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24.53KB ,
资源ID:1953798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53798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7A版一年级科学上第二单元备课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7A版一年级科学上第二单元备课Word格式.docx

1、”3.揭示课题:在观察中比较3、探索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1.让学生明确观察任务:比一比四只恐龙模型的大小,给它们排序。2.提出探究要求: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可以有多种比较方;每人都要及时记录比较结果。3.(1)引导学生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2)观察学生的比较过程;(3)将学生比较结果中有代表性的内容记录到黑板上。4.有几种比较结果?关于恐龙的大小排序,小组内能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结果吗?怎么比才更准确?4、研讨1. 引导学生总结: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比较恐龙的大小?我们该怎样描述比较结果?2.总结:不同的比较方法,比较的标准是不同的,比如长短和高矮,所以结果不同。五、指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即时表达所见

2、所闻。1.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2. 举手回答问题。1. 比一比,给恐龙排序。2.按老师要求完成。3.(1)进行观察比较。(2)把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4. 在小组内思考和讨论。1. 汇报:展示并介绍自己小组的比较方法,同时说出比较结果。2.(1)个别学生发言:自己是如何比较恐龙的大小的?(2)全班学生交流讨论,找出不同的方法。完成P8页比较的表格给恐龙模型排队:从高到矮:1234从长到短:从胖到瘦:2431板书设计教后感想2.起点和终点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

3、织信息。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认同客观地记录纸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学习用纸带测量。每人一只纸蛙、一条纸带、一支彩笔,胶水、剪刀、学生活动手册。1、游戏导入请一位高个子和一位矮个子学生上台比赛跳远,其他学生观察。二、 问题聚焦1.提问:“怎样才能知道谁跳得更远呢?”2.根据回答,让学生重新比赛,画起跳线和落脚线。3.揭示课题:起点和终点。三、 活动探索:纸蛙跳远比赛

4、1. 体验纸蛙跳远。(1) 发纸蛙,每人一个,让学生体验纸蛙跳远的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让纸蛙跳跃一段距离。(2)提问:“你怎么知道纸蛙跳了多远?”(3) 引导学生说出,在纸蛙起跳点画一条线表示起点,在纸蛙落地点画一条线表示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可以表示纸蛙跳了多远。2. 确定纸蛙跳远的公平比赛规则。(1) 需要指出,我们通过在地上画线的方式记录了纸蛙跳远的距离,但是无法方便地与别人纸蛙跳远的距离进行比较。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在纸带上记录纸蛙跳远的距离,然后剪下来和别人的进行比较。(2) 老师展示一条起跳线和一个纸蛙,让学生看清纸蛙的头要对齐起跳线,再展示一条终点线和一个纸蛙,让学生注意纸蛙的

5、尾部要对齐终点线。3. 纸蛙跳远比赛。(1) 发材料。(2) 关注并指导学生对起点线和终点线的确定提醒他们在纸带上写上姓名及日期,养成记录的好习惯。4. 谁的纸蛙跳得最远。(3) 要求对齐起点,然后比较终点。(4)张贴各小组的纸带,让学生观察、比较“谁的纸蛙跳得最远”,评出全班跳得最远的纸蛙。四、 研讨1. 提问:“在小组中,谁的纸蛙跳得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基于实验的关键步骤。2. 提问:“观察张贴在黑板上的纸带,它为你提供了有关纸蛙跳远的什么信息?”“你的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相同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有其他可以确定跳远距离的方法吗?3.教师在比较中需反复提醒:对齐起点确定终点

6、。五、贴纸带与展示用同样大小的纸折一个飞机,看看谁的飞机飞得远。按照老师要求做游戏。1.举手回答问题;2.重新比赛,画起跳线和落脚线。1. (1)让学生体验纸蛙跳远的方法。(2) 思考问题。2.(1)先倾听,然后按照老师要求完成。(2)全班要统一标准。3. (1)分小组活动。(2) 自己练习。4. (1)比较自己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确定最远的一次作为自己纸蛙的跳远距离。(2)比较小组成员的纸蛙,确定“哪只纸蛙跳得最远”。1. 有根据地说出自己的结论;2. 思考,举手回答问题;3. 倾听。把纸带粘贴在学生活动手册上。3.用手来测量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知道“拃

7、”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意识到细致的一一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向每位学生提供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一个胶棒。一、问题引入1.从生活入手,说明我们不仅要比较,有时还需要测量。测量有许多工具,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2.追问:“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能当作测量工具呢?你怎么用它测量的?二、聚焦主题1.可以用课件介绍,用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距离作为“一拃”来测量长度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沿用至今。2.本课的活动主

8、题就是用我们的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三、探索活动:测量桌子的高度1.预测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拃。2.向学生指出,每次都要用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来测量;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在一拃与一拃相连处要画线作为记号。3.匹配一条测量纸带。向学生说明为了便于在测量中做记号,我们要用一条纸带匹配桌子的高度。注意提醒学生确定起点和终点,桌子的高度要一致。4.先讲解探究步骤,发材料。当学生测量纸带的长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提醒学生注意:用相同的手指测量;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在纸带上写上姓名、日期。5.展示纸带,观察测量结果。需要选择几条有代表性的纸带,把纸带对齐黑板的红

9、线(代表地面)粘贴好。四、研讨1.提问:“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你是如何知道的?“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一样的呢?“比较纸带上的拃的标记,它们有什么不同?2. 引导学生从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去反思。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3.小结:人手作为一种测量工具,一般都是以拃作为测量单位。但由于人为的原因,存在一定的误差。五、拓展与思考1.请学生课后思考:测量时,怎么解决测量单位长短不同,用脚测量自己家的房间宽度,用手测量自己家的家具长度。1.倾听。2.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回答。1.看课件,倾听。2.倾听。1.观察桌子的高度,再观察手指一拃的长度,最后做出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拃的预测。2.(1)演示测量

10、桌子高度的方法。(2)谈谈测量的体会。3.倾听。4.按照老师的要求测量纸带的长度。5.举手上台展示。1. 先观察一会儿纸带。2.思考问题。3.学生的看法可能包括: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可能出现误差;没有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不能很准确地做到一拃紧连着一拃;很难到每一拃的长度都相同;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一样,有些同学手指长,有些同学手指短。2.完成P10页活动手册的拓展活动。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不同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不同的工具可用来测量物体,长的工具便于测量长的物体。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测量需要让标准单位的物体首尾相连,需

11、要统一起点、终点。能使用多种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能运用数字描述测量结果。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和整理测量结果。逐步形成记录数据的意识与习惯。愿意关注和客观看待他人的测量结果。体会到测量单位的标准化给交流带来的便利。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基本的方法。学习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纸带、橡皮、回形针、小棒、小立方体、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表。课件等。1、复习导入1. 教师需要指出用手测量时,每人的一长度不同,导致我们的结果不同,无法真实反映桌子的高度。2.继而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测量?2、聚焦任务1. 根据学生的讨论,教师可以小结,生活中

12、的许多物体都可以作为测量工具来测量。2.提出任务:今天,我们要使用常见的物体来测量桌子的高度、桌子的长度和书的长度。3、探索活动:测量1.物体的选择。出示可供选择的测量物(即测量单位的物体):回形针、小棒、橡皮、小立方体,提问:“你们小组会选哪两种物体来测量?2. 测量桌子和书。(1)教师要先提醒学生测量注意事项:确定起点和终点;每一个单位之间要首尾相连,一条直线摆放;可以利用第3课的测量纸带测量桌子的高度。(2)分发材料。(3)巡视,提醒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写上名字和日期;留意终点和起点;每一个测量单位之间要首尾相连,一条直线摆放。(4)还需指导学生解决不是一个测量单位时的读数问题。3. 汇

13、报测量结果(也可让学生汇报数据由教师填写)。1. 提示学生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2. 讨论:“我们的测量结果有哪些不同?”鼓励学生各抒己见。3.讨论:用物体和用手测量,哪个更准确?引导学生对比纸带正面和反面用物体测量与用手测量的结果,得出结论。学生可能的观点有:物体的长度不变,用物体测量,测量结果更准确;不同的人用同一种物体测量,结果基本相同,与用手测量相比,测量结果更准确;不同的人手的长度不同,一的长度不同,测量结果不够准确。1. 回忆上节课用手测量桌子高度的过程和结果。2.思考问题,举手回答。1.小组讨论,选择两种物体,在学生活动手册的记录表上画“”。2. (1)学生测量桌子和书的长度。(1

14、)做小组实验。3.让部分先完成测量任务的学生将数据写在黑板上的班级记录表里。1. 观察数据。2.可能出现的观点有:用不同的物体测量桌子高度,结果很不一样;用相同的物体测量桌子高度,结果非常接近;用同一个物体作为工具测量不同物体,测量结果能比较出不同物体的长短;用不同物体作为工具测量不同物体,测量结果不能比较出物体的长短。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

15、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小立方体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基本的方法。每小组一块橡皮(长条形)、一个回形针、一根小棒、40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和讲台长度相当的纸带或棉线、学生活动手册、教师用的班级记录表。使用课件出示第4课用不同物体测量桌子高度和桌子长度的数据,让学生判断哪个更长。然后指出,不同物体作为单位测量的数值不能比较,所以我们需要全班统一使用同一个物体来测量。2、聚焦1. 统一选择测量标准物。(1) 用课件展示供选择的标准物,介绍标准物。提问:“我们应该选择哪一个作为标准物呢?”(2)发标准物。2. 分小组汇报。(1) 鼓励学生客观地分

16、析几种标准物的优缺点.(2)可视情况小结小立方体的特点。每边一样长,方便使用;可以堆叠,能直接测量桌子高度;比较小,可以减少最后一个单位的读数问题,测量数据的误差也会比较小。小立方体的缺点是,如果只用一个小立方体的话,测量会很慢,首尾相连很难做到准确。3、探索测量桌面和讲台的长度1. 预测桌面和讲台的长度。“用一个小立方体测量会很慢,有什么好办法吗?”也可在学生测量遇到问题后再问,增强学生的感悟。如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减小组织教学的难度。3. 提问:“讲台只有一张,大家挤在一起测量是不行的,有什么办法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提供事先准备好的替代物(纸带、棉线等)。4. 测量桌面和讲台面的长度,分发

17、材料。5. 教师观察学生测量,提醒注意事项。用小立方体制作更长的测量工具时,小立方体之间要紧紧挨着,不能有缝隙;测量过程中也要做到首尾相连;重复测量三次。6. 汇总数据。在黑板上展示班级记录表。4、 研讨1. 观察黑板上记录的全班同学测量的讲台长度的结果。2. 让学生体会到全班统一标准物测量物体长度的意义,它使得测量的长度可以进行量化比较。3.讨论用小立方体测量,怎样做又快又准确。4.教师应再次总结小立方体作为测量工具的特点。5、布置课外活动用小立方体又快又准确地测量家里的沙发、床或学校的黑板、窗台的长度。倾听,回忆上节课的内容。1. (1)看课件,思考问题。(2)学生观察标准物后,尝试测量桌

18、面的长度,然后小组讨论。2. (1)举手回答问题。(2)小组做实验。1. 学生观察桌面、讲台和小立方体,然后做出预测并记录到学生活动手册的表格中。2. 学生回答后,上台演示。十个小立方体一组,用透明胶带连接起来。3.举手回答问题。4.学生分小组动手测量。5.把数据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6.学生上台填写数据,或学生汇报后由教师填写。1. 学生说出数据的特点(很接近,准确度高)2. 全班对比教师讲台的长度和学生桌面的长度,哪一个更长一些?3.学生各抒己见。6.做一个测量纸带测量纸带具有更方便携带、测量和计数等特点,可以替代小立方体进行测量。在教师指导下,依照制作测量纸带的步骤进行制作。利用测量纸带

19、测量一些物体的周长。在教师指导下,能针对测量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体会工具的改进给人们测量带来的便利。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增强了人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利用测量纸带测量一些物体的周长。能制作出自己的测量带。印有小方格的纸若干、十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一支标记笔、学生活动手册、塑料桶。1、设疑导入1. 可先询问学生,他们是否用小立方体完成了课外测量活动以及他们是如何测量的。实物展示十个连接起来的小立方体和一个小塑料桶,提问:“我们该如何测量这个小桶的边沿长度呢?2.小结:以小立方体为标准单位制作一条可以卷的测量纸带,这样的测量纸带可以弯曲,可以测

20、量不规则的物体。今天我们来制作自己的测量带,并用它来测量物体的周长。3、探索制作、测量1. 介绍如何制作测量纸带。(1) 展示并介绍工具和使用的材料。(2) 介绍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每段纸带首尾要相连;粘接时,纸带要直;用数字做标记;写上姓名和制作日期。2. 学生制作纸带。观察学生的制作过程,个别辅导有问题的学生。3. 用测量纸带测量物体。再测量小塑料桶边沿的长度。先让学生观察小桶,预测小桶底部边沿的长度,然后测量并将数据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的表格中。注意帮助在测量时读数困难的学生。1. 提问:测量纸带与小立方体相比,有哪些好处?2. 总结:可以测量圆的物体、更轻、方便携带、能快速读出测量数值、

21、不用数小立方体的个数、比用小立方体测量更准确。使用测量纸带测量更多你想测量的物体,建议测量前先预测,再实测,并比较预测,和实测的结果。1. 思考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和汇报。2. 倾听。倾听。1. (1)看课件。(2) 先倾听,后制作。3. 先测量书的长度。填写活动手册。2.分组讨论,个别说说,其他同学补充。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尺子是世界通用的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统一标准是非常有意义的。尺子与测量纸带是两种测量工具,有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或图画初步描述尺子与测量纸带的特征,并与同伴讨论和交流。细致观察并比较尺子与测量纸带的异同。初步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愿意分享与交流自己的观

22、察结果。具有尊重事实的意识,认真、精确地读数。意识到观察、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和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能用语言或图画初步描述尺子与测量纸带的特征,并与同伴讨论和交流。测量纸带、一把塑料尺、一条软尺、一个橡皮、学生活动手册。1、情境导入1. 演示引入尺子。2. 视频播放生活中人们使用各种尺子的情境,介绍世界各地统一使用相同标准单位的尺子,这样使测量结果有可比性,便于交流和使用。2、 聚焦今天我们来观察和比较测量纸带与尺子,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3、 探索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尺子与测量纸带。(1)分发材料:塑料尺、软尺和制作的纸带。(2)教师用课件辅助学生交流。2.引导学生用尺子测量物体。(1)使用课件介绍尺子的使用方法:把尺子的0刻度线和物体的一端对齐;读出尺子上与物体另一端对应的刻度;介绍如何读数。(2) 教师需要帮助测量有困难的学生。“尺子和测量纸带相比,有什么好处?五、拓展活动回家后用家中的卷尺测量一下家中家具的长、宽和高,并试着用表格记录下来。1. 回忆生活中见过或使用尺子的经历。2.倾听1.倾听,注意观察。2.分别使用尺子和测量纸带测量橡皮和桌面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观察、比较结果。1.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2.倾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