:方 (3)特点:虚君、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内阁行使行政权,对议会负责。民 结束专制制度,走上民主化的道路,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保障主 (4)作用 权力互相制约和平衡,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政 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新的统治模式产生巨大影响。治 的 (1)背景:独立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邦联”制使美国陷入窘境。确 主要内容:联邦制、三权分立的原则 立 二、美国总统制 制约权力:三权分立、互相制约与 共和制确立 特点 中央与地方发 联邦宪法的制定 平衡利益 大州与小州 展 南方与北方 (2)确立 评价: 178
24、8年6月,联邦宪法正式生效 联邦政府的成立 1789年1月,华盛顿当选总统 比较美国共和和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三、民主政治的扩展(法国共和制和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此内容略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四个阶段。本专题第一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反映了国际工人运动从空想到科学的过程,主要掌握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标志、意义等;第二课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实践的结合,工人运动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第三课俄国十月革命反映了国际工人运动由理想到现实的过程。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主要涉及二战后东欧和亚洲一系列人民民主国
25、家的建立,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等知识点,本专题均未涉及。 经济基础 1、产生的历史条件 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主观条件: (空想到科学) 2、产生的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国 3、产生的意义:“理论的指导”、“蓬勃发展” 际 工 1、第一国际成立人 二、工人运动从理想到实践 2、巴黎公社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 运 3、第二国际活动 动 的 俄国已经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发 客观条件 俄国各种矛盾尖锐展 1、历史条件 一战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 主观条件:布尔什维克党成立、列宁主义诞生。二月革命:性质、结果 四月提纲: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
26、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三、俄国十月革命 2、过程 七月事件:两个政权并存结束;表明革命和平发展不可能 (理想到现实) 十月革命: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国内: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现代化创造前提 3、历史意义 冲破了帝国主义阵线,开辟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国际 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斗争榜样为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提供思想武器和指导力量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本专题主要概述二战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过程实际就是两极格局形成、发展以及最终瓦解的演变过程,同时,在两极格局演变的过程中,世界格局逐步出现了多极化趋势。具体来说,分三个阶段:二战后初期,两极格局形成。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的逐渐出现。20世纪80、90年代之交,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解体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1、原因 世界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是两极格局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